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漫画家——白土三平
上世纪60年代,日本漫画行业迎来第二次热潮,一种以租借作为主要形式的“贷本漫画”开始大为流行,这便诞生了名为“写实漫画”的专门面向成年读者的“剧画”。而在此之中,最受人们欢迎的便是描绘了江户时代阶级斗争的史诗漫画《卡姆依传》,其作者正是白土三平。
1932年,白土三平生于日本东京府东多摩郡(即后来的杉并区),他出身于一个无产阶级家庭,父亲冈本唐贵是昭和时代的知名画家,也是工人美术运动的领导人,妹妹冈本飒子一名是绘本画家,弟弟冈本铁二是《赤目》的作画担当。白土三平自幼接受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唯物主义的人生哲学,他的漫画受到了学生群体和思想家的大力推崇,被誉为“唯物史观漫画”和“社会主义漫画”。
由于父亲长期从事工人运动,白土三平童年的回忆停留在不断搬迁的印象中:从大阪的差别部落,辗转迁移到朝鲜族人的部落。这令白土三平自幼看尽世间百态,他从心底里尊重底层人民。
白土三平12岁的时候,日本警察以“维持治安”的名义镇压社会主义运动,父亲被严刑拷打导致骨髓受到重创,自此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白土三平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上山伐木,下山耕地,努力维持全家的生计。
1944年,白土三平进入私立练真中学,当时日本战局的崩溃已不可挽回,民众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下,成为惊弓之鸟。此后,白土三平前往长野县上田中学求学,在这里意外结实了军人白土牛之助,后者为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多年之后“白土”笔名的由来。
由于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白土三平在中学三年级时被迫退学。1946年,白土三平一家返回到故乡东京,正是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手冢治虫的作品。白土三平被故事漫画的魅力深深吸引,心中萌发出了以绘画为生的念头。
1947年,经父亲的介绍,白土三平来到金野新一的工作室做学徒,正式学习拉洋片的临摹和上色的工作,这是白土三平从事漫画创作的最初开端。
1951年,白土三平学艺已满,以“升”为笔名,在金野新一的指引下,创作出《Mr小友》。此后多年,白土三平一直从事这个系列的样片制作。
1955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白土三平搬到了东京葛饰区。更换工作居所后,白土三平用“黑川新”这个笔名着手新作的绘制,推出了样片《提古里妈妈》。有意思的是,周边嬉戏打闹的孩子们喜欢称呼白土三平为“一二三先生”。白土非常喜欢孩子们的爱称,这也正是“三平”笔名的由来。
同年,白土三平加入了友人组建的木偶剧团“太郎座”,在这里,他认识了未来的妻子小林真由美。1956年,两人成婚,一同搬到了板桥。出于心中的理想,白土三平在此时向日本共产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以志愿者的身份配送《红旗》,但最后并未被批准入党。
1957年,白土三平成为少女漫画家牧数马的助理,开始学习月刊漫画的创作技巧,并推出了《寒风剑士》,正式开始写实漫画的创作生涯。
1959年,白土三平在三洋社发表《忍者武芸帐》,到1962年连载结束,累计发行17卷,这在当时的日本漫画界是史无前例的大长篇作品。漫画充满了各种刺激性画面,动作张力十足,气势惊人,就连成年人看后都会感到深深的震撼。然而透过血肉横飞的画面,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作品背后更深一层的含义。白土三平以不被日本正史所认可的少数民族作为漫画主角,着力展现其对抗邪恶的过程,正是切合当时日本社会的真实写照。
1961年-1963年间,白土三平在青林堂推出了《佐助》、《忍法秘话》、《西顿动物记》等多部漫画,并荣获第四届讲谈社儿童漫画奖。
1964年,青林堂创建月刊连载杂志《GARO》,这是一件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尽管目前看来,《GARO》不像三大周刊少年杂志那般鼎鼎有名,但其对于日本漫画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却是毫不逊色。主编长井胜一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漫画事业,在他的坚持下,《GARO》极其注重对顶级漫画大师的培养,比如支持拓植义春发表《沼泽》、《螺旋式》,震惊了整个日本漫画届和艺术界。更重要的是,《GARO》刺激了手冢治虫的创作欲望。在清楚地认识到《GARO》极高的艺术性后,手冢治虫不甘落后,创建了自己的漫画杂志《COM》,并在上面连载不朽名作《火鸟》——诞生了有史以来艺术价值最高的漫画。
