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生为圆中华梦

艾菲历奇 退休之后
2024-10-08


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毕 生 为 圆 中 华 梦


作者:言无



视频:羽根



 一、深水港是上海兴起的命门 


在拜访瞿世民老先生之前我拜读了他的两篇自述,一看标题不觉肃然起敬:《毕生为圆三代元首中华梦》 、《我发现洋山、衢山、马迹山、吕泗、洋口等港和推动浦东开发30周年》 ,读罢感喟良多。之前涉及上海历史的文章往往会从” 开埠” 说起,这也一语道破上海兴盛的一个命门:港口。


当上海这个因港口发展繁荣起来的中国经济中心展望未来前景时,多数人不疑于它成为国际中心城市的远景,而成为中国乃至国际航运中心更觉得是理所当然。而所有人都会认同在这个愿景中上海若缺失了航运中心的地位,这颗东方明珠必定失却无法弥补的光彩。看了瞿先生记述的史实,才知道上海差一点与航运中心历史性错失。这将一改上海未来百年的发展命运且一去无法挽回。因为成为航运中心必须具备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东方深水大港。上海的长江口一线并无能够承负未来几十万吨巨轮的深水大港,而临省的浙江却有。上海找不到深水良港,国家势必另择他港开发。或者在上海的外海深水区建人工深水岛港,则恐需万亿资金和影响环保,难为国家所取。


上海市在建国不久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就聘请大量国内外专家来找深水港,但似乎进展乏力!





二、东方大港和航运中心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港口是百年大计,要建东方大港,需先了解其内涵。


孙中山时期船小,因此东方大港选于乍浦,先进之处一是跳出了黄浦江和长江口,二是跳出了上海市行政区范围。


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集装箱船时代。进入新世纪后船更大了。不是所有港口都进得了大船,港口分枢纽港和支线港。


集装箱船航班有定期要求。航运中心首先应是各时期顶级满载船可全天候全潮位出入的集装箱国际中转枢纽港。





 三、找东方深水大港首先要依赖未来学


瞿世民和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僧、浙江省副省长柴松岳共同考察舟山港址。


深水港是百年大计耗资巨大。不能投产不太久就过时。这就要由未来学家予测未来最大船型和港口吞吐量定港规模和水深。


未来是看不见的,未来学家常被误解和迫害。很少人愿当。


日心说由未来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和布鲁诺一再推出。皆受迫害。后者甚至被火焚。在西班牙女皇支持下,日心说才被哥伦布创造了巨大效益,改变了世界。


上海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因无深水港,小平同志说迟开发了十年。后来发现了宁波北仑港,1990年中央才宣布浦东开发,并定上海为贸易、经济、金融三个中心。李鹏总理为北仑港题了“东方大港”四个大字。航运中心起初定在宁波北仑港!





四、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中国哥伦布横空出世


浦东开发一个月后,有一个人发表了得交通部二等奖的大衢山-长江口外30万吨级港址的论文。



那个人就是被黄奇帆同志称为中国哥伦布的上海港口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瞿世民。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僧闻知上海大陆架上有比北仑港深五米多的深水良港立马约浙江省副省长柴松岳同去考察,在论文发表23天成行不谓不快,可惜错去了绿华山。


倪副市长又令科协组织80余位专家讨论深水港。但是会议没有采纳瞿世民将笫三、四代集装箱船港建于洋山港,笫五代以上建于衢山港的正确意见而推荐了绿华山。市领导否决。下令整治长江口深水航道。此后岛港论文再难发表。


长江口整治目标是-12.5米深,当时已勉强,而且20年后才能完工。代替不了自然水深-18米的北仑港和-23米的衢山港。


又无路时,幸而遇见有未来眼光的未来学会副秘书长赵小玲和科协科技工作者内参编辑蔡乃中,他们花一年时间帮助瞿又出衢黄港内参并由瞿的胞弟全国政协委员瞿世镜呈中央,被常委会采纳。肯定了瞿世民取名的衢黄港,并给上海增加一个航运中心。


