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升级”的99公益日:有人积极抢滩 ,有人躺平围观

邱慧 中国慈善家杂志 2021-10-05

互联网公益在“不完美”中前行。


 
9月5日,2021年“99公益日”开始的第五天,看到社交平台上刷屏式的募款链接,李冬靖“不为所动”。作为广西心香社工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基于机构几年来参与“99公益日”的经验,她决定跟这一天的“公益狂欢”保持点距离。
 
“99公益日”始于2015年,由腾讯公益基金会发起,依托互联网平台动员公益组织和公众参与公益类活动。更多的人愿意称之为初秋时期的“公益嘉年华”,如何在这场“嘉年华”中获得主办方给出的配捐额成为参与者最关切的事。
 
2015年腾讯公益首次发起配捐活动时模式相对简单,配捐比为1:1,即用户捐一块,腾讯公益配捐一块。此后六年,腾讯公益不断调整的募款配捐机制一直是业内热议乃至争议的焦点。2021年更是如此。
 
游戏新规

与往年不同的是,2021年“99公益日”从以往的3天扩展到了10天,从9月1日持续至9月10日,分为主题日(1日-6日)、行动日(7日-9日)和感恩日(10日)。
 
9月5日,中华慈善日,也是“99公益日”中的“共同富裕”主题日。这一天,公益机构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的募款有机会获得平台给出的配捐额。
 
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在采访中透露,9月5日,平台配捐的公益项目主要着眼于欠发达地区、特殊人群、医疗健康类公益项目。配捐时间从早上10点到下午6点,无间断配捐,金额不设上限。


上午10点,配捐活动开始。刷屏式的募款链接、“你的爱心会被放大”等文案涌现至社交平台。

李冬靖没有参与。她所在的机构里,专职人员仅有4名,按社会组织结构规模划分,算是小型社会组织。
 
机构成员都不赞成把精力花费在“99公益日”这几天的“抢滩”上。成立四年来,他们从未主动地参与过“99公益日”的活动。
 
李冬靖告诉《中国慈善家》,此前自己也会在“99公益日”活动期间助力推荐合作基金会的项目,但募款效果一般。
 
“拥有庞大的公众参与力量固然是理想状态,但机构的知名度、执行项目的影响力不够,是很难获得公众参与的。”李冬靖坦言,自己对“99公益日”的活动始终“心存芥蒂”。她见过有小机构的同行为了获得更多配捐,把攒了很久的私房钱砸进去,也有人反复刷屏募款链接,被朋友拉黑、删除。
 
不同于以往“感动式”的募款思路,今年“99公益日”新增了诸多吸引公众参与的玩法。
 
在8月30日“99公益日”启动会上,腾讯公益宣布将投入50亿元,用于“99公益日”及后续的激励金支持、公益数字化建设以及一线公益帮扶。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称,今年“99公益日”对项目支持资金也加倍,从4亿元增加到10亿元,且更加注重对公益项目长期运营的扶持。

8月30日,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腾讯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今年99公益日将升级玩法和资源,把10天内的密集行动变成365天的细水长流。
 
除了用户参与,腾讯公益也在99公益日推出“回响计划”2.0版本,探访典型案例,将好的故事视频借助平台推送给捐赠人。除了直接捐款,平台还提供了答题、送小红花两种不花钱参与的捐助方式,
 
从腾讯公益公布的规则上来看,李冬靖清楚,今年的“99公益日”的力度比往年都大些,但自己还是不愿“凑这个热闹”。
 
功夫在日常

李冬靖说,只要一个项目长期坚持做就一定会有关注,“功夫在99公益日之外。”
 
比起佛系的小型社会组织,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满天星”)的梁海光和同事提前两个月就开始了“99公益日”的筹备工作。发动粉丝集小红花、联系爱心大使动员劝募、联系合作学校,发动师生一起募款……
 
“满天星”创办人梁海光告诉记者,“99公益日”是“满天星”较为重要的活动。每逢新年伊始机构向捐赠人交全年工作提案时,“99公益日”都是重要的一部分。活动临近,机构内部会召开启动会、动员会,项目组的成员也会在不同阶段把机构在“99公益日”中的目标任务分解,环环紧扣。
 
比起筹款,借助平台链接第三方资源“出圈”,才是一些机构的真正目的。

5月20日,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重庆开幕,围绕“公益数字化”等一系列话题进行分享、对话,探讨行业共建之路。
 
今年“99公益日”的启动仪式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宣布设立“5年5亿”的专项公益传播激励基金,鼓励各界媒体以及自媒体参与公益传播,关注公益事业进展,监督公益项目执行。
 
身处规模不算大的社会组织里,创办人梁海光毫不纠结机构在公益日中募款的金额。他看到有筹款能力极强的同行在配捐激励机制下,一天能筹上百万元。
 
在梁海光看来,如果机构的募款仅仅是依靠配捐激励是很难持久的。从以往参与情况看,中型机构“满天星”在公益日里募款效果一般。比起筹款,梁海光更看重的是借助平台“出圈”,在公众视野里,增加“满天星”的曝光度。
 
地铁广告、自媒体、视频号……为了能利用好“99公益日”的传播平台,梁海光和同事需要早做准备,研究公益日的激励机制,根据平台的新玩法联系合作方。
 
配合传播的合作方都是过往的捐赠人。梁海光告诉记者,这些捐赠人在公益日开始之前就对“满天星”的项目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这是配合“出圈”活动的前提。
 
