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7:俄军一溃千里!
战场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战术,战术的优劣取决于战场指挥官的能力!这也恰恰是最值得研究的地方。因为其它方面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并且会被一种惯性所裹挟,形成了生存竞争双方所处的现实处境:乌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建自己的军工生产体系,俄方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在战场侦测和通讯科技落后的现状。这些无法轻易改变的东西就如同设定的框架,彼此都只能在这个框架内发挥各自战术的优势进行博弈。
四天时间奥斯基尔河以西全部丢光,包括乌东的后勤中心,北顿涅茨河的河口重镇,俄集团军指挥部的驻地:伊久姆也丢了。为什么不战而走呢?因为关键点被占据了!任何一个战场都存在几个关键点,它是一个结构中的支点,关键支点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制约的约束力,从而保障整个结构的稳定。战场上也是如此,只要关键点守得住,其它地方丢失还可以夺回来。譬如赫尔松方向的P2207公路上的两个关键据点,只要能守住,即便其它几个村庄被攻破,还可以依托关键点和连接关键点的通路快速机动相互支援,形成合围的态势。然而,一旦关键点丢失,合围就是一厢情愿。如果另一方占据了关键点,就可以反过来进行合围。
先搞清楚战场是什么情况。目前乌军的所有反击都集中在这样的一个区域:南北方向的两条河流和东西方向的两条公路之内——南北走向的奥斯基尔河以西,北顿涅茨河以东。东边的北顿涅茨河在伊久姆地区的南端转弯,把伊久姆与斯拉维扬斯克地区分割成南岸河北岸。伊久姆就在北顿河这一段的北岸,伊久姆东边的红利曼也在北岸,都处于俄控区,而南岸的斯拉维扬斯克地区处于乌控区。在伊久姆和红利曼之间有一个南北走向垂直的奥斯基尔河,河流的末端是一个大水库,水库的南端靠近北顿河的地方有个村子叫”奥什基尔“村,这是北顿河北岸”伊久姆“和“红利曼”之间唯一的陆地通道。
在伊久姆的北面和库皮扬斯克的南面,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公路,分别是连接“舍维琴科韦”和”库皮扬斯克“的P79公路,连接”萨温齐的P78。乌军连续三天反攻的区域都在这南北两条公路之间,形成一个正方形的口袋突出部。
正因为如此,俄方才对外宣传这是诱敌深入,准备南北夹击。不仅派遣第三集团军去增援北线,也启动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M-26空运装甲力量去前线。由此看来,似乎一切都处于胜败未可知状态。然而,我认为这是一种宣传,而不是一个事实。为什么这样判断呢?因为真正的诱敌深入和南北夹击应该提前准备好用于夹击的突击力量,而不是匆忙调动。组织这样的反击需要提前把用来突击的装甲力量和重炮部队以及空中掩护都部署在反击区域较近的地方,而是距离几百公里的地方。赫尔松方向,当乌军突破防线的时候,俄军把一线部队撤到二线,但在二线之后的关键据点建立了补给中心,还提前部署了装甲和重炮部队和用于空中打击的机场。这才是准备诱敌深入进行反击的正常状况。所以,乌东地区的所谓“诱敌深入,南北夹击”不过是俄军为自己当下的囧境找的宣传借口!
不要从立场出发看问题,冷静的从战场态势来分析问题并吸取教训:整个伊久姆地区除了北面以外,其它三面都被河流包围。北面是P78公路,公路上有两个据点,西边的据点是“萨温齐”,中间的据点是一个小村庄,P78公路再往东就是奥斯基尔水库区,这块区域除了森林没有城镇和村庄。水库区的底部就是奥斯基尔村,作为唯一的陆上通道连接伊久姆和红利曼两个关键城市。俄军昨天还在坚守P78公路上的“萨温齐”和中间的据点。伊久姆东南方向,奥斯基尔村以东,北顿涅茨河以北的“红利曼”在手上,从东往西增援的道路还是通畅的。所以,俄方当时给出的宣传是:诱敌深入,准备南北夹击。缺乏军事常识的人,光从当时的形势图上看,至少是能自圆其说的。然而,让这一切能够成立的关键点就是连接伊久姆和红利曼的通路上的”奥斯基尔“村在俄军手上。这恰恰是体现双方战术的地方:乌军只是派了少量部队沿奥斯基尔河的水库边缘快速南下就占领了残局中的关键据点”奥斯基尔“村,从而让俄军的南北夹击变成泡影,甚至让伊久姆地区的俄军有序撤退都变成了奢望!
