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语”冬奥|一起向未来!冬奥赛场幕后的外院学子们(三)
北京冬奥会正式圆满落幕,为更好地展现外院学子在冬奥会幕后的青春风采,学院特推出三期特别报道,与大家共同回顾她们服务冬奥的精彩经历,一起讲述那些难忘的美好回忆。
场馆运行实习生
奥林匹克转播公司(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的场馆运行岗(Venue Operation)负责保障音频设备和摄像设备正常运行和对接摄像团队。
樊璐
2020级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能够在OBS(奥林匹克转播公司)碰到一个有爱的团队,并为北京冬奥会赛事转播贡献自己的力量,真的很幸运也很开心,也是一份美好的回忆。”
樊璐是OBS场馆运行实习生,工作地点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主要是在瑞士团队中做音频助理。她的工作主要是在赛道边收集雪橇划过的声音、同时传回转播车中,通过转播车中工作人员的剪辑,从而让观赛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比赛规定每个选手只有一次机会,初赛即决赛,这意味着一旦站上赛道便必须全力以赴。其中,比赛画面上仅能看到运动员的全副武装,而声音则更能体现运动员的状态。比如,运动员因错过旗门懊恼的声音;还有运动员即将冲过终点线时为自己鼓劲的声音。每场赛事都是呈现给大家“一个故事”,而每个收录的声音都是讲好“一个故事”必不可少的。
南鑫
2020级德语硕士研究生
“参与BTP(转播培训项目)是2022开年最快乐的事情。借此机会,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和非常友好的外国友人。大家工作时是好搭档,闲暇时是好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赴冬奥之约。”
(前排右二为南鑫)
南鑫工作的场地是首都体育馆,因此有幸见证了花滑表演和短道速滑训练比赛。花滑表演中,风格各异的音乐和运动员优美、特色的专业动作交相呼应,短短几天中,她便感受到了不同国家表演风格和文化色彩的迥异。短道速滑比赛中,运动员专注坚毅的眼神和默契的团队合作也让她印象颇深。在场馆内她负责一些摄像机机位辅助的工作,因此她也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运动员训练时的专注和姿态。她表示,训练期间运动员们会互相鼓掌、互相鼓励,让她感受到了竞技体育温馨的一面。
“在这里,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各国友人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有时或许语言不通,但是你又会很神奇的发现,这并不妨碍你们进行无障碍沟通。”南鑫如是说,比如开赛之初恰逢中国新年,工作之余,她和同事们会为团队的韩国友人介绍中国各地新年的习俗和吉祥话,还告诉他们晚上可以在电视上收看春晚。他们对中国春节的文化习俗非常感兴趣,还热情地学习了中文的“新年快乐”。正是各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让冬奥会上的中国年味儿“飘”向了世界。
冷怡
2020级德语硕士研究生
(二排左三为冷怡)
对于能够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的赛事,OBS媒体实习生冷怡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在今年冬奥会中,她的岗位是场馆运行,所在场馆是首钢大跳台,主要工作内容是摄影师助理。
因为跟在摄影师身边提供帮助,她能够近距离感受到比赛的激情,看到运动员们高超的雪上运动技艺和夺冠瞬间的欣喜若狂。但是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准备候场时,各国的运动员互相交流、拥抱,为直播屏幕里刚刚成功跳出了高难度动作的他国选手鼓掌欢呼,或为他们的动作失误而惋惜叹气。这让她感受到了一种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大家仿佛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真正切磋自己所热爱的滑雪运动的好朋友、好玩伴,那是一种真正对运动的热爱和尊重。
首钢大跳台本次共有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两个项目,而中国选手谷爱凌、苏翊鸣分获女子自由式滑雪和男子单板滑雪金牌,这让她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感受到中国运动员的优秀和祖国的力量。同时,工作期间,她也结识了很多来自各国的工作人员,他们幽默又有爱,会一起开玩笑,也会一起认真讨论工作。对于所有人来说,本次冬奥会都是一场难忘的回忆,充满了激动、感动、温暖的微小瞬间。
赛事服务实习生
奥林匹克转播公司(Olympic Broadcasting Services)赛事服务岗(Games Service)负责交通、住宿、制服、餐饮、货运等工作,协助提供翻译服务、协助采购等等。
杨文艳
2020级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图为鸟巢转播综合区)
