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本是高山》,主旋律电影为什么拍糊了?

章北海official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2023-12-06

点击章北海的自然选择加关注

Communist.


我本是高山

Hello,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北海,本来这一周学业很忙,结果一不小心抽空去看了《我本是高山》。我本来以为别人已经追评那么多了,我可能没有什么动力再吐槽这部电影,结果两个小时下来我是憋了一肚子话要跟大家说,被迫加更了属于是


平心而论,面对汹涌的舆论,我最开始是不相信这部电影有那么烂的,甚至还自掏腰包买了三张票,因为我已经看了网上其他人关于这部电影的批判,我不希望我带着先入为主的立场去进行评论。


我天真地认为已经掏钱请朋友看了电影,再得罪人也得罪不到哪儿去。但结果,求爷爷告奶奶请来的朋友连坐地铁来的路费都要找我报销,你就可想而知,这部电影造成了何等的精神伤害。


开头说这么多显白会显著的降低完读率,但我真的是憋了一肚子话要吐槽。


上一次的影评是芭比,如果说芭比还只是一部被神圣化的合格商业片,评分并不太低,如果要进行批判,必须把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理论搬来帮助分析。那么这次就只能说是剧组的自我言说,几乎类似于自渎,只需要梳理一下剧情就能让大家理解荒谬所在。


影片的开场就描述了一群对学习感到麻木的学生,但华坪女高要解决的矛盾到底是内部来自于学生的,还是外部的重重困难,显然是不言自明的。


影片接下来继续推进这一逻辑,女高的学生才一入学就互相问:“出不出去耍”,在县城旷课上网吧,逛街消费,最后被老师一车一车地拉回去。


而后靠连坐制度,一人生病全家吃药来逼迫学生守规矩,我只有在新兵连有过类似的经历。


编剧团队实际是将三四线城市当中的城市差生形象,生搬硬套在了女高学生身上。我不想说的这么过分,我真诚地建议导演和编剧可以考虑把这段剧情的背景换到某个二三线城市的中专校园,当做校园恋爱轻喜剧的开头,因为显然剧组对于这样的剧情更有把控能力,也更有经验。


当影片第一个展现出正面形象的配角唐小萍自告奋勇来上学,影片已经进行到第15分钟。我承认我曾经在这个时候对于电影有过那么一丝走上正轨的希望,但很快,徐影影的出现打碎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作为一个教师,她师德欠佳,作为一个女性,他偏爱享乐,作为一个爱人,她丢下自己的男朋友,我不太清楚剧组为什么塑造了这个精致利己到纯粹的角色。可以做这样的论断:徐影影这个形象是编剧为了在学校内部寻找一个内部矛盾而设置的工具人,我不得不怀疑剧组缺乏最基本的叙事能力,在不人为制造矛盾的同时,来讲述张桂梅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片方自己的回应来看,这部影片的潜在客户显然包括正在争取独立的当代女性,想讲述一个girl help girl的故事,但哪怕从纯商业的角度上讲,这种行为几乎等同于指着自己的潜在客户鼻子,相当灰色喜剧。影片的主基调之矛盾在这里集中体现,既想做一部成功的商业产品,又想保持那么一点想像当中批判的格调和风骨,结果恰恰是两头不沾。


大家讨论最多的也是影片最值得讨论的,是张桂梅的党员身份的刻画,在影片播放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才第一次看到张桂梅胸前一闪而过的党徽,向党旗宣誓只给了三秒镜头。作为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张桂梅带领老师画党旗宣誓,重振基层党组织这一战斗堡垒的事迹,本来值得大书特书,却被一笔带过。我们的电影总是在不该谈政治的时候试图混入政治教育,又在真正的政治典型跳到自己脸上的时候保持惊人的沉默。


剧组丢掉了张校长信仰后,只能在亡夫身上寻找她的精神寄托,整部电影三番五次让胡歌出来刷莫名其妙的脸,我很难不认为剧组是花钱请胡歌来当了一个流量招牌,以后又不得不增加他的戏份来给为了胡歌老师进影院的粉丝一个交代。


我知道,揣测别人的意图不好是诛心之论,但许多文艺工作者是压根不相信党组织的力量的,根本不相信组织和集体的能力,最终他们只能退回到他们所能把握的剧情上去,于是就把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魔改成了青春校园偶像片和女强人创业剧的逻辑。


开头的时候我说了,在我进电影院之前,我其实对这部电影有很多期待,张桂梅的故事核心就在于被社会否定,被反复,在和更宏大的社会冲突当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从对贫困山区女性地位的控诉,对高考分配公平的讨论,对教育资源分配的思考等等,都是张桂梅的人生提供的珍贵课题。而除了女性议题外,在影片的最后半个小时里面有较好体现外,我几乎看不到剧组对于其他深度内容的探索,实际上脱离了严肃后,消解了崇高,电影用一般商业文艺片的手法,把张桂梅的人生棱角被磨平,从而将“高山”消解为一种平滑的快餐煽情。


但被张桂梅校长吸引的观众显然不是为了看一部原创国产煽情剧,这种消解后的消费品和张桂梅本人的人生之间的鸿沟,是这次舆论风波的冲突核心所在。


如果让我来给这部电影提出修改意见,我建议把电影前一个小时全部剪掉,并且声称是一个原创故事,和张桂梅的人生没有任何联系。如果剧组不愿意,我只能建议把这部电影的上架分类改成科幻片,这样至少能挽回一部分口碑。


整部电影38块钱一张票,我买了三张,我所取得的最大的安慰就是在结尾张桂梅老师的真人彩蛋,我终于看到了一个坚强勇敢慈爱沉着稳定的人民教师形象出现在荧幕上。而为了看到这个形象,我居然付出了两个小时看编剧把张老师刻画成一个歇斯底里的癫婆子。


我终于理解了,张校长看完这部电影之所以不说话,不是有什么感触,而是一种纯粹的无语。


别看,谁看谁无语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我即浪潮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