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其他父母的成功经验在你孩子身上不管用?

老贾 EliteMind 2022-12-07

往期相关文章:

四种类型的养娃方式与亚裔的"虎妈"教育

父亲节特刊, 您是"直升机“父母吗?


生活在这么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我们的焦虑无所不在。 如果你 “有幸”成为爸爸妈妈, 那么恭喜你, 你又多了一个焦虑的原因-如何养育孩子成才? 在以“成功的焦虑”为营销策略的商业环境中, 不难发现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育儿信息"教"你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或者在微信群, 朋友圈里看到各种各样的 “育儿经”和“藤校经"。 除了那些"成功"的家长, 听到更多的家长无奈的反馈- “为什么在别人家孩子身上好使的方法, 在我家孩子身上没用?”。


有很多的原因来解释这种现象, 比如父母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 预期, 理解如何应用这些理论? 是否根据自家的情况去合理实施, 或尝试改变自己等等。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在“生搬硬套"他人各种育儿理念, 成功经验的同时, 我们的家长是否真正的审视和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化一面? 普遍性的理论, 他人的经验是否适合你的孩子? 是否真正做到了 “因材施教”?  

这个 “材”到底是什么? 除了孩子的智商, 本文跟大家科普一下很多父母都知道但不熟悉的孩子天生"性情"(也翻译为气质, 脾性), 英文叫(Temperament), 或者我们平常理解的”孩子天生的性格”。 因为我们每个孩子的性情不同, 就自然决定了父母需要采取的育儿方式也不会完全一样。适用于别家孩子的方法在你那里不一定好用, 同样, 那些不适用于别家孩子的方法也不见得不能用。 了解自家孩子的性格才能知道在亲子关系中采取什么样的带娃方式, 更长远的讲, 如何帮助孩子规划适合他们"个性"的人生。


什么是性情? 跟性格有什么不同?

性情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 “本性”, 比如一个人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 它可以长远的影响成人之后的行为风格。 性情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在情感和学习能力的遗传体现, 也是儿童早期形成以情感为基础的自发行为, 或习惯的生物基础。一般认为性情在2-3岁左右开始逐渐稳定, 并在一生中相对稳定, 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在心理学中, 性情被广泛的理解为人与人在生物基础上稳定而持久的不同行为, 并不受后天学习, 价值体系和态度的影响。Mary K. Rothbart认为性情是指更高的认知和带有社会属性的人格没有形成之前, 体现在孩子身上的不同人格。 通常性情这个词更多的被应用到儿童青少年身上。 

而在成人中我们更多的是使用性格(Personality)一词。 在专业的研究中, 性情和性格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日常生活中二者常常互用。它们有什么区别?

 

  • 性格是独特人格特征(Character)或品质的组合, 通俗的说是指我们是谁 (Who we are)。 比如说, 即使一个人性子很急, 容易暴躁, 但他/她也可以展现出性格的优雅和魅力。人格特征通常指用来识别一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特点或品质。而性情是指行为风格, 即行为的“方式”, 就是如何做(How we do)。

  • 性情是指人格的不同方面, 例如外向或内向。 它被认为是先天的或天生的, 而不是后天学到的。

  • 性格是从人的内在逐渐产生的, 它会由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某些个性(character)特征性模式组合而成, 比如我们的行为, 感受和思想。所以性格是在性情的基础之上慢慢在后天学习和获得的。

  •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会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 比如, 父母的性格, 家庭成长环境, 所受的教育, 独特的人生经历, 社会层面的意识形态, 伦理道德, 政治环境, 文化, 生活等等。


虽然各个领域的学者, 包括哲学家, 心理学家, 精神科医生, 对性情这个概念的认同是统一的, 但是他们在把性情如何分类的问题上常有不同见解。对性情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基于对年幼孩子的观察, 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还没有受到太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研究者往往观察比如精力/能量(比如外向, 内向, 是否爱动, 耐力), 情绪(是否爱笑, 烦躁)和对陌生情况的反应等不同方面。在历史上, 依据古希腊医学中的体液学说/物质学说, 把性情分为四类: 多血质(Sanguine), 有活力, 外向爱社交; 胆汁质(Choleric), 一般是易怒, 不耐烦, 烦躁; 抑郁质(Melancholic), 表现为爱分析, 聪明和安静; 和黏液质(Phlegmatic), 表现为平静和放松。


性情的九个特征属性

托马斯(Thomas)和柴斯(Chess)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把孩子的性情分类为九个特征, 来观察孩子性情对成长过程适应性的影响, 包括学校, 家里和交友等。 这些特征包括孩子的活动水平, 吃饭和睡觉的规律性, 对事情的反应, 适应性, 情绪的强度, 心情, 是否容易分心, 注意力和坚持的毅力和感官的敏感性。 他们发现多数孩子(65%)可以被归类为三种类型: 容易型 (40%), 困难型(10%)和慢热型(15%)。容易型的孩子一般情绪稳定和正面, 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并且作息和吃饭规律; 而困难型的孩子非常情绪化, 烦躁易激惹, 爱哭, 作息饮食相对不规律; 而慢热型的孩子不爱动, 逃避新环境和陌生人, 需要不断的尝试才会接受。 每一种类型都有优缺点, 没有任何类型绝对的比其它类型要好。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每个特征。

  1. 情绪: 指孩子总体上展现出来的是快乐或不快乐的倾向和举止反应。 不同的孩子在生物学上有不同的倾向性, 有的更正面有的更负面。 经常微笑, 爱说话的孩子可以被视为更开朗的, 而经常哭泣或大惊小怪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情绪化。

