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纪念 | 在新冠疫情中离世的海外艺术史家(上篇)

钱文逸 三辩席 2023-01-16
按语:

今年年初,接连收到几条学者逝世的消息——先是纽约IFA西班牙和拉美艺术史学者Jonathan Brown(1月17日),然后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文艺复兴艺术学者Charles Dempsey(2月22日),再接着是与Brown合作多年的西班牙历史学者John Elliot(3月10日),一直到三月中瓦尔堡学院的舞蹈史学者Margaret McGowan。这些学者都是我个人相对熟悉领域首屈一指的人文主义者,而这一串紧密连接的逝世与讣告也突然触发我想起更之前去世的其他学者,尤其是中文世界相对陌生的耶鲁大学非洲艺术史的先驱人物Robert Farris Thompson。于是便生发了做一个逝世学者专题介绍的想法。

收集这一系列信息的过程并不简单,起初参考了北美地区最好用的艺术史大学协会的讣告栏目,但很快意识到这之中的地域偏见。于是,又去其他媒体平台上和其他语言的媒体上搜索,整理出疫情以来15位海外艺术史家的生平和学术信息。做这一专题的目的和收获是多重的。一方面,中文社交媒体上有关学者的信息几乎绝大多数都倚重华人学者或涉及汉学领域的外国学者,对海外学者的报道基本取决于具体媒体平台的兴趣以及国内学界的关注侧重。也因而,在艺术史领域,海外学者纪念的信息参差不齐,非常碎片化,展现的海外艺术史学科的面貌是相对片面的。如此将艺术史各个领域的(其中包括许多我也是第一次了解的)学者生平集结起来,希望能将这些在广泛的“中国视域”之外、但在学科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个人带入中文读者的视野。

除了构成从上世纪20至40年代出生的一代学者的群像之外,这次收集工作还勾勒出一个我自己以往都不完全熟悉的学科面貌。这些学者多体现出学院和美术馆的两栖状态,有一些甚至是实践领域的工作多于学术研究,尤其是其中几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女权主义运动兴起时出现的女学者,其主要工作都带着强烈的行动主义色彩,往往溢出学院系统之外,其思想资源也毫不局限在艺术史内部,而是从社会学、历史学、批判理论等领域首先获得启发(这在阿丽娜∙达利埃选修的妇女史课程三位女老师的履历中可见一斑,在下篇的学者中亦将有所体现)。

而即便是那些更契合传统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观念的学者(如弗玛霍利、贝阿特丽丝·安德雷-萨尔维尼和清水义明),他们也都不出意料地参与到许多与当下世界相关的文化探讨中去——不论是对消费主义和当代艺术的观察与批判(弗玛霍利),还是对战争冲突区文物保护的积极声援(安德雷-萨尔维尼),抑或与垮掉一代的相交以及对日本二战核灾难与艺术之间关联的研究(清水义明)。

在本次搜集中,我对自己以往”推介“海外艺术史时经常设定的一些隐性标准做了调整。其一是不再过度强调绝对的学术声望和成就,重在看一位学者究竟实际参与了哪些具体工作和实践;其二是尽可能收录可以看到的任何一位女性学者。女性在历史上比男性要晚获得受正统高等教育的权利,这令女性的声音在学术史正典里始终处于边缘位置,但这次搜罗不仅让我看到各个领域(当代艺术、考古、人文主义研究等)中都不乏或勤勉耕耘或推进观念变革的女性先驱人物,更让我有机会把学科内部一条隐性的性别线索重新打捞出来,看到不同地区的学者和社会思潮如何相互映照,而女性主义艺术史又是如何在这个由个体实践所推动的学科生态中一点点浮出水面,这些都是目前中文学界还极少论及的面向。

而即便是在研究不涉及性别议题的学者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长期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对具体领域的变化。贝阿特丽丝·安德雷-萨尔维尼所属的卢浮宫近东考古部门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负责人均为男性,而自此之后的所有主管均为女性,萨尔维尼本人即是这一长期变化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也引人思考究竟哪些历史因素的结合和互动影响了一个领域内部人员构成的长期变化。

