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松比赛中,“兔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所谓的“兔子”,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为“领跑者”或“配速员”,是经过精心挑选,具有一定速度水平和稳定节奏的跑者。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参赛跑者按照预定的目标配速前进,帮助他们达到或超越个人最佳成绩。
“兔子”的存在不仅对参赛跑者有重要影响,也对赛事的市场营销和观赏价值有着显著作用。
一个设有专业“兔子”的赛事,往往能吸引更多追求成绩突破的业余跑者,让他们在跟随“兔子”的过程中尝试突破自我,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进而提高赛事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兔子”扮演的角色还体现在带动整体赛事文化的塑造上。他们不仅是速度的象征,更是团结、互助与共享成功的象征。
重马招募“兔子”
最近,重庆马拉松在公开招募“兔子”的标准上引发了跑友们的讨论。
主要是因为重庆马拉松在“兔子”的选拔上,不仅注重其跑步能力和过往成绩,在选拔标准中,形象和年龄成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次重马除了对“兔子”的成绩有要求,
另外,还有几条涉及外貌形象的要求:
主要是:男子身高170cm、女子身高160cm5以上;年龄限20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形象气质佳。
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城市马拉松赛事形成了鲜明对比。例如,北京马拉松更侧重于“兔子”的实力和经验,上海马拉松则强调他们的国际背景和多样性。
因此,有跑友抱怨道:这不是明摆着只挑“俊男靓女”吗?首先卡掉一批人因为身高不够,接着淘汰一批人因为年龄超标,最后气质不佳的也被一并踢除。真不知道按照这种标准选拔出来的兔子能有多赏心悦目!
有跑友调侃道:基普乔格身高167cm,乔老爷来了也当不了重马的“兔子”!
也有跑友认为:中国马拉松赛事规程中并没有关于“兔子”选拔的明确规定,因此重庆马拉松的做法并无不妥。
还有跑友认为:能公开招募就算不错了,很多马拉松“官兔”都是内定的。
你怎么看?
争议与思考
在关注重庆马拉松“兔子”的选拔标准时,特别是形象和年龄因素引发的争议,不难发现这一议题不仅仅关乎比赛规则的设定,更深入到运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维度讨论。
首先,从运动经济学角度看,选拔条件中包含形象和年龄标准,我猜想有一部分原因是赞助商“特步”的要求。
品牌对每一次出镜的美观度和传播度都是有要由马拉松组织方试图通过这些因素来提高比赛的市场吸引力和观赏性。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赛事的商业价值。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是否会过分商业化,影响到马拉松这项运动的本质——挑战自我与追求极限。
其次,社会科学的视角提供了对这种选拔标准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
形象和年龄作为选拔条件,可能无意中传递了一种关于年龄和外表的刻板印象,进而影响到公众对于运动,尤其是马拉松运动的认知和态度。
尽管我们希望马拉松是一项包容和开放的运动,但这样的选拔标准可能会让一些潜在的参赛者有所顾忌。
然而,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面。多元化的“兔子”除了能够为比赛增添观赏色彩,让马拉松比赛变得更为“养眼”和时尚,吸引更多人加入跑步运动。
尽管重庆马拉松的兔子选拔标准引发了部分争议,但也带来了多元化的马拉松文化,最终仍需回到马拉松的核心价值和目标。
探索和平衡商业化与体育精神之间的关系,同时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马拉松所带来的乐趣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