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孟达病逝:一年杀死39万人,全球近一半病例在中国!!


2月27日下午17时许,著名香港演员吴孟达因肝癌去世。达叔好友田启文步出医院透露:“达叔两分钟前刚刚去世,他走得很安详,是睡着的时候走的。”据吴孟达方面发言人表示,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暂时还没有后续安排。


70岁的吴孟达近年屡传身体状况出问题,今年2月初,更传出他开工时突然心脏不适一度痛苦掩心口。据港媒报道,吴孟达于2月20日重病入医院,被安排在肿瘤科留医。2月22日,其好友田启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吴孟达在去年底发现自己患上了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近日他完成了手术,进入化疗阶段,人很虚弱。


27日稍早时港媒称,吴孟达病情加重,已转入ICU,医生通知家人到医院来看他,好友田启文也赶去了医院,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吴孟达已进入弥留阶段,“(也许)今天会走。”


作为香港金牌配角,吴孟达曾和周星驰一起塑造了无数经典的荧屏形象,如《赌圣》里闯荡香港的三叔和阿星,《九品芝麻官》里的叔侄包有为和包龙星,《百变星君》里的李泽星父子。他们共同成就了一个“无厘头”喜剧时代,给观众们带来过很多欢乐。



而说起肝癌,大家也一定不陌生。就在20多天前,知名音乐人赵英俊也因肝癌不幸去世,年仅43岁,在娱乐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回头历数,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演员傅彪,歌手臧天朔、罗文等我们熟知的名人,均因肝癌离世。


事实上,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中国,肝癌每年都要带走39万人的生命,全球近一半肝癌发生在中国。


为什么这个病会如此“偏爱”中国人?为何大部分肝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应该如何预防?中晚期肝癌又真的无药可治了吗?


全球近一半肝癌发生在中国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发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数达41.13万,占全球45.3%,高居第一。也就是说,全球近一半病例都发生在中国!而死亡病例数达39万例,仅次于肺癌,排在第二位。



对此,据健康界,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韩风表示,这首先是因为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

研究确认,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密切相关,50%-80%以上的肝细胞癌系因持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大约25%由于持续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而我国是肝炎大国,据资料统计,全国有1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

临床上,约80%以上的肝癌患者伴有乙肝病史,有5%~8%的肝癌患者是感染丙肝。另外,长期酗酒导致的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所致的肝硬化,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常见的肝癌病人会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过程,也有部分患者不出现肝硬化,直接发展为肝癌。 七成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对于肝癌,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印象:一查出来就是中晚期,没治了。



公开数据显示也是如此。据统计,我国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不足15%,大约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机会,即使能够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也常会复发转移。

为什么会这样?

常言道“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肝脏是一个不存在末梢神经的“沉默器官”,它不像其他器官出现问题后会有相应的信号,如肺出现问题会表现为咳嗽、憋气等症状;消化道出现问题有腹痛、腹泻等信号。肝脏即使发生病变,早期也一般没有痛感。

此外,肝脏是个“劳模”,具有超强的代偿能力,即便2/3肝脏组织“罢工”,剩下的1/3,甚至1/4、1/5,也可以正常工作,所以,不少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

因为在早期没有典型症状,肝癌起病相当隐秘。

癌细胞非常不安分,当它们以肝脏为大本营扎下根后,便不断开疆扩土,又因肝脏血供丰富,癌细胞极容易发生转移,它们会顺着血流转移至全身各处,其中最常见的转移发生在肺、骨骼和脑部。

而对于所有肿瘤来说,最佳治疗时机都是越早越好。据中国新闻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表示,早期/极早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长超过5年,相反,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不足1年。

但与肝癌的隐秘性、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在中国,肝癌的早诊早筛情况并不理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表示,“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普及肝癌的早诊早筛。”她以日本的情况举例介绍说,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大力推行高危人群的筛查,特别是针对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数据可以看到,国内医院收治的肝癌病人70%以上都是中晚期的病人,而日本医院收治的70%以上都是早期的病人。

“这样去对比两个国家的病死率,我们的病死率一定是非常高的,所以这就是早诊的问题,早诊会对治疗带来很大的优势。”王红阳说。

哪些人最容易被肝癌盯上?

