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走不出自己的故乡,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他向家乡频繁支出的稿酬账也证实这一点,就是当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他心中对故乡韶山依旧念念不忘,对家乡父老乡亲的吃饭问题依旧念念不忘。估计是延安时期的稿酬已分享天下,又没有新的稿酬进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两年毛泽东还是囊中羞涩、爱莫能助,这从他给家乡亲友的信中可以窥见一斑,也感受得到他在接济亲友方面的竭尽全力。例如1950年5月15日写给毛宇居的信中尚有“邹普勋(亨二)如十分困难,病情又重时,如兄手中宽裕时,请酌为接济若干,容后由弟归还”的窘境,此时应该是实在掏不出钱来接济他少年的私塾同学和邻居邹普勋(其父邹春培是毛泽东私塾老师),只得请堂兄垫付。再如1951年12月11日《致毛泽连、毛远悌》的信中仍有“泽连家境困难,待将来再设法略作帮助,目前不要靠望”之言,对亲友爱莫能助的无力跃然于字里行间。但从《毛泽东选集》陆续出版发行后,毛泽东用稿酬接济家乡亲友就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1952年之后,很多文献都记载了他的这些频繁支出,这也是稿酬所奠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是毛泽东资助、接济亲友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些原则体现在他接济亲友的书信中,也体现在他用“私产”稿酬接济亲友的行为上。笔者从《毛泽东书信选集》一书中统计出9笔接济亲友的稿酬支出,列表如下:收信人 | 写信时间 | 接济金额 | 备注 |
毛宇居 | 1952年10月2日 | 300万(旧币):一百万元为六婶葬费,二百万元为泽连治病之费。 | 信后特别注明:这些钱均是我自己的稿费,请告他们节用。 |
易南屏 | 1952年12月21日 | 300万(旧币) | 易南屏是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读书时的同学。 |
田家英 | 1954年3月2日 | 1200万(旧币) | 杨家全年补助费。 |
中共湘乡县委 | 1955年5月17日 | 最近又寄了一点钱给他(谭世瑛) | 谭世瑛是毛泽东湘乡东山学校同学。 |
曹云芳 | 1956年8月11日 | 300元 | 曹云芳是罗哲烈士之妻。 |
杨开英 | 1956年12月16日 | 寄上一点钱以供医药之用 | 杨开英是杨开慧的堂妹。 |
孙燕 | 1957年6月8日 | 300元 | 孙燕是陈玉英的女儿。 |
杨开英 | 1960年4月25日 | 200元 | 杨老太太九十寿辰的贺礼。 |
杨开智 | 1962年11月15日 | 500元 | 杨老太太逝世悼仪。 |
这只是一本书上统计出的结果,对心系百姓又乐善好施的毛泽东来说,也许是挂一漏万,这“漏”下去的,在其他文献中也能看到诸多。比如陈新征在《毛泽东家书中的亲情世界》一文就记载:“郭梓材曾同毛泽东私塾同学,又同在湖南新军中当过兵,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农民运动。建国后他因其所在的企业经营不好,生活陷入困境,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到北京工作。毛泽东在给他的回信中劝导他,工作‘还以就当地熟悉吾兄情况的友人筹谋解决,较为适宜’,同时寄款‘为补日用之费’。从1950年到1962年,毛泽东先后给他6次寄款,共计1 700元。”比如苏峰、熊根琪在《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一书“毛泽东与谭戒甫的交往简介”中,也记载了毛泽东对他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英文老师谭戒甫的资助:“1957年9月,毛泽东邀请1953年高校院系调整后在武汉大学任教的谭戒甫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做客,共进便餐,还送给谭戒甫300元人民币。”在一些零散的文献上还能看到:1955年,毛爱桂和姐姐毛春秀去北京看望了毛泽东,毛泽东分别送给他们姐弟300元钱接济其生活;毛泽东还亲笔写信给毛秉琴(陈昌烈士的夫人),给她汇去300元,以让她作为生活补助;毛泽东的数学老师王立庵的后人王心支说:“1960年底,我母亲又收到毛主席嘱秘书寄来的1 000元,并说明‘作为赠送,不要还的’。此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我又因营养不良而患病,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可谓雪中送炭,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这些接济实例又是不胜枚举,也让毛泽东的稿酬账,真正成为济亲济友济天下的账户。沈栋年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工作,他回忆说:“毛主席对亲友的接济,一次少则一百元,多则上千元,都是从他的稿费中支付的。这些事都是由我经办的。我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请田家英签字,到为毛主席保管稿费的特别会计室领取现金,然后由我直接送去或通过邮局汇寄。”马武义在《毛主席生活散忆》一文回忆:湖南韶山老乡、亲戚朋友找他治病或解决困难,他都给予接济。主席的一位堂兄(笔者:应为堂弟)来京治眼病,安排在前门一个旅店一住就是两个多月,眼病治好了,所有食宿、医疗费用都由主席支付。临走时,主席要我们卫士去看看他,问还有什么要求,我们回来告知,他想要个皮箱,主席问:“他没要官吗?”我们说:“他没要官。”“那好,没要官就好,给他买个皮箱吧。”亲友要接济,但不能动用公权,是毛泽东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所以,作为“私产”的稿酬就成了他接济亲友唯一源泉。作为韶山的儿子,毛泽东曾对着乡亲说过:“我不能光为你们解决困难,我要为全国人民解决困难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重印),1984:1.
[2] 陈新征.毛泽东家书中的亲情世界【DB】.北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苏峰、熊根琪.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4]李敏、高风、叶利亚主编.真实的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