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奋楫扬帆破浪行 为上海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移民管理新动能


浦江潮涌天地阔,东方风来满目新。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滚滚长江在此奔流入海,改革发展的浪潮涌动,不舍昼夜。扎根于这片开放的热土,上海边检总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跟国家移民管理局战略部署,在推进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新征程上擎旗奋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门口岸稳定,坚定推动上海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该总站累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17.2万余架(艘)次,出入境人员1960万余人次。其中,查验空港口岸出入境人员1900万余人次,出入境人员数量连续21年位列全国空港第一,查验海港口岸出入境(港)船舶4.3万余艘次,助力上海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14年位居全球第一。


“勤务改革”按下邮轮经济复苏快进键


1月7日,伴随嘹亮的汽笛声,“爱达·魔都号”邮轮搭载2900余名旅客缓缓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标志着中国制造的首艘大型邮轮顺利完成商业首航。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停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黄波 摄)


“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共有20层甲板,房舱2125间,可载客5246位,被称为海上漂浮的“城市”。体量大意味着入境瞬时客流量也特别大。以“爱达·魔都号”为例,满载时,靠港一次相当于20架大飞机的乘客同时入境。如何破题?浦江边检站采用“入境简化模式”,极大缩短通关时间。“旅客抵达入境现场,移民管理警察只需扫描条形码,即可完成人员信息比对查验。一名中国内地游客通关时间平均在5到10秒之间。”该站边防检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


浦江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在码头对“爱达•魔都号”邮轮进行巡查。(黄波 摄)


国际邮轮港建设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邮轮母港,2019年,出入境人员近400万人次,占全国邮轮口岸查验人次总数的70%左右。


自2023年3月上海积极推动国际邮轮复航试点以来,多艘邮轮再起航。浦江边检站因势而谋,除推出“入境简化模式”外,还升级“智慧邮轮港”系统,通过人员智能识别,提升出入口岸限定区域的安全和便利度。同时建立日常信誉管理体系,对信誉记录良好的企业进一步优化相关手续……一项项服务举措,助推上海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复航至今,该站已累计保障90余艘次邮轮出入境,查验随轮出入境人员8万余人次。


浦江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为乘邮轮出行的旅客办理边检查验手续。(黄波 摄)


“做好减法”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沿着蜿蜒入海的东海大桥,驱车30多公里,便来到了上海洋山深水港。在浩渺碧波映照下,洋山深水港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


承接21家国内外航运公司、开通90余条远洋国际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主要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近2500万标准箱,占上海港总箱量51%……一组组数据证明,向海而兴的洋山深水港已经成为国际航运枢纽大港,成为新时代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


上海洋山深水港局部俯瞰图。(叶真于 摄)


驻守于此的洋山边检站坚持需求导向,推出“马上办、网上办、预约办、靠前办、接力办、协同办、限时办、一次办”等“8个办”移民管理工作品牌,持续简化通关流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口岸综合竞争力。


洋山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在洋山港码头检查进港车辆和人员情况。(叶真于 摄)


1月8日,寒风料峭,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无人桥吊“火力全开”,自动导引车往来穿梭。连续几日的大雾刚刚散去,码头迎来大船集中靠港。“中远海运行星”等4艘超大型集装箱轮同靠,港口通关秩序井然。这源于洋山边检站通过“网上办” 的错峰管理。同时,该站提前掌握船舶抵离港信息,使用抵前查验车,把边检查验窗口前移到十公里外的码头外轮梯口,通过“靠前办”让外轮就近办理船舶查验手续。当日洋山港四期码头昼夜集装箱吞吐量达26660余标准箱,创下该码头开港以来单日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新高。


在“8个办”政策加持下,2023年,该站为船舶节省在港靠泊时间约6850小时,为相关企业节省各项费用近亿元。


洋山边检站使用抵前查验车,为外轮靠前办理船舶查验手续。(叶真于 摄)


1月9日,近1000辆国产汽车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一字排开,整装待发,即将搭乘“格罗西姆”滚装船出口海外。


这里是国产汽车出海第一线,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出口码头,2023年平均每天都有2至3艘汽车滚装船靠泊海通码头,每天有近3000辆汽车从此出发驶向全球。


前所未有的出口量,对边检通关带来考验,需要破除常规、挖潜增效。外高桥边检站采取“7×24小时”勤务模式,通过“单一窗口”网上报检,确保船舶到港“零等待”、离港“零延时”。


     “我们采取‘一船一策’方案,推出‘一站式’查验模式,不断优化查验流程,最大限度提高通关效率,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该站边防检查处有关负责人说。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上,国产汽车一字排开,整装待发。(马杰 摄)


“2023年,海通码头有近900艘次滚装船舶享受了边检通关便利,为企业节约生产作业时间1000余小时,节省码头泊位费、油料费、人工费等经济成本上千万元。”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码头运营部执行总监黄日波粗略算了一笔账。


多艘滚装船同靠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马杰 摄)


“精细施治”助力人员往来更便捷


浦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岳晓春 摄)


“现在转机方便很多,足足节省了近半小时。”1月11日,刚刚在浦东机场S1卫星厅办理完直接过境边检查验手续的叶先生估算了一下时间。以往,旅客从境外飞抵S1卫星厅后,需要乘坐摆渡车前往T1或T2航站楼办理过境手续,耗时又费力。


直面问题,勇于破题。2023年11月1日,上海机场边检站反复调研后,在S1卫星厅靠前设置边检查验点,旅客下机即可直接办理过境手续,问题迎刃而解。截至目前,该站已累计保障10.8万余人次享受此便利。


浦东机场S1卫星厅边检查验点内,移民管理警察为旅客办理直接过境手续。(石明明 摄)


近者悦,远者来。上海作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随着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政策不断调整优化,沪上国际人员互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客流逐步攀升,增势强劲。


浦东国际机场边检查验大厅内,旅客有序排队候检。(黄波 摄)


高处谋划,细处落子。上海边检总站设立中国公民专用通道,科学组织勤务,确保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针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员实施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15天免签入境等举措,为来华商贸洽谈、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转机过境的旅客提供通关便利。数据显示,2023年,经浦东机场出入境的外籍旅客达到365万人次,居全国空港口岸之首。上海机场边检站累计为符合条件的近45万名外籍旅客提供了24/72/144小时过境免签、24小时直接过境免办边检手续的便利。


上海机场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为旅客办理边检查验手续。(黄波 摄)


开放不止步,改革不停歇。锚定促进跨境人员往来和要素资源流动等重点方向,近年来,上海边检总站主动跟进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深度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浦东机场四期扩建,上海港部分开放码头升级改造等重大项目,围绕上海城市建设参与制定多项重要方案,持续以移民管理服务创新,为上海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供稿:上海边检总站

作者:黄波

编辑:祁秀雯 宋子怡(实习)

审核:邱小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移民管理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