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论坛 | 2021年香港大学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智慧城市分析”博士生论坛顺利举办
深研院20周年院庆系列
11月27至28日,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线上主题论坛于Zoom会议平台举行,在香港大学李卫锋老师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吴健生老师的主持下,两地的博士研究生共计20人作主题汇报,教师、学生共计110多人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主题涵盖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交通规划、城市数据分析和城市空间模型技术,通过主题汇报、点评与提问的方式开展交流。
11月27日上午9:30,论坛正式开始,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院长、自然资源部陆表系统与人地关系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鹏军老师致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认为此次论坛聚焦城市发展,为两地学生互相学习搭建了桥梁,并希望继续与香港大学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促进学术交流、提升青年学者科研水平的平台。
赵鹏军老师致辞
接着,香港大学叶嘉安院士以“智慧城市与城市分析”为题,为本次论坛作开幕主题讲座。叶院士从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据与技术,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及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挑战。
叶嘉安院士作主题讲座
会场 1:交通和旅行行为
乔思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乔思博士汇报主题为“网约车正在取代私人或公共交通吗?负担能力的关键作用是什么?”,收集四川省成都市706份调查问卷和滴滴出行大数据,通过条件假设、四层二叉树模型分析了负担能力在基于大数据出行研究中的重要性。
吴江月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吴江月博士汇报主题为“突发变化、制度反应和适应行为:新冠肺炎及相关事件对香港地铁乘客影响的探索性研究”,测量并可视化新冠肺炎对出行行为的影响,并解答了地铁站的社会人口及网络属性对这种影响的预测作用。
鲁大铭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鲁大铭博士汇报主题为“高铁和通勤铁路对跨行政边界通勤的影响:对中国综合交通规划的启示”,介绍了轨道交通对促进跨区域通勤的作用,职/住区土地利用差异以及整合土地利用和铁路建设政策以促进跨区域通勤。
梁月冰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梁月冰博士汇报主题为“基于网络的具有方向表示和时空注意机制的车辆轨迹预测模型”,提出了在大尺度的城市道路网络中进行车辆轨迹预测的深度学习方法,并通过上海和北京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彭莹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彭莹博士汇报主题为“什么对模式选择更重要?无轨道交通城市的分类研究”,采集广东省中山市的通勤数据,应用混合Logit模型探究了收入、年龄等多种因素对出行模式选择的影响。
会场 2:景观和城市规划分析
皮建华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皮建华博士汇报主题为“中国主要机场周边就业的空间分布”,以中国59个机场为例,使用企业注册信息、统计年鉴等数据,识别了就业集群以及机场周边的就业构成,总结出机场经济区的发展阶段。
肖人荣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肖人荣博士汇报主题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以及地理探测器,识别了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社会环境、政府管理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李茂粟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李茂粟博士汇报主题为“高层高密度城市的自然暴露:景观和城市规划的三维视觉-物理自然可达性的双目标分析”,构建自然可达性指数,通过指数自动评估和双目标优化分析,实现了城市日常自然可达性景观管理与城市规划的自动集成分析。
会场 3:房屋及土地使用政策
沈月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沈月博士汇报主题为“从接近到质量:公共设施资本化到房价”,以广东省深圳市为研究区,介绍了公立中学、地铁站和公园的质量及邻近因素的相互作用,并探究了其对房屋价格的综合影响。
胡莉蓉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胡莉蓉博士汇报主题为“一种检验城市住房市场细分的新方法:比较销售子市场和出租子市场之间的动态”,综合住房销售和租赁价格数据,使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及聚类算法,比较了上海市销售子市场和出租子市场的动态。
储君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储君博士汇报主题为“股权土地调整及其降低交易成本——以肇庆市为例”,介绍了土地重整及交易成本、中国土地征收与土地重整,通过肇庆新区股份化土地重整案例验证了股权土地调整的效率。
会场 4: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
尹梁明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尹梁明博士汇报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国铁矿石消费碳排放的关系”,采用IPCC方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并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中国铁矿石进口网络的节点度。
张安琪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张安琪博士汇报主题为“三维城市形态与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来自中国15个大城市的证据”,分析3D城市形态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究了空气监测点及周边的形态分类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王思颖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王思颖博士汇报主题为“量化COVID-19大流行期间空气污染动态的改进方法:深度学习方法”,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量化小尺度空气污染,测算了COVID-19大流行期间北京市二氧化氮的排放动态及其空间异质性。
王晗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王晗博士汇报主题为“建设用地对城市热环境的异质性贡献——以深圳市为例”,构建基于POI等多源数据的建设用地分区制图框架,探究了深圳市不同功能的建设用地相对热效应及其内部热环境的异质性。
会场 5:人类环境与景观变化
皮雪晖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皮雪晖博士汇报主题为“青藏高原64个大型高寒湖泊水质变化及其对湖泊扩张的潜在响应”,研究青藏高原高山湖泊系统中透明度的变化模式及其与气候变化的联系,开发出了检索青藏高原地区大型水体透明度的实用模型。
赵健婷博士作汇报
香港大学赵健婷博士汇报主题为“街道实验:基于策略性城市主义的城市规划”,介绍了街道实验作为培育城市转型的场所能够为实验提供真实的环境,并讨论了街道实验在规划实践中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作用。
罗宇航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罗宇航博士汇报主题为“基于网络理论的景观破碎化下生境连通性研究”,探究景观破碎化风险对城市物种生境的威胁,提出了应对生态风险、提高景观连通性的两种景观规划方案。
冯晋如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冯晋如博士汇报主题为“在快速城市化地区指示人为活动影响:用直链烷基苯和多环芳烃作为示踪物质”,选择LABs和PAHs作为目标化合物,将深圳市的污染物浓度与城市化联系起来,探索多维城市化与环境的关系。
赵茜博士作汇报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赵茜博士汇报主题为“未来地球的绿化可能不会像之前预测的那么大”,基于CMIP6模型预测直至本世纪末的全球植被变化趋势和格局,并分析了影响全球绿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至此,2021年香港大学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智慧城市分析”博士生论坛圆满结束。作为香港大学/北大深研院论坛——港澳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的重要部分,本次论坛加强了香港大学和北京大学研究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使双方学生能够拓展国际视野、接触学术前沿,为两地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文字|晋雪茹 刘淞月
图片|晋雪茹 刘淞月
编辑|城规记者团:杨轲云
审核丨吴健生 邱玉叶
· 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