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企业会计准则讲了啥?(一)

yeeyoung 漫漫扬
2024-09-21
前言:几个月前给自己挖了个坑,开始啃会计相关的书,几个月下来,不敢说熟悉了解,更谈不上熟练掌握,不过对这些东西总算是有了一个还算清晰、全面的认识。如果只是看完一遍两遍,可能转头就忘了,所以还是决定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些知识点和自己的一些理解记录下来,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当然了,由于水平有限,如果朋友们发现了有表达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在此先行感谢。

全文约 10000 字(含图片中文字)

在九月份以及十月初的时候,更新了一些初级会计相关的内容,不过后面想着先把中高级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东西都看完了再来继续,所以搁置了一段时间。中高级的还是先放一放,决定先把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整理整理,如果非要问为什么的话,只能说随心写吧

上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看了一下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含了共42号企业会计准则和共16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我手头上的《企业会计准则》还是2021版,只包含了共13号的准则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自发布至今,期间经历的几次比较大的修订见下图:

企业会计准则的历次修订

看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之后,再花了亿点点时间整理了一下这42号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我自认为的要点和理解。

为避免过于枯燥乏味,本文尽量采用图表、表格、脑图、流程图等各种图片的形式来介绍和说明,尽量少地使用文字表达,同时如非必要尽量不涉及“借”“贷”这些纯会计实务相关的字眼的使用。毕竟我们在财报上也不会看到会计分录相关的东西。

好了,话不多说,开始吧。


基本准则

总则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六要素


什么是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这句话又要拆成三段来理解。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已经通过购买、生产、建造等等行为形成交易或者事项。未来将要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都不算,不能形成资产。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是指企业拥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没有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比如一些影视作品的版权)。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说白了就是能直接卖钱或者能通过其生产出值钱的东西来卖钱。

什么是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现时义务


这里也有三个点需要注意。
一是“过去的”,意思就是只有过去的交易才能形成负债,将来打算签订的合同、作出的承诺等统统都不算。
二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说人话就是这是企业欠别人(或别的企业)的,既然是欠的,迟早是要还的。

三是“现时义务”,什么是现时义务?就是指企业在现在的条件下,已经承担的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备注:
法定义务就是通常所说的具有法律法规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比如从银行取得的贷款应该付利息,到期还本金。这不需要多说吧。

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按惯例公开作出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应承担的责任,然后有关各方都对你这个企业履行该义务形成了合理预期,举个我们都知道的例子就是公司董事会对外宣告分配现金股利。话都放出去了,最后不分,不太合适吧。

虽然就算真的不分也不能拿它怎么样,但如果是法定义务,不履行的话可是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哦。这也是这两者的区别:约束力的强弱。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五种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

既然要将上面的这些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及其附注,那怎么计量,就涉及到计量属性的问题了。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5个方面,下图我用通俗的例子来简单描述这几个概念,虽然不够精确,只要能大概明白这意思就行。

5种会计计量属性
备注:
融资租赁的概念后面会介绍,这里先不用关注。

折现:时间是有价值的,假定我今天拿100块钱去存银行,按2%的存款利率算,明年的今天我就能拿到102元钱。这里的将一年后的102折算成现在的100的这个计算过程就叫折现,折现率就是2%。




财务会计报表的构成




1. 存货


存货的会计处理流程


备注:

① 哪两个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② 如果该材料是用来建造在建工程的,那么应该归为在建工程的成本而不能当做存货。

③ 存货的取得方式有外购存货、自制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存货、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通过企业合并取得的存货、盘盈的存货等。

④ 如果存货有对应的销售合同,并且数量刚刚好(或者数量少于合同上的数量),那么这部分存货就应该按合同价格确定可变现净值;如果存货数量超过合同数量,则满足合同数量这部分仍按合同价格来确定可变现净值,超出合同数量的部分按一般销售价格来确定可变现净值。
   如果没有相关的销售合同,那么统一都按一般销售价格来确定可变现净值。