  2. 初始反应: 这是指孩子对陌生人或环境的反应。孩子是会毫不犹豫地接近环境中的陌生人或事物, 还是会犹犹豫豫, 非常胆小, 不敢尝试与刻意回避? 大胆的孩子倾向于快速地体验新鲜事物, 好像没有思考一样; 而一个谨慎的孩子通常更喜欢看一会儿再进行新的体验。

  3. 适应性: 指孩子适应新的陌生环境需要多长时间。 容易适应的孩子可能很快就会适应新的习惯, 而有抵抗力的孩子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新情况。

  4. 反应强度: 是指孩子对一件事情的正面或负面反应的强度。 孩子会做出强烈反应, 还是以镇定和平和的方式做出反应? 较激烈的孩子可能会兴奋地上蹿下跳, 尖叫, 而温和的孩子可能会仅仅以微笑示意。

  5. 注意力分散度: 指孩子是否倾向于被周围发生的其它事情所困扰。 一个容易分心的孩子常常受到外部事件的影响, 忘记返回到手头的任务; 而一个不容易分心的孩子则容易保持专注, 并完成手头的任务。

  6. 活动量: 指孩子的体力。孩子是否爱动, 或者孩子很放松, 不爱动? 一个精力充沛, 爱动的孩子可能难以坐在教室里上课, 但却非常善于跑跳, 打球等剧烈的体育活动项目。 而安静的孩子更容易适应规律的环境, 比如学校, 同时他们也会展现出更多地依赖精细的运动技能的活动, 例如将拼图拼在一起。 这种活动特质也可以指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例如深度思考或阅读, 会随着长大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7. 坚持度:指孩子可以专注于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长度以及忍耐挫败感而完成任务的能力-孩子能长时间从事专注于某项活动还是很快失去兴趣。

  8. 规律性: 也称为节律性。是指孩子生物特征(如睡觉/觉醒, 饥饿和胃肠活动)的可预测性。 比如孩子是否饮食规律, 还是不规律的随机吃零食等。 睡觉是有保持规律, 还是不固定, 或晚睡晚起等。 比如我们每个家长都渴望的“天使宝宝"。

  9. 敏感性: 指的是儿童是否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干扰。 这也称为感觉阈值或响应阈值。比如孩子是否受到诸如噪音, 或灯光等外部刺激的困扰, 还是孩子不在乎, 忽略它们而不被它们打扰? 比如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在门关上时失去注意力, 而对外界噪音不太敏感的孩子将能够保持专注。


四种性情

而现代意义上对性情的理解更倾向解释为一种对情绪, 动机, 危险, 创新, 社会认可和外界奖励的天生反应。 性情和性格量表(TCI, 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Inventory)是由克隆宁格(Cloninger)等人设计的人格特质的量表。在这个测量表中, 人的个性特征被分为七个不同的纬度, 包括以下四种性情: 伤害躲避型 (Harm avoidance), 追求创新型 (Novelty seeking), 奖励依赖型 (Reward dependence), 和坚持型 (Persistence)。

 


伤害躲避型: 指对惩罚和非奖励信息是否会引起抑制性行为。在这个谱系高端的孩子表现为对不确定性的害怕和怀疑, 在陌生人面前害羞, 社交抑制, 脆弱, 面对不会引起其他人担心的普通小事往往充满悲观 (悲观型); 而在低端的则表现为不爱担心, 勇敢, 精力充沛, 外向, 对即使让很多人担心的情况也保持乐观 (乐观型)


追求创新型: 对新鲜事物和可能奖励探索和追求的不同表现, 以及是否会主动避免任何潜在的负面惩罚的不同反应。 在这个谱系中高端的人常常表现出冲动, 易怒, 好奇, 很容易失去兴趣, 不惜代价的追求奖励性反馈, 来避免挫折 (探索型); 而在低端的此类型人表现为不那么好奇, 慢脾气, 节俭, 含蓄, 能够忍受单调和乏味的生活 (保守型)


奖励依赖型: 一般是指是否会对奖励表现出坚持的行为。主要的指标为是否感性, 开放热情的沟通/社会敏感性, 依附感, 依赖他人的认可。 在这个谱系中高端的人表现为友善, 亲切, 敏感, 外向(社交的依赖性); 而在另外一个极端的人表现为实用主义, 坚强, 冷漠, 对社交不感兴趣, 不介意独处(非常独立)


持之以恒型: 是指在面对挫折, 疲劳等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这个谱系中高端的人表现为工作努力, 有恒心, 坚定, 有热情和抱负的成功者(完美主义者), 他们理解疲劳和挫折为个人层面上在追求预期的目标奖励过程中的挑战。而在另外低端的人则表现为懒惰, 缺乏活力, 不稳定和不可预期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很容易放弃, 不能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而坚持和努力。

虽然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人生成功和幸福, 但是每个人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以及预期是不同的。 除了根据孩子的性情/气质的不同, 也要结合每个父母自身的性格特点, 期望和养娃方式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的个性化成长道路。  请参考本文开始处的链接-往期关于养娃方式的科普文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请长按并扫描下面二维码, 及时跟踪,了解美国医生分享和科普大众精神心理学知识, 了解自己, 活出幸福; 如何建立亲子关系; 了解青春期问题; 以及如何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最新理念。

欢迎转发文章,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留言请进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