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I考博失利之后

万事屋/六堂主 太学万事屋 2022-03-25

ABOUT

硕博考研



写在I

考博失利之后








     

是不讨人欢喜的话题,但也是不得不提的话题。

      随着各大高校的调剂补录工作进入尾声,2021考博硝烟逐渐退散。战场上凯旋者理应高歌,但失利者未必不是英雄。

      虽然六堂主现在博士三年已将毕业,但回想当初第一次考博落榜,情形依然历历在目,所幸自己还有坚持,二战上岸,犹且感叹人生多逆旅,顺风起舞,迎风亦可飞翔。

01

选择

      人生的阶梯步步向前,我们也是拾级而上,要说有谁能一步登峰,你我都会嗤之一笑。只是现在来到了三叉的路口,该选择向左还是向右

向左----再战考博

      选择的背后动机千差万别,但既然再战考博,就要认清这条路势必艰辛许多。所以抛开那些虚无的脸面和噱头,首先扪心自问能不能这么走、敢不敢这样做。

      能不能----自问是一种自我考量,目标、理想与能力、行动是否相符,预期的成绩与现实的分数差距多大,弱项科目是否仍有突破的余地,······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自己好好考量来给出答案,从自身因素出发反思一战落败的原因,权衡把握二战成功的几率。

      敢不敢----扪心是扣响自己的内心。对所选专业的热爱、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对突破自我的追求······只有与内心共鸣的情感才能长久,心盛则兴。很多考生考博是随众而行的心态,看到周围的同学都考博,就觉得自己也不能落下,有些考生是因为单纯的不想就业或延缓就业,这些大多只能点燃一时的冲动,而二战的道路上家庭朋友的期许,漫长备考的孤独,对能力不足的焦虑,对可能失败的恐惧,太多太多的暗能量会消磨热血和意志,只有遵从内心的选择,才能有纯粹而坚定的信念走下去。

向右----就业工作

      六战考博、屡败屡战的故事耳熟能详,勇气固然可嘉,但考博不是赌博,更不是愚公移山。人生道路看似漫长,其实转瞬即逝,每一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使命和任务。如果遇到一份值得去付出和努力的事业或工作,六堂主觉得大可暂且搁置考博想法,因为博士毕业后也是需要重新找工作,但一个好的岗位可遇不可求,错过之后很难有找回的机会,况且现今医疗行业对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条件一年比一年苛刻。

      现在硕士、博士毕业就能留下的三甲医院,三年后可能需要先以博士后的身份入站,等到出站后考核合格才能正式以临床医师的身份留院。

      其实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的培养目的是不一样的,硕士塑造个体职业特性,博士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两者本应对应医院不同层次的岗位,但现在学历却变相将医学生按区域等级划分开来:职高大专默认去乡镇医院、普通本硕回家乡医院、博士海归留一线三甲,尤其是在中医院校情况更为显著,这客观上促成了社会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

      在职考博--

      另一方面,就业工作不代表放弃考博,梦想依旧可以背负,就看自己努不努力。在职博士,仍然是一条提升自我的途径,有的医院条件优越,政策支持鼓励在职读博,更有委托全日制博士,三年后顺利毕业同样拿学历学位。

      但大部分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博士已经足够,这种边工作边读博的方式,在培养环节和毕业条件上都相对“轻松”,而且非全日制博士并不占用院校博士名额,所以通常也不会有竞争淘汰的说法,统考上线基本就是上岸。但需注意的是因为在职博士仍然需要完成课时和科研任务,其学习时间是必与正常工作存在冲突,所以报考前还是需要了解所在单位的政策。而且不同院校对在职博士的招考条件不一样,报考前同样需提前了解情况,判断是否满足条件。在职博士报考时间与全日制基本一致。


      就业考博

      当然,对于再战考博的学生来说,先就业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二战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在生活上补足自己。这就需要了解到所就业单位的具体性质和工作量。找到一个既能上又能下的岗位并不容易,对于学术型的硕士可以考虑报考三甲医院规培,专业型硕士可以考虑全科医师培训。了解就业协议的违约条件也是有必要的,有些单位规定了违约罚金和责任,也需要各自权衡。报考博士时也有条件限制,对于已经签约人事的考生已经不能以应届考生的身份来报考全日制博士,所以必须清楚所报考院校是否有此方面的限制。同时,大多数院校对于社会人员报考全日制博士需要出具单位意见书,这一点也需了解清楚。


02

心态

      摔一跤可以强颜欢笑,但掉了几颗牙自己心里才清楚。如果可以平步青云,谁也不必选择泥泞小路。我这样走过,你要这样走过,他们也会这样走过,只是理想和抱负把我们一步步推向了这个路口,但这也只是我们走过和即将走过的无数路口的一个,在整个人生轨迹中有可能非常重要,也可能微不足道。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所有美好的追求和梦想都能实现,因此扪心自问选择我们擅长的事,并致力于将其实现,无论向左还是向右。

      就像《推开世界的门》(原唱杨乃文)这首歌所讲述,小时候的双手沾满泥巴是因为童真童趣,长大后双手沾满泥巴是因为摸爬滚打,但这都是我们的模样。


         

      收拾心情,往后一个月还有毕业典礼,往后一年还需继续努力,往后一生还有更多打拼。



加油!


THANK  Y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