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带翠凤蝶生活史
绿带翠凤蝶生活史
点击蓝字关注我
高清大图,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啦!
警告:本篇推送有大量虫子图片
内容较丰富,耗时较长
请注意!
写在前边:
本篇推送是本人亲自观察并整理排版的,制作实属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盗图。
从几年前开始,我就开始留心观察这个神秘物种却始终未能见到它们的幼虫,很是苦恼,也查找了大量文献,再加上学业繁忙,都以失败告终。
但直到今年五一期间,可能也是自己的幸运,竟意外的在一个荒废多年的厂子里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亲眼目睹了它们产卵过程,于是通过这一过程,成功识别出了它们的野外寄主及卵。因此从卵开始,近3个月都在利用闲暇时间观察记录,我做较完整的生活史不仅是由于个人爱好,也希望借此可以帮助蝴蝶爱好者们区分它们的幼虫与成虫(很多城里人经常想看蝴蝶幼虫却很少能发现它们,即使发现它们也不会区分)并为大众科普自然与生命的奇迹。我心想,怎么就找不到?怎么就不能认了?怎么就不能区分了?我带你认!从卵开始!
口说无凭,看图说话,在之后的记录过程中,我参考了一些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有两点,我想和大家分享:
1,断龄要看头壳。其实就是看蜕皮,但有些蝶幼在转龄期间除了后脑壳膨大之外没有明显的外表变化,所以,看后脑壳是否膨大就成了断龄的黄金标准。
2,头壳大小、体积大小不能作为断龄的依据。因个体、食物、生活环境的差异,末龄幼虫的体积时常变化较大,看头壳和体长来断龄时常会出错。
关于图片,有几点需要说明:
1,因拍摄器材和显示设备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大小不等于实物大小,新手请注意。
2,因拍摄器材、显示设备、幼虫产地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颜色可能与你实际所见的有所差异,所以在对比实物时请尽量看外型和斑纹特征。
3,因资金问题,几乎所有照片为手机拍摄,再加上本人并不是专业摄影和东北季风气候的影响照片会有些模糊,请谅解。
最后,我不能打包票说我记录的生活史绝不会出错,但我能打包票说我真的每次都尽了最大努力去保证不会出错。
力争不误人子弟!
采集地点:沈阳,铁岭
采集时间:2019年5月~8月
饲养地点:室内,野外
拍摄工具:手机
蝴蝶名片
中文学名: 绿带翠凤蝶
拉丁学名: Papilio maackii
别 称:深山凤蝶、绿带凤蝶、琉璃翠凤蝶、森林(绿)王子/皇后(蝶商语)
科 : 凤蝶科
属 : 凤蝶属
主要分布: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 韩国等地(尤以东北黑龙江一带最为出名、最为艳丽)
基本介绍
一、外形特征:
(1)绿带翠凤蝶为季节型蝶,分为春型和夏型蝶两种:
春型体型较小,翅展约70~90mm;夏型体型较春型大,翅展约90~130mm,其体色较春型更鲜艳。翅整体以黑色为主,带尾突,尾突中间有深蓝色鳞片,飞翔时酷似小鸟一样,但很优雅。
前翅上布满黄绿或金绿或翠绿色明亮的横带与后翅中部蓝绿色鳞片带状纹连接;
后翅表面颜色更鲜艳,其从上至下颜色依次可分为深蓝→浅蓝→蓝→蓝绿→翠绿→金绿/黄绿,后翅表面亚外缘有6个弦月纹很清晰(但其颜色多变,雌雄颜色不一,同种雌或雄也有差异),臀角有一眼斑(颜色也多变);
翅反面黑色为主,前翅亚外缘处有白色明亮横带,后翅白色鳞片多且散布面积宽,亚外缘也有白色明亮横带纹,但亚外缘6个弦月明显且为橙色或橙红色,也有与翅正面差不多的眼斑。
(2)雌、雄同型,易于区分:
①颜色差别较大:雄性颜色更艳丽,其横带纹特别明显清晰,但其颜色大体上就分为蓝绿色和翠绿色;
雌性颜色虽不如雄性艳丽,鳞片也不如雄性密集,但颜色丰富,种类较多,眼斑更明显。
②雄性前翅中室外侧具有4列绒毛状性斑,易于与雌性区分。
③但个别出现雌、雄都有的特性,称为“嵌合体”,这时就要看其生殖器:雄性外生殖器上钩突基部宽,而雌性产卵瓣半圆形。
④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
本种与碧凤蝶相似,但本种其前翅亚外缘和后翅近亚外缘横带更明显,轮廓更清晰,翅外缘有明显白边。
碧凤蝶
二、食物:
喜访花、吸水(矿物质)
三、捕捉程度:
常见凤蝶之一,飞行迅速,飞离地面距离较高,不善停留,警惕性高,飞翔体态优美,较难捕捉。
四、寄主:
在东北野外,常见于芸香科植物的黄檗上,也可见于个人培育的花椒、柑橘上。
(在野外,若想找到它们,就必须先找到它们的寄主——黄檗,才有可能找到它们的踪迹,而找到黄檗之前,就必须先清楚黄檗的特点和生长习性:黄檗喜生长在潮湿环境中,叶子为羽状树叶,与臭椿、火炬叶特别相似,但叶子味道明显不同:
黄檗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不像臭椿叶味道有点苦且不像其煮粥的味道,也不像火炬叶那样味道几乎没有特别之处;黄檗的树皮也很有特点:
其图纹粗糙、表皮柔软
黄檗的果实是一簇簇的小青果,成熟后是黑色的,而火炬叶的果实是一大团红色的,臭椿的果实是一大簇黄绿色的扁状物。)
五、完整生活史:
1.卵期:
成虫在产卵前,会先绕选定的寄主飞行几圈,查看周围环境是否符合产卵要求及幼虫生长,再把卵散产于寄主植物幼株上的嫩芽嫩叶背面(偶有正面情况)。
每只雌蝶产卵量约为30~70粒。雌蝶怀卵量较产卵量高,死后仍可在腹内发现有少量未产出的卵粒。其产卵过程较迅速,产下卵后即飞离。一般在野外,一叶片只产1~2枚卵,但会在同一植株临近叶片产卵。
卵呈球形,直径约1mm~1.5mm,初产卵为青色或淡绿色,
大约2天左右,颜色变成淡黄色且卵上有一层褐色物质
卵化前颜色呈黑色或紫灰色,基本可以看见小幼虫在里面蜷缩着
卵期约7天。(但有部分卵会因未受精而孵化不出幼虫)
2、幼虫期:
(1)、1龄幼虫期:
卵化后,幼虫首先会将自己的卵壳吃掉一小部分
或者全吃掉,作为自己一生的第一顿餐
此时刚卵化后的小幼虫即为一龄幼虫,体色深黑灰色,有刺棘,头部黑色,体长3mm左右,不易被察觉
此时的幼虫主要食特别嫩的叶子或稍大叶片的叶边缘部分,食量较小,大约2天后即转为二龄幼虫。
(2)、2龄幼虫期:
2龄幼虫仍然有刺棘,但相对于1龄幼虫,刺棘不太明显,体色呈现出鸟粪色,体长4mm~7mm左右,食量较小,但较1龄幼虫有所增加。
发现低龄幼虫在受惊后,会有将自己拉根线垂钓起来的现象,此时幼虫的臭腺还未发育完整,因此很少会伸出来。
大约3天左右转为三龄幼虫,在转龄期间,幼虫会先选定一片适合的叶子,在叶子上吐一些丝垫,然后自己趴在那儿,12~24h内不吃不喝,最后完成转龄蜕皮。
(3)、3龄幼虫期:
刚转完的3龄幼虫
三龄幼虫体色虽然还是鸟粪色,但整体颜色会逐渐偏黄绿色
且可与柑橘凤蝶同龄幼虫区分:
绿带翠凤蝶幼虫此时颜色更偏黄绿色或深黑绿色,幼虫尾部末端有两明显的黄色肉棘,靠近尾部两侧无白斑块,身体正面靠近中间线两侧各分布一些蓝白色小点,身体中部有一树杈状大白斑,靠近头部位置略显更丰满
而柑橘凤蝶幼虫此时的颜色更偏鸟粪色,土黄褐色,幼虫靠近尾部两侧有明显白色斑块,其余特征均无。
此时的幼虫体长8mm~18mm左右,幼虫臭腺发育基本完全,但在其受惊后,会将其伸出来,颜色为淡黄色
同样, 会散发出一股奇异的味道(幼虫将自己寄主中的成分转化为生化武器)。此阶段幼虫的食量仍不是很大,大约4天转为四龄幼虫。
幼虫每天都在变化中:(以下记录的是颜色偏绿和偏黑色幼虫变化)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虫皮到了极限)
正在转为4龄的幼虫
可能会有所缩小
(4)、4龄幼虫期:
四龄幼虫体色虽以鸟粪色为基础,但颜色已明显偏向黄绿色或墨绿色
幼虫尾部末端的两肉棘颜色更黄
长度明显大于3龄幼虫其长度,身体其它花纹更明显,体长17mm~25mm左右。此阶段,幼虫开始发育较快,嗅腺基本发育完全
身体略显肥胖,头部较之前也更肥胖,约4天后转为5龄幼虫。
此时,准备转龄的幼虫,身体会稍有缩小,属正常现象
若幼虫底下有一层丝垫且头部明显可看见2个(一个正准备退化,一个为即将出来的新头)
则可判定为准备转龄中。低龄幼虫有时会选择在白天在寄主树干/枝上休息
或伏在叶正面
正转为5领的幼虫
(5)、5龄幼虫期:
体色以翠绿色为主
但有少数个体颜色偏淡
或有黑色条纹
以上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并未被寄生,原因在于周围的环境或自身基因决定着颜色上的差异。
5龄幼虫整体呈圆柱形,体形粗大,体长42mm~60mm左右
体表光滑
白天在叶正面休息时,几乎与树叶巧妙融合在一起
图中有一个虫儿
靠近头部位置两侧有眼斑且此位置肥大,其边缘处为淡黄色,中间具有复杂的网络图纹且由基因决定存在个体差异,眼斑后部分布一些明亮的白点
颈部位置伸长可看见深蓝色,身体中部有淡蓝色圆斑或竖列排布,尾部原先的较长黄色肉棘基本退化,臭腺伸出来为黄色
而柑橘凤蝶5龄幼虫在靠近脚部位置,有一横排白色斑纹路比绿带翠凤蝶幼虫更大更白,身体中部有一明显树杈状白、黑、深灰色图案,头部两侧也有小眼斑,连接眼斑处有一类似英文字母的“cooc”
其嗅腺伸出来为橘黄色
且刚转完5龄幼虫的柑橘凤蝶幼虫比同龄刚转完的绿带翠凤蝶幼虫较小
绿带翠凤蝶的此阶段幼虫模仿小青蛇更胜一筹、惟妙惟肖,在其受惊后,不仅会伸出隐藏的黄色臭角,还会模仿小蛇一样左右摇动头部附近,可以说它们真的模仿很成功
此时,它们也进入暴食阶段,白天几乎伏在叶正面不动,晚上或清晨会像机器一样疯狂进食,食量约为之前的2倍,其身体也会因大量进食而可用肉眼观察到每天的变化。
暴食中的5龄绿带翠幼虫视频
它们常爬到树的最上边或稍靠上部取食为害,其取食多为大而老的叶片,寄主也被吃的较干净
正准备排便中的幼虫
幼虫表皮含有几丁质,但较柔软。虽然它们有臭腺且攻击性也不差,但仍逃脱不了许多寄生蜂、蜘蛛、蝽类、鸟类、病毒、细菌、真菌等天敌的苦恼。
惨遭蝽类不幸
五龄幼虫5~6天左右开始预蛹。
幼虫期约为20~25天。
(推荐饲养幼虫从卵期或低龄幼虫开始,这样可以避免在野外被寄生的风险且饲养时可放在饲养箱或饲养盒或透气的水瓶或在寄主上罩一层网布,注意1~2天就要给幼虫清理粪便、更换新鲜叶片)
建议饲养时期:5~7月份的幼虫,因其成虫体色较为华丽,寄生率低。
3.蛹期:
在野外,很少能顺利找到它们的蛹,因其蛹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高度吻合且很隐蔽
即使你发现它们的蛹,也未必保证它不被寄生。
(1)、预蛹期:
它们会先大排便一次,将自己体内未消化完的叶片和杂质以水或较稀的形式排出来,
警告!
警告!
前方高能!
前方高能!
注意
注意
注意
不忍直视啊!
再找个合适的地方预蛹(通常它们会选择在寄主的叶杆上、树杈上、寄主周围植株上、石缝中等)。
这是在瓶子里饲养的幼虫,有的竟在瓶身上预蛹了
预蛹前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它们会自己吐丝将自己固定在选中的地方,此时的它们身体因排便和吐丝而皱缩着。
它们的丝是有两根在靠近头部位置固定在物体上,而尾部有一小团丝将其固定,这样的蛹称为“缢蛹”,常为凤蝶科、粉蝶科所有。之后,便是等待化蛹,在这期间,虫体禁食且保持一个姿态,整体颜色会从翠绿色→黄绿色
约24h ~48h 可化成蛹,当出现以上情况时,说明马上要化蛹了。若在此基础上,虫体在明显使劲用力且侧身有一道白色条纹出现,说明正在化蛹中
完整化蛹视频
(2)、蛹期:
蛹的颜色大致分为两种:绿色和褐色,一般绿色蛹多在夏季,而褐色蛹多为越冬蛹或在树干/枝上化蛹色。蛹期也最易被寄生(尤其在初夏后期)
警告!
警告!
警告!
