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互联网泡沫的视角剖析AI繁荣
许多人疑虑,现今的人工智能繁荣是否会像互联网泡沫一样破灭。这样的担忧情有可原,特别是当上周NVIDIA财报发布后,股市出现的狂热情绪。虽然AI时代似乎与过去截然不同,但其中也不乏相似之处。与所有的浪潮一样,这次也有其独特性。最明显的两点差异是创新的速度和领导AI浪潮的公司的质量。与互联网一样,AI将无处不在,为几乎所有组织所用,而不仅限于传统的科技公司。此外,互联网泡沫时代的许多模式正在重演,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我们将回顾导致互联网泡沫和AI繁荣的事件,分析这两个时代的异同。
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
这个词是由互联网泡沫时期的联邦储备局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提出。让我们回顾一下互联网泡沫的形成过程,以及背后的推手。
到了1990年代中期,科技领域的巨头IBM已经风光不再。而Wintel,即微软和英特尔这对强大的组合,成为了互联网泡沫前的核心平台。在这张图上,我们仅展示了导致互联网泡沫的相关里程碑和条件的一小部分。
我们的故事从1994年开始,当时一家名为CMGI的公司上市,尽管当时它并不知名,但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互联网公司投资公司,成为了泡沫经济的投机和不可持续业务的象征。而真正点燃互联网泡沫的是网景的首次公开上市,这距离其首款浏览器的发布还不到一年。随后,一系列的IPO接踵而至,包括我们展示的一些公司,如雅虎、亚马逊和eBay。请注意IPO的数量——我们从图底部开始展示数据,从1999年起。1999年有473家公司上市,次年有446家,泡沫破灭后数量急剧下降,2001年有91家,2003年更是触底至71家,远低于甚至是2022年的IPO数量,那一年对于IPO来说相当惨淡。
大规模资本支出催生了巨大的财富机遇
但让我们回溯至1996年——《电信法案》(the Telecommunications Act)在克林顿总统的签署下,开启了通信领域的竞争之门,也为投资敞开了大门。诸如全球十字路口、世界通讯、安然、Qwest、朗讯、Level 3等公司迅速崭露头角,公共电信公司在1996年至2001年间向互联网建设注入了近5000亿美元。这些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公司的债务,这在泡沫破裂后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这些资本支出投资规模庞大,以今天的美元价值计算,接近1万亿美元。
与现今的人工智能热潮相似,当时的投资和热情高涨,直到CMGI的市值达到了410亿美元。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被誉为点com投资的巴菲特。然而,事实证明,CMGI持有大量陷入困境的资产,泡沫破裂后,其价值蒸发了99%。CMGI只是众多创造了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的财富传奇之一,当热潮退去,许多人却陷入了困境。
Y2K也对科技产业产生了推动作用
在走向千禧年之际,IT部门得到了宝贵的机会来修复Y2K问题。许多应用程序仅使用两位数字来表示年份。这意味着,对于'00来说,2000年将无法与1900年区分。人们担心的是,当时钟在1999年12月31日午夜敲响时,世界软件将陷入不可预测的故障,金融系统将完全停滞,世界经济将停止运转。
为解决这个问题,行业投入了数亿美元。然而,当2000年到来时,世界并未终结。许多IT界和美国政府认为科技产业的出色工作避免了一场危机。但批评者指出,许多国家和地区并未实施修复措施,它们的世界也并未终结,这导致了一场反弹,出现了Y2K只是技术浪费的说法。
这种看法持续存在,并在泡沫破裂后回过头来困扰许多首席信息官。
每个繁荣都有顶点——互联网泡沫也不例外
泡沫在2000年3月达到顶峰,而当时利率正好保持在7-8%之间。在泡沫顶峰时期,美国政府出现了预算盈余,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繁荣。克林顿的税收增加被用来削减美国债务和平衡预算。华尔街对此表示欢迎,并向互联网股票注入了资金。
然而,泡沫真正破裂的原因是,人们逐渐意识到,许多风险投资资金都流向了没有可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公司。这些陷入困境的资产正使用风险投资资金购买思科的网络设备、Sun Microsystems的服务器、EMC的存储、Oracle的数据库授权、戴尔的个人电脑等,推动了科技繁荣和互联网股票的上涨。这些初创公司还在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互联网门户如雅虎和Lycos上大肆宣传。这是一个自我实现、循环参照的过程,一旦风险投资资金枯竭,便会崩溃。
