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更新!新会的这些方面,让《凤凰周刊》再次发文称赞!
近日,《凤凰周刊》再次发文评价新会,全文如下:
初心弥坚 新会更新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一座近1800年的南粤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从郡、州、县、市再到区的行政设置,诞生了理学泰斗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蔡李佛拳始祖陈享、杰出外交家伍廷芳、民国“国叔”陈少白、建筑大师梁思成等众多影响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各领域伟人、名人。这里还发生过一场推动中国从此走向民族大融合的宋元崖门海战,自此中原文化在这里扎根,又从这里重新出发影响日后的中国。新会此地,千年来变化不断,从中原带来的新技术,结合当地的丰饶物产,却创造出弥坚不衰、传承千年的众多地方特色文化产业。
传承技艺 产业历久弥新
产业兴则人兴。
新会又称葵乡,因蒲葵而得名。据传在巅峰时期,新会有半城人从事葵扇制作的相关产业。1915年新会葵扇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一举获得金奖,为葵扇赢得了世界级声誉。现如今,风扇、空调走入千家万户,葵扇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但作为文化印记,葵艺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会文化产业中重新焕发生机。
除了葵艺,新会最为人所知的当属陈皮。陈皮入药最早见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其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食养俱佳的独特价值,为历代名医所推崇。作为中国陈皮之乡,新会已有近千年的陈皮生产史,早在宋代,新会陈皮已远销全国和南洋等地。这里规划建设的新会陈皮产业园,成功入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随着“陈皮银行”顺利搭建、“新会陈皮e贷”的创新推出,以及柑普茶、小青柑成为风靡全国的茶界“网红”,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迈入新的轨道,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全球市场潜力。
新会也是“广作”古典家具文化的代表。这里的传统家具制作与发生在1279年的宋元崖门海战息息相关。当年跟随宋皇室南下的大批匠人,很多在海战后留在新会,宋代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得以在此传承。特别在1405年红木引入中国后,新会匠人运用红木的原木材质,融入宋元文化与华侨文化、西方文化,逐步形成“广作”古典家具文化。目前,新会拥有全国最大的古典家具专业市场,并以此为基础组成方圆20公里的古典家具产业集群。
新会小冈香文化有600多年历史,由当地人利用桂皮等植物香料研制而成,经代代传承,形成了小冈特有的家庭式制香手工作坊和手搓香制作技艺,入选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香业小镇正式落地,小冈香产品也由单一的神香向高端养生香、保健品、文化创意产品方向发展。新会小冈香产量占全国卫生香的三分之一,销售遍布世界各地,因此“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冈香”。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精湛手工业制作技艺与新会人共生共存,它们诞生于新会,也造福新会人。繁荣的手工业,让新会城得以传承千年;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也是新会藏富于民、人们富足的内在原因。
今日之新会,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完美结合,成为传承技艺与产业发展的最佳典范,是历久弥新最好的诠释。
开拓创新 走在时代前沿
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手工业的同时,新会人也不断开拓创新,在现代工业深耕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新会已经走在时代前沿。
新会纺织业早在宋代便已成名,比黄道婆出生早200年的新会黄道娘,亲制手工织机,教授乡邻纺织,传播纺织技术,使得新会一带成为当时的纺织中心。改革开放后,新会纺织化纤业重新出发,建成广东省第一家化纤企业,并发展成为省内当时最大的丙纶长丝生产厂。1981年,香港永新公司与新会县政府合作,从瑞士引进技术,从联邦德国和英国引进设备,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涤纶长丝厂。在这样的产业基础上,新会逐渐形成了涤纶、锦纶、丙纶的“三纶”鼎峙之势,纺织化纤产业也成为新会经济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此,新会成为全国有名的“纺织城”“中国化纤产业名城”。
与此同时,新会民间资本不断寻找出路,瞄准了五金不锈钢行业。最初主要生产小五金、铝制品,后来进行来料加工,生产不锈钢制品,那时新会生产的铝制饭盒行销全国,成为当时城镇居民最受欢迎的大众产品之一。时至今日,新会五金不锈钢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新会不锈钢制品出口量几乎雄踞广东的半壁江山。
另外,广东省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广东省第一家造钢质船的县级厂、广东省县级最大造船厂等均诞生于新会。新会人依托于产业的不断发展,培养了众多的产业工人、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当机会来临之时,人才已为新会的快速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高端制造 领跑未来领域
优良的人文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雄厚的手工业和现代工业基础,让新会时刻吸引着投资者目光。如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在这里扎根,既是政府在推动,也是产业需求的顺理成章。
2010年,中车广东的前身,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在新会成立。2015年,公司自主生产的CRH6A型城际动车组正式获颁制造许可证,成为全国第三家、广东省唯一一家获城际动车组制造许可的企业。为了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也为了更好的服务中车,新会正全力打造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目前已有克诺尔、江门中车轨道等12家配套企业落户。
依靠传统的陈皮产业,新会人不断开拓创新,大力进军生物医药产业,深挖陈皮药用价值。同时,从新会走出的海外侨胞,也不忘家乡发展,投下巨资在家乡建起了李锦记食品和无限极健康产品生产基地。依托这些已有的产业基础,新会正在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着力打造生物医药装备产业。
新会原有的船舶制造业,也取得不错成绩。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之一及华南最大的散货船制造商;海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游艇界的“隐形冠军”,也是世界游艇界唯一一家进入前30名的中国制造商。
历史机遇 新会万象更新
在2017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会也因此迎来了自己的历史性机遇。
在这个涵盖了广东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战略规划中,新会正处于“一带一路”、西江——珠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向东连接广佛、深港澳两大龙头,向西掌控进入粤西乃至大西南、大南海的战略通道。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位于新会的江门站将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打造成为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成为珠三角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门户。这里还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新会港和65平方公里的对外开放水域,是珠江八大出海口中除虎门外唯一可通万吨级船舶的出海航道。
便利的交通环境、国家战略的政策支持,让新会更有底气,也让来到新会的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前,新会正在加快谋划发展珠西枢纽新城、银湖湾滨海新城,大力推进深江产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等三个万亩产业园区建设,推出各种招商引资、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以产城融合、沿江出海的发展思路迎接大湾区时代的到来。
2017年,《人民日报》发布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新会连入3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51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位列90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位列26位。客观公正的数据表明,新会发展成效显著、潜力巨大,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天时地利人和,新会未来,值得万众期待。
《凤凰周刊》上期文章请点击:《凤凰周刊》发文点赞新会“文盛武兴”!每个新会人都来看看……
来源:《凤凰周刊》记者/徐智 余晓
运营:江门日报新会站新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