被寄生蜂寄生
夏型蛹长约为35mm ~42mm,平均约为40mm ,其蛹特点为:初化蛹时,蛹体表面有些湿滑且很脆弱,颜色为黄绿色
十几分钟至几小时后颜色贴近周围环境色
大约一天后,蛹体表面变硬,表面粗糙,正面头部分开呈叉状,腹部中部逐渐加宽呈纺锤状且翅膀处很宽厚
背面腹部中上部中间稍有突起且腹部整体颜色为黄绿色,上边分布一些小绿点
蛹碰起来会动且较活跃,平时偶有抽搐现象,与柑橘凤蝶蛹有明显区别:
柑橘凤蝶蛹较绿带翠凤蝶蛹明显小一些且翅膀处并不宽厚,也不像绿带翠凤蝶蛹那样有弧度且碰起来几乎不动,活跃性较差。
(3)、羽化期:
①羽化前:
羽化前的几天内,可以透过灯光看见蛹体内的变化:
先眼睛逐渐变黑成形,再翅膀颜色逐渐加深至可看见花斑,(若在这期间并未看见眼睛形状或只看到一点眼睛形状,且有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在动或聚集在某处,说明蛹体已经被寄生,无饲养价值),此时若花纹很明显,正常1~2天左右就会羽化了,若在当天下午或者晚上发现除有此现象外,腹部也出现斑纹或发黑且蛹体在膨胀
说明第二天清晨或上午就能羽化(往往取决于当时的温度、湿度等因素)。此时就大致可辨别出雄或雌性个体:若翅膀整体颜色很黑,几乎看不见鳞片色或小眼斑,则为雄性♂
若翅膀颜色除黑色为主,能清晰看见金黄色鳞片或小眼斑,则为雌性♀
②羽化时:
它会先吸入气体使其与蛹壳脱离,然后足处先开一条小缝,再过几秒,便会顶开且头壳后部破裂,先足部露出来
再将头部露出来,将其足伸开
再寻找合适抓牢物后,快速爬出蛹壳
并将自己羽化后第一次排泄物以液态形式排入蛹壳中
它们会不断调整自己姿态从而使血液注入到褶皱的翅膀中
此时的翅膀还很软
大约几分钟~十几分钟后翅膀完全展开
再等约2h 后,翅膀硬化,它们便会先不断振翅,从而试飞几次后,最后飞向远方。
完整羽化视频
(羽化时间:常在清晨5~8点最多,其次,也有在10~11点羽化的,还有在13~15点羽化的,但15点~晚上是不会羽化的,且羽化时不可接触它们,否则导致羽化失败或出现畸形)注:三伏天羽化时,多在清晨3:30~5:00间羽化
4.成虫期:
其特征描述上面介绍过了,直接看图!
雌性个体
雄性个体
它们常离寄主很远的地方活动,只有在刚羽化时或雌性个体要产卵时才会在寄主周围发现它们的踪迹,所以,它们被认为很神秘。
成虫常沿山路飞行,雄性个体多栖于溪边或山路湿地处饮水或吸食矿物质
因此,在城市里,雄性个体不易见到。本人通过几年观察,发现这种蝴蝶的雄性对温度变化尤其敏感,在夏季,若半晴天或阴天发现它们低飞时,表明当日或者第二天要有大雨发生(亲身体会过3次);
而雌性个体喜访花,因此,我们在花上见到的90%都是雌性个体。雌蝶一生只交尾一次,而雄蝶可多次交尾,但在野外,几乎不太可能亲眼看见它们交配时的情形,因为本种在东北沈阳及周边城市分布不是很多,相对于柑橘凤蝶较少,但种群数量很稳定。
绿带翠凤蝶颜色差异较大,尤以北方黑龙江一带最为华丽而出名,即使同一地区也会出现颜色差异
左→右,第一行第一个:普通型♀
第一行第二个:一般型♂
第一行第三个:华丽型♀
第一行第四个:普通型♀
右→左,第二行第一个:华丽型♀
第二行第二个:艳丽型♀
这可能是由于控制鳞片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也有可能和当地的环境、日照、进食等因素有关。
六、发生季节:
春、夏、初秋都有,但夏型(中~末期)个体最大,也最为艳丽。一年3~4代。
七、活动时间:
白天活动,上午8:30~中午间最旺盛
八、成虫寿命:
半个月左右
九、越冬:
以蛹越冬(第4~5代,在秋季9月中旬~10月陆续化蛹,次年3月末陆续羽化)
十、价值:
生态用途、标本制作等
(在野外捕捉到的成虫多体翅残破,观赏及收藏价值大为逊色,但人工饲养所得的成虫,外形完整,制成标本观赏、收藏和商业价值大大提高)
参考资料:
张宁《蝶蛾探究指南》
百度贴吧
蝴蝶爱好者论坛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但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
1、请先联系作者
2、经作者同意后,请标注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二维码
3、请尊重原创,保留“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名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吧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