查看原文
其他

闲云伴散月 碧水映禅心

艾菲历奇 退休之后
2024-10-08

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本期人物

黄阿忠 先生


195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曾任上海市民盟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书画院副院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市崇明区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阿忠老师在采风作画


↓↓↓ 精彩视频点击欣赏 ↓↓↓


闲云伴散月 碧水映禅心

——访艺术大家黄阿忠先生


作者:冯叔君





2020年的七夕,艾可、加菲和我来拜访斜杠先生黄阿忠,这位斜杠先生太“斜杠”了:黄阿忠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从官方语言评论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一位有影响的学院派油画家


然而,这位斜杠先生在艺术上又有中国画、书法、乃至陶瓷艺术的造诣。这位斜杠先生又是一位美学教育家,他除了在上海大学带博士生外,还不断地介绍东西方美术流派。这位斜杠先生又善于写散文,用爱的记忆来描写人生。这位斜杠先生自2014年起,又开始了他的诗歌人生。我们不约而同地用惊愕的眼神作出反映:真是一个鬼才!轻松自如妙曼生趣的访谈就这样开始了,让我最感慨的是他的人生,正如他的诗歌所写的:


趟过岁月山河

长夜漫漫平坦路

行走却无尽藏

梦幻缠绕

 

看眼前群山连绵

山路崎岖坎坷

人生如寄

还有梦陪伴

 

丹青一条路

看庭前花开花落

望天上云卷云舒

去体会一个字

——渐


爱在深处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时,当人们都在关注最美逆行者——医生时,我却看到了一位以自己的血肉之魂、以笔墨丹青致敬这些可敬的人们。斜杠先生阿忠的笔下,创作了第一幅抗疫题材作品《让我们都能带上口罩》,并为它配诗一首《至爱》。作品发表后,立刻有人致电给他表示要去那里订购口罩……


纸上油画:让我们都能带上口罩


至爱


疫情蔓延如猛兽

截断毒流

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

各路英雄齐上阵

 

扯万丈蓝纱

绕过星岸

引银河的水

浇灌人间的至爱

 

巧手裁剪

织造千万只口罩

把爱心传递

让人民安全防范

生活在充满阳光的蓝天


阿忠先生感恩,他爱他的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阿忠先生在初中一年级遇上了他的真正的老师,教美术的汪庆娥。她毕业于浙江美院,当年潘天寿也教过她,具有相当的中国画水平。阿忠先生从小喜欢画画,当年的他乱画一通,找不到方向。进中学后发现有课外美术班,不过等他知道这个信息时,美术班早已开班,且过了招生期。阿忠先生每当美术班上课时,就去扒在教室的窗外偷听、偷看。那扒窗的 “程门立雪”的他,被汪庆娥老师发现了,她把小阿忠请进了美术班。


阿忠先生记得第一次画的是荸荠,画法很简单,先蘸淡墨,然后在笔头上蘸浓墨,接着在纸上划个三、四公分的墨点……等到再疏疏密密画上三、四个荸荠后,一幅《荸荠图》就成功了。在我看来,这幅《荸荠图》让我看到田野苍翠,水草丰茂,一群顽皮孩童挽起裤腿在水田摸荸荠,双脚被冻得通红亦浑然不知。咦,当脚底触碰到一个硬疙瘩,原来是荸荠!刚刨出来的荸荠满是泥污,用塘水洗濯至净,亮出它端雅的清香之色。


阿忠先生感恩他的大学老师,在他的嘴里经常会谈起周本义教授。周本义教授为阿忠先生重回母校工作到处奔波。周本义教授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前苏联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风格,在30年代兴起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是反映社会现实、为政治服务的艺术,并自成体系,对社会主义国家及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俄罗斯民族在具象和抽象两个绘画领域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从阿忠先生的画中看到很强的写生基本功和熟练驾驭画面色彩的能力,有列宾写实主义的痕迹。


阿忠先生爱他的家人,他爱他做木匠的父亲、他爱他“文盲”的母亲,她的教诲,阿忠先生至今记得:遇到事,不要恨,但要记!要长记性!正因为这个斜杠阿忠先生有这种种的爱,他才会从崇明农场来到上海戏剧学院上大学,正因为他心中有爱,他才这么斜杠有名,才会——雁过留声芦荟飞


美的立场


在访谈中阿忠先生的一句话深深打动我:艺术家的责任就是为时代留下一段审美。1979年1月的上海“十二人展”,此展在当时的上海颇有影响。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封闭文艺创作思想的冰雪消融了,阿忠先生与孔柏基、沈天万、陈钧德、陈巨源、陈巨洪、钱培琛、徐思基、郭润林、韩柏友、罗步臻、王健尔这些艺术家怀着满腔热情,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他们对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哲学等问题的审视与思考。


