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破局
短短一年时间内,一个曾经以贫弱和落后著称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从四川21个市州的倒数第三,跃升至了全省第一。
2022年,凉山州GDP实现 2081.36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成为四川第9个“两千亿俱乐部”成员。同时,以6%的增幅,跃居全年四川GDP增速首位。
这一成绩令外界瞩目。
因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建设匮乏,社会观念落后,大凉山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如今,它凭什么实现了GDP的增速爆发?
这是昙花一现的奇迹,还是破局变革的起点?
01
【困局】
只有打破枷锁,才有可能破局
1937年,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有人问蒋介石,如果战局糜烂,重庆继续失守,该当如何?
蒋介石回答,誓死捍卫重庆,但若重庆陷落,则以西昌为第二陪都。
此言一语成谶。十三年后,群山环绕的西南雄镇西昌,确实成为了国民党被解放军攻克的最后一个内陆军事基地。
从军事而言,高山深峡纵横交错的“横断山地形”,让这个北接四川腹地,南通云南边陲的蜀滇咽喉,更加易守难攻。
但也正是这一地理条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桎梏了凉山的社会经济发展。
凉山州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交汇,6.04万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中,有72%都是高山地貌,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都极为复杂,地形破碎凌乱,自然灾害频繁。
这导致凉山的交通条件极为落后。
多年来,凉山很多部分地区都维持着“出门靠走路,过河靠溜索,对面能听声,相见需数日”的原始交通状态。
除了交通不畅,思想文化的落后,也是凉山长期穷困的重要症结。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消除奴隶制的地区,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运动,凉山才“一日跨千年”,结束了奴隶制、农奴制和封建制并存的原始状态。
甚至直到现在,凉山依然完整保持着大量当地特有的民族、社会、文化和经济传统。
在凉山很多地区,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民众知识水平低下、劳动技能单一,收入“喝在酒上,穿在银上”,既没有发展经济的意愿,也缺乏发展经济的能力。
打破这双重枷锁,是凉山破局的前提。
02
【筑基】
脱贫攻坚造血,奠定发展根基
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政府批准木里、盐源、甘洛、雷波4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同年11月17日,普格、布拖、金阳、昭觉、喜德、越西、美姑7县也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凉山11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总结,中国的扶贫实践,是一条由经济发展带动,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以造血式扶贫为主,社会保障兜底的道路。
此前,从形象扶贫、三房改造、捆绑式扶贫、“百乡千村扶贫攻坚工程”、“12个扶贫专项方案”,到“23+1个扶贫专项方案”,七十年如一日的脱贫攻坚,为凉山如今的发展奠定了根基。
尤其是2013年以来,凉山完成了史上项目规模最大、资金投入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西昌至各县市全面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联通;2020年,全州100%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2022年1月,成昆铁路扩能工程云南段建成通车,凉山正式迈入动车时代。
在2012年底,下辖17个县市的凉山州,还只有3个县市通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不足2200公里,248个建制村未通公路。
而到2022年,凉山已经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仅公路里程就达到2.9万公里,占四川公路总里程的1/13,位列全省第三。
03
【变阵】
产业结构优化:新经济铸新引擎
从脱贫,到发展提速,凉山必须迈过的另一道关键门槛,是产业结构优化。
就先天禀赋而言,凉山其实也不乏独特优势:
农业上,凉山是四川省三大林区、三大牧区之一,拥有全国第二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安宁河更是从冕宁县向南,一路蜿蜒300多公里,流经11个县市,以独特的羽状水系,冲积出一个36663平方公里的河谷平原,形成了川西南最富饶的“天府第二粮仓”。
资源上,凉山境内江河纵横,水能可开发量达6387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光能风能也极为充沛;矿产更是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国乌拉尔”,现已探明矿种82种,有相当储量的达60种,其中特大型、大型矿床30处,尤其是钛资源储量全国第一,钒钛磁铁矿和钒资源储量全国第二,轻稀土储量全国第二,铜铅锌保有储量全省第一。
但由于资源依赖,长期以来,凉山州绝大多数的龙头企业,都集中在矿产、能源和特色农产品领域;矿冶企业也普遍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弱,整体大而不强。
但近年来,凉山已经围绕清洁能源、战略资源、有色金属、食品医药、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核心板块,全面推动工业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先进的转变。
到2022年,凉山三大产业结构已经发展为22.8:35.1:42.2,新型工业和服务业逐渐替代传统产业,成为凉山发展的新引擎。
面向2025年,凉山还将进一步打造“241”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2个五百亿级支柱产业,清洁能源、战略资源开发到2025年力争达到500亿;
4个百亿级特色优势产业,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食品医药、装备制造2025年达到100亿;
1个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力争2025年达到50亿。
尤其是清洁能源开发,将在响应中国“十四五”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为凉山注入澎湃的发展动能。预计到2025年,凉山将基本建成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全州清洁能源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
04
【展势】
逆势迎难而上,彰显发展韧性
2022年,宏观经济下滑、新冠疫情袭扰等多重压力,为各地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
在2021年,四川的GDP整体增速为8.2%;发展最快的宜宾达到8.9%;凉山以7.2%位列第18。
在2022年,四川GDP整体增速降到了2.9%;其中3个市州低于1%,凉山以6%夺得第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22年的成绩,更能体现艰难形势下的发展韧性。
如果进一步分解,看一下2022年,凉山各产业的增速:
第一产业增加值473.81亿元,增长4.2%,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730.19亿元,增长8.6%,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877.36亿元,增长4.9%,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
其中,每一个细分产业,增速都大幅超越了全省均值。
第一产业方面,2022年,凉山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2.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06.33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812.3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第三产业方面,凉山推动实施了一大批重要民生事业项目,制定出台促进文化发展“1+2”文件,支持服务业发展十二条政策,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支持了社会服务和文化旅游的稳定与发展。