中央同意给上海建设衢黄港,上海才坐实了”航运中心”。


可是又起曲折。洋山镇和嵊泗县领导闻知要建桥去衢山,桥经过洋山,要求瞿世民为洋山布置一些小码头。瞿世民写了报告。


上海市有关部门去考察经衢山时巧遇风浪,到洋山时浪止。


就写报告说衢山有浪不宜建港,要求易以洋山港。


衢山是经中央和许多顶级专家肯定的不宜否定。洋山比北仑浅6米,只能称亚深水港,不宜单独推出和北仑港竞争。



应该说洋山是衢山港的笫一期。瞿世民急请郭沫若之子,现代设计院总工、市参事郭博去衢山考察后出报告肯定衢山。


可惜未被有关部门采纳。


1996年一月李鹏总理来上海宣布上海航运中心时说和浙江共建,深水港在北仑,未提洋山港。


瞿世民认为这不利于浦东开发和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


上海市领导必须先上洋山港以示是浦东的延伸。瞿世民认识到只能分二步走,先救活洋山港再说。


洋山港除水深不足外,上报的规划未形成港湾难御风浪。


所以瞿世民又花五年时间研究改进规划。曾三次冒险去现场考察台风,终于研究出可御浪的S形规划方案。救活了洋山港。


瞿世民未曾获取过上海市深水港研究课题费和一平米住房。


他曾得到许多爱国人士的支持。特别是二位有未来眼光的处长。


1999年当人们认为洋山港没有希望时,现任上海市秘书长的诸葛予杰同志主动找他为他免费提供打印和复印支持。


2002年洋山港动工后人们认为衢山港无希望时现任浙江省副秘书长的王忠志同志出资17000元为瞿世民提供办公用品。


就是不识字的劳动人民也有冒死相助的。


有次某港址遇强浪挂黑球禁示船舶出港时,瞿世民为比较港内外泊稳条件想租渔船出海考察。渔父说我身家性命全在此不肯。


当地官员说这位上海专家为我乡扶贫发展义务冒死来考察,


瞿老师说:

家中狭小,历史照片很多没有保留,现找到一张和慈母黄恩赐和贤妻洪锦德合影照片,是手机翻拍的。


你是本地人,难道不肯出海吗?渔父终于肯舍命陪君子了。


瞿世民以个人身份考察深水港,后加入了民主建国会,民建开了介绍信才买到了海图以助考察。




1992年他发现的深水港尚未被肯定时,民建为他上报并批准为全国优秀会员。其领导吴逸平也是有未来眼光的。


民建还为他转信中央领导和联系媒体报导。


洋山港的横空出世宣示着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正式落地,同时洋山港与南汇实现无缝对接使浦东开发终于找到了跟脚,从而走上一飞冲天的发展之路。其实瞿先生的故事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他做出了什么成果而是他整个过程中的经历或者说就是他不禁让人唏嘘的人生经历。他是一名港口工程师,那么他做的这些贡献似也是分内之事。但他的职业背景也仅仅是说明他的专业水平而已,因为这样重大的研究成果自然需要强大的社会资源和行政力量的支持以及财力人力的投入。而瞿先生几乎没有这些的加持,他居然是在办理了病休之后,拿着基本保障工资用着老母亲遗留的几千元一个人踏上了寻觅东方大港之路。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地乘着渔民的小船去勘察海岛。他的重大研究报告及最终影响了如今所实现的重大决策的成果都是几十年来如独行客般获得的。唯一的表彰是市政府二次发给他政务咨询奖,且这是市政府唯二的以个人名义发此奖项,个中滋味确也就尽在其中了。


看着瞿先生所做的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长江口外岛群建设东方大港,在主流通道受阻情况下个人上书中央领导从而促成了上海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的确定。而如此重大的事项他居然几乎凭着一己之力经年执着不辍,他就这么做了,一直做着,最终还成功了。而他的个人境遇竟如此不能与之相合。看得出他是一个极务实和敬业的技术人员,应该说他有着当今所说的技术男的典型品性,但却远不止,从他决定一个人踏上海岛历经风浪都要寻找大港开始到一路坚持几十年不停歇,没有名利的驱动,也唯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执念。他有自己人生的梦想,一旦生成,孜孜以求而不悔。颇有古文人之风啊。这个感觉在与他面见之后我更加释然。





五、民国建筑里的一次拜访


民国时期建筑


一走进位于重庆南路的重庆公寓我就被一种民国氛围所笼罩,一眼看到老先生家里他们老夫妇俩与导演李安的合影,一问才知电影《色戒》在此取景,也可见此楼民国风格的经典。房子是瞿先生的母亲留下的,一位民国时期燕京大学毕业的高知女性,几经分割,如今几乎可以称作斗室。老先生早早坐着等起,茶几上已摆上三瓶矿泉水和一盒待客的巧克力。书桌上放着几卷海图,而一本地图册已经翻到上海的一页敞开着。足见老先生的做事风格。年近九旬的老人精神矍烁,神清气足,很快就打开了话匣。



他上来讲述了他的家族史,看得出他对他的祖辈深怀敬意和一份自豪。瞿姓大家是崇明的世族,上溯几近千年。他的祖父留学日本十余年,在沪创立了医院,父亲继承衣钵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学于哈佛,母亲也是毕业于燕京大学。他说他能有今日的成就首先要归功于祖上保佑,因为父母给他生就了一副天然不会晕船的体魄,让他能够在如此简陋条件下承受下一次次的风浪完成对陌生海港的实地勘察。他说的没错,他的人生轨迹受到了家族的深刻影响,而且还不仅仅只是他戏称的体质因素。显然他的三观、品性、性格也自脱胎于这个不一般的近代书香门第。他也提起母亲是对他影响最深也是他最尊敬的人。在文革受迫害之时母亲依然要他不能自弃,要对社会有贡献。母亲给他遗传了反曹操的人生观: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而他当年没有继承家族的医疗事业选择学习港口,却源于母亲给他孙中山的那纸“建国方略”中提及的建设东方大港的中华梦。而他从此就这么一根筋地追梦一甲子有余却还依然在此梦中。到这里我隐隐明白来之前感觉老先生身上的那股古风的由来了,自然也理解了他此生命运多舛,与某种世俗主流的格格不入。更加清晰他是技术男但远高于所谓的技术男的那份少见的东西——那份高远的志向,要成为王佐之才的内在要求,要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来自母亲的教诲,以及那份从家族骄傲带出来的要做大事,敢做大事的担当。



