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玛拉雅听】我“9.11”时在纽约
王蕤: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节目。在第一期节目中,我们讲了王小慧是如何和赫本结缘,然后呢,因为和赫本结缘,最后在上海做了一场非常有趣的“赫本时代”的展览。我们探讨了“赫本时代”中的文化现象依旧给我们当今生活带来的影响,无论是流行歌曲、摇滚乐、文学、哲学,还是绘画等等,我相信大家会非常感兴趣。第二期节目我们把王小慧和墨西哥国宝级艺术家弗里达·卡罗以及美国国宝级艺术家乔治亚·奥科夫作了一个对比,我们发现这三位女艺术家很相同的一点是她们都特别有故事,她们的爱情故事,她们本人所受的一些苦难,以及她们三个人都没有孩子,那么让人们对她们个人产生了兴趣。所以一开始很多人,不管是墨西哥人还是美国人,还是上海这边,大家都带着一种比较猎奇的心态去观看她们的展览,是想看到这个人。王小慧是如何对待大家对她的猎奇心态的?我觉得在上一期节目中她讲得非常好,可以说是开诚布公。
那么接下来,她在这一期节目中会和我们讲讲她在德国、在上海的一些生活。我没有去过德国,但是我对德国的哲学家、音乐家都非常感兴趣,我跟我儿子一整个夏天都在读关于德国的一些英文小说,我觉得你在德国融入得也特别好。能和我说说德国吗?
王小慧:昨天还有人笑我怎么不会喝酒呢?最起码喝啤酒吧。还开玩笑说我对德国文化掌握蛮多,就是酒文化没有掌握。德国确实是一个非常非常理性的国家,所以我觉得我很多理性的这部分是在德国以后慢慢塑造出来的。本来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但是这种融合可能对我更好吧。
我其实当时差点去了美国,但是9·11事件改变了我人生,要不然我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王蕤:当时为什么想去美国?
王小慧:我当时喜欢纽约,而且我觉得纽约是世界艺术中心、当代艺术中心。我的一位朋友说可以帮我申请艺术家贷款买房,结果我们第二次一起去看房子的时候正好遇到9·11事件,这里面的很多故事我还写在书里了。我在书里写道“如果上帝只允许我拿两样东西的话,我会拿日记本和照相机”,这两个东西我觉得是必须拿的。当时全部人都得撤离酒店,我连护照都没拿,首饰也没拿,我就是一手抓着照相机一手抓着日记本就跑。18号有我一个展览的开幕式,我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德国,当时几乎都买不到机票,只能辗转到巴黎之后赶到了柏林现场。从此之后,我觉得不能再去美国了。
后来刚好时任同济大学的校长吴启迪就邀请我回国,我觉得这就是命运的安排,让我又回到了中国。
王蕤:看来你跟中国的缘分更深厚。不过你也和我说过你之后在美国也碰见了很多有趣的人,你又回到纽约了。
王小慧:我后来到美国都是短期旅行,我其实特别喜欢旅行。通过朋友认识了其他一些朋友,有一位朋友就推荐我去看一位以色列女艺术家的展览,说她和我一样很跨界,什么都做,做雕塑、做首饰、做绘画等等。后来我去的时候,这位老太太不在,但这位老太太也是一位国宝级艺术家,国家元首都拿她的作品作为礼物送人。她的老公住在纽约,她在(以色列和美国)两边住。她在纽约有个很好看的、也很棒的房子。后来她来了一次上海,我们就认识了,觉得挺谈得来,她就邀请我去纽约的时候去她家。之后我在她家吃饭,她家真的处处都充满着设计感,从家具到桌子上如何摆盘,每样东西我都觉得无可挑剔,完全是我喜欢的风格。有些东西也许设计得很完美,但不是我的风格我也不会很喜欢。但是她的东西我真的都特别喜欢。
王蕤:我觉得你没留在纽约而是回到上海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首先你在上海读的大学,在上海已经有了很多经历,其次上海非常的国际化。在上海,你会发现世界各国的人都有,德国人、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而且热爱艺术的人也很多。
王小慧:我最近刚好有个展览要开幕,有朋友就说有很多外国观众要来看展,还找我要英文版本的介绍。上海真的有蛮多外国人的,而且开展当天我很高兴有两位外国朋友Peter和Rachel自告奋勇来帮我做直播。他们从来没做过直播,我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有兴趣来直播我的展览。他们之间互相不认识,但是配合得特别好。他们两位一个是医生,一个是企业家,对文化历史都非常了解。很多企业家很会管理,很会挣钱,很会把企业做得大而强,但是文化方面就像一张白纸,对文化不感兴趣。这些需要时间的沉淀。