而作为拉动增长的主力军,第二产业的高速发展背后,凉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思路,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2022年,《凉山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凉山州支持工业发展十条政策》出台,建立重大项目推进专班,全面保障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的推进和落地,1560个联审会审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鹤滩至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重大项目竣工投运,配套落实1亿元专项支持资金,帮助49户停产减产企业恢复生产,新增清洁能源装机550万千瓦,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5户,创历史新高。
05
【定策】
一核一谷三带,打造新增长极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解封,各地经济发展都已全面回暖。
新的形势下,凉山的发展势头能否持续,这个问题还有待时间证明。
但在战略规划中,2022年只是凉山夯实根基之后,产业经济加速跑的起点。
面向未来,凉山的计划是:以产业合理分工、高效协作、联动互补的“一核一谷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川西南地区中心支点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开放门户,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一核”:加快西昌极核发展,建设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一谷”:加快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打造带动攀西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建成全省第二个农业综合基地、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知名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世界级的“中国安宁河谷”;
“三带”:加快建设沿金沙江特色经济带,大小凉山生态经济带,和大香格里拉特色文旅经济带。
2021年11月,在州委九届五次全会上,凉山首次提出“中国农业硅谷”战略思路:在安宁河谷建成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农业硅谷”。
2022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对安宁河流域的空间格局、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产业空间、旅游开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部署。
从“中国农业硅谷”的整体战略思路,到引雅济安水资源配置工程、西香高速等10条高速公路、钒钛综合利用提效、稀土金属应用产品深加工、“缅气入凉”、建川电影博物馆聚落等凉山谋划实施的94个重大项目,都全面纳入了该规划。
这意味着,凉山的安宁河谷发展规划,进一步升级为了四川的省级战略。
根据规划,安宁河谷流域未来将按照“全域全要素”统筹思路,形成“一核两轴、三带四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充分发挥南向门户的区位优势、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和物产丰富的资源优势,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建设现代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在农业上,这里将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成为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新样板,锦绣天府的第二粮仓。
服务业上,这里将完善旅游、康养、医疗、运动、农业、文化等产业的有机融合,成为生态更宜人、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家园和国际阳光康养盛地。
工业上,这里也将创建国家级的战略资源与清洁能源基地和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成为产业更高端、功能更完善、交通更顺畅的凉山发展增长极。
06
【谋远】
新班子新规划,新发展新起点
2022年,凉山GDP突破“两千亿”,这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
这一年,新成昆铁路凉山段全线开通运行,凉山迈入了空间重构、品牌重塑、资源重组的“动车时代”;
德会高速、沿江高速会理至会东段建成通车,凉山高速路网进入互联互通新阶段;
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等“超级水电站”拨地而起,中国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正式施行,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治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打破了交通闭塞、文化落后枷锁的凉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成长“密码”。
“产业强州、开放兴州、生态立州”,以安宁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牵引,凉山的区域共兴发展新格局日益清晰。
对于2023,凉山已经做好充分准备:
工业经济是“主引擎”。以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培育壮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打造工业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卡拉、孟底沟、大弯腰树水电站建设,加快建成投产德昌腊巴山、会东淌塘等风电项目,争取第二批具备开发条件总装机784.4万千瓦的风光新能源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农业经济是“稳定器”。加快推进会理石榴、宁南蚕桑等7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区;围绕打造6个百亿级和8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省州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米市水库、东河水库、两岔河水库等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加快“引雅入盐”规划建设和“引雅济安”前期工作。
服务业是“压舱石”。凉山州尚有大量服务业类企业并未转企升规,全州服务业增长潜力巨大。凉山将深挖服务业发展潜力全力释放消费潜力,加快推动一批文旅项目建设,通过提振文旅产业带动服务业企稳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从GDP增长发力,到更具科学战略思维的发展顶层设计,都是自2021年11月,凉山州委九届班子履新而始。
2022年的成绩,与未来的谋划布局,已经向外界展示了这一届班子的生机勃勃与真抓实干。
面向未来,凉山更已响亮提出了“破三、争四、翻番”的奋斗目标,力争到2026年全州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2027年奋斗4000亿元、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这意味着,一个新型工业化、新型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向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现代化凉山,已经朝我们渐行渐近。
- END -
审核:王云辉
作者:张佳
编辑:黄金华
投稿联系:email@scygd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