本次纪念与梳理强调的并不是学科历史上做出重要观念贡献的突出个体和他们独树一帜的理论和话语,而是这样一种观念——学科的历史转向是由许多不同个体通过其微观具体的实践共同推动的产物,重要的或许并不是某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生概念,或某个领衔了一整个学派的权威人物,而恰恰是那些在沉静水面下不断涌动的、更无声而分散却必不可少的驱动力。这些局部而碎片、微观而切实的介入正是学科实践长时段中的真实内容,是被过多强调“经典”和“权威性”所忽视的更朴素的学科叙事。也是在这一意义上,这组学者简介的拼图中或许隐含着我们重新认识海外艺术史上一阶段发展历程的契机。

在最初对这篇专题的编排中,我曾构想它的标题里要包含这么一组语汇——“人文主义、女性主义与早期全球视野”。这个冗长的标题,显然不利于自媒体平台的传播,但在简化标题的同时,我仍然想聚焦这三组概念,它们或多或少标示出海外艺术史研究整体面貌中几条重要的线索。人文主义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常量和精神基点,女性主义是上世纪下半叶新兴的重要批判性学科思潮,而早期全球视野代表了最早一批跳脱出西方中心视角、对异文化抱有同情之理解的学者,他们的工作呼应着如今学科的变迁,也让我们看到这些转向自身更深邃的谱系。这之中不论是哪一条线索都依然有其生命力,与当下的学科和人文学者在当下的使命仍然息息相关。在这个孤立主义大行其道、人文关怀步步衰退的时代里,纪念他们或许最终也是一种自我警示和自我再认知的契机。

本专题上篇的学者离世于疫情爆发的第一年间,研究领域横跨近东考古、欧洲古典艺术、东亚艺术和现当代领域。我有幸在上篇实现了一种均衡的性别比,其中有两位女学者在女性主义思潮内部展开其学术工作。每段介绍末尾我都给出了编译所参考的媒体报道,主要包涵英文和法文两种语言(在德语新闻中似乎没有发现特别值得注意的逝世学者)。专题的下篇将涉及更多非西方领域和非现当代的研究者,尤其是南亚、非洲和拉美,请耐心等待,感谢阅读。

如有遗漏的重要学者,欢迎在后台推荐给我。





阿丽娜∙达利埃肖像


阿丽娜∙达利埃(Aline Dallier Popper)

1927年9月12日-2020年2月5日


阿丽娜∙达利埃是一位法国艺术批评家,尤其关注抒情抽象艺术和当代纺织艺术。她还是法国女性主义艺术的评论先驱。


阿丽娜∙达利埃1927年出生于巴黎。她在1954年与第一任丈夫皮埃尔∙雷斯塔尼(Pierre Restany)相遇,后进入当代艺术领域,并结识了雷斯塔尼熟识的抒情抽象流派的画家,包括让∙福特里埃(Jean Fautrier)、克劳德∙贝勒加尔德(Claude Bellegarde),贾尼∙贝尔蒂尼(Ginna Bertini)以及伊弗∙克莱因(Yves Klein)。


她从1960年起与第二任丈夫弗兰克∙波普尔(Frank Popper)合作。她在1968年五月风暴前后重回学院,研习社会学、普遍史、当代艺术美学及历史,并在求学过程中发现了法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再度兴起。她参加了由克里斯蒂安娜∙杜弗朗卡戴尔(Christiane Dufrancatel,社会学家,著有《精神疾病的社会学》[La sociologie des maladies mentales])、玛德莱纳∙雷贝里由(Madeleine Rebeyrioux,法国文化史学者,专攻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思潮,并积极支持七十年代的去殖民运动)和贝阿特丽丝∙斯拉玛(Béatrice Slama,现代文学学者,专攻女性文学,积极呼吁突尼斯独立和女权运动,为反对纳粹在二战时期加入突尼斯共产党,是法国著名女性主义哲学家西苏的好友)开设的“妇女历史与妇女文化”研讨班,旋即开始“专注于社会中与艺术中的女性这一议题”。她随后获取社会学学位,并在艺术领域以一篇题为《纽约A.I.R.画廊:女权主义对一间女性合作画廊的影响,1968-1974》(L’Incidence du féminisme sur une galerie coopérative de femmes, la A.I.R. Gallery, New York 1968-74)的论文毕业,后在巴黎八大获得美学博士,研究课题为《女性在艺术中的行动与创作:传统织物技法衍生而来的作品作为一个首要案例》(Activités et réalisations de femmes dans l’art. Un premier exemple: les œuvres dérivées des techniques textiles traditionnelles)。她发明了“新佩内罗普”(Nouvelles Pénélopes)的说法,用来探讨那些以女性主义视角挪用织物创作手法的女性艺术实践。


