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我是信仰城市的
编辑 青鸟 丨 视觉 小杨桃菌
*文章演讲部分节选自10月26日李虎于天津大学建筑学术周的发言
早在2005年,李虎就以斯蒂文 · 霍尔建筑事务所合伙人的身份创建其北京工作室,并设计了一系列都市建筑作品,包括北京当代MOMA、深圳万科中心和南京四方美术馆等。2010年底,李虎离开斯蒂文 · 霍尔建筑事务所,并与黄文菁共同创立了OPEN建筑事务所。
“改变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一切都在急剧而惊人的变化之中。”十月末,李虎受邀参加了天津大学建筑学术周,在发言中,他回顾了近期的五个实践项目,以一种近乎研究者的心态,耐心谦逊地寻求着建筑的力量和潜能。
深圳坪山大剧院 © Kris Provoost
深圳的这个“戏剧方盒”在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容纳更多开放性的城市功能,包括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空间,向公众永久开放的城市花园以及演出空间。盒子为市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城市活动的场所。
“这个项目非常艰难,设计过程中我几乎想要放弃了。”李虎不断和当地政府沟通争取,最终才把项目从单一功能的剧院改成了现在的演艺中心。“但是在开幕式上,人们的喜悦感动了我。我想这种幸福感最终克服了挫败感。而且我认为它很快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开幕式上,李虎随手拍下了令他喜悦感动的瞬间 © OPEN
演艺中心的首演《天鹅湖》 © 坪山大剧院
工业时代对城市的定义是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产业集聚的居民点,建设有医院、学校、办公楼、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但是只有当这些公共空间能够承载日常生活,市民能够留下自身的生活记忆时,城市才会产生归属感,市民才会从旁观者转变为城市的主人。
无论是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还是清华大学海洋中心和深圳坪山大剧院,李虎始终在创造这种能承载城市生活的开放性公共空间,也就是他所说的供人使用的空间。在上海西岸的油罐艺术中心,这些空间的边界甚至会变得非常模糊。
黄浦江畔的五个油罐被改造成艺术中心 © 吴清山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是一个历史与当下碰撞的地方,建筑主体由五个废弃的航空燃油储油罐改造而来,其中一个罐子还未完工时已经举办过一次时装秀。在这里,艺术空间不止停留在油罐的内部,“它不只是一个博物馆,而是一个博物馆加公园,一个室内外都有艺术品的艺术公园。”
油罐里的美术馆空间 © 吴清山
聚落校园 © OPEN
不同“年龄”的校园空间 © OPEN
“我们还想强调现代教育中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在中国教育中经常被忽略的三个方面,那就是阅读、体育和艺术。”李虎为学校设计了带有剧院的大型图书馆、体育馆以及一栋独立的艺术建筑,并且把这些部分独立出来以便在周末和假期面向城市开放。
图书馆、游泳馆和艺术中心(右滑查看更多) © OPEN
对于建筑师和他的团队来说,把一份委托拆分成十三份来做显然不是一种“聪明”的策略,但李虎并没有让步,“我记得将近12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工作室都在做这十三栋建筑,以赶上严苛的时间表。”
最后的结果非常理想,在复杂有趣的校园空间中,孩子们自由地奔跑,找到自己与环境相处的方式。在这座“村庄”中,他们完成了对空间的最初认知。
李虎在图书剧场中发现了这些好玩的面孔 © OPEN
通过建筑,我们与自然对话
山谷音乐厅 © OPEN
巨石内部同样被精心雕琢成空心的演出空间,“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声音,包括感知的声音和功能性的声音。当没有演出时,人们可以独处在空间里,感受自然中收集的声音;当内部有演奏时,空间中可以产生恰到好处的混响。”李虎希望无论什么时候,游客在自然声或者音乐声中都能获得片刻的安宁,这将是一座属于大自然的音乐厅。
室内效果图 © OPEN
同时具有东西两方学习和实践背景的李虎并不愿意谈及“东方”、“西方”、“中国”、“外国”的概念,“这是一个思想交融的时代,我更愿意穿越东西、中外的差异,回到一些更本质的问题上来,今天我面临的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对个人的讨论,对具体事件的讨论。”
UCCA沙丘美术馆就是一个针对具体事件讨论出来的结果,“从一开始这个项目就充满了出乎意料的惊喜,两年的建造过程甚至比最后的结果要有趣得多。”这个项目的灵感同样来自于一次场地调研,李虎在沙滩上发现了一段沙丘,出于对自然的敬畏,他最终决定把美术馆掩埋在这片沙丘之下。李虎没有想到的是,由于美术馆的存在,这段沙丘得以保存下来,而不是像海岸上其他沙丘那样被推平,为海景房开发让步。
UCCA沙丘美术馆 © 在野照物
在发言结束后,李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采访中,他提到建筑如人,“建筑是在反映自身的境界,建筑师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所以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找到自己相信的事情。”持之以恒地观察吸收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不忘在最终回到自己的决策。对于李虎来说,他的观察思考和建筑实践将会一直以交织的方式不断进行下去。
即日起,截止至12月14日18:00
关注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
谈谈你的感想和理解
留言点赞数第一的读者
将免费获得UED第115期
《OPEN建筑事务所:建筑何为》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