王蕤:我在北京遇到一些企业家,他们有自己的私人博物馆,我去参观,有很多不错的收藏,他们会请一个收藏顾问来帮他们收藏。有些企业家,就像你说的,他有一种附庸风雅的成分,有些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比较少,我看Peter的直播,他是真懂。
王小慧:对。我不太喜欢有些人收藏的出发点,他们并不是真的热爱,而是从投资、升值的角度来收藏,或者是你说的附庸风雅。我在欧洲有很多朋友,第一他们对这块很懂,第二也是真的爱,然后如果藏品能升值,他们也很高兴,但是升值性绝对不是主要的出发点。
王小慧:其实是这样子的。我这个月为什么这么忙呢,其实就是卖了一大批作品给重庆。重庆那边有一个非常高端的,可能是在重庆最贵的楼盘,在重庆一个老城区。这个老城区是以前的母城,等于咱们上海城隍庙那样的地方。我就与他们合作了一个电视节目,与他们结缘,我就邀请他们的总经理来上海喝茶。总经理到我工作室参观,一眼就爱上了我的一幅6米大的作品叫做《梦墙》。他就开始现场直播了,不断地拍照,不断地发微信给他的团队。我们在特别短的时间里,两天左右,就搞定了签约,从来没有这么快过,平时他们走流程都需要两个星期。我之后就赶制了40多立方米的艺术品,有雕塑、装置、琉璃、摄影、银器等装一大车弄到现场去安装。所以在中国也有人真的喜欢收藏我的作品,当然欧洲更多一些。重庆的那个地方现在命名为“王小慧艺术长廊”,这些作品永久地收藏,两年以后他们楼盘盖好后,我的作品全部会放在他们的会所、大堂等地方。
王小慧:这点我还挺喜欢的。我懂建筑,学过城市规划、园林景观,作品又很跨界。去年我有一个瑞士办公楼的项目,总共16层,他们邀请了16位艺术家,每人一层。后来他们开了三次会,最后决定全部都交给我做。因为我可以根据他的空间、功能、色彩感觉设计,甚至连灯光装置的底座我都能考虑进去。所以之后他们咖啡厅、会议室等各个地方都有我的作品。他们觉得与我合作特别省心,我是一个建筑师,也是一个室内设计师。我帮他们把该想的事都想到了。这也许是我学建筑出身的优势吧。
在国内,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房地产商开始重视艺术。我一直提倡一个理念是“在艺术中生活,为生活而设计”。我不喜欢艺术跟生活毫无关系,艺术只是高高在上,在博物馆里让人瞻仰。正因为我是建筑师出身的,所以我觉得艺术要贴近生活。我在德国、法国、中国等都有人分期付款购买我的作品,他们很喜欢我的作品,但可能一下子没有那么多钱。有一个法国小伙子,20多岁,他说真的喜欢我《红孩子》的照片,他就问我能不能分三个月给我付钱,我当然应允。从此以后,他就特别关注我的艺术,我的每个展他都要看。
现在政府也开始发现公共艺术很重要。在德国,政府会有硬性规定,财政预算要留出一笔钱留给公共空间的艺术搭建。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不光是对城市形象,也是对民生很有价值。
| 往期精选 | ▼ ▷ 【十八莲池直播间】 “把大自然穿在身上”
▷ 【转载玛祖铭立】王小慧深圳沙龙:深圳更需要艺术
▷ 特别的仪式记录一个特别的时刻
▷ 十八莲池直播间 | 首播季
▷ 王小慧:田园美学小镇&百年奢华瑞吉
▷ 【喜玛拉雅听】王小慧与赫本时代
▷ 我看徳国品牌美兹雕塑1号
▷ 王小慧“无形”艺术展在“无集”空间开幕
▷ 王小慧:18T,18天,10000个梦
▷ 国浩·18T x 艺术家王小慧|邂逅,巨匠的经典
▷ 犹太摄影师镜头中的上海女人
▷ 米兰·昆德拉 | 如果世界明天就毁灭
▷ 彼得与瑞秋,两个外国朋友眼中的赫本时代
▷ “赫本时代”在疫情中因爱重启,在音乐中降下帷幕
▷ 大师,隐形的灵魂雕塑家 | 读村上春树和小泽征尔对话集
▷ 【艺术沙龙】从伦敦走进赫本时代
▷ 建筑设计出身,唯一拍摄过赫本的华人摄影家,看跨界艺术家王小慧的优雅人生
▷ 王小慧 x 龚屹:跨界艺术开启创意世界 · 从赫本时代谈起
▷ 晚年的赫本
▷ 因爱重启 | 玫瑰之约:走进赫本时代
▷ 【艺术沙龙】总有一种音乐,能让你心潮澎湃
▷ 白先勇:拥有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常态
▷ 赫本说
▷ “风雨同舟”全国艺术界抗疫慈善拍卖.王小慧捐出代表作品
▷ 杀死席勒和克里姆特的这场流感,吞噬了半个世界,改变了一战结局
▷ 当灾难来临,诗歌就是一所小小的避难所
▷ 她在最美的年纪不幸遭遇车祸,从此迷上弗里达和王小慧
▷ 福布斯 | 跟随王小慧走进“赫本时代”
▷ 王小慧——美到骨子里的生、死、爱和艺术
无
慧艺术官方商城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