他们敏锐而激奋,散发着不可抑制的创作欲望。他们打破了沉闷的艺术格局,摆脱了十年文化禁锢的惯性影响,体现了在作品中的个性表现。同年5月,《美术》杂志发表了评论文章,还特意向全国推荐展览会的作品,一时引起反响和争议。阿忠先生至今还感慨当时:落叶飘零帷幕拉启,严寒已过冰封消融。当时的中国艺术走过了风风雨雨,艺术创作路漫漫,回眸历史,更激昂艺术家的创作信念。


阿忠先生对美有自己的立场,他认为,中国古代的审美,是对自然的理性悟道,古人的审美是在对自然感悟中获得的。自然中的花开花落,气象上的晨雾晚霞,都会有美意生成。狩猎的张弓节奏,打夯的一提一拉,都是美,审美在生产劳动中积累。阿忠先生认为,美宜简不宜繁,然繁复亦可,必须夸而有节。美宜自然不宜雕斫,然雕斫精妙,也得饰而不诬


我们可以从阿忠先生的画中看到他的笔触气象,这恐怕与他爱读书有关,《老庄》中的“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目盲”之类的视觉理想在他的画面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他的高明之处是将老庄思想中超然物他的境界成为他画面的美学主张,通过简洁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涵,含蓄而统一,肌理与笔触保持着“过犹不及”的中庸方式。由此产生了他的艺术哲学:融合,是油画创作的提升。他认为,油画创作,无论是大幅、巨幅的,亦或是小幅的,都是综合的体现。千万不要以为油画仅仅是把风景、人物、静物等,用自己的塑造能力表现出来而已,并仅将空间、质感、素描、色彩等等,靠你的手在纸上或者布上体现就可以了,而是要用色彩创享生活与时尚,让艺术启迪我们的人生


油画:外滩


藏在心中的书


阿忠先生喜欢读书,至今有两本书永远藏在他的心中:《动物画参考》、《木偶奇遇记》,他记得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母亲辛苦操守家务,往往将一元钱掰成二元花。有一天阿忠先生的大姐给了他二元钱,他开心得喜出望外,奔跑着到曹家渡,买了一块糕团,你要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美食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大的诱惑!接着他来到新华书店,挑选二本他最喜欢的书:《动物画参考》、《木偶奇遇记》。


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却看到母亲严肃的表情,问他大姐给的二元钱,到哪里去?当她知道阿忠用它买了两本书,就非常生气,因为一角几毛钱就是家里一天的菜钱,母亲叫他把两本书去退了。弱小的阿忠只好又回到新华书店,不好意思向营业员退了这两本书,而是怯懦地站在门口,盼望有人主动来问、来买他的书。站着站着,天暗了,灯火阑珊处的他,突然被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抱住,他抬头一看是父亲,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只牵着他往家里走,回家谁也不说话,只让阿忠吃了晚饭。


多少年过去了,这两本书,一本被人借去,未归还,另一本因多次搬家,找不到了。但这两本书却永远藏在阿忠先生的心里!


因为阿忠先生心里有书,所以他要出书,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的文笔也如他手下的绘画作品,流畅舒缓富有韵律和灵性。阿忠先生说“生活因为艺术而绚丽”,生活的艺术化,就有了《闲云散月》,他的诗歌集将要出版。


现代诗选 闲云散月


阿忠先生是一个多产作家,他的文章不时拥有十万读者,2020年8月22日《新民晚报》上他写的“老歌走过岁月”引起很好的反响。他写道“歌曲踏着流年的脚步,唱出了岁月的沧桑,触动着每个人的彼时此刻;它记载了时代的变迁,并把你带回到某段旅程。”这一段话从心底里触动了我们,因为艾可、加菲和我都是复旦大学蓝精灵校友合唱团的成员,歌声已经长驻在我们的心里、飘进了我们的生活。歌声不会老,而且始终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黄阿忠老师近照



永远年轻的阿忠先生从不自满,阿忠先生一句话让我们回味,“有人说,满招损,谦受益。但我从不满足,因为我觉得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许多事情可做。”这与我们的“退休之后”的理念特别一致:年轻态,同理心;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阿忠先生的精神让我们兴奋,我们冀望:精神改造过的“年轻态”让我们更有生命的持久力,我们永远是一代斜杠中年





黄阿忠老师(中)与志愿者




<历奇下半场 相关阅读>


复旦师生专辑

过传忠印象

沉浸在茫茫史料中,只争朝夕

横空出世,1960

豁然开朗话“解放”

体育老师的手风琴之缘

运气奶奶的芳华

游过长江,悟出遨游人生智慧

甜蜜蜜,从文学中汲取滋养

自律与好奇,是最好的养生


未来研究会专辑

与哲学作伴,跑好人生马拉松

面向未来俱进,依然绽放精彩

边走边悟,老有所为

翻译家,解码未来学

今天,是昨天的未来


艺术家专辑

活到老,教到老

书写城市记忆,凝固爱的目光

心志腾飞 气韵生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休之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