纽约A.I.R画廊创始团队,1974年


她在1972年受邀来到纽约A.I.R画廊,在1976年在该画廊举办了名为“抗争的行动、生平与声音:一场来自巴黎的女性艺术家群展”(Combative acts, profiles and voices: an exhibition of women artists from Paris),并在19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美国女性艺术家的文章。相比“女性主义艺术”,她更偏向“艺术中的女性运动”(mouvement des femmes dans l’art)这个说法,她尤其关注“女性在艺术中的在场-缺席,以及在尤其是前女权主义时代(1789)至女权主义明确兴起(1870, 1920, 1970)之间的历史时期中,女权主义对女性艺术生产的影响”。自1980到1992年,她在巴黎八大任教,课程主题涉及艺术史与女性,以及抒情抽象和几何抽象艺术。她的评论文集《艺术、女性主义与后女性主义:一位艺术评论家的历程》(Art, féminisme, post-féminisme : un parcours de critique d’art)于2009年问世。


今年妇女节前夕,巴黎八大曾举办纪念性女性艺术家群展“艺术中的女性:致敬阿丽娜∙达利埃”("Des Femmes dans l’art":hommage à Aline Dallier Popper)。


信息来源:

达利埃维基百科页面:https://fr.wikipedia.org/wiki/Aline_Dallier-Popper

巴黎八大展览信息:https://www.univ-paris8.fr/Exposition-Des-femmes-dans-l-art-Hommage-a-Aline-Dallier


个人著作和访谈录


《艺术、女性主义与后女性主义:一位艺术评论家的历程》(Art, féminisme, post-féminisme : un parcours de critique d’art),Harmattan, 2009年


弗兰克∙波普尔、阿丽娜∙达利埃《反思流亡、艺术与欧洲:与阿丽娜∙达利埃的访谈(Réflexions sur l'exil, l'art et l'Europe : entretiens avec Aline Dallier)Klincksieck, 1998年



“艺术中的女性:致敬阿丽娜∙达利埃”展览海报




辛西娅∙纳瓦雷塔在1977年休斯顿的国家妇女大会上


辛西娅∙纳瓦雷塔(Cynthia Navaretta)

1923年1月31日-2020年5月18日


辛西娅∙纳瓦雷塔是女权主义艺术出版商米德玛尔奇艺术出版社(Midmarch Arts Press)的创始人,长期声援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她是美国大学艺术协会(College Art Association)的活跃成员和女性艺术核心小组 (Women’s Caucus for Art) 、女性艺术组织联盟(the Coalition of Women’s Arts Organizations)以及艺术界女性(Women in the Arts)的创始成员。20多岁时,从“纽约画派”和颇具影响力的“第八街俱乐部”(她是该俱乐部仅有的 6 名女性成员之一)成立的早期,辛西娅·纳瓦雷塔便沉浸在纽约艺术界。随后的1950年,纳瓦雷塔在与身兼艺术家、诗人、评论家和教授等多重身份,同时还是弗朗茨·克莱恩(Franz Kline)室友的伊曼纽尔·纳瓦雷塔 (Emanuel Navaretta) 结为夫妇。辛西娅在纽约和长岛的朋友和邻居包括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哈罗德·罗森伯格(Harole Rosenberg)、李·克拉斯纳(Lee Krasner)、米尔顿·雷斯尼克、米尔顿·艾弗里(Milton Avery)、弗朗茨·克莱恩、德库宁夫妇(伊莱恩和威廉)、 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阿格涅斯·马丁(Agnes Martin)等艺术传奇人物。她对1950年代纽约艺术圈的回忆如下:“那是一个非常男性主导的环境,女性在那里是舞伴和聆听者,女性必须对他们充满景仰和溢美之词。”


1985 年,她代表美国参加了在肯尼亚举行的联合国妇女大会,并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委员会和会议上担任过类似的职务,包括 1980 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女性艺术家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Women Artists)。她在美国各地结识了许多著名的非裔美国女性艺术家。1995 年,她出版了第一部有关美国有色人种女性艺术家的权威集成编著 《Gumbo Ya Ya:当代非裔美国女性艺术家合集》(Gumbo Ya Ya: Anthology of Contemporary African – American Women Artists)。