9/11事件加剧了困境 - IT重要性遭质疑
就在市场看似即将触底反弹,重拾昔日的狂热之际,9/11事件发生了,给科技行业带来了长期的低迷。硅谷一度变成了空城,办公室空无一人。企业的科技情绪跌入谷底,这一态势被哈佛商业评论中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的一篇知名文章《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所强调。卡尔在文章中指出,IT已不再是战略资源,无法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IT因此被贴上了“红色警报”的标签,全球各地的首席信息官都急于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直到第二年谷歌成功上市,科技市场才开始逐渐复苏,人们意识到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尽管IT仍然重要,但正在经历由消费类公司如谷歌引领的转型。谷歌发表了关于Google文件系统的重要工作,引发了关于如何在全球范围内重塑IT的新思考。
2006年AWS推出,但当时美国正深陷两场战争,随后又遭遇了一场持续到2009年底的金融危机。社交、云、大数据和移动(iPhone的推出)领域涌现出大量创新,但由于金融危机,企业科技的投资被迫转向维持运营,这导致了一段长期的超低利率时期,并为下一波浪潮铺平了道路。
科技创新的核心法则
在我们对比和分析与AI时代的差异之前,先来看看历史主导时期的普遍规律。
摩尔定律在互联网泡沫前后一直在起作用。以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众所周知的是每24个月芯片上晶体管数量翻倍的规律。
推动互联网泡沫时代的力量是价值创造模式的范式转变,最好由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来描述,这涉及到网络效应。以太网的共同发明者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提出,网络的价值随着连接用户的线性增长而呈指数增长。换句话说,当网络上有两个人使用电话时,价值并不大,但当有数十亿人使用时,价值就会呈指数级增长。梅特卡夫定律并没有取代摩尔定律,而是作为补充。
现在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黄仁勋(Jensen Huang)声称,你购买的GPU越多,节省的成本就越多。我们称之为“黄仁勋定律”。他可能是对的。他的理论是,与通用CPU相比,他的超级芯片可以将AI工作负载运行速度提高12倍,能效提高20倍。他的论点直接挑战了摩尔定律,因为要实现这些结果,按照每两年翻一番的性能增长速度来看,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
摩尔定律是否已经终结是一个热门讨论话题,我们在此前的系列文章中已有探讨。黄仁勋和许多其它人经常预测它的终结,而英特尔CEO帕特·格尔辛格(Pat Gelsinger)则坚决捍卫其仍然有效。但显然,新的硅设计方法正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周期正在加速(双关)
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推动人工智能繁荣的时代,以及我们当前所处的位置。
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是由一段为期10年的牛市拉开的,这一时期由接近零利率的政策推动。这是一个由云计算和SaaS引领的史诗般的时期,而AWS早在金融危机前就已起步。事实上,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原本对云计算持保留态度的公司财务总监开始转向云计算,以减少IT资本支出和相关负担。一旦他们尝试了云计算,就迅速认识到其作为一种更高效的运营模式的潜力,从而见证了云计算推动的十年巨大增长。
尽管COVID的爆发短暂地打断了这一科技繁荣,但随着组织被迫迁移到云端,它迅速恢复了活力。然而,零利率政策的结束使这种增长放缓,2022年科技支出开始放缓。但与此同时,ChatGPT的宣布与美联储加息暂停的时机相吻合,标志着现代人工智能繁荣的开始。
亿万富翁队伍的壮大
去年,微软因人工智能热潮而增加了1万亿美元的估值,如今已达到3万亿美元。而在2月23日星期五凌晨,英伟达的市值更是飙升至2万亿美元。
所有这一切背后的推动力是ChatGPT的宣布以及人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影响每家公司、每个行业以及地球上大多数人的认识。这与互联网的影响力相类似。
ChatGPT:新时代的Netscape
