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相 | 美国开始飘了?

北北 北美报告 2021-08-18


北美报告(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飘》的时代背景,即美国历史的缩影



飘零的是历史,不变的是人性。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依据,但如今却沦为被迫下架的推力。


6月9日,美国HBO Max选择下架改编自经典小说《飘》的著名电影《乱世佳人》。


HBO解释称这部电影涉及种族主义内容,需对电影的历史背景稍作修改及备注,然后再更新出来,估计短期内不会上线。



这则信息令不少中国读者哗然,因为《飘》的时代背景,几乎可以称作是美国最重要历史时期的缩影。


如果这部以文学作载体,对历史进行切片的作品,都需要用“看似正确”的政治语言作注脚,那当代美国究竟行走到了一种怎样逼仄的十字路口?


若要北北列出一份最喜爱的书单,《红楼梦》与《飘》一定榜上有名。巧合的是,这两部伟大小说的作者皆囿于时代背景,才创作出羁绊无数读者的“宁荣国府”与“塔拉庄园”,同时又赋予了作品超越时代的深刻思想及人性价值。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倾尽十年心血才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该作于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小说与电影的视角,都是从那片种植着洁白棉花的红土地上慢慢延展开来的。女主角名叫斯嘉丽,她有着一对勾人的绿眼睛和迷人的深酒窝。她的父亲是一名敢于冒险的爱尔兰人,她的母亲则是优雅的法国贵族家庭后裔。这种奇妙的结合铸就了斯嘉丽坚毅果敢却不乏孤傲自尊的气质。


斯嘉丽是塔拉庄园的大女儿,故事也正是围绕着她层层递进的。读完整本书,我们会见证斯嘉丽以一己之力穿越战火,重建废墟般的塔拉,并冒着众人白眼撑起一家盈利不断的木材厂……她是那个时代罕见的独立女性。即使她自私自利,争强好胜,但在关键时刻的勇敢担当,遵诺重义,却又令读者钦佩不已。


作品还描绘了南北战争前后美国人的生活,刻画了那个年代像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一样或叛逆或消沉或坚毅的南方贵族人物形象,同时也叙述了像“妈咪”、波克、迪尔西、大个子山姆一样忠诚于庄园主的黑奴。每个人物形象都是立体且富有棱角的,这也是《飘》风靡多年、经久不衰的魅力之一。



相信所有读者都和北北一样,看到结尾那句“After all,tommorrow is another day”时,瞬间对生活燃起无限希望,仿佛获得某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为白瑞德是否会回到斯嘉丽身边而牵肠挂肚。


无论如何,作者通过斯嘉丽与白瑞德的感情纠葛主线,重塑了各色南北方人物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谢尔曼将军大举进攻亚特兰大时,那片战火硝烟下的美国南方土地上的风貌人情。


这样一部厚重的作品,却因弗洛伊德事件而突然被下架了,足以瞥见美国当前社会对于种族主义的草木皆兵。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飘》正是伴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才于1936年问世的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


作者玛格丽特想展现的是当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都被摧毁时,人们应该如何安顿自身,重新满足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信仰的建构。


这种思考是非常具有启发性的。但不得不说,每一部经典作品都受限于时代本身。玛格丽特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其父亲是亚特兰大有名的律师,母亲则是极富思想见地的女权运动者。而玛格丽特的祖母曾是昔日显赫一时的种植园女主人,玛格丽特的祖父则是一位努力在战后重振了家业的投机富商。


作者玛格丽特


因此,书中很多描述至少是不反感蓄奴制度的,甚至展现了美国北方政府欲解放黑奴的不纯动机,以及“暴力的”北方军队出战的“非正义性”。从作者角度来看,这种政治描述是客观的,其逻辑性也是自恰的。


即使作者对蓄奴制的理解不算正确,那也是她所生活的历史空间传递出的信号,当代人完全不必矫枉过正地下架作品,然后画蛇添足一些苍白的注解。


所谓存在即合理。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应放在时代的框架里去感知,读者大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不着外力去帮助你思考、判断或是吸收。



试想中国出版社在《红楼梦》书中,待袭人侍寝、晴雯奉茶时,都在旁添一笔“古代封建社会中,丫鬟地位如此卑微”;又至尤三姐挥剑自刎时来一句“古代女子的清白全在名声,名声不在只得自尽显忠贞”;或等贾政日日责骂宝玉不思进取时言一声“可叹,古代大户人家也唯剩功名利禄一条出路”……


这会抹杀多少读书或观影的乐趣。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在于带给你思考及辩证的角度,同时吸引你去探知一段作品背后的真实历史。这左一个注解,又一个注解的,还如何让人观赏下去?HBO真把自己当脂砚斋人了?



HBO是美国最著名的影视作品制作商之一,它曾出品过无数类似《大西洋帝国》、《火线》、《切尔诺贝利》、《欲望都市》《权力的游戏》等上佳作品,在北北心目中占有相当高的分量。


而今日它这番隔靴搔痒的下架操作,实在令人感到失望。难道为一部文学作品添加无数段历史注解,就能改善美国上百年来的种族主义,平息弗洛伊德事件的暴乱,解决黑人与白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了吗?


如无直面文学与历史的心态,

又何以称自己为人类文明的灯塔?


曾以包容百态而自豪的美国,

终究在政治的裹挟下变得飘飘荡荡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作者:兮兮

责任编辑:马家辉
出品:北美报告
微信ID:Canadanews

最近读者都爱

看这些文章哦


/突发 加拿大警察捅大娄子了!

/世相 美国和特朗普,最起码凉一个?



/重磅 特鲁多跪下!瞬间跪上北美热搜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