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人书店第二期 | 第二集 花开伴书香

艾菲历奇 退休之后
2024-10-08

图:滋滋滋


花开伴书香

——谈瀛洲教授采访录


人物介绍

谈峥,笔名谈瀛洲,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国唯美主义和莎士比亚,著有专著《莎评简史》,以笔名谈瀛洲著作论文集《诗意的微醺》、《那充满魅惑力的舞蹈》,历史剧《梁武帝》、《王莽》、《秦始皇》,还有短篇小说多篇。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译文》杂志总策划(2002年2月起),传记文学研究会理事(1997年起),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一个早春午后,我们按约定来到五角场新华书店,采访《人间花事》作者谈瀛洲教授。


 据说,谈教授是复旦大学的一道风景,一方面他对英美文学有很深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仿佛一位出世的护花使者,养花赏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后者可能更有助于他在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偶像地位。


 那天下午,对话就在文学与花事中交替进行,这倒很契合谈教授钟爱的“唯美主义”





少年心事





对文学和植物的喜爱,或缘于天性,或缘于家庭氛围,或两者兼而有之。


小时候,他跟随做医生的父母生活在贵州,那是一个自然生态完好植被相当丰富的地方,那些鲜花的种子早早地落在了他心灵的土地上,后来跟随他回到了上海大都市,等待发芽开花的机缘。


谈瀛洲童年和父母、二姐在贵州,背景是父母工作的3417医院


少年时代正处于文革晚期,那段岁月,人们能读到的书相当有限。但热爱文学的谈瀛洲手不释卷,几乎读遍了所有能借到的中国古代小说,什么《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等等,等等。后来姐姐被分配到书店工作,从姐姐上班的地方,少年谈瀛洲接触到了外国小说的中译本,巴尔扎克、契诃夫、莫泊桑等名家又引他走进了西方文学的大花园。


孩提时代,读书似只为消遣,但由此培植的文学素养,在他日后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不妨以“童子功”三字加以概括。进入中学,恰逢那所上海名校启动教改,而且先是从语文和英语的教材教法着手,谈瀛洲如鱼得水。举个小例子。学校自编的语文教材,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课文是文言文,这对小学时期是在文革晚期度过的同学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有一次,谈瀛洲因病缺课,语文老师正在教《聊斋志异》中的那篇《狼》。工作很认真的那位语文老师,给回到学校的谈瀛洲单独补课,却惊讶地发现,不待讲解,这位学生已掌握了课文的全部内容。虽然内心满是欢喜,但为维护师道尊严,语文老师依然表情严肃,轻声说那你就回宿舍休息吧(此处应该有笑声)。


大学时代,恰赶上国门对外开放,外语人才成了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很多同学毕业后进了外贸行业,既学以致用,也领取一份在当时颇令人羡慕的薪水。不过,谈瀛洲只听从内心的召唤,继续徜徉在英美文学的宫殿里,业余时间莳花弄草,自得其乐。在别人看来,他选择了一条“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寂静小道,但谈瀛洲却“回也不改其乐”,笑曰:“我从没觉得我在坚守什么,我就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做了选择。”


语言文字,其深处是思想,是文化底蕴,是人生观照。翻开谈瀛洲的散文集《人间花事》,读者不免会赞叹:一位英美文学教授,其古文底子不在中文系教授之下!谈教授谈吐文雅,文字清新,腹笥丰瞻,故其文章读来饶有意味。更兼他以花写人,字里行间似飘散着一股淡雅的芬芳。


倘若仔细端详,人生道路总会有一些偶然中的必然。因父母都是医生,再加从小对动植物很感兴趣,高考前谈瀛洲曾想过选择生物或医学专业。哪知体检时,发现眼睛天生色弱,于是他就选择了自己另一兴趣所在:英美文学。高考是在1984年,谈瀛洲以上海外语类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当时班里还有一位上海文史类状元,考入了复旦中文系,同年级理科班有一位理工类状元,考入了复旦物理系。一校三状元的记录,在母校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文学生涯