虽然ChatGPT似乎比Netscape浏览器更加重要,但在当时,浏览网页的能力却是革命性的。回顾过去,这种体验是新颖的,尽管与今天能够流畅播放视频和浏览富媒体网站的能力相比,它显得有些简陋。浏览体验的质量提升了数个量级,而基于LLM的体验可能会呈现出类似的趋势。
无论如何,这两个时刻都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就像Netscape一样,OpenAI也成为了人们首先想到的名字。
上面的图展示了OpenAI如今受到的关注度。这幅图的纵轴上展示了净情绪,即参与意愿,并基于对1500多名IT决策者(ITDM)的调查结果绘制而成。
与Netscape相似,OpenAI在动力和关注度方面都超过了竞争对手。以至于在这张图上,我们不得不特别标注OpenAI的位置,因为它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图的正常范围。与此同时,AI公司群体筹集了近100亿美元,而Netscape的竞争对手则包括一些无名初创公司、一些开源浏览器如Firefox,以及微软等巨头。
在这张图上的许多GenAI参与者可能最终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就像早期的浏览器竞争对手一样消失。开源LLM替代品正在涌现,这与浏览器领域的情况类似。目前最著名且知名度最高的开源平台是Meta的Llama,但还有数十种其它选择。此外,正如谷歌搜索颠覆了互联网门户一样,我们看到像Perplexity这样的聊天式引擎正在争夺关注度和采用率。因此,一些类似于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颠覆性变革可能正在悄然发生。
与互联网建设类似,大规模的资本支出(CAPEX)正在推动人工智能的繁荣
Dotcom时代与人工智能时代之间的另一个关键共性在于CAPEX投资。
查尔斯·菲茨杰拉德(Charles Fitzgerald)的图揭示了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正投入巨额CAPEX以支持云计算和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亚马逊的CAPEX中包含了更多与其基础设施相关的支出。然而,我们观察到一个与dotcom时代电信公司和ISP建设规模相当的建设热潮。
正如“菲茨杰拉德”在其最新文章中所指出的,上一季度英伟达的数据中心收入约等于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CAPEX的50%。根据英伟达的声明,我们可以推断,上一季度云计算公司在GPU上投入了近百亿美元,推动了人工智能的繁荣。相比之下,英伟达的CAPEX与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因为英伟达不生产芯片,而是由TSMC负责制造。
因此,尽管存在相似之处,但资金来源却大相径庭。人工智能CAPEX资金来源于资金充裕的超大规模巨头,而非背负沉重债务的dotcom通讯提供商。例如,苹果作为这一组合中的一员,最终将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参与这场竞赛。综合来看,苹果、亚马逊、Alphabet、微软和Meta的资产负债表上拥有近3800亿美元的现金。他们的CAPEX投资中只有一部分会计入收入表,作为N年的折旧成本,因此他们正在用基础设施充实他们的人工智能战争基金库,押注人工智能时代将带来巨大的回报。
Dotcom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众多相似与差异
综上所述,让我们深入探讨dotcom时代与当前人工智能热潮之间的相似与差异,重点关注关键参与者、市场动态和技术进步。Netscape和OpenAI分别被视为各自时代的创新引领者。微软在两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dotcom时代,微软通过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捆绑在一起击败了Netscape。如今,微软正致力于将OpenAI整合到其软件体系和生态系统中。
CAPEX是基石
正如互联网是由电信CAPEX资助的一样,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也正在资助人工智能的建设。然而,当时并没有互联网或云计算,因此这一次的发展步伐更加迅速。
初期“挖矿工具”备受瞩目
核心基础设施——被称为“挖矿工具”的公司在dotcom时代备受关注(如思科、太阳微系统、EMC、Oracle)。同样,NVIDIA、AWS、微软和谷歌也被视为关键参与者。Meta的情况尚不明朗,因为它拥有开源的Llama模型。开放标准在互联网的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很可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关键作用。