作为米德玛尔奇艺术出版社的创始人,她出版了许多关于美国艺术家的回忆录、指南、历史论述和选集,包括:《世界女性艺术组织指南》(Guide to Women’s Arts Organizations)、《世界女性艺术家》(Women Artists of the World )、 《叛乱与主流:改变艺术的谈话》(Mutiny and the Mainstream — Talk That Changed Art),《问题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Question),《女性的声音》(Voices of Women,露西·利帕德),《后现代异端:当代艺术中的天主教想象》(Postmodern Heretics: The Catholic Imagination in Contemporary Art)等。她还与摄影师朱迪·西格尔(Judy Siegel)合作出版著名的《女性艺术家新闻简报》(Women Artist Newsletter, 1978 - 1991),这是第一本定期发布的涵盖女性艺术家的实践和活动的出版物;这也是在美国发布的第一个针对女性艺术家的持续不断的对话。


辛西娅在生活中还有另一重角色,她在 1940 年代获得了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到纽约后,她被建筑公司 Alvord & Swift 聘用。Alvord 成立于 1911 年,是新兴的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和施工专业的重要承包商。她与 Alvord & Swift 一起为纽约著名的摩天大楼设计并建造了许多空气调节系统,包括著名的索洛大楼(Solow Building)。她还参与设计了 1964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的许多空气调节系统。


信息来源:

纽约时报讣告https://www.nytimes.com/2020/06/12/arts/cynthia-navaretta-dead.html

美国大学艺术协会讣告:https://www.collegeart.org/news/2020/06/15/in-memoriam-cynthia-navaretta/


米德玛尔奇艺术出版社出版物书影,从左到右:《女性的声音》(露西·利帕德)、《Gumbo Ya Ya:当代非裔美国女性艺术家合集》、《后现代异端:当代艺术中的天主教想象》、 《叛乱与主流:改变艺术的谈话》


《女性艺术家新闻简报》


纽约1964年世界博览会海报



马克∙弗玛霍利肖像


马克·弗玛霍利(Marc Fumaroli)

1932年6月10日-2020年6月24日


马克·弗玛霍利是一位法国文学批评家、艺术史家、文学史家和散文家,因其对法国文学和文化的推广广受尊重,研究主要涉猎17世纪的法国文学与修辞学。他出生于马赛,在摩洛哥的非斯城长大。他早年在艾克斯-马赛大学和索邦大学求学,于1959年获得文学博士。后在里尔大学、巴黎索邦大学教学。他以17世纪研究为专长,其就法国的文化政治和当代艺术的公共评论同样广为人知。1986年,他由著名诗人博纳富瓦和历史学家让·德吕莫(Jean Delumeau)推荐,当选法兰西公学院的教授。1995年,他入选法兰西学术院,成为“欧洲的修辞与社会(16-17世纪)”项目的学术主席,其研究17世纪艺术、文学和修辞学关系的专著《雄辩的世纪》(L’Age de l’eloquence)便脱胎自这个项目的相关研究。1996年,他当选卢浮宫艺术友人协会会长。


他从文学史视角对古典时代的艺术创作展开考察,撰写了一系列堪称经典的个案研究,并参与多场重要展览的策划和画册编纂,其中尤以他对法国巴洛克艺术家普桑的研究著称。 他信奉”诗画同源”(ut pictura poesis)的古典理念,最擅于对文学创作与图像创作展开一种比较性的人文分析,并视修辞学为理解当时图像接受运作机制的核心工具和艺术与文学间历史关系的纽带。作为一位持经典人文主义立场的学者,弗玛霍利的研究不仅博闻强记,还处处包涵对欧洲文化传统的深厚情感与洞见。在其著名的文化时评散文《文化型国家政府:论一种现代宗教》(L'Etat culturel : une religion moderne,1991年)中,他分析了自1930年代以来历届法国政府如何处理文化与大众娱乐的区别,认为法国文化部的政策最终招致人文精神在以文化消费主义为主导观念的文化活动中降格消亡。他反对“美国软实力”和英语全球化对法国文化的侵蚀,极力抨击杰夫·昆斯(Jeff Koons)为首的美国波普艺术,他还批评了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2010年在凡尔赛宫举办的展览。他所任职的法兰西公学院常被认为是一间立场保守和精英主义的机构,但他的同事认为“反现代”或许是对弗玛霍利更恰当的评价。他的离世代表了法国一代人文研究的终结。


信息来源:

纽约时报讣告:https://www.nytimes.com/2020/07/04/arts/marc-fumaroli-dead.html

《认识艺术》杂志(connaissance des arts)的讣告:https://www.connaissancedesarts.com/depeches-art/deces/deces-de-lacademicien-ecrivain-et-critique-litteraire-marc-fumaroli-11141841/



