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薪死
昨天,到了西溪湿地公园岛上的十里芳菲度假村落。
清早出门时,在一片花草旁,发现一大块泥巴,于是就愉快地玩起了泥巴,直到天气变热,一看时间,已经十点。
能在纷扰的当下,有片刻心无旁骛、放空一切的体验,感觉特别棒。
路上再泥泞,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
NO. 1|壹
正荣、中梁、厦门信托在保险箱一事上,闹得满城风雨。
看了下目前网上的文章,大多没有说到要点上,要么在扣帽子,要么发情绪,要么带节奏,要么蜻蜓点水。
我看完只能感叹:吃瓜要专业!不然会让人觉得很傻很天真(很蠢)。
先了解这个项目的背景情况:
厦门有六个区,其中岛内的湖里区和思明区,是厦门核心精华所在;岛外的海沧区、集美区是建设相对比较完善的区域,翔安区、同安区,是正在开发地区。
厦门这十年来,出让的土地中,岛内两区很少,每次放量,都能引起一众房企拼杀,是房企必争之地;出让地块绝大多数在岛外四区。
岛内和岛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也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岛内楼市一直都很火,岛外容易踩坑。
2021年5月13日,正荣和中梁联手在厦门岛外的集美区拍下一块地,溢价率49.21%,楼面价31470元,总价18.8亿元,竞配建1700㎡。
这个楼面价是个什么概念呢?
超过了同样是厦门集美区的新城核心地段的中海杏林鹭湾,中海这个项目,是2019年厦门岛外出让地块中,唯一破3万的地块。
按照这个楼面价推导以及行业内普遍的预测,正荣和中梁拿下这块地,项目的售价每平米未来会在4.3-4.8万元+。
正常来说,房企拿地后都会做融资,以推进项目开发。正荣和中梁也不例外,在四证齐全之前,与厦门信托开启了合作:
从厦门信托处融资4.5亿元,贷款期限是一年,21年8月20日至22年10月19日(到期是8月19日,宽展期2个月)。
项目公司表面上正荣、厦门信托、中梁分别持股51%、44%、5%,其实是正荣持股51%、中梁持股49%,也是行业惯用的“明股实债”。
明股实债,意味着地产公司回购股权之前,信托才是控股股东,信托的钱大多也是募集来的,对自己的投资款和投资者负责。
这个项目除了前融外,还做了开发贷。
2021年8月,恒大暴雷,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
NO. 2|贰
2022年2月,这个项目计划办理新房预售手续。
中梁的说法是项目已达到预售标准,但厦门信托不同意用章印,拿不到预售证所以一直没能开盘。
此时,发生了一件事,2月11日,正荣地产和正荣服务股债双杀,锅嘛,自然是境外势力恶意做空
然后很快,几天时间正荣就暴雷了,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就急速躺平,欧宗荣连像样的抵抗动作都不曾有。
彼时业内调侃称,就算猪被电杀了都会象征性抬下头以示抗争。
正荣之后,中梁很快也暴雷了,这是后话。
金融机构融资给房企,合同条款里肯定会有风控条例,风控条例中包含触发提前还款条件等。
正荣暴雷后,厦门信托跳出来了,要求项目按照3.2万元/㎡的股权作价处置。
正荣和中梁没同意,认为售价能达到3.8万元/㎡。双方拉锯,然后项目就停工了,长达八个月时间。
4月24日,厦门信托发函要求提前还款,这很明显就是触发合同的风控条例了。
项目要办理预售证,意味着要做一道土地解押手续,这个过程中,信托的抵押物可能会落空。
所以正常的程序是,项目一次性把4.5亿元的融资款还上,然后再办预售证。
这样项目就可以办预售证,正常销售,不会被信托卡着。
厦门信托的错在于:
1、拿走保险箱的方式和时机不对,这是趁着正荣搬公司,众人繁忙、注意力分散时,厦门信托方带走保险箱,保险箱里,装着项目公司公章等资料。
2、没有避嫌,引入了股东方之一的建发来做代建,会有利益输送的嫌疑。建发在分成上,要求售价超过3.5万元/㎡,溢价部分要抽成30%,管理费、营销费、分销费合计6%
但要卖出高溢价,确实需要一个被市场高度认可的品牌来加持。这方面,杭州有绿城和滨江,厦门是建发和国贸,国贸会相对差一些。
建发品牌在厦门有很强的溢价能力,因为品质很好,深得闽南人认可,“一生总要有一套建发房”。
这个,从正荣和中梁的说法上,也能体现。
NO. 3|叁
按开发商的说法,如果这个项目售价能达到正荣和中梁预计的3.8万,那项目会亏3亿元,也就是说,这个是铁定亏损的项目。
算了一下,低于3.78万元/㎡售价,信托差不多就得亏钱。这也是为什么信托一直在意能项目单价卖多少钱。
信托曾反复发函问正荣和中梁,“如果卖不到3.8万元/㎡的情况下,要以什么方式保障还款?”
