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ED新刊丨华黎:迹(TAO)十年

UED122期《迹 丨 TAO 十年》即将上架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文末还有互动福利等着你哟

华黎

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1972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硕士学位,之后曾实践于纽约。2009年,华黎在北京创立迹·建筑事务所,2019年是其成立的第十年,十年来,迹·建筑事务所用一个个建筑作品留下了痕迹,这本专辑则是对这十年的轨迹的回顾。

 

华黎 无题  炭笔,1999 © 华黎


这本十周年专辑主题简明朴素:《迹丨TAO 十年》。因为华黎并不想用一个所谓的主题去概括所有的作品,而是希望去除概念的标签,让每个作品展示各自丰富的内涵。不管是建筑师还是建筑作品,都经常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标签化是现代信息传播的一大特色,它能让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利于宣传推广。

当今的我们也已经习惯用标签去理解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这当然不完全是坏事,但不可避免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却被掩盖了,而且简单的标签也容易被误读。比如华黎就不太喜欢“在地”这个标签,虽然他的很多作品都会探讨建筑与地形、建筑与地景的关系,但他认为如果笼统地用“在地”这个标签去概括,却会带来歧义,与原本的设计意图产生偏差,掩盖每个作品的独特性。
 
除了不喜欢标签,华黎还拒绝“蹭热度”,比如时下热门的话题“乡村建设”。迹·建筑事务所近些年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乡村,从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到先锋厦地水田书店,每个作品都有着关于材料、建造、文脉传承的深入思考,其对乡村发展的积极意义也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华黎却不想夸大建筑的作用,或者说不想将城市建筑和乡村建筑区别看待,他认为乡村建设不是一个建筑命题,“在乡村盖房子和在城市盖房子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在功能、建造方面,建筑是随着社会、技术发展不断变化的,难免会与时下的热点发生关联,但华黎所关注的更多是不变的、精神层面的诗意的表达。
 

「新刊导读」

INTRODUCTION


本期收录了迹·建筑事务所成立十年以来的22个建筑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每个作品都有各自的关注重心,比如对建筑城市性的思考、对建筑平面组织原型的探讨、建筑与地平线的关系等,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脉络或变化规律,但每个作品的关注点又相互关联重叠,迭代发展,反映着建筑的多维性与复杂性。

 

十年的轨迹并非是线性的,它更像在一个网络、一个矩阵,或者一个迷宫中,进行一段没有明显规律的运动,有一定的随机性。

——华黎



© TAO


专辑所收录的22个作品的平面图以相同比例放在一起以拉页的形式展示,作品从功能到尺度的多样性一目了然。

 

专辑收录了冯仕达2019年10月与华黎的对谈,主要探讨了建筑设计对地形(topography)的考虑方式、拓扑关系在应对复杂情况时展现出的弹性等话题。


冯仕达:如果在地形方面有特别的、独特的考虑,就是说它的丰富性有足够力量驱动的话,地形就不仅仅落实在平面构成了,就好像有一个“基因”关掉平面构成,而另一个“基因”开始鼓励地形的操作在剖面展开。


华黎对我来说,地形和剖面的关系会更密切一些,另外跟材料性(materiality)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地形会影响到我用什么材料和结构。


冯仕达:但在海口寰岛实验学校,就靠另一种方法找到独特性,我们可以从里往外看。学校中庭里虽然是这种重复的元素(指围绕中庭的片状柱廊),却有各种差异的存在。我猜,如果在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中庭的四面会一致的。但你好像通过平面的角度或其他方法,谋求了一个变化,是这样吗?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 中心庭院与柱廊 © 苏圣亮


华黎:海口寰岛实验学校的庭院可以看成是一个户外的礼堂(hall)。柱廊是想创造一种尺度更大、更具有精神性的空间。这里的思考是:学校实际上是由不同尺度的空间组成的,重要的空间应该具有精神感召力。


学校需要这种空间,因为学校既要鼓励包容个性,也需要培养集体性。学校作为场所,需要兼顾规训和个性,并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所以这个中心庭院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具有仪式感的集体性空间,而在柱廊之后所隐藏的是更个体化的空间,允许自由释放的空间。14m高的柱廊之所以做成片状,是因为从一个方向看,两边的小尺度空间都被过滤掉了,就像置身于一个很纯粹的高空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穿通的,视线可以渗透的。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  柱廊及走廊聚会单元剖面草图 © 华黎

 

冯仕达:你和50后、60后中国建筑师的对材料的探索,你觉得有哪些参照点可以讨论一下,你的工作跟前面的尝试有什么不一样?


