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眼灰蝶完整生活史

陈灵飞clf 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2024-09-05

多眼灰蝶完整生活史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写在前边:


本篇推送是作者亲自观察并整理排版的,完整生活史制作实属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盗图。


本次物种,属于高颜值的小蝴蝶,饲养过程有些不易。(由于低龄幼虫太小且喜欢藏在寄主顶端嫩芽绒毛中,非常不便观察。)作者几年前开始察觉到身边的这一物种,但那时刚入门鳞翅目,对很多都很茫然,一直误以为蓝色的小灰蝶就是蓝灰蝶。今年7月份的某天中午,终于在龙首山里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亲眼目睹了产卵过程,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从卵开始,近2个月都在利用闲暇时间观察记录总结。


我做较完整的生活史不仅是由于个人爱好,也希望借此可以帮助蝴蝶爱好者们区分它们的幼虫与成虫(很多城里人经常想看蝴蝶幼虫却很少能发现它们,即使发现它们也不会区分)并为大众科普自然与生命的奇迹。我心想,怎么就找不到?怎么就不能认了?怎么就不能区分了?我带你认!从卵开始!

口说无凭,看图说话,在之后的记录过程中,我参考了一些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于图片,有几点需要说明:

1,因拍摄器材和显示设备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大小不等于实物大小,新手请注意。


2,因拍摄器材、显示设备、幼虫产地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颜色可能与你实际所见的有所差异,所以在对比实物时请尽量看外型和斑纹特征。


3,因资金问题,所有照片为手机拍摄,再加上作者并不是专业摄影和东北季风气候的影响照片会有些模糊,请谅解。


最后,我不能打包票说我记录的生活史绝不会出错,但我能打包票说我真的每次都尽了最大努力去保证不会出错。

接下来就话不多说了,请跟随我的步伐哦!

采集地点:铁岭市银州区

采集观察时间:2021.7.11~2021.9.28

饲养地点:室内,野外

摄影设备:oppo手机

高清大图,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啦!

注意

本篇推送有大量虫子图片

内容较丰富,耗时较长

请注意!

蝴蝶名片

中 文 名 :  多眼灰蝶

拉丁学名: Polyommatus eros (Ochsenheimer,1808)(鉴于多眼灰蝶的具体拉丁比较难鉴定,本次记录暂用最普遍的拉丁)

科     :灰蝶科

属     :眼灰蝶属

主要分布:古北种(大部分地区)

寄       主:豆科植物(本次记录:达乌里黄耆)

习性及捕捉程度

喜欢访花和吸食矿物质,常活动于草地环境。

阴雨天或者早晚休息时常将翅膀闭合躲在叶片下;

白天晴朗天气休息时,常将翅膀张开或者翅膀一闭一合。视频如下:

警惕性较强,休息时容易捕捉。

寄主

豆科植物(本次观察记录的是:达乌里黄耆)。

上图:达乌里黄耆

下图:达乌里黄耆的花(7.13拍摄)

而多眼灰蝶和东亚豆粉蝶相同的寄主又为豆科黄耆属的达乌里黄耆等。

本次记录的寄主达乌里黄耆,室内非常容易成活,野外只需要连同寄主的部分杆摘取,室内放进水瓶里就能保持新鲜好久,甚至还会继续生长。

产卵

7.11在山坡的草地上发现开始进入成虫爆发期并交尾产卵,地点在铁岭鬼山山顶和老四高废弃厂房空旷大院。卵散产,对于达乌里黄耆,夏季通常产于新长出来或者未开花结果的寄主的嫩芽处(此处由于有绒毛保护,再加上卵本身特别小,成活率较高些),也发现有少部分产于开花寄主的叶子上,运气好的话,同一植株可能会发现多枚卵。产卵视频如下:

7.18野外收集♀蝶刚产的两枚卵。

卵宽约1mm,呈扁圆型,中间有一个凹陷小孔,称为精孔,卵受精时精子由精孔进入卵内部。卵表面具有网状纹,颜色呈白色(从初产卵到卵化,卵颜色几乎没什么改变),卵期未知(推测7天左右)。

寄主顶端嫩芽绒毛上的一枚卵已经卵化,剩下的空壳

幼虫

7.19在同一地点发现了疑似4龄的多眼灰蝶幼虫并带回家中观察记录:

