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岗!雄安新区公开选聘36人公告
河北雄安新区新建片区面向全国公开选聘36名优秀校(园)长公告
为促进雄安新区新建片区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管理人才队伍整体质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雄安新区新建片区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园)长36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引进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引进计划
面向全国公开引进优秀校(园)长36名,其中容东片区9名、容西片区22名、雄东片区5名(详见岗位信息表)。
三、基本条件
引进的优秀校(园)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思想政治素质好,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熟悉教育教学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3.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总校校长和中小学校长须具有中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
4.总校校长和初中校长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下,小学校长年龄在48周岁及以下,幼儿园园长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或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5.具有10年以上教龄,3年以上相应层次学校校级领导任职经历。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突出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任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异。
6.具有市级及以上优秀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骨干校长、名校长及同层次荣誉;或本人教育教学成绩优异,曾荣获省级及以上模范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或任职期间所在学校被评为市级及以上示范学校。
7.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近5年内所参与的学校或个人教育科研成果,获得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
8.近5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及以上。
9.身心健康。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不得报考。
在职人员,必须由单位同意或辞职后方可报考。
以上涉及年龄、教龄、任职时长等计算,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13日。
四、政策和待遇
(一)管理模式
(二)薪酬管理
实行年薪制,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
(三)激励政策
引进的优秀校(园)长可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纳入新区教育系统编制管理。调入前已获得的教师资格、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特级教师称号、劳动模范称号等,经审核后予以确认保留。纳入新区同类人才管理,享受同等待遇。
五、引进程序
(一)网上报名
应聘人员应于2022年4月13日至4月26日登录“中国雄安官网-雄安政务版块-人才招聘专区”报名(网址:https://rczp.xiongan.gov.cn/)。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咨询电话:0312-5620817;咨询时间:9:30-11:30,14:30-17:30。
网上报名实行严格的自律机制,做到诚信报考。报考人员应严格按照报名系统填写规范填报完整、真实、准确的报名信息。
(二)简历筛选
全部报名结束后,组织专家对应聘者的简历进行筛选,按照公平公正、优中选优的原则确定入围面谈比选人选。未通过简历筛选的,不再另行通知。
(三)提交有关材料
通过简历筛选人员对照资格条件,提交个人信息材料,主要包括:1.河北雄安新区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园)长报名登记表(须签名承诺,未签名者报名无效);2.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3.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4.校长任职文件、学科骨干教师证明、业绩证明材料和可提供的获奖证书等复印件(非常重要,业绩材料将作为评价依据之一,请完整提供)。
上述材料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后装订成册(一式三份),于面谈比选前一天携带至雄安新区。
应聘者必须对所提供的所有材料真实性负责,如发现弄虚作假将取消面试资格,相关责任由应聘者个人承担。
(四)面谈比选
组织专家组对应聘者进行面谈比选(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采取现场陈述、答辩等方式进行。最低控制分数线为60分。
(五)心理测试
组织心理测试。心理测试结果作为聘用重要依据。
(六)组织考察
根据面谈比选成绩,按不低于1:1比例确定考察人选。实地考察拟引进人选领导管理学校的能力、取得的业绩和办学思想、经历视野、实干精神等。
(七)体检和公示
分岗位按引进人数1:1比例确定体检人员名单,按照公务员录用标准组织体检。因体检不合格造成岗位空缺的,可依据面谈比选排名依次递补。对拟引进人选进行公示,为期5个工作日。
(八)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六、有关事项
1.资格审核贯穿校(园)长引进工作始终,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报考人员存在提供虚假材料、伪造、编造有关证件和信息的情形,均取消聘用资格。
2.从报名开始到引进工作结束,请保持通信畅通。
3.本次校(园)长引进不收取报名费,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
河北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
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
2022年4月11日
附件:1.岗位
2.登记表
详情请浏览:http://www.hbrsksw.com/html/xaxq/2022-04-11/3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