虽然之前看过有关资料,但听老先生亲口讲述港口方案的曲折过程,能切身感受到这个事关上海未来发展命运,攸关相关省份兴盛程度,甚至是整个国家战略布局得失的决策过程的重大意义。简单地说,国家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启动升级版的战略性东方大港的建设,上海有综合性的优势和优先,但关键的一环-——深水良港的缺失成了上海成就其航运中心之梦的最大短板和难言之痛。而瞿老恰逢其时“发现”了大衢山,“发现”了大洋山、小洋山。于是上海得以补齐了短板,这艘发展的巨轮终于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了。虽然是瞿老及时的“发现”为上海争得了航运中心的席位,但技术男的较真依然自承了很多不足和遗憾。原来洋山港的条件依然不足以承担起顶配版东方大港之实。比如水深不足,几十万吨巨轮要候潮进出,天然条件不足加之设计缺陷遇大风浪时还须离港另择避风港。而且对他的S形港口设计虽然如今被一致认可上佳却当初未被采纳耿耿于怀。他一直说着本来可以比现行的设计更加能扛风浪的。现在唯有在海事大学把两个方案充作正反对照的教材,以期未来的港口专家们多一份唯真唯实之心了。


显然,瞿老不是官员,他的秉性与官场八字不合,他本质上就是技术人员,一名资深的港口工程师和设计师,但是他却一直心想着大官才应该想着的大事。也不是学者,他的论文不是为了评职称,只是要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为了寻找东方大港自感本专业具体于港口工程实务的不足,居然在年过半百之后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与本科学生同窗学习,加之各类夜校竟七年有余。可以这么说,瞿老能“发现”东方大港于他是种必然,这来自他根植于心的寻找东方大港的执念,还有他为之倾力付出努力的执着。而于上海而言却是个偶然,因为若不是瞿老那些岛至今可能还是个岛而不是港。就像瞿老给我看的一些参加关键决策会议的照片,在一群高官和专家中,瞿老总似有点尴尬的存在,不是位卑言不轻的角色,就是名不符实却归的人物。也许当下瞿老最中意的身份标签是曾经一媒体给予的“老上海代表”,他总是流溢出对上海这座城浓厚的感情以及自己对她有所贡献的欣慰。而我很想给老人一个称谓:文侠。文者,他是个技术专家且有着传统文人的气质和品格。侠者,一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有之;二是侠者游离在主流之外,凭了自我的执念去践行助天下之志,他似之;三是侠者特立独行,或者说就是孤身奋战,名利不沾,他行之。


李安导演访瞿府





临别前我看到了老先生正在撰写尚未完稿的一份报告,标题是《瞿世民关于打造衢黄港为世界级强港和”一带一路“枢纽港的建议》。这是大衢山?我问他。他说:是的,结合黄泽山港区,名字是我起的。他告诉我说港口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二十几年前他推荐洋山港是当时客观背景下的合理选择,在当时集装箱船2700标箱级的时代洋山港大放异彩,完成了历史使命。而现今集装箱船已经进入了24000标箱级时代,40000标箱级也很快会到来,而大衢山这个中国沿海少有的有着40万吨深水良港的上海近岛,才是他思兹念兹的梦想中的东方大港。我说,衢黄港这个名字有一天一定会声名鹊起,如雷贯耳的。会的,但我可能看不到那一天了。他答到。我接着说,最晚我们下一代总能听到衢黄港这个你取的名字。会的,会的......他微笑颔首。


瞿老师伉俪近影


告别两位笑颜相送的老人,我走出小区似从民国的那份厚重与恬静重归了现实的喧嚣和浮躁。瞿老的事迹或许不现于官方或主流的记录,而他的那份自述如实地记下了那真实的一幕一幕。我写下此文,最大的用意是以此砖能引起有心者一窥那份自述之玉。一个追梦人的故事,一个让大国之梦变成现实的故事。我也觉得我们的《口述历史》又拾到了一枚璀璨的遗贝。不为记下了什么,但求不要忘却那些事,更是那些人。


瞿世民先生(左二)和志愿者们


—— END ——




↓↓↓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 
宁泉资产

上海未来研究会

乐玩乐酷




往期精选

Nov 20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休之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