纵观《GARO》的发展历程,它虽然只是一本小众杂志,巅峰期的销量也只有寥寥8万册而已,但他的艺术成就代表着当时日本漫画行业的最前线,而《GARO》在存续期间最重要的作者就是白土三平。
白土三平在《GARO》上推出了忍者史诗漫画《卡姆伊传》,故事讲述了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实施彻底的残暴统治,对民众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每一个阶层的人民都备受权贵压迫,在夹缝中苟且求生。身处“非人”的卡姆依为了反抗暴政与压迫,置生死于度外,奋勇向前,砥锋挺锷。
事实上,“卡姆依”对于不公与压迫的反抗,正好契合了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民众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顺应了时代变迁与社会思潮。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大学到处可见“卡姆依”的形象纷纷展示于飘扬的旗号与横幅上。特别是在学运期间,《卡姆依》漫画与高仓健的电影《网走番外地》、冈林信康的歌曲一并成为最受日本大学生欢迎的文艺作品,继而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文化标志。
单从漫画自身出发,白土三平的画风更接近写实风格,与当下流行的忍者题材漫画(如《火影忍者》)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卡姆依》的人物设定简约、描线颇为精炼,细节考据详实,漫画中不会出现超自然的情节展开,也没有浮夸的超能力表现。虽然登场人物曾使用过“变移拔刀霞斩”、“饭纲落”等忍术,但大部分都有客观理论依据,甚至会在旁白中加入合理的注解。整体故事的发展走向也不拘泥于快意恩仇,更多是与成千上万的黎明百姓息息相关。
《卡姆依》的主旋律是底层小人物奋起反抗顶层的统治阶级,作品中蕴含着浓浓的白土三平的创作风格——将权力斗争发展成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漫画中风骨遒劲地写实手法和叙事上浪漫主义的悲情色彩跨越了时代的限制,赢得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追捧。这部作品深刻改变了日本动漫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不计其数的漫画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宫崎骏。
之后,白土三平的作品被东映陆续改编成剧场版动画,但在合作过程中,矛盾、不愉快越来越多,双方的分歧也越来越大,终于在1966年7月21日公映《华大利》之际彻底爆发。从脚本的初创开始,东映将“阶级斗争”相关内容全部删去,白土三平大为光火,他认定“阶级斗争”是自己毕生奋斗目标,更是系列漫画永恒不变的主题。因此,白土三平一度拒绝电影事宜,后期制作被迫中断,好在同是电影制作人和东映电视部的渡边亮德出面大力劝说,电影制作才得以完成。但在试映完成阶段,双方的关系已经降至冰点,再无修复的可能,白土三平公开对外宣布此生再不与东映合作。
1971年,第一部《卡姆伊传》连载结束。很多读者以为不久之后就能见到续作,但这一等就是17年。在此期间,白土三平推出了《神话传说》和《卡姆伊外传》。1988年,白土三平在《Big Comic》上发表了第二部《卡姆伊传》,直到2006年正式完结。2009年,白土三平执笔《卡姆伊外传》的新作,而第三部《卡姆伊传》正在构思之中。现在很多读者喜欢《火影忍者》,但就日本漫画发展历史而言,区区15年历史的《火影忍者》在超过50年尚未完结的《卡姆伊传》前只能望其项背。
2009年,崔洋一翻拍了《卡姆依外传》真人电影。有意思的是,日本演员松山研一和小雪因此剧结缘而成为夫妻,我国香港演员郑伊健亦有参演。不过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由于缺乏原作受众群和低成本特效等原因,在日本大众的口碑中评价很低。在中国更是被看做是一部彻头彻尾的B级片,很多人表示本片的全部观感就是尴尬症频发。
白土三平的写实漫画虽然凄惨无情,却充满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契合日本社会发展潮流,正因其作品贴近底层人民,对社会问题有着一针见血的评断,多年以来,持续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与喜爱。
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