面对公益圈的这一场盛会,参不参与其中曾是让向荣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丁广泉犹豫的问题。成立于2018年的向荣基金会仍算是初创期的公益机构,要与运作成熟的公益机构在“99公益日”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丁广泉说,2018年的“99公益日”有近4000人参与项目的募款,筹款额达到70万元。此后的三年,无论是募款金额还是参与人数都在逐年递增。
 
参与的效果不错,“99公益日”也成了向荣公益基金会每年秋季的主题活动。丁广泉介绍,机构内部关于“99公益日”的预热从七月就已经开始了,在培训中,同事们会有意识地加入“99公益日”相关内容。
 
“功夫在日常。”在丁广泉看来,对于机构而言,用好平台比指责平台来得有效。

TME携手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举办公益主题线上音乐会,为9所乡村小学音乐图书教室的建造募捐。

透明度考验
 
配捐规则、款项透明度是“99公益日”广受争议的老问题。2017年、2019年“99公益日”期间,个别机构恶意套捐、大机构垄断配捐的声音曾在网上掀起舆论热潮。
 
“有人会觉得‘99公益日’非常头部、非常集中,有很多自己资源比较少、动员能力比较弱的公益机构很难得到资金支持。”腾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葛燄在接受包括《中国慈善家》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提到,今年“99公益日”投入10个亿,60%会用于长期支持的优质项目,还有40%用于激励那些帮助社会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的创新模式,以及小而美的创新项目。
 
此前,曾有业内人士认为,占有更多资源的大机构在“99公益日”期间获得的募款更多,平台给予的配捐也更多,随即引发了“马太效应”。一定程度上,这样的“马太效应”让更多的中小型机构认为平台资源向大机构倾斜,其参与“99公益日”的积极性也遭到严重打击。
 
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方峻告诉记者,在年初与中小型机构开展关于参与“99公益日”的培训时,就曾听到有机构存在相关的担忧。
图/图虫创意

尽管规则有了调整,但愈发加大力度的配捐机制依旧引发质疑。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益领域逐步形成了“哪家机构募款多就意味着能力强”的评判倾向,募款多资源就多,迫使多数人发动各类资源,甚至利用违规手段募款,而项目本身的优劣则一度被忽视。
 
对此,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称,今年3月份公司内部就开始做“99公益日”规则行业专家的共建会,着重讨论“99公益日”规则的平台监督和行业自律这两个问题。刘琴向记者表示,今年平台对于“99公益日”违规募款的行为零容忍,一旦查实,平台会联合主管部门一起对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追责。
 
9月5日晚,“不要烫伤我的童年”公益项目涉嫌违反《2021年99公益日规则》进行套捐。在接到投诉后的第二天,腾讯公益团队对该项目做出暂停筹款、冻结配捐和激励的处理,并通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对涉事项目进行核查。
 
多位受访对象均提到,“99公益日”在号召全民关注公益中起了引领作用,只是在活动操办的过程中,不完美的规则设计可能会让一些人有机会钻空子。但无论如何,从整体的趋势来看,因为这个活动的存在,互联网公益活跃了很多。
 
在方峻看来,互联网公益只是机构筹款的渠道之一,把宝全部押在“99公益日”上显然是不够理智的。
 
根据机构的执行能力,定筹款目标比盲目追求募款量级上的突破性提升要重要得多。方峻认为,对一些主动参与、拥抱新的公益形态的机构而言,“99公益日”无异于锦上添花;而对于很少接触到新兴筹款方式的机构来说,则是个新的机会。
 
在培训中,他和同事反复建议机构在参与“99公益日”前思考清楚:想得到的是什么?按步骤完成目标,而不是互相攀比。

2020年9月3日,黄鹤楼灯光秀,开满99公益日“小红花”。

深耕项目、拥抱变化
  
李冬靖懒得再细抠“99公益日”反复变化的规则了,机构里很难分出这部分人力。在她看来,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配合平台上的游戏规则,她担心复杂的规则会消耗捐赠人的热情。
 
作为今年“99公益日”升级的一部分,腾讯公益平台引入好友答题助力、小红花账户体系等提升用户参与感的形式;通过延长活动时间,将爆发式的献爱心变成常态化公益行为;通过合理安排配捐额度,让入驻平台的公益机构不再为了“抢”配捐而打乱自身工作节奏。
 
刘琴称,对于还没有入驻平台的公益项目,腾讯公益将通过基金会孵化的方式进行项目共建,为优质公益项目提供必要的扶持。 

在互联网公益圈里浸润多年,方峻发现,机构要想在“99公益日”这样的嘉年华中、在互联网公益的浪潮里被关注,只有把公益项目做扎实,同时加强反馈。“项目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深入程度。”
 
而在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即便是扎实做项目的机构,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募款新趋势,最终会面临生存危机,乃至逐步面临机构被淘汰的风险,因此从业者“只能积极应变”。

图/图虫创意
 
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坦言,“99公益日”的规则在变,但普及公益、公众慈善意识的核心始终不能变。他认为,大机构未必一定都是好项目,对于想要参与“99公益日”的中小型机构来说,积累经验、了解社会的需求,设计出切中社会的迫切需求的项目,获得大家的认可才是关键。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往期推荐
贝佐斯巨资建幼儿园,资本巨头能让教育更好吗?让财富人群自愿参与三次分配,应以“疏”为主推进第三次分配,公益慈善应如何优化调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