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nfoGuru信息“大师”】广州大学牛利教授:瞄准核心技术,专注于传感分析仪器自主化

InfoMat团队 Mat+ 2022-11-04

温馨提醒:自2022年7月26日起,InfoMat正式收取APC(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费用,所有封面免费发表。


个人简介

牛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传感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广东省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FRSC);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兼职教授;闽江学者讲座教授;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已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nal. Chem.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410余篇,他人引用17000余次,撰写中英文专著4部。


团队主页:http://CAAS.gzhu.edu.cn


传感材料与器件研究

您能否简要介绍课题组的工作?

我们研究团队源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2017-2018年团队整体迁入广州大学,筹建广州大学分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暨广州市传感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从界面光电化学基础研究出发,发展多种材料修饰体系以形成功能化界面,面向光电传感功能应用,结合工程技术手段,研制开发新型的光电传感功能器件,并与电子工程、软件工程等技术相结合,研制开发以电化学技术为基础的化学分析检测仪器系统。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一些功能复合材料已经形成技术产品,一些围绕土壤、海洋、食品等应用领域的光电传感器件已经形成了工程化器件,一些以电化学及电化学联用技术为主体的分析仪器装置已经形成产业化产品。

您的团队在电化学分析传感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您认为该领域的应用前景有哪些呢?团队在对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化方面有哪些工作呢?

电化学传感器件及技术方法,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应用产品,如血糖检测、水体重金属分析、电解质传感分析、电化学毒害气体传感器件、多种离子选择性传感分析如实验室的pH计等。电化学分析技术及电化学传感器件,起源于经典的电化学及电分析化学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应用场景,可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电极界面更新、导电介质的需求等,给电化学传感领域应用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困难,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大家一直致力于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我们距离产业工程应用最近的两个部分有:高界面稳定性的电位传感技术及其在土壤肥效及海洋富营养分析应用、面向食品抗氧化容量的光电化学传感器件及仪器方法,这两类传感器件已经开展了多种实际工况的工程测试应用。此外,近年来我们也开展了诸多柔性可穿戴传感方面的研究,在可穿戴医疗领域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为多部期刊的编委,您认为考量期刊水平的标准有哪些呢?您认为InfoMat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提高期刊的水平和影响力?

对我们来说,一篇能够称得上有科学价值的研究工作总结,更多地是选择传统的经典刊物,当然一些知名学者及著名出版单位组织的新的核心刊物,也是我们重点关注投稿的主要对象。

刊物的好坏关键是看印刷文章的质量,同时知名科学家组成的编辑团队也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一路相随

我们了解到您从事科研以来,事业一直在稳步发展,到现在成果丰硕。能否请您谈谈在刚开始起步阶段是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呢,职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呢?

所谓稳步发展、成果丰硕倒是谈不上,更多是考虑如何在内卷的科研圈努力地生存下去,同时尽力地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领域方向。

第一个难忘的经历就是离开重点实验室,创建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离开了靠文章吃饭、靠基础研究生活的领域,才逐渐明白做工程技术的苦辣辛酸。

第二个难忘的经历就是带着几乎整个团队成员,离开东北到广州创业,从零开始,从一砖一瓦搭建,抛弃过往,从头再来,一如年轻的当年。

作为一支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带头人,请您分享些团队建设和和团队管理方面的经验?您的团队是如何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学术氛围的呢?

从知人开始,所谓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理解别人,设身处地,团队每个成员都有工作生活上的艰辛。

从待人做起,所谓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真心地对待每个团队成员,也自然会收获每个成员对团队发展的付出和回报。

创造平等的学术氛围,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是科研工作的环境基础,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基本上脱胎于师徒制的团队建立模式中,没了平等的学习工作环境,一定会扼杀科研的自主性和原创性,只要建立良好的平等学术氛围,才能营造出双赢的局面。

人才引进资讯

您的团队目前有引进人才的计划吗,您能谈谈广州大学在人才引进和科研发展方面有哪些政策支持吗?

化学作为国内最为内卷的几个基础学科之一,一直都面临着毕业生年年增加,甚至大幅度增加,可工作位置却越填越少的窘境,可对我们研究中心来说,在学校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团队的建设中也一直给予极大的政策倾斜。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不仅可以快速搭建缺少的学科平台,同时也是学科快速发展的捷径;高水平青年人才队伍的扩充,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科的研究方向及研究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青年人才队伍的相互比较、相互提高、共同进步,更主要的是形成不同年龄层次的研究梯队,使学科发展更有连续性、继承性。

广州市及广州大学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在工资待遇及安家补助等方面,就国内横向对比来看,一直处于非常高的位置,对这些引进人才的安置也体现了一线城市发展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也更多地体现了广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决心。

牛利研究员文章推荐

Single-atom catalysts supported on ordered porous materials: Synthetic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sKaiwen Xue,Yan Mo,Baojun Long,Wen Wei,Changsheng Shan*,Shaojun Guo*,Li Niu*DOI:10.1002/inf2.12296Citation:InfoMat,2022,4(6), e12296

猜你喜欢

● 【InfoGuru“信息大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史迅研究员专访:在热电转换材料与器件领域发光发热

● 【InfoGuru信息“大师”】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专访:新型功能材料研究路上矢志不渝的坚持

● 【InfoGuru信息“大师”】湖南大学段曦东教授:致力二维材料,重返“从0到1”的基础理学研究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