7.20这只幼虫颜色发生一些变化

结果最后竟然是被寄生了

7.29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一只颜色不同的多眼灰蝶幼虫,但仔细观察发现,幼虫靠近头部的位置有两枚某种寄生蜂的卵。(推测7月中旬~7月末,野外发现的多眼灰蝶高龄幼虫很大可能被寄生)

8.2下午,家中发现了一只新的一龄幼虫正在自己卵化的地方(一片较老的叶背上进食),此时的幼虫仅约1mm长,特别小(要不是清理寄主,留意了一下叶片被咬出的好几个小洞,也不会有此发现记录)。

一龄幼虫头壳是黑色的(特别小),幼虫整体颜色偏米黄色,布满白色细毛,食量很小。

8.4下午测量幼虫体长约1.7mm,虽然长度依然很小,但宽度肉眼能发现较明显的变粗,约0.6mm,颜色几乎没变化,此时由于出生时的那片叶子已被吃出好几个窗洞(与东亚豆粉蝶和其他灰蝶初龄幼虫的吃法基本一致,取食一小块一小块的叶肉,但却不将叶片上表面的半透明薄膜咬破),幼虫转移到了旁边的一片新叶子并在其主叶脉附近的背面休息。

8.5上午发现幼虫正在其中一个食痕上休息,根据体型推测转龄准备中。

8.6中午发现幼虫已转2龄,头壳依然是黑色的很小,整体颜色依然为米黄色,但体表白色细毛较初龄多,体长约1.8mm,宽约0.8mm。

8.10下午17点多,发现失踪4天的这只幼虫,此时已经3龄(实际并未真的失踪,估计失踪当天开始是爬到了寄主的嫩芽绒毛里,并在那附近活动了几天,加上低龄幼虫个体太小,其颜色和寄主嫩芽的绒毛高度吻合,特别不易被肉眼观察到),

以上3张图各有一只幼虫藏于其中哦

下图考察大家的眼力:你找到幼虫了吗?几只呢?

答案:上图共有两只幼虫。不清楚的话可以私信我哦!

3龄幼虫颜色偏淡绿色,与寄主嫩芽绒毛颜色比较吻合,体表具有较多绒毛(与寄主嫩芽的绒毛高度吻合),体长约3.3mm。

8.11下午发现新的那个体长约4mm。

8.21野外观测的花苞里同龄期幼虫。

8.13上午测量幼虫已转4龄,体长约5mm,幼虫为蛞蝓型,头很小呈黑色,身体中间高两端低,体表具有较多细毛,颜色呈浅绿色,喜欢取食最嫩叶。此时的幼虫直接啃食叶子,不再像低龄幼虫那样啃成窗花状,此时它们的粪便也较明显。

8.9野外花苞上观察到的同龄期幼虫。

8.15下午测量幼虫体长约6mm,颜色是绿色的,食量开始增加。

7.29观察记录的同龄期幼虫:

小黑脑袋!

4龄幼虫爬行视频如下:

8.17上午发现新的那个体长约7mm,在寄主的一片叶背上转龄预备中。

8.18下午16点发现幼虫历时约30h,刚转5L,体长约7mm,草绿色。蜕下的皮幼虫并未吃掉。

(以下记录为另一只同龄期幼虫)

8.1下午发现幼虫此时已经约10mm,颜色绿色(标准的青苹果味酸Q糖)。幼虫进食视频如下:

想不想来一口?

两只Q糖

8.7野外收集到几只末龄幼虫。

此时野外的高龄幼虫,在寄主花苞附近容易发现且会留有不少幼虫的小粪球(此时山里早晚有温差,会形成水珠,使得幼虫的排泄物易粘在寄主上),它们此时也会危害寄主的花苞甚至花。

还发现一只颜色有些差异的幼虫(菠萝味酸Q糖?)

野外发现多眼灰蝶和蚂蚁有着一种有趣的关系:互利关系。而且许多灰蝶都与蚂蚁有互利关系,但并不是两者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利共生,灰蝶能分泌蜜露给蚂蚁吃,作为回报,蚂蚁则保护灰蝶免受一些天敌的攻击。

可能正因为这些蚂蚁对幼虫的保护,多眼灰蝶局部数量(尤其是爆发期)明显高于其他灰蝶数量。

多眼灰蝶幼虫与蚂蚁的互利关系视频如下:

若想了解其他灰蝶与蚂蚁的互利关系,可点击蝶舞虫飞的:有趣的共生关系——记录曲纹紫灰蝶与蚂蚁的共生现象

8.4早上测量那只体长约12mm,颜色偏亮绿色,体重达到巅峰。中午发现它已经从那个寄主上爬下来到处乱跑且禁食,推测即将进入预蛹期(8.23观测从卵记录的那只幼虫体长约15mm,属于偏大个体)。

