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是一场修行

艾菲历奇 退休之后
2024-10-08


点击上面“退休之后”,关注我们!

退休之后,老年轻一代(40-65岁),或已经退休,或走向退休的路上,或期待退休。

年轻态,同理心,艾菲历奇,共谋福祉。

退而不休,瞻望未来,助人自助,创造价值。






// 她力量 //


亲爱的读者们

在『她力量』这个栏目中,

我们分享她们的故事,传达她们的力量;

世间诸般颜色,她恰似雨过天晴云破处。


希望通过中国女性的真实故事

以此作为一支溪流来反映这个值得记录的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浩瀚洪流的雄伟磅礴


今天的#她力量# 

我们邀请到了把公益作为毕生事业的她

为我们分享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  

本期人物:马世婧

· 上海海布社工事务所创始人、理事长

· 上海市第六届慈善之星

· 上海市社会组织优秀女性工作者暨巾帼建功标兵

· 上海市2016-2017年度禁毒工作先进个人

· 民建会员


编者按

她是社会工作领域的杰出代表,是化解信访工作疑难杂症的领军人物,擅长用社会化、专业化的理念和方法,服务社会、社区、居民。她所创办的上海海布社工师事务所是上海市首家挂牌的“社会工作实习基地”,累计培养专业社工师1000余名,团队直接服务人群多达万余。她把公益作为事业,乃至生活方式。2014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充分肯定海布的事业,号召广大社会组织的公益人向马世婧学习。


口述 | 马世婧

采访 | 狸渊 文玲

采访指导 | 邹邹老师

编辑 韵依



   PART 01


狸渊:

七月炎炎酷暑,抵不过我们思维碰撞的热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景。作为一名普通00后的代表,我很荣幸参与艾菲历奇“她力量”项目对马世婧老师的采访。带着高中生的好奇与敬仰,我率先对马老师提问。


马老师好,恰逢上海高考作文题公布——“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引发热议,您在致力于公益的十几年时间里突破了哪些固有结论,发现了哪些新的可能性?


马世婧:

我来讲个故事吧,我的公益之路,还真是始于对固有认知的突破——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总是认为公益服务是无偿的慈善,只付出无回报,甚至有些出力不讨好。我对此也并无深入了解,直到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我为灾区人民感到心痛担忧,被志愿者们奔赴灾区救援的义举壮举深深打动,四处打听报名当志愿者,要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这时才被告知,您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资质才可以进川,专业证书还不是一下子就能获得的,需要学习很多专业知识考出来才有机会上岗。原来社会工作门槛还不低呀,那还等什么呢?我立即开始研究这一领域,开启了创立海布社工事务所的公益创业之旅,这算是第一次突破固有结论吧。


此后,在一次次实践与学习中,我逐渐摸清了公益活动在整个社会中的定位,做公益的目的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在人们固有的认知中,往往觉得自己不需要帮助,公益只服务于弱者,而事实上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比自己想象得更需要公益,公益是一项多元化的工作,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践中海布逐步细化出五个业务部门:青少部、企业部、老年部、社会矛盾调处部、特扶家庭部,针对当时的五类重点社会问题。我和海布一直在跑步前进,不断中标政府和企业机构的采购项目,保持了稳定发展,2014年堪称高峰年,全年政府采购项目达700多万,就在那时,我突然想,我们的来访者、服务对象虽然不断增加,但也仅限上海本地,万一上海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资金减少了,海布会不会停滞不前?我可不可以做海布品牌的输出呢?能不能服务上海以外的地区呢?经过深入研究和调研,我们和江苏太仓市、合肥庐阳民政局、温州市民政局、郑州市妇联几乎一拍即合,把起步于上海,代表了上海水准的海布社会工作机构的理念、经验广泛推广到兄弟省市去。合肥市庐阳区民政局派了80名基层干部赴上海参加我们机构的培训。一个非常成功的亮点就是每一位学员都下沉到上海的居委会去做志愿者,实地参与感受社会工作在上海基层的运行模式,培训结束时,学员对这种跟班作业,沉浸式体验感到受益良多。