2022年1月18日杨文艳来到鸟巢转播综合区,成为后勤团队的一员。在工作的38天里,她和小伙伴协助后勤经理,照顾所有其他岗位的OBS员工的衣食住行和办公需求;由于OBS员工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所以遇到中外工作人员语言不通的情况,他们也需要充当翻译。
(左一为杨文艳)
2月23日16时,在鸟巢和冬奥北京演播塔前的5号停车场,“司机师傅,请再稍等一会儿,人上齐后您这辆车就可以出发了”,杨文艳完成了最后一项任务——为语言不通的外国后勤经理和中国司机翻译,协助班车信息的沟通。
彼时彼地,与后勤经理和小伙伴不舍得拥抱合影告别后,鸟巢班车出发,她乘坐的“冬奥体验号”列车却已到站,她的生活将回到日常轨迹中,她说:“相信这一程中情感、能力、见识上的收获和触动她的瞬间,会悄然改变着她个人和国家,让子弹飞一会儿,这种变化也许会在未来不经意的某个时刻再次触动内心,正如17、8岁得知中国申奥成功时,出于对未来的憧憬,‘参与北京冬奥’的念头一闪而过,感谢北理工提供的机会和支持,让闪念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彭杨洪
2020级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整个工作期间,留下的记忆都是美丽又有趣的。下雪天一起铲雪,一起去高山滑雪坐缆车看雪景,教外国朋友中文,到现场给中国运动员呐喊助威.....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收获了一群有爱真挚的朋友,遇见了像朋友一样的有趣领导,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份奇妙的记忆自己将永远珍藏。在离别之际,大家互相道别,欢声笑语变成依依不舍的眼泪,大家一起拥抱,耳边的祝福成为一股涓涓细流涌动在心间。希望在未来,能有缘再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前排右一为彭杨洪)
(YSC-OBS全体工作人员大合照)
杨祺
2020级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杨祺是一名OBS的赛事服务实习生,冬奥会期间分别在张家口赛区和水立方两个场馆实习。她的工作涵盖提供翻译、餐饮、交通、制服等等。从张家口到冰立方,从ZBC到IBC,从冬奥会前期的筹备工作到冰壶场馆的赛事服务工作,奥运会的经历令人难忘。
“最激动的应该就是见到谷爱凌了,每一跃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难说再见,所有关于冬奥会的美好回忆都会永远珍藏在心底。今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杨祺如是说。
荣宁宁
2020级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荣宁宁是OBS的一名赛事服务实习生,冬奥会期间在国家体育馆工作。作为后勤部门的一员,她的工作涵盖交通指引、餐饮保障、工作服发放等方面,需要时刻做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确保场馆所有工作人员在冬奥会期间工作得舒心、安心、放心,进而确保2022北京冬奥会赛事转播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排右一为荣宁宁)
国家体育馆是冰球的比赛场地,馆内出入口众多、结构复杂。为了保证记者、评论员、摄影师等工作人员准确快速地找到指定位置,荣宁宁和部门同事每天反复在场馆内奔走,张贴指示牌,规划路线。工作期间,她在场馆亲身感受到了体育的拼搏精神,见证了一幕幕振奋人心的时刻——中国男子冰球队首次亮相奥运会,奋力拼搏,在和上届冬奥会男冰亚军德国队的较量中收获首球;在小组赛C组最后一轮比赛中,芬兰队从0比3落后到3比3扳平瑞典队,再到加时赛4比3反超;在铜牌争夺赛中,斯洛伐克队4:0零封瑞典队,创造了历史……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光耀世界,也为世界了解新时代的中国打开了一个窗口。工作之余,荣宁宁还和小伙伴们一起剪纸,向外国友人介绍传播中国文化,让许多外国人也感受到了中国新春佳节的欢乐与喜庆。
(左三为荣宁宁)
短暂却难忘的冬奥之旅已经结束,她们见证运动员激动的泪水、记录观众席热烈的欢呼、定格志愿者灿烂的笑脸,然后精心整理、小心收藏。也许新闻里找不到她们的记录,比赛中看不见她们的身影,但无论是电脑屏幕上反复播放的比赛视频,还是志愿者手机里每日收到的宣传推送,都是她们曾经义无反顾地助力冬奥赛事、投身志愿服务的最好证明。
2022北京冬奥会已落下帷幕,媒体转播实习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也已经画上句号,而奥林匹克留下的珍贵记忆则会继续推动她们和无数青年人不断向更高、更快、更强的未来走去。
盛事落幕,精神永存。冰雪运动的魅力、奥运健儿的奋斗精神、世界为一家的共同体理念值得永远铭记!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一起向未来!冬残奥会已经开幕,祝愿运动健儿们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发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再创佳绩!
推荐阅读:
我“语”冬奥 | 一起向未来!冬奥赛场幕后的外院学子们(一)
我“语”冬奥 | 一起向未来!冬奥赛场幕后的外院学子们(二)
供稿:樊璐、南鑫、冷怡、杨文艳、彭扬洪、杨祺、荣宁宁
排版:王天骄
审核:杨 晖、 欧阳哲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