谈瀛洲复旦外文系本科毕业后,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当了两年助教,随后回复旦外文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并担任助教,三年后29岁的他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高考外语类状元,留校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对这些光鲜的成绩,他很少谈起,即使有人谈起,他也不以为意,一派君子的谦和之风。


读博的时候,谈瀛洲师从的是《英汉大词典》主编、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他回忆说,陆先生虽在复旦外文系教学多年,但直到1995年才开始招收词典编纂学和莎士比亚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因觉得编词典的工作非兴趣所在,我当时选的是莎士比亚研究专业,成为陆谷孙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而立之年与陆谷孙先生在郑州


尽管没有跟随陆先生编纂词典,但陆先生在英语词汇方面的博学和敏锐,给谈瀛洲留下深刻影响。他记得,每次去见导师,陆先生都会兴奋地讲到某个英文词汇的最新表达,对巧妙的用法赞叹不已。陆先生素来以严谨著称,对学生不经意间犯的语言错误的批评可谓相当严苛,甚至在作业本上画小眼睛,以此警示学生须用语规范。一位资深专家,对自己投身的事业心生敬畏,由此可见。


在复旦外文系官网的介绍中,谈瀛洲教授的研究方向是英国唯美主义和莎士比亚,但实际情况,按照谈教授自己的话来说,凡感兴趣的,他都研究。他反对贴标签,反对给研究领域划界。因此他视野宽广,不受拘泥,除了钻研唯美主义和莎士比亚,还翻译了《培根论说文全集》、《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以及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重要论著《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


作为一位唯美主义者,谈教授最欣赏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尤其喜欢《认真的重要性》。他不仅欣赏王尔德优美的语言,更赞叹那种审美观念,纯粹到如水晶般的透明。王尔德说,美是唯一不受时间侵蚀之物 (Beaut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time cannot harm),文学是留存美的一种方式。发现美、记录美,也是谈教授一辈子的功课。


谈瀛洲教授讲座时风采


文学的魅力,跨越时空,勾连起相似的灵魂,那看似静态的文字,因此跳动起来,让人心生涟漪。谈教授说,找一位与你气质相符的作家,读他/她所有的作品,包括有关他/她的传记、评论,这既是文学研究,也是人生感悟。


谈瀛洲觉得,研究文学的人也应该进行文学创作。受莎士比亚同时期的剧作家马洛启发,他迄今已创作了《秦始皇》、《王莽》和《梁武帝》等历史剧。他撰写的长篇小说《灵魂的两架马车》,很多素材来源于亲历的生活,对当代大学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有相当精妙的刻画,也融入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与哲学思考。对于谈教授的散文集《人间花事》,郜元宝教授的点评言简意赅,那就引用于此吧:“博学通识,幽情逸趣,皆有所寄于此浮嚣时代。”

谈教授译著《夜莺与玫瑰》

谈教授译著《培根随笔全集》

谈教授著长篇小说《灵魂的两架马车》


谈教授赠送给我们的近著《人间花事》,适合闲暇时随意翻阅,每一页翻开都会散发出淡雅的芬芳(此处应该有掌声)。


釆访小分队与谈瀛洲教授(左三)合影


下一集,我们讲深入介绍谈教授的著作《人间花事》,以及莳花背后的人生哲理。



采访 | 尹荣、陆顺婕

文字 | 尹荣、陆顺婕

编辑 | 陆顺婕

主编 | 艾可


相关阅读

真人书店第二期丨第一集 这里为书修了座庭院

真人书店第一期丨第三集 “放下不放弃,不走寻常路”

真人书店第一期丨第二集 媒体老总的“多面”人生

真人书店第一期丨第一集 走进1925书局,回溯百年

红色记忆

新栏目丨开张啦!欢迎光临“真人书店”



↓↓↓ 特别鸣谢 以下公益合作方 ↓↓↓ 

睿郡资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休之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