个人涉及艺术领域的相关著作


《普桑的<诗人的灵感>:论帕那索斯的寓言》(卢浮宫展览配套文本,1989年6月2日至8月28日)Paris , 1989年



《沉默学院:17世纪的图像情绪》(L'école du silence : le sentiment des images au XVIIe siècle)Paris, 2008年



《17世纪与18世纪的绘画与权力:从罗马到巴黎》(Peinture et pouvoirs aux XVIIe et XVIIIe siècles : de Rome à Paris)Dijon, 2007年



《雄辩的时代:文艺复兴至古典时代的修辞学与“文学事务”》(L'Age de l'éloquence : Rhétorique et «res literaria» de la Renaissance au seuil de l'époque classique)Geneva 2009年



《在旧制度欧洲阅读艺术》(Lire les arts dans l'Europe d'Ancien Régime)Paris, 2019年



弗兰克∙波普尔肖像


弗兰克∙波普尔(Frank Popper)

1918年4月17日-2020年7月12日


艺术史学家弗兰克·波普尔 (Frank Popper) 以其关于现代艺术与新科技之间联系的开创性论述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和理论家。他最重要的学术成就之一是记录他所谓“虚拟艺术”(Virtual Art)的出现,这些作品通过结合互动技术来激发观众的体验。


波普尔 1918 年出生于捷克共和国。年轻时,他在维也纳担任纺织工程师,后来成为皇家空军的无线操作员。他进入索邦大学学习文学,但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最终转而撰写了一篇关于“1860 年以来的视觉艺术运动”的毕业论文。


在接受艺术家约瑟夫∙奈西瓦塔尔(Joseph Nechvatal)采访时,波普尔说:“我早期对艺术和科技关系感兴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我研究艺术中的运动和光线时,这种艺术中的技术成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补充说:“我确信技术和科技元素在这门艺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950 年代,弗兰克·马利纳 (Frank Malina) 和尼古拉斯·舍弗 (Nicholas Schöffer) 等动态艺术家(kinetic art)的作品为波普尔带来了这种新的理解方式。光效应艺术(Op Art)也对波普尔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一个兴盛于1960 年代的艺术运动,其创作用对光和颜色的光学操纵来制造运动的错觉。


光效应艺术家Bridget Riley的绘画作品,1965年


1968年,波普尔出版了《动态艺术的起源与发展》(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Kinetic Art),追溯了动态在从文森特·梵高等后印象派画家到20世纪中叶的艺术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也因此在印象派和动态主义艺术之间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观念谱系。他的第二本书《艺术、行动与参与》( Art, Action and Participation,1975 年)聚焦“观众参与”在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发挥的角色。1980年代后期,白南准(Nam Jum Paik)和珍妮∙霍泽尔(Jenny Holzer)等跨学科新媒体艺术家的出现催生了“虚拟艺术”这一术语。在《电子时代的艺术》( Art of the Electronic Age,1993)中,他提出,“科技”艺术在1980年代早期让位于”虚拟”艺术,这个术语表明,”我们面对的不仅是现实本身,还是对现实的模拟“。而虚拟艺术家用由观众激活的艺术作品把科技变得“人性化”了。


信息来源:

艺术论坛国际版讣告:https://www.artforum.com/news/frank-popper-1918-2020-83583

artNews报道:https://www.artnews.com/art-news/news/frank-popper-dead-1202694240/

另推荐一个学者访谈:http://www.mediaarthistory.org/refresh/Programmatic%20key%20texts/pdfs/Popper.pdf



个人著作


 


 

《动态艺术:光与运动、环境艺术与行动》德语及英语版 1975年


    


  

《艺术、行动与参与》(Art, action and participation)英语及法语版 1975年


《电子时代的艺术》(Art of the electronic age)New York : 1993年


《从科技艺术到虚拟艺术》(From technological to virtual art)Cambridge, MA : MIT Press 2007年



理查德∙布雷特尔肖像


理查德·布雷特尔(Richard Brettell)

1949年1月17日-2020年7月24日


理查德·布雷特尔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倡导者,尤其以法国印象派,以及德克萨斯艺术家和当地文化圈为工作重心。布雷特尔的工作游刃有余地跨越艺术流派、历史时期、国籍和职业。他是一位学者、博物馆馆长和建设者,不断在人与思想、金钱与机构、法国博物馆与美国博物馆、朋友与其他朋友之间建立起纽带。