预蛹

8.5发现幼虫被寄主的叶子裹起来,由于裹的比较严实看不太清楚,推测预蛹中且身体呈现半透明。

即将化蛹:整个预蛹中幼虫颜色仍为绿色。

8.6清晨5点发现之前的那个已经化蛹,历时约40h化蛹。初化蛹为亮绿色,翅膀部位呈半透明。

化蛹视频如下:

蛹:缢蛹,整体呈椭圆形,蛹体表面有细小的绒毛。

8.9晚上9点左右,发现有4只已经陆续化完蛹。

8.9野外记录到达乌里黄耆正是花期

8.10早上发现带回的6个末龄幼虫除了一个预蛹时感染真菌死了,剩余5个均化蛹完。(只有一个是10mm,其余均为9mm,平均蛹长约9mm)

此时最先化蛹的这只,蛹颜色变成米黄色!

来张全家福!

8.11第一个蛹的眼睛已明显成型,翅膀颜色进一步加深。

8.12第一个蛹的眼睛变黑

中午12:30左右发现之前的那个蛹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其翅膀花纹隐约可见且翅膀底部颜色加深,眼睛部位已透明,触角部位变得较清晰,腹部开始出现形状且在一侧,蛹背面头部颜色偏黑。

大约90分钟左右,蛹的翅膀部位变的特别明显,颜色进一步加深且开始呈现出♂的深蓝色,翅膀底部黑色纹明显,蛹背面颜色进一步偏黑。

再过约90分钟,蛹翅膀部位的整体颜色呈现出明显的金属深蓝色,翅膀底部呈现出明显的黑色,整个蛹背面颜色偏黑。

再过约120分钟,翅膀部位的金属深蓝色已经非常明显。(此时已是17:30,由于阴天且温度开始降低,已停止进一步发育)

羽化

8.14原先那个蛹早上开始充气,上午10:20左右,历时约8天,羽化出一只♂多眼灰蝶,

感觉突然炸裂,蛹周围有一些绒毛

这个蓝色,爱了!

大约5分钟展翅完全,40分钟后可以活动,标准双翅展开可达32mm。

剩下的蛹壳

成虫

分布为古北区,多见于6~9月,♀♂异型,中型灰蝶,展翅平均约32mm(有♂展翅38mm的偏大个体)。

♂蝶翅正面为金属天蓝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边且靠近腹部和胸部的蓝色更深,前后翅最外缘有明显的白色短毛,后翅外缘翅室端有黑斑。

翅背面灰白色为主,其基部、中室端、中域、亚缘、外缘有黑点斑,亚缘斑及外缘斑间有明显的橙色斑;

♀蝶比较普通,区别在于:

正面翅颜色与♂蝶有较大差异:黑褐色为主,前后翅外缘有橙色斑;

♀♂同框

背面翅颜色与♂蝶较相似,但更偏淡灰色,黑斑和橙色斑纹较♂蝶更大。

左♂右♀

下面补充几张多眼灰蝶生态照

清晨露珠

8.22多眼灰蝶爆发期间清晨记录视频如下:

上午刚羽化的♂蝶

多眼灰蝶与花

下图:9.28拍摄记录

野外♀蝶

野外♂蝶

交尾

9.7,晴朗天气,在观测的山坡荒野里,观测到两只多眼灰蝶交尾!

越冬

可能是幼虫或蛹越冬(期待今后的探索记录)

总结

夏季7月中旬~8月中旬的多眼灰蝶:

本次寄主为达乌里黄耆。

卵期:推测约7~9天;幼虫期:约为21天。1龄约4天,2龄约3天半,3龄约3天半,4龄约5天,5龄约5天。平均幼虫每个龄期约为4天;预蛹:约40h;蛹期:约8天。

参考资料

①周尧.(1999)《中国蝶类志》

②朱建青等《中国蝴蝶生活史图鉴》

③武春生等《中国蝴蝶图鉴》

④张宁《蝶蛾探究指南》

⑤(日)森昭彦《不可思议的毛毛虫》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但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

1、请先联系小编(私信或留言)

2、经作者同意后,请标注作者微信名、微信号(见下图)

3、请尊重原创,保留“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名及其二维码(见下图)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作者微信号:clf13841095926

作者微信名:达尔亚瑟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