华黎:我没有有意识地去比较过,包括对别人怎么运用材料,但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认识:我在不同项目里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自由的,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我特别喜欢、经常要用的材料。


材料的运用还是来自每个项目特定的思考,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同项目材料差别非常大,尽管可能混凝土用得多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它是一种在语言上或者风格上的偏好,还是要回到这个项目想要创造什么样的场所,或者说性格,从这个角度去出发。所以材料从来不会是先入为主的、预设的。


王骏阳的评论文章《华黎的建筑与在抽象中保留“物”》以现代建筑的抽象为出发点,去理解华黎建筑作品中材料与结构的表达。

 

与这种新建筑的“抽象”与旧建筑的“物”的关系不同,新建为主的作品则更多依赖自身的材料性表达以及与场地的关系实现完成抽象与保留“物” 的关系。有趣的是,正是由于材料性的不同,这些作品的抽象程度也随之产生差异,从而使其在抽象性中保留“物”的过程中呈现错综复杂的互补和转化关系。


比如,半山图书馆的木构形式减少了空间和形式体量的整体抽象性;与此同时,正是通过室内毛石墙的注入,木构的抽象性得到某种强化。相对而言,北京林建筑的结构形式并非传统木构之故有,平面和空间形式也呈现出比半山图书馆更为强烈的几何抽象性,也使该建筑成为华黎建筑自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开始的木构作品中最为现代的案例。

——王骏阳


 半山图书馆室内效果图 © TAO


北京林建筑木构与夯土墙 © 苏圣亮

 

华黎的建筑超越了现代主义的“去物质化”抽象,但又拒绝与后现代主义为伍,更与当代商业和大众文化驱使下甚嚣尘上的象形式再现(尽管这些再现常常需要不同程度的抽象)背道而驰。

——王骏阳


Eduard Kögel的评论文章结合气候变化与乡村发展等议题分析阐述了华黎建筑作品的社会价值。


华黎建筑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材质。一方面,他偏好使用当地能够轻易获取的材料,另一方面他喜欢回溯到当地工匠的手艺上去。结合新的形式和功能需求,得到的往往是与当地传统在多个层次上的紧密联系,这并不等同于一种回归自然的手法,而可以被看作是对如建筑表皮老化等问题的关注和对现有材料的生态利用。


从经济角度上,当地工人对这种材料的熟悉和长期使用的工艺经验尤为可贵,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的建筑能够迅速而轻易地融入整体环境和景 观也是必要的,这也就是我说的“文化风气”。


华黎的建筑在乡村地区留下的“迹”,是对能使当地社区得到更新的、更广泛的重新诠释的推动。这很重要,因为它创造出的不是一个自治的原貌,而是建筑的转化与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其中蕴含着以当代方式改变建筑文化而不破坏它的力量。

——Eduard Kögel


专辑还转载了刘东洋与华黎的对谈《近思远观:华黎谈作为基地的地景》,对谈中华黎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从对基地的感悟谈到与地景的关系、原型性建筑的价值。此外文章还配有大量的项目手绘草图以及华黎在耶鲁时期的学生作业。

 

专辑内页 © UED



「项目概览」

PROJECTS

·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


博物馆建造在云南腾冲高黎贡山下新庄村边的田野中,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向来访者展示新庄古老的手工造纸工艺及相关文化产品,建筑内部也设有办公空间、茶室和客房等。