他早年在耶鲁大学求学,为自己定的选科是分子生物物理。但受到当时在耶鲁大学任教的乔治·库布勒(George Kubler)及其著作《时间的形状》(The Shape of Time: Remarks on the History of Things)的影响,他从科学领域转向艺术史研究。作为耶鲁大学的毕业生,布雷特尔关于毕沙罗的论文为他的余生奠定了基础,该书后以《毕沙罗与蓬图瓦兹:风景中的画家》为题正式发表。布雷特尔最初被聘为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后在1980年离开德克萨斯,成为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的塞尔欧洲绘画策展人。翻新和重新布置艺术学院庞大的欧洲艺术馆藏并没有阻碍他策划一系列著名的国际展览,其中最重要的展览《乡村中的一天:印象派和法国风景》(A Day in the Country Impressionism and the French Landscape)让他获得了法国政府授予骑士勋章(Arts et Letters)的荣誉。1988 年,布雷特尔搬到达拉斯,成为达拉斯艺术博物馆(Dallas Museum of Art)的麦克德莫特馆长。在那里,他继续主持国际展览,对拉丁美洲和非洲艺术提起重视——同时还筹集资金建造一个重要的新展馆。1998 年,布雷特尔成为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in Dallas) 的玛格丽特·麦克德莫特艺术与美学研究杰出主席。2014年,他在该大学成立了伊迪斯·奥多奈尔艺术史研究院(Edith O'Donnell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2019年,他帮助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收购了克劳亚洲艺术收藏(Crow Collection of Asian Art)的大量藏品,并斥资在校园内建造了一座新博物馆。作为一名终身研习建筑学的学者,他帮助创立了达拉斯建筑论坛(Dallas Architecture Forum)。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中,布雷特尔还同时促成了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与南京大学针对美国艺术史的学术交流项目。


信息来源:

美国大学艺术协会讣告:https://www.collegeart.org/news/2020/08/11/in-memoriam-richard-brettell/

达拉斯晨报讣告:https://www.dallasnews.com/arts-entertainment/visual-arts/2020/07/24/dallas-rick-brettell-a-critic-museum-director-and-utd-rainmaker-extraordinaire-dies-at-71/



个人著作


《毕沙罗与蓬图瓦兹:风景中的画家》(Pissarro and Pontoise: A Painter in a Landscape)New Haven and London 1990.


《毕沙罗的人民》(Pissarro's People) 2011


《现代艺术,1851-1929:资本主义与视觉再现》(Modern Art 1851-1929: Capitalism and Representation,牛津艺术史丛书) 1999 (中译本2013年)


《论现代美:马奈、高更与塞尚的三幅绘画》(On Modern Beauty: Three Paintings by Manet, Gauguin, and Cézanne) 2019



贝阿特丽丝·安德雷-萨尔维尼钻研巴林堡遗址中出土的碑刻铭文


贝阿特丽丝·安德雷-萨尔维尼(Béatrice André-Salvini)

1949年1月27日-2020年11月24日


贝阿特丽丝·安德雷-萨尔维尼是一位美索不达米亚与近东考古的专家,她在卢浮宫古代近东部门主持了长达十年的馆藏工作。她尤以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明的楔形文字的题铭研究著称。尽管中东地区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不断,她对古代近东文明的热爱驱使她声援对巴尔米拉(Palmyra)、摩苏尔(Mosul)和巴比伦地区的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贝阿特丽丝·安德雷-萨尔维尼生于1949年。她在巴黎一大和卢浮宫学院研习近东考古和碑铭学。27岁时,她完成了卢浮宫文化遗产保护的课程。她在近东和中东考古文物研究领域的工作长达35年,处理的事务同时包涵学术研究和外交协商的维度。在2004至2014年,主持卢浮宫的古代近东馆藏。自1991年起,她在法国著名博物馆领域专科院校卢浮宫学院(École du Louvre)任教。安德雷-萨尔维尼的职业生涯兼顾了展览策划、考古挖掘及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三个维度。作为一位博物馆领域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她始终以知识传播为己任。


就展览而言,她在卢浮宫策划的第一个重要特别展览题为“文字的诞生: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Naissance de l’écriture: Cunéiformes et hiéroglyphes),意在向公众介绍这两种截然不同但几乎同时在五千年前被人类发明的复杂文字系统。该展览首次打破了埃及学和近东研究之间长期以来闭塞的分野,制造出鲜活的跨学科对话。


