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门巡礼 | 百年满洲里国门


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满洲里地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北与俄罗斯接壤,西与蒙古国邻近,中俄边境线上货运量最大的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随着中俄蒙合作交往的深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满洲里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支点的地位更为凸显。


中欧班列从满洲里国门驶入


      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满洲里口岸视察,并看望慰问曾经的边防官兵。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伊始,为打破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封锁,争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国事访问,途经满洲里。


1949年12月9日,毛泽东主席出访苏联前,在满洲里车站登上苏联专列(《满洲里日报》2019年3月28日3版)


      1990年9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满洲里并视察国门。


江泽民同志视察满洲里国门时,为满洲里边检站题词“国门卫士”(人民网2011年5月24日报道)


    2009年8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满洲里国门和公路口岸视察。在内蒙古调研时,习近平指出要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多办顺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习近平同志到满洲里口岸视察(人民网2011年5月24日报道)


五代国门见证沧桑巨变


      满洲里国门始建于清末,历经百年风雨洗礼,5次重建变迁,见证了北疆边陲小城跨越世纪的沧桑变化。


1900年,中苏两国在边境处的铁路附近设立了最初的界标——木桩,标志着第一代国门诞生


1920年,建成第二代国门“中苏门”


      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满洲里口岸在共和国发展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满洲里建立了秘密交通站,开辟了由满洲里通往苏联的红色交通线。


满洲里早期秘密交通站之一


      满洲里国门旁的中共六大展览馆记载了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人前往苏联参加中共六大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中共六大展馆内还原中共六大会议场景


建国后,满洲里口岸作为我国仅有的几个国际大通道之一,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驻守于国门的满洲里边检站官兵克服种种困难,保障了口岸年平均300多万吨货运物资安全、快速地通过。


20世纪50年代边防官兵检查货运列车


20世纪60年代,边防官兵在国际列车上查验护照


      1968年,中苏两国协商在满洲里共建了第三代国门。


第三代国门正上方,嵌有醒目的红色标语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0世纪70年代,边防官兵检查货运列车货物


20世纪70年代,一列中国货运列车驶出满洲里边防检查现场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特别是1988年,满洲里被国家设立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试验区后,满洲里开启了向北开放的大门,成为中国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的前沿阵地,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曾经,在国门执勤的满洲里边检站官兵每24小时检查货运列车20余列次、车箱1000多节,战士登车、钻车、撬车检查,每年穿破胶鞋、大头鞋七八双,磨破手套十几副


官兵登车检查载运木材的货运班列


      为满足口岸发展需要,1989年6月25日,设备更为完善的第四代国门竣工。


满洲里第四代国门


第四代国门下,曾经的边防战士冒雪巡逻


      为了更好地服务口岸通关,满洲里边检站在铁路执勤现场和国门监护区建立了监控系统,彻底改变了沿用30多年的人工检查模式,检查一列货运列车的时间由50分钟减少到15分钟,检查一列国际客运列车的时间由2个小时减少到40分钟


科技设备的不断运用


      进入新世纪后,满洲里担负起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使用近20年的第四代国门已无法满足口岸通关需求。


满洲里第五代国门


      2008年6月18日,满洲里第五代国门落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中俄边境线上货运量最大的口岸。边陲小城满洲里也一跃成为一个年平均过货量3000余万吨、出入境人员超过百万人次的“黄金口岸”


不断繁荣的满洲里口岸


奋斗岁月彰显不变忠诚


      成立于1951年的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最早的边防检查机构之一。从“三顶帐篷一口锅,融化冰雪就干馍,风里雨里守国门,骆驼飞马去巡逻”的艰苦岁月走来,到如今服务年均2000余列次国际货运班列、3000余万吨货物通关,满洲里边检站驻守国门担负的任务不断变化,也折射出国家走向繁荣的发展历程。


满洲里边检站第一代营房

曾经的边防官兵与牧民在一起

20世纪60年代,边防官兵进行证件查验

20世纪90年代,满洲里边防官兵与国际列车乘客交流


      如今,满洲里出入境边检站民警在全年无霜期平均值100天、冰冻期6个月,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4℃的自然环境中,担负着3个国际口岸6个执勤现场的边防检查任务,其中公路客运、铁路货运2个国家一类口岸全年365天24小时通关


曾经,监护战士在暴雪天执勤


如今,边检民警严查细验,保障口岸通关


      满洲里出入境边检站民警始终保持着“白+黑”“5+2”的工作状态,保证国门口岸安全无虞,旅客通关顺畅。


2018年,边防战士踏雪巡查国门限定区域


满洲里边检站铁路口岸执勤民警冒雪查验中欧班列


边检民警迎候列车进站


      2018年,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检查出入境人员185.4万人次、交通运输工具19.5万辆(列、架)次货物3100余万吨,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4倍、18倍120倍。通关效率的提升促进了出入境总量的节节攀升,拉动了口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满洲里边检站民警巡逻公路口岸


戎装虽换,使命不变。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深入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放管服”改革举措,推动“智慧边检”建设,使边检工作的活力、服务通关的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不断提升,使边检站维护国家主权、确保口岸安全的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与实战的考验。







往期回顾


围观

帕米尔高原上的那面五星红旗

丨更多

围观

北北,一只迁徙了7年的“小候鸟”

丨更多

围观

“我要留下,直到这里再也查不到一克毒品。”

丨更多

围观

这位“小伙儿”,麻烦今天出个镜

丨更多

围观

重磅!年内港澳居民华侨持用出入境证件与内地居民使用身份证享受同等便利

丨更多


供稿:内蒙古边检总站

图文:杨悦 侯铁 卢兵兵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