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9:女生更应该留在大城市!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相对于层级分明的封建社会来说其实是进步,不仅是进步,而且是极大的进步!在资产阶级所建立的规则中,主要门槛是交易的不对等,而不是身份和人格的不对等。你哪怕来自贱民阶层,只要经过努力发了财,哪怕只是突然中了六合彩,昔日不让你进门的高端酒店也会立刻变得热情周到,尊重的氛围瞬间拉满!之前拒绝你进入并不是对你的人格和身份存在鄙夷,而是因为你达不到与之进行交易的门槛。一旦你能达到门槛,成为能与之进行交易的对象,你就瞬间变成座上宾了!在封建时代,整个社会中的一切由权力驱动。那个门槛是不变的,够不着就永远够不着,一点想象的空间都没有!士农工商,如果出身贱民那就永远是贱民,这个人怎么样根本不重要,身份达不到某个层级,任何行为都是僭越,而僭越是要被严厉惩罚的!在古代有功名在身的人才能穿丝绸,商人再有钱也只能穿布衣。“布衣”指代平民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天然的身份被锁定在某个层级之下,不管怎么挣扎和努力都没用。因为天花板一开始就确立了,而且层级越往下,限制就越多,也越难以有保障,维持自身的存续非常困难更别说追求自主和自由!
在【觉悟社】中反复说过:最大的机会是突破规则衍生出来的机会,最大的危险是确立规则之后被排除在外。煤老板是怎么崛起的?就是当年加入WTO的时候,取消了煤炭的官方指导价,煤炭价格瞬间翻了十倍,煤老板瞬间就变成香馍馍了!这就是某种规则被突破之后衍生出来的巨大机会。在【觉悟社】中给大家的2021年的标的1翻了七倍,2022年的标的3也已经翻了1.5倍,这些都是因为政策放开衍生出来的!结构学侧重于对政策形成预判以及洞识生存结构的演化过程。
在古典时代,人被禁锢在土地上不允许随意迁徙,甚至不允许流动。这种不流动不仅体现在人的迁徙层面,也体现在身份层级的变化方面。虽然中国古代到了后期有科举制度,但那也只是在庶族地主群体内部进行小范围流动: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是供养不起一个成年人长期脱产读书去考取功名的!更凑不出去赶考的盘缠。寒门指的是没落的贵族和大家族的旁支,并不是指平头百姓家。
在那个土地是社会主要财富,社会由权力驱动的时代,普通人就是会说话的牛马,即便是所谓的盛世也不例外:贞观之治被大书特书,但那个时候的普通人也过得非常悲惨,根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治理下的关中地区的底层农民为了逃避徭役甚至不惜自断手脚把自己弄残——因为经过多年战争后,唐初人口只有隋朝十分之一,但徭役和战争征发的人数与隋朝相当。不仅民众疲敝,而且徭役需自带干粮,打战需自备武器,一去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底层人家根本凑不起这些东西,而且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出去之后,一家老小无人照应!这种情况直到武则天后期人口逐渐恢复,河东地区发展起来之后才逐渐改善。
凡是权力驱动的社会都资源高度集中。为什么小地方特别喜欢讲人情世故,不在乎专业能力和契约?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呀!资源高度集中,由此衍生出来的岗位由关系远近来决定,就如同水波一样一层一层的扩散开来。你要是没法与更靠近资源的节点攀上关系,压根无法获得一个能稳定保障生计的机会!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地方,最好的工作是基层公务员,其次是有编制的老师,再次是官方的企业,再次是服务于官方企业的稳定岗位——在一个小县城扫大街也是一份拥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有许多人抢着干。如果不能跟分派这事的人摊上一点关系,真的轮不到你!