尽管如此,NVIDIA和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拥有更具持久性的商业模式。此外,将人工智能融入SaaS将加速其采用。在早期的互联网时代,并没有SaaS公司。云计算的兴起推动了SaaS的蓬勃发展,而SaaS公司也将在其平台中注入人工智能。虽然将出现新的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程序,但已经建立起来的SaaS公司将加速创新步伐。
封闭与开放
AOL作为互联网的先驱,构筑了一道封闭的专有围墙花园,这与今日的NVIDIA和超级规模运算供应商颇为相似。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式Web占据了主导地位,开源软件如Meta的Llama及其它软件日益崭露头角。
不同之处在于,AOL的价值主张较为薄弱,易于被颠覆。假若他们选择了开放,或许能够实现自我进化。然而,NVIDIA和超级规模运算供应商拥有坚实的护城河——远比我们之前探讨的脆弱互联网公司更为强大。在我们看来,开源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投资者的FOMO(错失恐惧症)
当时的市场充满非理性,投资者对错过机会感到恐惧。任何带有dotcom地址的事物都会飞速飙升。如今,我们又目睹了这种非理性的狂热。但仅有七家公司真正引领了人工智能的繁荣。与互联网时代的欺诈公司相比,这些支持性的SaaS公司更为持久。Snowflake、Adobe、Workday、Salesforce、ServiceNow、Oracle、SAP等公司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力量。
股市如同今日般“泡沫化”,但当时的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如我们所展示的,IPO在当时蓬勃发展。而今日的领导者们却实现了可观的盈利。人们常常将NVIDIA与思科进行比较,后者在互联网时代曾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然而,思科从未拥有过垄断潜力。NVIDIA则不同。其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尚待观察,但在我们看来,它已经领先了许多年。若执行得当,它可能会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实现Jensen的法则。
新兴、热门市场遵循相似模式
初创市场总是呈现出类似的模式。从1.0版升级到2.0版,解决方案持续优化。当能够产生自由现金流时,将激发持续的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如今,我们看到了与互联网泡沫时期类似的模式,但AI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由于互联网和云的普及,创新速度大大加快。AI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而互联网泡沫时代则没有这样的条件。
新颖的用户体验定义了一个时代
正如互联网泡沫时期一样,我们见证了一套全新的用户体验——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首次讨论的是替代认知功能。
结论
与互联网泡沫时代相似,人工智能也面临着一个几乎无限和难以估量的市场。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也带来了未知的风险。谁知道AGI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AI的发展轨迹在多个方面与互联网泡沫时代相似,展现出快速创新、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者的热情。然而,如今的格局更具持久的商业模式、更快的创新速度以及向替代认知功能转变的趋势。虽然未来充满希望,但也需要警惕新兴风险以及投资者是否过度冒险。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差异在于监管监督。在全球范围内,技术在周期的早期阶段受到了更多的监管审查。虽然公共政策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在软件监管方面的作用则是新的。
中国台湾问题,导致半导体供应中断 战争和恐怖行为 气候灾害 金融危机 其它可能动摇经济的外部事件
我们希望这些事件不会毁灭人类,相信我们能够恢复并见证人工智能带来的美好承诺得以实现。
Source: David Vellante; Dissecting the AI boom through the dotcom lens; FEB, 24, 2024
---【本文完】---
近期受欢迎的文章:
更多交流,可添加本人微信
(请附姓名/关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