设计将建筑做成由几个小体量组成的一个建筑聚落,如同一个微缩的村庄。而整个村庄连同博物馆又形成一个更大的博物馆——每一户人家都可以向来访者展示造纸的工艺。

访问者对建筑的游览将是在内部展览和外部优美的田园景观之间不断转换的一种体验,以此来提示建筑、造纸和环境的不可分。设计采用当地的杉木、竹子、手工纸等低能耗、可降解的自然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建构形式上真实反映材料、结构等元素的内在逻辑,以及建造过程的痕迹与特征。


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 © 舒赫


· 孝泉民族小学


5·12汶川地震使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民族小学被破坏,学校迫切需要重建。灾后重建得到社会各方的爱心捐助,建设内容包括18个班的教学楼、各种活动室、学生宿舍、食堂等,需要容纳900多名学生。

设计将校园视为一个微型城市,在校园内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城市空间的场所:街巷、广场、庭院、台阶。

这些场所给孩子们提供了不同尺度的游戏角落和迷宫式的空间体验,试图在延续孝泉镇的城市空间记忆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他们在游戏中去自我发现和释放个性。

建筑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体系,外露的梁柱以清水方式处理,填充墙为外层清水砖墙和内层保温砌块的复合墙体,门窗采用实木门窗,固定扇为玻璃,开启扇为木头。


孝泉民族小学 © 姚力   

 

孝泉民族小学 © 姚力


·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是武夷山九曲溪旅游漂流用竹排的储存及制作工厂,项目位于武夷山星村镇附近乡野中的一块台地上,由竹子储存仓库(未建成)、竹排制作车间,办公及宿舍楼这三栋建筑及其围合的庭院组成。

每年冬天这里要采集晾晒约22000根毛竹,之后储存于竹子仓库,用于每年1800张竹排的制造。回应气候和项目的功能需求,将当地非常普及的日常性材料与工艺在设计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用。

建筑主体采用素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砌块外墙(厂房建筑没有保温要求,外墙局部将空心砌块横放砌筑使其满足通风需要),屋面采用水泥瓦、竹、木作为遮阳、门窗、扶手等元素出现。所用材料和工艺均来自当地,且都秉持相同的原则——材料以不做过多表面处理的方式出现,呈现自身的特点。


武夷山竹筏育制场 © 苏圣亮

 

专辑内页 © UED

· 林建筑


林建筑项目位于北京东部的运河森林公园。功能设定包含咖啡、餐厅、接待、活动空间和展览空间。设计受树木形状的启发,最初的想法是创造一个如同树下的空间,树形结构相互连接就会形成连续的遮蔽性空间。想象在公园里,人工的森林将与自然的树木共舞。

形式起始于一个结构单元,伸出四条悬臂梁的柱子有如大树。通过基本单元的阵列,梁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的体系。轴线基于一个轻微曲折的规则,保证单元的标准化,通过剖面上柱子高度的变化创造出有变化的屋顶景观。

建筑能够灵活地延展,以自由的边界形状适应场地条件(现存树木、地形、风景等)以及分期建造。在这个意义上,建筑像一个“场”,仅由柱子和屋顶而不是固定的墙体所限定。空间延续而灵活,以适应功能的不确定性。

林建筑 © 苏圣亮

林建筑 © 苏圣亮


· 新寨咖啡庄园


新寨咖啡庄园位于云南保山潞江坝——世界著名的小粒咖啡产区之一,场地坐落在高黎贡山下坝湾村中心的一块台地上,向北可以俯瞰潞江坝和怒江峡谷的景观。

正对中心庭院的主体建筑位于台地北侧,与中心庭院有一层高差。设计将储藏咖啡豆的仓库置于底层,以十字砖拱的形式来营造重质的、包裹感的、幽暗的、具有地窖氛围的空间,厚重的体积同时回应恒温恒湿的物理要求;中间层的加工区需要大空间烘焙和包装咖啡豆。