在数年的公益探索和服务中,我发现人人都需要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我们海布的努力,打破了许多人对公益“吃力不讨好”“工作简单没有含金量”“需要的人少,所以做的人也少”的诸多偏见,公益服务是有门槛的,同时也是普惠大众的。这也是海布倡导“人人可为,处处公益”引领人们对公益认知的一个大突破。



在云南曲靖富源县开展牵手计划项目


就这样马世婧带着海布从创始到发展到居安思危主动走出上海服务全国,全心全意打造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她本人和海布机构都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使社会服务发展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强,也让更多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马老师和团队实现了自我的突破,也以自我之力突破着社会认知局限。带着好奇,第二问也来了——




   PART 02



狸渊:

马老师在从全职太太到成为一位职业女性的学习与工作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马世婧:

05后的小记者,提出大问题,好问题!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场个人的自我修行,个人在家庭、在社会的综合修行,无论做全职妈妈还是创立海布,还是通过海布服务社会的一次次公益活动,一个个公益项目,都是修行。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从全职太太到职业女性的转变应该是十分困难的。这样想很正常,以我为例,我一开始也不自信,虽然做了几年外企市场工作,但生娃后就在家全职带娃七八年,长时间与主流社会脱节,认识最多的就是老师还有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或者阿姨,感觉自己成了边缘人。汶川地震是一个契机,志愿者报名未果,激发了我融入社会再出发的动力。于2008年9月报名参加了华师大心理咨询师学习和职业考试。就这样,我和一群热爱的心理学的职场高管一起培训,越学越来越自信,重返社会的犹豫、不自信消失了,拿到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后,我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工作室,然后创立海布,我只想把所学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帮到更多人,让更多人跨过人生的沟坎,勇往直前。看着我忙得不亦乐乎,家人也为我自豪。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创业,也会受到质疑听到不好的评价,但我的经验就是——不必活在别人但眼里,不必活在别人但嘴里,只要做好自己。如何做好自己?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保持热爱一件事,并躬身入局,而不是徘徊游移,举棋不定


马世婧和同事在中国儿童ADHD关爱周活动现场




   PART 03



狸渊:

在听马老师讲自己一路上走来的诸多柳暗花明的故事时,我感叹机会是青睐善良的人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不是那么迫切地想为汶川灾后的人们做点什么,马老师可能不会去考心理咨询师,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在发电,用爱发电;如果马老师平时不问世事或者只在乎家长里短,她的邻居就不会怂恿她“干一番事业”了。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后面有着必然的逻辑。马老师的修行功夫真不一般!如她所言,自己的生活与事业,都本着利他的立场去思考去行动,那些珍贵的经历远比挣了多少钱,发展了多少客户重要。那我的第三个问题是:


马老师能够为高中生的生涯发展规划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吗?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答高中生,您遇到过他们的生涯发展规划咨询案例吗?如何保证他们大学毕业后愿意返乡建设家园?


马世婧:

又是一个好问题啊!哎,有你这样的问题,我就知道未来会更好了,你问题就一定会去想办法寻找答案,一个社会未来什么样子,就看年轻人现在是什么样子,谢谢你的好问题。


我还是讲个故事吧,贫困地区的高中生生涯规划应该如何做呢?我在云南实施项目的时候,遇到一位大学生,他就选择了报考本地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本地发展,他说:马老师,这样我也能就近照顾到家里有病的亲人,还能获得一份比较稳定而体面的社会工作者的岗位,把我从您这里的学到的用到新的高中生、初中留守儿童身上,我的专业的服务也会像您一样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敬,我也能为家乡振兴做贡献。


当我的社会服务成为一个孩子的理想选择的时候,那一刻,我觉得好幸福好满足,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2020年在云南扶贫与留守老人一起过重阳节


马世婧:

回过头来说说我自己,那我有生涯发展规划吗?说实话,生涯规划与原生家庭的基础有一定的关系,我家在甘肃父母就是公务员,他们一天到晚都在为困难群众职工解决问题,虽然我大学毕业在上海的外企工作,可能骨子里还是受父母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吧?有一种天然的利他式的思维和行为逻辑。有一次我被通知参加一个向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的会,等领导出现了才知道是刘延东副总理来徐汇区考察社会工作,党和国家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基层老百姓,她居然听我讲了将近20分钟,我那天也没发言稿,我觉得特扶家庭是当时新冒出的热点问题,而我们是第一家社会组织主动展开对特扶家庭的照顾和服务,延东副总理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做了这么好的工作。现在想想,我的生涯规划到底是什么呢?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我力所能及的服务,无论我做心理咨询师,还是做海布机构,还是我接下来要做的退伍军人家门口创业的项目,我的出发点就是利他,只要你心里想着为他人服务,就一定能够发展得顺利。


狸渊:

从马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年轻的活力,也看到了成熟的格局。她对于生涯规划的理解和小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她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我觉得可以理解为:人生是一场始于利他的修行,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这样做了,过程一定是幸福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长路,都离不开“修行”二字,哪怕前路迷茫看不着方向,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认真对待每一个遇见的人,每一份肩上的责任,便是当下最好的修行。我们每个人的生涯规划,不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是一颗怎样的初心。


马世婧的工作场所多数都是普通的学校、社区,

她愿点亮一支火把,带来一片光明





   PART 04



文玲:

马老师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误解也有过失落。只是那些逆水行舟的过程,在马老师这里变成了一种滋养和成长,就像一个帆船运动员,一次次逆风而行,一遍遍刷新着自己的记录,这可能就是心智的力量吧。我的问题可能代表的是职场的年轻女性——


从一名全职太太转变为一位成功的公益人士,并开始尝试涉足商业板块,马老师您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一路都挺顺利的,发展过程没您有的秘笈是什么?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吗?这也是不少女性很期待答案的问题。


马世婧:

首先我觉得“一路都顺利”这是外表看起来的、和别人比起来的一个错觉,从考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始好像一路顺风,没有那么多的坎坷和挫折。其实,当我启动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一定已经在心里谋划很久了,会在作这件事之前做一个非常客观的科学的调研和分析,要不要做这个项目?要如何开展这个项目?能够给别人带来的价值有多大?要规避的风险是什么?海布能得到什么样的锻炼和提高?企业家常说的“可行性报告”,我在心里在笔下一遍遍打着草稿,推演着沙盘,可行与否,关键点在哪里?我都很详细地考虑过了。所以一点落子开干,那我就走得会快一点稳一点,试错成本比较低,顺利来自谋定而后动吧。不知道这算不算秘笈呀。


另外,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关于这个我有两点说,第一点,上海是个凭本事吃饭的地方,个人也好企业也罢还是靠实力。我开始创业,不认识领导,从网上找项目去投标,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啃下来的,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早发优势,我进入这个领域比较早,就算后续在徐汇区立足了,但上海这个地方,你认识徐汇区的领导,不代表就认识了其他区的领导,最关键的还是凭实效说话,你做出来的事大家认可了,确实解决问题了,那自然大家就认你了。


第二点,社会工作者的人际关系更需要去维护,但不是溜须拍马,人际关系维护要恰到好处,怎么把话说到人家心坎儿上其实是一门大学问。为什么我们做老信访的工作,就能一下子敲开他内心的门呢?这其实就是深层的同理心起作用了。去贵州扶贫的时候啊,有个高校学生一路跟着我们做调研跟踪,他就问我,马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感同身受,理解对方?否则很难开展工作。我觉得做社会工作,是要做很多情感建设的,要积累情感账户,对受助群体或者商业伙伴都是一样的。比方,一个项目做完之后,有些人可能就永远不联系了,这就是没建设好情感账户,人走茶凉的感觉。相反,与人为善,对任何人都以礼相待,站在对方角度作让对方有利的事,哪怕项目完成了,平时还能想到对方,帮到对方,多向别人取经,无论是单一客户还是商业伙伴,也都会想着你。




2021年12月与团队赴徐州路口村调研格莱珉银行创业项目


文玲:

马老师一直强调的利他的出发点,把公益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工作就是走进人心灵的社会服务,利他属性非常明显。有句鸡汤话叫“爱出者爱返”,我今天再看这句话一点不掺水啊,我们有多爱这个社会,社会也有多爱我们,马老师和海布事业理所当然少走很多弯路,做业务理所当然很顺利。最后一个问题:


在疫情的影响下,你们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是怎么应对的?


