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伤害无辜的人?
01
@ 衣者褚
王文志等记者被打,足以证明很多地方抵触记者采访,并不是真的在乎记者有没有记者证,而是在乎你是不是监督到点子上了。
只要记者的采访报道打到了这些人的七寸,对于没有记者证的记者,他们会以没有记者证为由拒绝采访,对于有记者证的,他们一定会找到别的借口把记者忽悠走、架走、抬走甚至打将出去。
所以,有时候媒体在地方上去做舆论监督是否受阻,根本不在于记者是不是建设性批评,也不在于是不是有记者证,而在于地方官是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还是想掩耳盗铃、瞒天过海、逃避责罚。
02
@ 金无忌
这起事件,社会一边倒地支持记者,也留下一个惊叹号:现在记者本来就不多了,还有记者会到现场去调查,且做的是硬核调查新闻。这些年传统媒体式微、调查记者凋零,一年到头都没有几篇调查报道,打记者的新闻让社会集中关注了这个职业,像是一次时代的回光返照,一段消失的记忆重新浮现在公众面前。
恰好这几天,社会发生了几起恶性伤人事件,有不少评论声音称媒体去哪了,为什么没有记者去采访调查啊?事件真相到底是怎么样?似乎这个时候,人们才想起了社会还有记者这个职业。
03
现在很多人的情绪一点就燃,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和压力,挫败感和无助感交织在很多人的心头。
04
你嫌实习工资低,可以去找老板;要毕业证,去找学校的负责人。你对生命失望,可以自毁,为什么去伤害无辜的人?
发生在无锡的事情,罪犯非常年轻,刚刚踏入社会,还不能说真正遭受社会的“毒打”。如果我们不相信他生下来就是恶魔,就必须承认,他是“教育失败的产品”。
当下的教育中,似乎缺乏一种“责任”的维度。在国家层面,强调中国受压迫;在个人层面,则指向仇恨资本家。
现在县城出来读书的孩子,普遍有很强的“阶级意识”,而缺少个人意识。他们很容易做简单的归因——是“别人”的错。
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是获得“责任感”的开始。
05
@漫山秋枫
类似“报复社会”的恶性事件,每次发生之后,都让人有一种重重的无力感。
我们的无力感在于,我们既不知道哪些人身上有邪恶、暴力的“定时炸弹”,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在哪里爆炸,更没有能力对根本不确定的报复社会“性格”的“人群”或个体进行提前甄选、布防。
偶发的个案不可避免,即使是在最健全有序的法制社会,也难免发生类似的悲剧。我们也知道,悲伤不能挽回生命,道德遣责也不能消除弥漫于社会中的共同的灰暗情绪。
我们所处的社会,还有许多不公平,不公正,客观上酿藏着各种危机的气泡,贫富差距的鸿沟、社会阶层之间的敌意和对抗,无时无刻不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引信。
06
@ 晓看
当一个社会越来越不宽容的时候,戾.气就产生了。
动辄得纠,一点点小错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按流量进行治理的模式,鼓励了极端的言论和心态的蔓延。有司在处理“失言”的时候,举着的是180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全网封杀、删号、复出之后再封杀、再删号,甚至越来越多动用行政处罚和刑事起诉的手段来进行打击。
而网络暴民们看了觉得“真爽!”“舒服了!”从底层呼应了有关方面的暴力作为,成了对暴力的鼓励。
不同声音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矛盾得到了解决,相反,问题依然存在,矛盾逐渐积累,怨气越来越高,却没有一个可以发声宣泄的渠道,甚至人们已经被规训到听到任何不同的声音就吓得自我压制。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却是充满了愤怒。
07
宣扬仇恨,美化暴力,甚至歌颂战争,网上到处在放任极端主义言论。
说点真善美,动辄踩红线;各种造谣传谣却能大行其道。
结果养蛊反噬,环境稍不尽如人意,被剥夺超级反应、被迫害妄想症、仇富仇外情结,一起发作,直接刀刃向内。
希望警方仔细查查他社交媒体的关注对象,以及浏览记录,没准儿能找到背后的教唆者。这些垃圾大V是隐形的罪犯,也应该被绳之以法。
08
@赛车星冰乐
大部分国内人其实都在边缘生活,挣得钱刚刚能满足一家老小生活,来一场大病可能就要负债,房贷可能已经超过了能承受范围,一旦没了收入家庭经济就直接崩盘。
而30-60岁这波人又是上有老,下有小,哪方忽然有了状况需要钱了,这中年人会直接崩溃,它的崩溃风险是三倍甚至更多。所以没有兜底福利情况下,经济如此,统计上一定会有大量人无路可走。
其中按比例讲,有不理智的,有天生暴戾的,有精神疾病的。这种概率结果是普通人没法躲避的。
少去人多地方,剩下看命。
聚焦权威案例 解读裁判规则
欢迎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一起学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