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倘若马克·扎克伯格 15 年前没有辍学......

Douglas Rushkoff 极客宝宝 2019-04-18

2004 年,在哈佛大学主修计算机和心理学二年级的马克·扎克伯格,在突发奇想中使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创建出了如今知名的社交平台——Facebook。随后,他为了更全身心地投入 Facebook 的维护与运营中,于同年从哈佛辍学。

如今在 Facebook 深陷“泄露门”、扰乱选举等种种舆论旋涡之际,有人不禁提出反问:如果马克·扎克伯格曾在哈佛大学再学习两年,他是否就可以学到一些有价值的课程并改变Facebook的方向?

作者 | Douglas Rushkoff

译者 | 弯月

责编 | 屠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以下为译文:

上个月,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为他的公司宣布了又一个新方向。他说,过去这个平台需要为剑桥分析公司以及无数其他个人数据入侵的事件负责,今后他们会将其发展成隐私和加密的典范。也许在经历了所有的逃避、失误和转变之后,扎克伯格终于从他的经历中得到了教训。

但是,当看到马克·扎克伯格在一场又一场灾难中徘徊时,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也许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他(以及所有人)避免这些所有的磨难,那就是他留在学校继续学习。

2004年,为了Facebook的发展,马克·扎克伯格在大二结束后从哈佛大学辍学。彼时这家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上十大有价值可被收购的网站之一,因此年轻的马克·扎克伯格紧随哈佛辍学生比尔盖茨的脚步,并追求硅谷风险资本家对剑桥学者的追捧。

毕竟,至少按照精益创业公司的逻辑,哈佛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年轻的扎克伯格已经学到了足够的计算机科学编程技术,可以建立最小的可行产品,而且(或许更重要的是)他利用哈佛的精英学生群体来寻找合作伙伴和想法,并成立和运营公司。

但是,由于没有完成大学的学业,扎克伯格很可能否认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为他的工作带来的好处。如今所有人都为他的不耐烦付出了代价。如果当初马克·扎克伯格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情况会怎样?回顾2005年和2006年哈佛大学的课程,你会找到从社会学和心理学到哲学和文学的各种课程,这些课程都违背了硅谷教条的基本假设,而且也可能会让扎克伯格明白,他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促进人类认知和联系的平台,还有民主本身,而不是破坏它们。

例如,在大四的课程中,马克·扎克伯格可以跟着哈佛大学的教授们学习,其中包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Greg Manciw。如果扎克伯格上Manciw的“经济学原理”课程,他就会认识到每个硅谷的经营都有基于增长的经济运行系统——最终需要将用户转变为产品,比这更糟糕的是用数据训练算法。他可能会意识到,以最高的估值获得最多的投资只会让他的公司受到股东的支配,并要求他按照必要的方式发展。

又或者,如果他选择师从著名的文学评论家Helen Vendler,他的本科课程“文学与艺术”提出了“诗歌作为感情的历史和科学的研究”,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后来扎克伯格就能够预测出他的平台对情绪不敏感的偏见,或者他可以不再把语言当作认知武器?

也许他应该上那年春季Steven Pinker的课程“人类心灵”,其中包括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神经科学和进化心理学。想象一下,如果马克·扎克伯格在他的新闻订阅算法中引入集体心理之前,在学术或道德背景下考虑人类意识,又会怎样呢?

他还可以参加Niall Ferguson的历史课程,了解人口变化和社会分层(这正是民族主义的源动力)。他本可以与Henry Louis Gates Jr.一起参加“哈莱姆文艺复兴”,了解人们在真实生活中的互动与网上由数据决定的亲密关系之间的不同之处。或者,如果他选择普利策奖获得者、历史学家Laurel Thatcher Ulrich的指导下学习,那么可以学习“公共活动与私人经历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许通过了解人们内部和公共世界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可以让马克·扎克伯格对向最高政治竞选者提供用户数据的行为三思。

此前马克·扎克伯格再三表示道歉。他对国会说:“我们没能用广阔的视野看待我们的责任,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但是,如果当初他选择代表我们所有人做出调整之前,学习一下民主的主要因素呢?Facebook需要好好学习历史、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治理和道德。

当初辍学的时候,马克·扎克伯格才20岁。他自己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大脑新皮层细胞周围的髓磷还没有发育完全,而这些东西可以在做如此多决定时,提供身体必需的脉冲控制和执行功能。他没有与终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们一起发展自己的思想,而是从Napster创始人Sean Parker和大数据亿万富翁Peter Thiel这样的人身上学习。有了这样的导师,难怪扎克伯格将Facebook变成了监控经济的典范。

为了培养更多这类智力和情感不太健全的创始人,Thiel支持马克·扎克伯格辍学,并为他提供了资金,美其名曰“为想要建立新事物而不是坐在教室里的年轻人提供10万美元的奖学金”。既然你拥有创造力,又何必学习呢?

然而,只有当我们在最实用的背景下思考教育才有意义——就像是学校的意义是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工人,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为一个亿万富翁提供创业机会一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学校理解为工作培训的?就算真的如此,正如我之前所解释的那样,它本来应该是对工作生活的补偿。即使是煤矿工人在矿山中度过一天后也应享有回家的尊严,欣赏一部好小说或能够自由地投票。

然而,今天,焦虑的各大院校经常会与企业的CEO会面,以了解明天工人需要哪些技能。 JavaScript还是Python? Excel还是区块链?学校充其量只能成为企业将公共部门的就业培训成本外部化的一种方式,最糟糕的是,这是一种社会控制形式。

扎克伯格的理解是:要么编程,要么被别人编程。而且他一直坚持这条路,完全以工具价值的方式来理解用户。我们不是拥有尊严的人,而是要开采的数据,要标记的库存以及要触发的神经系统。

真正的教育不会这样。 学校推行的不是社会控制,也不是生产力,而是更高价值的自我实现。对于传播的信息或技能(即单纯的模仿)来说,学校并不是最好最有价值的地方,而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是批判性思考、建立融洽关系,以及建立团结。 学校的目的不是我们的功利价值,而是针对我们必不可少的内在尊严。 令人深感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人认为哈佛教育更像是一种职业证书,而不是人文主义的巅峰。

如果马克·扎克伯格重视人类的发展,而不是紧随硅谷及其投资者的脚步,那么他可能不会轻易陷入今天Facebook的道德噩梦。

不可否认,如果扎克伯格完成他的大学生涯,Facebook的问世可能会推迟两年。 但是,这两年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不同。

原文:https://medium.com/s/douglas-rushkoff/what-if-mark-zuckerberg-had-stayed-in-school-321aa3129af5

本文为 CSDN 翻译,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CSDN 立场。


 热 文 推 荐 

☞ 从沉迷游戏到沉迷编程,16 岁赚 20 万美元!

☞ 00 后程序员:12 岁入门,MIT 大赛前十,凌晨 4 点在编程

 12 岁开始自学 Web 开发,他竟说初学者别搭理大牛?!

 自研算法、三年图像验证,29 岁 MIT 美女博士如何“重构”第一张黑洞照片?

☞ 零编程基础的 15 岁少年,仅用 9 个月开发了 9 款 App?!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