从战场的角度来说,就算驻守伊久姆地区的大军被抽调去了赫尔松,但进攻这整块区域的乌军也只有三个旅:第80空突旅,第92机械化旅和第25摩步旅。说的更直白一点,除了打头阵的第92机械化旅拥有德国提供的新型坦克和装甲车以及PZH-2000车载榴弹炮这样的重武器之外,其它两个都是轻武器的步兵旅,机动载具包括改装过的民用皮卡。四天之内占据这么多城镇,南北两线出击,一改之前的苏式战术变得机动灵活,特别是抓关键点非常准,应该是由美军指挥官在指挥。不管怎么样,就9000人而已,占据了这么多的村镇,而且还在南北双向进攻,能用于快速推进到”奥斯基尔“村的兵力不会太多!伊久姆的驻军再不济也比沿水库南下进攻”奥斯基尔“村的乌军先头部队的人和装备要多。俄军在伊久姆的指挥官只要没有惊慌失措,完全可以组织现有的兵力夺回并守住整个伊久姆地区驻军有序向东撤退的关键通道上的关键点"奥斯基尔“村。如果俄军没有这么做,或者连这都做不到,而是丢弃所有重型装备和后勤物资徒步逃离伊久姆东撤,那就完完全全是现场指挥官的战术问题了!
这几天,乌军占据几个区域内的几个关键点都是几乎没有经历过抵抗就占领了,这就不仅仅是武器落差的问题,而是战场指挥官的眼光和决断能力的问题了!事实上,乌军在这个区域的进攻是很冒险的:这个区域被河流三面环绕,而且北面靠近边境线,后面就是俄军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天然的口袋!如果对方真的做局,北线在库皮扬斯克囤积突击力量,南线在红利曼囤积突击力量,乌军一旦进入口袋,不管占领这个口袋中的多少村镇,只要能守住口袋边缘几个关键点,然后炸毁浮桥,并攻击乌军的补给点和兵员后勤中心”丘古耶夫“,然后再在红利曼向南发起佯攻,做出渡过北顿河进攻斯拉维扬斯克的态势牵制这个方向的乌军。那么,进入口袋的三个旅就会陷入天然绝境。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战场指挥官的谋划、布局和调度。
因为科技的落差,大规模的调动缺失会被北约卫星看的一清二楚,但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最可怕的是现场的指挥官根本就没有规划过。一旦事发突然也完全没有章法。天然口袋底部的关键据点一旦被占据,南线的伊久姆不仅无法成为反击的基地,反而会成为被三面包围的突出部。俄军要想有序撤离到奥斯基尔河以东的顿巴斯地区,也必须守住奥斯基尔村,保障水库南端陆上通道上的畅通。否则,乌军占领这个村就等于卡住了伊久姆整个突出部的脖子!就战场本身言,在天时地利掌握优势的主场被反杀了。俄军在伊久姆的指挥官完全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从最近的东方-2022联合演习现场我们才猛然发现:之前真的高估了俄军的作战能力——至少高估了俄军的战术和指挥链的能力。演习场上我军在通过一个区域的时候,轮式车辆和履带车辆是不混编的,而俄军处于混编状态,履带能够通过的地方,轮式如果无法通过,就会把整支队伍卡住,无法整建制抵达目标区域马上展开形成战斗力。这种装备问题,俄军一下子改变不了。另外一个就是指挥链的问题。我们的车载155榴弹炮是全自动的,就算没有额外的通讯系统指引目标。从发现目标到完成攻击也在按分钟计算的打击周期之内,而且打击完躲避反击的转移时间也在分钟之内。但俄军目前还在采用半自动化加上人工计算的方式,从发现目标到完成炮击开始转移需要半个小时!最后就是组织和指挥本身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长,需要重新写一篇。当然了,有些俄军的问题我们也存在,所以,才特别需要从战场上吸取教训改进自身!《S2:炮兵战术!》《S1:野战防空!》
研习《结构学》,加入觉悟社:所有付费、被封和不公开内容都在,每天25块,还能挣回来,下注标的获取需满足条件及时查看更新。公众号发消息:觉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