而她对巴比伦文明的深厚兴趣在2008年促成了一场与绘画部门合作的专题展览《巴比伦》(Babylone)。这项极具野心和原创性的项目在和大英博物馆及柏林国立博物馆的合作下展开,成为该领域开创性的展览策划。展览不仅关注古巴比伦文明的物质遗存,还引入作品来印证后世对之的想象,尤其是对这座城市及其传奇文化的神话再现。另一项不得不提的展览出版是《阿拉伯之路:沙特阿拉伯的考古与历史》(2010年),该图录如今已成为考古学界的核心参考书。


考古挖掘而言,安德雷-萨尔维尼工作在伊朗在1978年伊斯兰革命后向不再像法国考古团队开放考察权的年代。她也因此把工作重心放在波斯湾地区,并在阿联酋、波斯湾、叙利亚、巴林等地参与了多项考古挖掘工作。作为一位亚述学者和碑铭学家,她的发表侧重古代近东的考古文物,譬如《汉摩拉比法典》(Le Code de Hammurabi,2008)便以刻有古巴比伦法律文献的巨型石碑为案例研究对象。


她也积极参与世界遗产保护的事务,并针对博物馆和战后伊拉克地区遗址的现状撰写媒体文章、在电视媒体上发声。她应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邀请,与一组专家团队共同撰写了伊拉克文化遗产的清单,确保遗址不受军事冲突的破坏。自2017年起,她积极推进巴比伦遗址申请加入世界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该遗址在2019年7月正式申遗成功。


信息来源:

刊登在近东考古博客上的专文:https://archeorient.hypotheses.org/15752

《认识艺术》杂志的讣告:

https://www.connaissancedesarts.com/depeches-art/deces-de-larcheologue-beatrice-andre-salvini-specialiste-de-lorient-ancien-11150738/


相关展览出版物及专著


《文字的诞生:楔形文字与象形文字》展览图录(Naissance de l’Écriture: Cunéiformes et hiéroglyphes) 卢浮宫,1982年


《被遗忘的帝国:古代波斯的世界》(Forgotten empire : the world of ancient Persia)大英博物馆,2006年


《巴比伦》(Babylone)卢浮宫, 2008年


《阿拉伯之路:沙特阿拉伯的考古与历史》(Roads Of Arabia,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of the kingdom of Saudi Arabia)(2010年7月14日-9月27日,卢浮宫)


《汉摩拉比法典》(Le code de Hammurabi)卢浮宫,2016年



芭芭拉∙罗斯肖像


芭芭拉·罗斯(Barbara Rose)

1936年6月11日-2020年12月25日


芭芭拉·罗斯是一位批评家和策展人,她的写作和展览策划影响了对美国战后艺术的历史书写。罗斯1936年出生于华盛顿。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并曾是弗兰克·斯代拉(Frank Stella)的妻子。罗斯与1960年代的纽约艺术圈相交甚好。她在艺术领域的大量工作都专注于当时被认为已经死亡的绘画媒介。对许多人而言,罗斯标志性的文章是“ABC艺术”(ABC Art),它刊登在《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1965年的刊物,一度被认为是极简主义的先声。在其中,她试图指出一种新的艺术潮流——一种“艺术感受”——它以重复和对视觉愉悦和创造性的否定为基础。她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回应抽象表现主义对个人主义和原创性的追求,主要以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平易朴素的创作和多纳德·贾德(Donald Judd)极尽简洁的雕塑为例证。


罗斯后期的艺术工作转向了绘画。在1979年,当许多批评家都认为绘画已经陷入僵局之时,她在纽约大学的格雷艺术画廊策划了“1980年代:美国绘画”的展览,该展览后续巡展至德克萨斯州和法国巴黎。在展览图录里,罗斯描述了她对观念艺术、录像和摄影的倦怠,称其展现出一种落伍的对现实主义的复归。尽管该展览被包括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在内的诸多批评家抨击,罗斯在十年以后仍然坚持其策划方向,在1991年再度举办了一场名为“九十年代”的展览。


自1965年起,罗斯是《美国艺术》的编辑,1966年,她成为《时尚》杂志的艺术编辑。1967年,她发表了《1900年以来的美国艺术:一部批判性历史》。1980年代,她曾短暂任职休斯顿美术馆的展览与馆藏策划人。