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吸烟、微量元素等,都与肝癌发病有关。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指出,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HBV和(或)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总结来说,这四类人更容易被肝癌盯上:

①有乙肝或者丙肝病史者:尤其是母婴垂直传播一出生即患肝炎的人群,以及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肝癌患者,则患病风险更大。

②有酒精性、血吸虫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如合并肝炎则患癌风险更大。

③饮食中经常含有致癌物质:如发霉的花生、薯干、萝卜干等。动、植物油有异味不宜食用。

④其他慢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脂肪肝,胆道系统疾病等。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远离肝癌呢?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患有肝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我们预防肝癌的最基本的策略,要谨记“两防四不”防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不酗酒、不抽烟、不熬夜;不吃发霉的食物、注意饮用水清洁。


此外,肝病患者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要擅自停药,预防肝癌发生。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建议,肝癌高危人群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肝癌早期筛查。数据显示,由于大部分肝癌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就已是中晚期,且预后不佳,中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2.1%,而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后,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已超过70%。在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上,早期诊断是重中之重!

中晚期肝癌真的无药可治吗?

近年来,随着各种药物、治疗技术的进展,医学界对于中晚期肝癌已经不再是没有任何武器。随着新药出现,即使是无法手术的晚期肝癌,也能通过治疗来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靶向治疗

顾名思义,靶向治疗就像导弹,精准地攻击肿瘤,而尽量不伤害其他正常细胞。相对化疗而言,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一般更可控。

中国肝癌的靶向治疗从2007年开始了,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癌唯一的一线用药,给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它的疗效还不够令人满意,因为总体有效率偏低,并且延长生命的时间有限。

幸运的是,近年来新药高速发展,又有一些新型靶向药进入了肝癌的治疗范畴,比如仑伐替尼、卡博替尼等等,分别获批成为肝癌治疗的一线和二线用药选择。在临床研究中,晚期肝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从原来的不到10个月,提升到单药就可以达到一年左右,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预后。国产新药多纳非尼也在研究中取得积极结果,纳入了一线治疗指南。

免疫治疗

这可能是近年来医学界最火热的癌症疗法。所谓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强自身免疫力,特别是识别肿瘤、杀伤肿瘤的能力,进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目前最火热的免疫治疗药物当属PD-1/PD-L1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降低免疫力的信号,来强化免疫效果。在肝癌治疗方面,单药使用免疫治疗效果有限,因此目前主要考虑组合疗法:包括免疫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免疫药物等,共同进行肝癌治疗。

去年轰动一时的IMBrave150研究,就是采用免疫药(阿替利珠单抗)加上靶向药(贝伐珠单抗)共同治疗肝癌,结果获得了重大突破。联合治疗的疗效远高于既往单药靶向治疗的效果: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一下子从1年左右,延长到了2年!

这不是唯一的好消息。科学家已经证明,除了IMBrave150用到的两种药物组合外,还有其他靶向药物和免疫类药物的组合都可以带来1+1>2的效果。比如KEYNOTE-524研究证明,帕博利珠单抗(K药)+仑伐替尼的治疗效果也很不错。

国产药物也有不错表现。比如最近公布的国产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类似物的ORIENT-32研究,还有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的RESCUE研究,它们的数据还比较早期,但看起来也充满希望。

免疫不仅可以和靶向药联用,还可以和别的免疫药物联用。目前最常见的是PD-1/PD-L1类免疫药+CTLA4类免疫药。

纳武利尤单抗(O药)+CTLA4药物伊匹木单抗,由于疗效显著,已经在2020年获批用于肝癌二线治疗。除此之外,PD-L1药(度伐利尤单抗)+CTLA-4药物(Tremelimumab),在肝癌一线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中位生存期18.7个月的好成绩。

介入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好处是不需要开腹手术,创伤小,同时能在局部达到比较高的药物浓度,治疗效果更好。

近年来,介入治疗不断进展,在肝癌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增强。比如“HAIC治疗”,即经肝动脉灌注化疗,通过长时间的向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HAIC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医生和科研人员在肝癌治疗上的探索多种多样并持续不断。除了上面所说的疗法,还有很多其他新型治疗方式,比如细胞免疫疗法、新型放疗等,只不过它们还比较早期,结果还有待验证。

相信在未来,肝癌的治疗效果一定还会不断提高,不再让大家闻之色变。



动动小手加星标,浏览文章不迷路!关注菌菌🍄
每天轻轻松松学生物,幸福喜乐阖家欢~


往期推荐

【收藏】一文读懂荧光定量PCR

2021-02-26

手把手教你设计PCR引物

2021-02-25

拿自己做实验晕倒再报警?惹不起的疯狂科学人

2021-02-24

饶毅: 今日中国谁最该做院士?

2021-02-23

细胞毒性检测法最全总结,你想Pick哪一个?

2021-02-18



关注我们

点了“在看”的小哥哥小姐姐

永远帅气美丽可爱迷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