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英文专稿推介重庆法院车载便民法庭
中文对照版
车载“小法庭”开进中国山城“大天地”
“第一次看到车厢里的移动法庭,没想到现在法院也提供上门服务了,这还真挺新奇的。”在重庆市大足区濑溪河畔,年逾六旬的向先生望着一辆特殊的厢式货车感叹道。
单看这辆车的结构,它似乎与路面上奔跑的其他车辆无异,若不是其特殊的外观及设计——与众不同的白色车牌、车顶的红蓝警灯,以及车身上印有的“公正司法”等字样,人们或许不会把它同法院联系到一起。这是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第三代“车载便民法庭”,由重庆法院系统自主研发。
十年前,重庆法院率先在中国自主研发推出第一代“车载便民法庭”,并于2016年迭代更新至第二代。2021年6月,在5G技术支持下,车体小、外观美、功能强、造价低的第三代“车载便民法庭”实现首车线下交付,并于2022年在全市法院推广应用。
今年8月9日,“车载便民法庭”在大足区龙水镇开庭审理一家地产公司和一家工程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官司。原告地产公司诉请解除双方签订的建设施工合同,要求被告工程公司赔偿损失等,诉请金额达150余万元。
承办法官谭鸿雁介绍,因案涉工程并未完工,如确需解除合同,则需查明已完工工程、未完工工程等具体施工情况,为方便组织双方当事人共同查看现场、固定事实,本案使用了“车载法庭”到案涉项目所在地开庭。
“车载便民法庭”以流动的车辆对外输出全域立案、全域送达、智能庭审、诉调对接、当场裁判等智慧化的诉讼服务方式。“这在把便捷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同时,也改变了过去我们要提包到现场去的情况。”她说。
“这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型法庭。”重庆高院信息技术管理处处长张伟介绍,法庭配备自助诉讼服务一体机、移动诉讼服务平台,还具有AI身份识别、电子质证、语音识别、电子签名、5G直播、360度全景记录智能庭审以及在线远程庭审等功能。
重庆是一座山环水绕的山城,复杂的地形在山区、库区有时会成为当地下沉司法资源的“天堑”。通过科技赋能,使用具有5G应用场景的“车载便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成为了重庆“送法下乡”的新路径。
两年前,“车载便民法庭”在重庆的首次公开亮相,就开进了位于三峡库区的忠县、云阳、万州等地,就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纠纷、相邻权纠纷、抚养费纠纷等案件开展为期3天的巡回审判。
8月10日下午,在中国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前,重庆市江津区法院将“车载便民法庭”停放在江津区四面山生态修复林旁,开庭审理一起滥伐林木案件。
四面山生态修复林原系一违建度假房项目,在依法强制拆除后,当地在此种植了25.68亩的水杉、柳杉等植物。随着庭审开始,数十名当地群众闻声而来,聚在“车载便民法庭”前旁听庭审。
“在这个‘大山深处’开庭审理滥伐林木案件具有特殊意义。”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环资庭副庭长朱锐表示,在乡下开庭审理还能够向当地村民进行普法宣传,让大家更好保护当地珍贵的生态资源。
庭审结束后,当地法院同林业局等部门在四面山生态修复林周边就地开展起了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普及生态保护法律知识等,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庆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至今,重庆法院通过“车载便民法庭”开展巡回审判、全域立案、法治宣传7200余次,提供证据提交、案件查询、文书送达等智能诉讼服务1.7万余件次,惠及基层群众50万人次以上,在深化诉源治理和助力社会治理方面作出贡献。(完)
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
往期推荐
✦
「足法动态」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凝聚“法检”合力 促进司法公正
全市政法系统年轻干部培训班开班
「足法动态」中心组学习丨贯彻落实绿色司法理念 做好“两山论”模范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