设计采用了大跨度钢梁与单向砖拱结合的形式,获得连续的开放空间的同时,将庭院与峡谷的风景引入建筑内部,周围的走廊则可以供游客参观;而在最顶层,建筑由砖砌体脱胎换骨为混凝土框架形式以获得最大的透明性,满足多间客房俯瞰峡谷景色的需要。


新寨咖啡庄园 © 陈颢

 

专辑内页 © UED


专辑内页 © UED


·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


这是一所关于漫游和发现的学校。


连续的走廊环绕教学楼的中心庭院,形成观望与对视。走廊又不仅仅是通过性的,它附着了一个个的不同角落,成为停留、嬉戏、探索的空间。空间的相互联系并不局限于单一楼层内,交错布置的阳台以及连续的坡道在不同楼层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

建筑底层架空释放地面空间,操场通过大台阶与抬起的庭院相联系,户外活动的空间得以延展。漫游从地面可以一直延续到屋顶的架空层,遮阴通风的架空空间也很适应海南的炎热气候。

中心庭院是一个没有屋顶的殿堂,这里可以成为典礼、演出、集会等具有仪式感的集体活动场所。14m高的柱廊赋予空间精神性,同时起到遮阳和阻挡台风、暴雨的气候缓冲作用。

庭院尽端正对着一座秘密之塔,在塔的内部光影与色彩渲染出神秘的空间氛围,成为学生的特别记忆。架空的宿舍楼底层以及食堂的下沉庭院将连续的地面空间延伸至生活区。宿舍楼南侧与教学楼北侧的连续阳台形成了观望操场的看台。

庭院、台阶、坡道、阳台、屋顶、柱廊、塔,构成多样的空间体验。


一所开放、丰富、有趣的学校,如同一座城市。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 © 苏圣亮

海口寰岛实验学校 © 苏圣亮

 

专辑内页 © UED


·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一栋老房子残存的三面土墙内,新的建筑介入,废墟获得重生。

新的混凝土结构在剖面上形如一只鸟,两面书墙如同鸟足轻轻落地于房子中央,两层楼板如翅膀左右展开,在边缘与土墙相接。

在房子最中心,混凝土结构又被一根钢柱穿透并在屋顶形成一个伞形遮盖的半室外空间,犹如田野中的一个凉亭。

伞形结构的双坡屋顶,其位置和形态如同老房子曾有过的屋顶的幽灵,但不再是木结构,而是钢结构与钛锌板屋面形成的一种转译。伞形结构通过主梁悬挑,荷载全部汇聚于唯一的钢柱,将重力汇集于房子的中心。在四角的槽钢将屋顶拉住保持其侧向稳定,雨水通过槽钢流到向内倾斜的混凝土屋面流回中心,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四水归堂。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 陈颢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屋顶夹层平台与伞形结构 © 陈颢

 

互动福利

  福利1  

即日起,截止至1月12日18:00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

告诉我们你最喜欢的项目和你的理由

留言点赞数第一名的读者

将免费获得UED122期杂志一套


  福利2  

本次我们准备了10本

建筑师签名专辑随机发货

前50位购买的读者

均有机会解锁签名版


  福利3  

第19、20位购买本期杂志的幸运读者

将会获得限量UED专属帆布包一件



本期目录

UED 主编会客厅

对话华黎

UED 主题


迹| TAO  十年冯仕达、华黎 十年四题——华黎 / 冯仕达对谈王骏阳 华黎的建筑与在抽象中保留“物”Eduard Kögel 关于环境的建筑 :华黎与迹·建筑事务所常梦关爱中心小食堂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孝泉民族小学武夷山竹筏育制场林建筑岩景茶室四分院将将甜品店新寨咖啡庄园Lens 空间天鹅湖观景廊及观鸟塔海口寰岛实验学校先锋厦地水田书店高台小学嘉地酒庄依诺酒庄阿那亚剧场崖顶咖啡厅及塔居德阳青衣江路小学半山图书馆墙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二期工程方案设计竞赛科研综合楼刘东洋、华黎 近思远观:华黎谈作为基地的地景作品年表
动态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环境设计UE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