越是不发达的地方,社会竞争的残酷就越不会体现在明面上,而是像老鸭子划水一样,险象环生的博弈都在水下完成,普通人不仅无法参与其中,甚至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整个社会的分工协作的密度非常低,能够创造增量的点也非常少。经济的唯一驱动力就看当地有什么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矿挖矿,实在什么都没有,那就几十年如一日,穷的非常稳定,靠吃上面的转移支付过日子。就算是拥有某种资源的地方,矿肯定在官方手里,而且由官方的单位负责开采经营,即便是服务于官方单位的衍生岗位,也需要与官方有关系才能获得资格。如此一来,不就形成一层一层扩散的圈层和隐蔽的层级了么?由这种层层扩散的关系编织起来的社会本质上就是被权力驱动,而不是被交易驱动。俗话说店大欺客,即便是双向选择,当买家唯一的时候,对等的交易关系是不存在的。古人说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为啥都卖他们家?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宾莫非王臣,其他人都是通过提供服务从他们家获取资源来维系自身的生计。
与小县城比起来,大城市的分工协作密度更高。买家形形色色,卖家就能挑挑拣拣。由更高分工协作密度编织起来的交易网络甚至能够让彼此互为买家——在这方面我服务你,挣你的钱,在另一方面你服务我,挣我的钱!如此一来,个体从中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虽然生活成本会水涨船高,生存竞争的残酷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但与小地方比起来,生活更有盼头,未来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对于30+的女生而言更是如此:回到小地方不仅挣得少,而且生活中的约束更多,整个生活氛围以及观念往往会让人窒息。在你不能出来挣钱之前,是不是任何事都做不了主?是不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必须以父母亲属的意志为准?甚至你的人品价值都由他们的评价来决定。大城市和小地方看起来是平面上的距离,事实上处于《经济秩序》中的不同层级!一个农民工在老家刨地,一年挣不到一万块钱,而同样是这个农民工,只要努力送快递可能一个月就能挣到一万块钱。这种差距并非是因为他自身的能力变化,而是因为他处于《经济秩序》的不同层次之中。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生命体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改变《经济秩序》或者《经济秩序》中的角色和位置。
人往高出走,水才往低处流。一旦降低自己《经济秩序》中的层级,减少的收益不仅是看得见的那部分,还有整个层级的扩展空间!在更低的层级中,不管怎么折腾,天花板还没有原来的地板高!一旦挣得少,甚至挣不到钱,你在那个各种限制更严格的生存环境中就更没有自主权了。七大姑八大姨对你的任何事都横加干涉是在平常不过的事,父母会按照自己的内心需要去安排你的生活,而你却没有话语权,甚至连反抗的本钱都没有!
如果一开始就一直待在那种环境中,也还能怡然自得。然而,人一旦读过书,见过更大的世界,那颗躁动的心就难以重归沉寂。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不曾见过太阳,本来可以忍受黑暗,一旦见过了阳光,灰暗只会让人更加难以忍受!当你的精神结构对自我形成的判断与现实的生存结构格格不入之时,它就不仅仅会滋生出各种压抑和不安,还会让你与周围的冲突持续不断。因为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同时作用在你的身上,各自的惯性会对你形成无穷无尽的撕扯——这种由观念、心态和行为的冲突引发的撕扯会通过你身边的人作用在你身上,并将彼此都弄得鸡飞狗跳、遍体鳞伤且心力交瘁!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是30+还是20出头,对于本来就缺乏根基和本钱的人来说,本来就一无所有,在哪里不是生活?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留在社会分工协作密度更高的地方,而不是去考虑应不应该回到社会分工协作密度更低的地区。这不是应该选择当凤尾还是鸡头的问题,而是你要不要追求自主权和自由度的问题!越是缺乏本钱的个体就越难以突破生存环境的各种束缚,社会分工协作密度更低的地方,各种显性和隐性的约束就越强,也就更难突破这些束缚的禁锢。从宏观上来说,任何一种生存环境都会滋生出一种牵引力去引导着置身其中的个体在观念、心态和行为上与这种生存环境相契合。为什么越往上的人越容易彼此尊重互利互惠,而越往下的人就越容易相互看不上,互相为难,自我消耗?因为越往下的资源越少,淤积的人却越多,人多地少的矛盾可不就得滋生出一种观念和心态引导着置身其中的人进行自我消耗才能达到整体的有序和平衡么?!
一个女生留在大城市中,即便无法买房买车或者找到一个有房有车有未来的男人,至少能够挣钱养活自己,就不必按照父母或亲戚的意愿嫁给一个自己无法接受的人。一旦回到县城、乡镇和农村,年纪大了又挣不到钱的女生,许多事就由不得你了!即便父母能够理解,也受不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各自压力。同样的事也会发生在男生身上,不仅没有话语权,也更加身不由己!
许多人总认为如果30+的女生留在大城市中早晚会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成为大城市的燃料。事实上,回到县城、乡镇和农村未必不是另一种燃料。反正都是做燃料,还不如在能够充分燃烧的地方当燃料。你的工作和消费都在无形之中为大城市的分工协作网络贡献了一份力量。对个人而言,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自由!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被封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