正常来说,房企签字画押承担连带责任,给信托做出保障承诺,这事就解决了。很可惜,正荣和中梁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反复说“这个项目肯定能卖到3.8万元”。
这年头,口头承诺最不值钱,你去银行贷款,口诺承诺说肯定还款,银行会借款给你吗?
况且,去年10月份,这笔4.5亿元的贷款期限到期后,中梁和正荣违约了,并未履行偿还债务。
总不能项目最后货值覆盖不了成本,还让信托公司再出钱把项目做完吧?
信托的风控措施是必要的,要看本质,从专业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情绪化,直接扣一顶排挤民营企业的帽子。
凡事得有契约精神,不能耍无赖,“我弱我有理”最让人作呕。
我问了一圈厦门的地产从业者,得到的反馈是:
这个项目周边,售价在3.2-3.5万元之间算是很理想的,3.8万元的售价,只有市场火热的时候才能达到,去年下半年开始,肯定达不到。
交谈中,更有个暴躁老哥不耐烦地说,市场行情早变了,去年下半年,谁能把项目卖到3.8万元/㎡,他直播倒立吃
这时候,估计有人要扯什么正荣的责任心和担当的问题。
说个事吧:98年九江防洪大堤决堤时,欧老二立马脚底抹油,跑得最快,欧老大因此被抓进去整,欧老大一手带大的欧老三因此和欧老二结怨。
暴雷后急速躺平、慈善基金的实际受益者还是自己家族,哪怕学孙宏斌掏点钱到公司也好啊,都没有,这叫啥责任心和担当?
真正要替民营企业着想,替民营企业说话,应该是这样的《房地产,走过至暗时刻》,而不是“我弱我有理”。
... ...
这几天,和一些地产行业的朋友闲聊,普遍问题是降薪、工资延发等问题。
有人说,他被降薪了,现在的薪资让他在上班摸鱼时,毫无愧疚感。原来这就是问薪无愧。
有人说,她现在每天的脸色都不太好看,这是相由薪生;有人说,他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不想干活,这是力不从薪。
有人说,他拿着一个人的工资,干着两个人的活,这是一薪二用;有人说,他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受着几万块钱的苦,这是千薪万苦。
有人说,他工资下降了,但还是怕被裁员,死活不敢跳槽,这是死薪塌地。
有人说,现在收入每个月都月光,心里拔凉拔凉的,这是薪尽自然凉;有人说工资发不出来了,这是薪灰意冷,又叫哀莫大于薪死。
有人说想要的生活是星辰大海,但现实的生活薪沉大海;还有人说,他现在非常害怕被问一个月挣多少钱,这是提薪吊胆。
我就不一样了,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断绝,这叫随薪锁欲。
让我们泰然若素,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全文完,如果喜欢,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星标公众号,可及时接收更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