存货的范围



存货的成本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周转材料的处理






2.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流程



备注:

① 共同控制则为合营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则为联营企业。

② 实施控制则为子公司。

③ 如果都是“否”,那就是俗称的“三无股权”(无重大影响、无公开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

④ 这里虽然也是按成本法进行核算,但是有个小细节,这类“三无股权”最开始的时候是归为“以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2014年7月1日以后变更为“以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金融准则施行后改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粽子)”,并单列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披露。



长期股权投资主要包括这三类



我们先一个个来,看看怎么才算能实施控制、具有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

先来看看控制。

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控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不论是否实际行使该权力)。
(2) 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

(3) 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那么,在实际情况中,我们怎么来判断呢?对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实质性控制,投资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来判定。

(1) 拥有被投资方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注>:包含直接拥有的和间接拥有的表决权。
比如A公司直接拥有B公司60%的表决权资本,这个不用解释,一看就知道了。
或者A公司拥有B公司40%的股权(如无特殊说明,同等比例的股权拥有同等比例的表决权资本),A公司拥有C公司100%的股权,C公司拥有B公司20%的股权,那么可以认为A公司拥有B公司60%的表决权。这个时候也可以认为A公司能对B公司实施控制。

(2) 根据章程或协议,投资企业有权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 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

(4) 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占多数表决权。
比如被投资单位董事会席位总共11个,投资企业占了6个。


再来看看重大影响。

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那么,在实际情况中,我们怎么来判断是否具有重大影响?

(1) 投资方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

(2) 低于20%的,一般认为不具有重大影响,但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也应该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① 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
这表示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该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经营政策的制定,从而达到施加重大影响的目的。

② 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包括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制定。

③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④ 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

⑤ 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最后来看看共同控制。

合营安排,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

一般可以将以下的几种情况作为确定是否构成共同控制的基础。

① 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② 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

③ 各合营方可能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个合营方对合营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但其必须在各合营方已经一致同意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范围内行使管理权。



说完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几种分类,下面来看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

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方式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合并方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合并方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合并方应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合并方应将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看完上面几段是不是被绕晕了。没关系,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就比较好理解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本质上其实是左口袋掏右口袋。为什么这么说,假设公司A是集团公司,旗下控制着子公司B和子公司C,那么子公司B和子公司C的合并(假设B是合并方,那C就是被合并方,而A则是最终控制方)就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B和C合并后仍然还是被A控制,对A来说,B和C的合并属于内部交易,甚至连交易都算不上,因为都不一定是自愿进行和完成的,只能说是一个“对合并各方资产、负债进行重新组合的事项”。
<备注①>:这里又牵扯到合并的几种形式: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以后有时间的话再专门写一篇企业合并相关的介绍(给自己挖个坑)。

既然连交易都算不上,或者就算想作为交易来看待,C的合并作价也很有可能受集团公司A的影响而难以达到公允,所以没法用C自身的公允价值或者账面价值来计量。而应该以C在A的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来计算。具体怎么变化的见下图: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前后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相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是合并各方自愿进行的交易行为(虽然实际情况中迫于无奈发生的企业兼并不在少数,所以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有关规定①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备注①>:哪些有关规定?
购买方确定合并成本时,应当区别下列情况。

(1) 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2) 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

(3) 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

(4) 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做出约定的,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则购买方应当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合并方或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备注:

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1)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如果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具体细节等后面介绍第7号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再聊。

② 债务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以资产清偿债务
   (2) 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调整债务本金、改变债务利息、变更还款期限等)
   (4) 以上三种方式的任意组合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等后面介绍第12号准则——债务重组时再细说。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成本法权益法



成本法和权益法



成本法的理解



权益法对投资方利润表的影响



权益法对投资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未完待续……


备注:文中所有图片均为自制,均为超清大图,可点击放大查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漫漫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