信息来源:
artNEWs报道:https://www.artnews.com/art-news/news/barbara-rose-art-critic-dead-1234580296/


个人著作


《1980年代的美国绘画:一种批判性阐释》(American painting : the eighties : a critical interpretation)1979年


《1900年以来的美国艺术》(American art since 1900)纽约, 1987年


《自我批评:论艺术与反艺术,1963-1987》(Autocritique : essays on art and anti-art : 1963-1987)纽约,1988年



清水义明肖像


清水义明(Yoshiaki Shimizu)

1936年2月27日-2021年1月20日


清水义明是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系的日本艺术史教授。在日本艺术史领域,他的研究主要涉猎日本中古时期的水墨画、禅宗艺术、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的叙事绘画、12至16世纪中日文化史、中国和日本书法,镰仓时代的佛教艺术等。

清水义明1936年生于东京,父母为逃离二战时期美国的轰炸逃至九州。他在1953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在堪萨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又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5年),师从著名日本学者田岛修二郎,后者于196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创立了中国与日本艺术及考古的博士研修项目。清水在普林斯顿和伯克利短暂教学后,在弗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担任了五年的日本艺术策展人,并在1984年重回普林斯顿大学接替田岛的教席。

清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谢柏柯(Jerome Silbergeld)曾说:“首先有日本和中国艺术史学者清水,他的研究方法相对传统,但涉猎议题极其广泛且大胆,作为教师也教导出一代领衔学者;其次有艺术家清水;还有在他在1950年代刚刚踏上美国的土地在大学求学期间,结识了纽约垮掉一代的圈内人士和文学传奇,譬如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urg)和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清水的书法作品出现在施耐德最后一本书《大土块:东亚自然与历史的笔记与回忆录》(The Great Clod: Notes and Memoirs on Nature and History in East Asia)的封面上;最后还有二战历史学者清水,他对之的研究饱含道德情怀;一定还有其他我尚未得见的清水的另一面。”

《大土块:东亚自然与历史的笔记与回忆录》(2016年)书封上清水义明的书法

他在美术馆的工作促使他撰写有关日本艺术在美国的本土接受的研究,晚年的研究转向二战日本的核灾难和艺术家对之的回应。除了研究以外,清水的艺术创作贯穿其一生,灵感来源颇为驳杂,从日本史前艺术到现代抽象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不一而足。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曾在他八十大寿庆生之际,为其举办生日画展。


信息来源:
普林斯顿大学讣告:
https://www.princeton.edu/news/2021/02/12/yoshiaki-shimizu-distinguished-scholar-who-transformed-study-japanese-art-and



参与编纂的展览画册及其他


《日本:大明文化的形成,1185-1868》(Japan : the shaping of daimyo culture, 1185-1868,伦敦, 1989年


清水义明,约翰·罗森菲尔德,《八世纪至九世纪的日本书法大师》Masters of Japanese calligraphy 8th-9th century,纽约,1985年


2017年哈佛大学出版对清水义明绘画创作的研究性图录

由纪夫·里皮特、清水义明,《踟蹰:清水义明的绘画》,哈佛大学日本研究所出品,2017年 (Yukio Lippit, Yoshiaki Shimizu. Irresolution : the paintings of Yoshiaki Shimizu. Cambridge, MA : Edwin O Reischauer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2017)





下篇预告


莫伊拉·罗斯(Moira Roth,女性主义艺术史学者,现当代艺术、酷儿艺术史的创始人之一)

1933年7月24日-2021年6月14日


弗雷德里克·亚舍(Frederick Asher,南亚艺术史学者)

1941年5月25日-2021年6月26日


约翰·怀特(John White,英国艺术史学者,中世纪、文艺复兴研究)

1924年1月4日-2021年11月6日)


罗伯特·法里斯·汤普森 (Robert Farris Thompson,非洲艺术史领域先驱人物)

1932年12月30日-2021年12月1日


乔纳森·布朗 (Jonathan Brown,西班牙及拉美艺术史学者)

1939年7月15日-2022年1月17日


查尔斯·丹普希(Charles Dempsey,文艺复兴艺术史学者)

1937年3月11日-2022年2月22日


约翰·艾略特爵士(Sir John Elliot,西班牙史学者)

1930年6月23日-2022年3月10日


玛格丽特·麦克高文(Margaret McGowan,近代早期舞蹈史学者)

1931年12月21日-2022年3月16日


下篇再见:)


清水义明自画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