马世婧:

今年春天,我们办公所在的这个小区是最早封的,3月5日就封闭管理了。我当时就有种预感,觉得没有两个月是不会解封的,甚至这可能就是种常态。不瞒你说,我们其实一直在做业务多元转型准备,不是今年,而是去年就开始准备拓展一块新业务,做商业转型的前期规划。我们和联想一起研发了一台设备,这台机器放稻谷进去可以磨大米出来,它不是简单粗放的碾米机,而是叠加了日用小商品的售卖功能,也可以卖矿泉水饮料,方便食品,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呢?一是大米随吃随脱壳是最健康的吃法,这样的设备放在社区方便了居民购买,另外叠加的矿泉水和方便食品贩售,为一些夜猫子小青年提供了24小时无人值守的便利,设备的投入远远低于一家社区便利的成本,同时我们还把这个项目与退伍军人的安置做了关联,去年我们参加了一个退役军人创业项目大赛,以这个复合功能的稻米脱壳为核心,建设了一个线上的小程序商城,专做社区新零售,根据我推算的数据,退役军人以此为核心在家门口创业月收入可以有七八千元,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刚脱贫的地区采购,定点绿色环保的带壳稻,支援了乡村振兴。这个项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原来打算等今年年后先在我们办公的小区试点,全流程跑通再行进规模化落实。


没想到上海遇到了疫情,疫情期间使我把这个项目完全落地了,把底层逻辑给跑通了。疫情期间生活物资紧张,我这边有稻谷和机器,把大新鲜脱壳的大米分送给社区,保障了大家的主粮。同时,我开始的社区新零售app直接可以上线做团购,退役军人迅速组织起来培训,边学边干,各自开始做社区团购。早在5年前就有社区团长了,但大家当时不太认可这种消费模式。但这次疫情,我们已经有100多个团长了。


这几天我们还要去考察更大的仓储空间,无论是稻谷还是社区新零售的产品都需要更多仓储,这个项目其实就是一个从前端设备产品供应,到中段仓储配货,再到后端服务的全闭环。前前后后琢磨了快一年。机会还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别人看我都很顺,其实我在动手之前,咨询调研准备工作都已经做了很久了。


2014年荣获上海市慈善之星,

在颁奖晚会直播现场








写在最后


文玲:


这是一次欲罢不能的访谈,对我和狸渊两个女生来说,学习和社会生活都相对简单,而马老师就像宝藏,我们还有更多的问题要追着问。但是回望来路,会发现马老师走过的许多平坦的路其实是自己为自己铺就的。在人生的修行中看似利他,终归利己,因为利他而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视野,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变得敞亮,充满向前的力量。今天特别幸运,能跟随艾菲历奇“她力量”项目共同采访马老师,就像童话里的小女孩进了糖果店,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诱人的糖果,让人忍不住要尝一尝。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和马老师来一场社区新零售的专访!







--编后语--


良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马世婧的故事远不是一次访谈能够讲完的,从外企白领到全职妈妈,从全职妈妈到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工作室到海布机构,从社区工作为主的“公益人”到要带领退伍军人创业的“生意人”……马世婧可谓马不停蹄,不知疲倦。说到生意两个字,马世婧说,生意生意,就是人生的意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就要探索生命的真正意义,要活出人生的意义。而立足于社区、社会,立足于基层的公益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秘笈在她看就是“利他”,她只想着如何去帮到别人,每一步都是那么接地气,有朝气。中午,访谈小组一边分享着马老师的自研商业配套产品——速食盖浇饭,一边开玩笑,狸渊说她想成为一名作家,文玲说,那你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就叫《马世婧和她的“生意”》吧……



--采访人--


狸渊,一个热爱阅读和写作的高中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修炼自己。


张文玲,南加州大学硕士毕业,中国和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喜欢自己微笑的样子。



--采访指导--


邹邹老师,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硕连读;业余支教多年,访谈近百位全国各省市教育厅局长及知名校长。



--采访志愿者招募--


如果您有意愿成为艾菲历奇《她力量》栏目的采访志愿者,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报名。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国龙基金

上海广盟电气有限公司





往期精选

Aug. 2022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休之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