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省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柿子岭理想村 / Free Studio

ADCNjobs ADCNJobs 2020-02-17

乡村会堂 ©沈钺

1. “没有柿子的柿子岭”

柿子岭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山东省沂南县柿子岭村,是朱家林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在北方平原的柿子岭村,具有典型的沂蒙特色,由进村主路串联的三个村舍组团,如枝杈般生长在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石头房,茅草屋,红瓦与黄土,是村落自带原始而丰富的质感和色彩。村名虽叫“柿子岭”,但现在的柿子岭却没有柿子,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的是空房子和老人家,面对偌大的田野,却有心无力。


柿子岭的现状也是中国很多乡村的写照,作为设计师,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改善乡村现状,为乡村建造和乡村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柿子岭田园综合体则是这样的一次尝试与探索。


柿子岭村鸟瞰图

2. 设计介入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600平方米,选取了村东组团沿村路区域,在村舍原址上进行改造与建设,以“柿子红了”为概念,发掘提取乡土元素,将在地文化融入建筑、建造和策划中,从建筑更新、空间活化、经济产业复兴、文旅产业发展等方面完成柿子岭的更新改造,激活原有村落,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塑造中国北方的第一个文旅乡村名片。


效果图

项目选取柿子岭东边组团的沿路区域作为设计对象,东组团位于柿子岭相对中心的位置,村路向东延伸,直至尽头的村舍,路北是散落的村房,南面是成片的农田,乡村生活与自然交织,似乎还蕴藏了更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顺着村路,场地总体呈西高东低的线性趋势,总体建筑布局以遵照场地宅基地位置为原则,通过建筑体量以及景观处理化解高差较大的区域。经过梳理,在场地内布置20座建筑单体,以单层建筑为主,局部穿插二层建筑。从村路入口开始,自西向东依次布置乡村公社、乡村会堂、街区、食堂、学校、民宿等,随着路径的深入,功能从公共逐渐转化为私密。

 

立面材质 ©沈钺

建筑风格以当地特色风格为基调,在坡屋顶和院落形制的基础上,根据使用需求或开放、或围合。立面以石材饰面为主,局部增加耐候钢板、红砖、混凝土、夯土、木材等,强化不同功能建筑的空间性格。


3. 乡村生活展开

空间提供场所,场所创造事件,衰落村子的活化需要注入更多活力因子。源于日常生活的场景,加以空间限定、场所引导,氛围营造,即能发掘乡村生活的新内涵。


总体业态分析

双创中心与村民公社 

位于区域入口南北两侧,以连续坡屋顶的形态迎向道路的两座建筑为双创中心与村民公社。两座建筑的位置在整个柿子岭村的中心,作为服务村民的公共空间,可以更全面的辐射柿子岭村的三个村舍组团。两座单体平面形态互为拓扑,提取原始村落的屋顶形态为母题,通过重复与错动的处理实现形态上的乡村尺度和大空间的使用需求。


双创中心与乡村公社 ©沈钺双创中心 ©王晔双创中心入口 ©沈钺

双创中心与公社内设有不同大小的会议室、活动空间、办公空间可供村民使用,局部内庭院既作为交通组织空间,也是建筑内部的造景。作为组团内公共性最强的建筑,连续坡屋面大跨度出挑,形成入口和外廊,并强化了折形屋顶的建筑符号。实体空间与景观廊架结合,在统一肌理下带来虚实不同的空间体验。立面处理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用采当地的石材和深褐色耐候钢板,色彩上两种材质为同一色调,质感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粗糙,拼贴在一起既相互协调,又能产生视觉上的碰撞。


双创中心景观廊架 ©沈钺廊架空间 ©王晔

乡村会堂

从公社往东,紧邻着的是乡村会堂,是村民、创客进行培训、会议、论坛等活动的场所。乡村会堂由公共会堂和住宿两部分组成,会堂与住宿区南北相邻,沿用当地常见的双坡屋面。会堂部分由若干独立的小体量空间组合排列,形成大小不一的教室、会议室、多功能厅,满足不同规模活动的需要,屋顶纵横错落;住宿区则以朴素的二层体量坐落在会堂北侧,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饰面,北侧外廊局部采用耐候钢板遮蔽,与村民公社的材质相呼应。乡村会堂所在场地标高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体块分散化的建筑布局更好地顺应了地势,建筑与地势相互作用形成的室外空间是室内活动的延伸,通过景观广场、台阶等方式化解高差,营造开放的、易于交流的空间氛围。


乡村会堂 ©沈钺

乡村街区

将村落的邻里空间放大、拉长,以原始的院落肌理为基础,打开围墙,串联内院,多个“被拆解”的院落成组团,便形成了场地中部的街区式空间序列。乡村街区整体以石材为主,搭配木头、玻璃等元素,在局部开放和展示空间处加以强调,增强了街区体验的趣味性。乡村街区涵盖了农创、乡创、文创、餐饮、自然教育等多方面的复合体验,是商店,是工坊,是集市,这里将富有当地特色的作物、民俗、手艺进行二次创意,端上桌面体验,放进橱窗展示,装进口袋带走,为村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给游客在地性的体验,让地方特色传承和发扬,使乡村产业以开放的姿态得以发展。


街区 ©沈钺

乡村食堂在原村房布局的基础上,取消了围墙,开放了原来的院落,和街区空间自然衔接。沿路区为单层,可供咖啡、轻食,局部二层可上屋顶平台,享受田野视野的就餐聚会环境;院内区为二层,下层为大厅,上层设有包厢,可满足不同的就餐需求。乡村食堂在形体上平坡结合,以创造更多室外使用空间,材质上采用石材、夯土和玻璃,石材和夯土作为大地色的延伸,局部镶嵌的玻璃体块给整体带来一点通透和轻盈。主体建筑东侧原有一片独立的台地,设计中将其纳入整体空间内,以景观台阶串联台地、院落和外部道路,增设的钢结构玻璃屋架统一了台地就餐区和主体建筑的形态风格,使之成为乡村食堂重要的空间节点,在这里可以就餐、聚会、沙龙,柔性的空间限定为乡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街区东侧有一座原状是石头墙、茅草顶的小房子,背靠林地,面对田野,十分开阔。由于房屋现状实在不堪,设计将其重建,保留了原状的格局、尺度、质感,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曲线元素,形成了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院,结合院前院后的林地田野,打造乡村自然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体验自然、感受农事的场所,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孩子的自然天性。


街区 ©沈钺

乡村民宿

柿子岭田园综合体延伸至最深处为乡村民宿集群,包含一座公区建筑和十一座民宿单体。整个区域布局尊重原村落场地和肌理,呈线性、院落式布局。公区位于区域北部,包含入住接待、餐厅、布草、后勤等功能,与主要道路相临,便于组织各类流线。公区建筑形态沿用连续坡屋面的元素,采用石材、红砖和玻璃材质搭配,强化该单体的公共性。


民宿单体根据不同宅基地大小分为标准院落、亲子院落和大院,可独住,可合住,适应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标准院落由四间民宿围合成院落,亲子院落在标准院落的基础上拔高室内空间,设置儿童吊床和活动区。标准院落和亲子院落以石材饰面为主,内院采用红砖饰面,形成独特的院落氛围。大院内设有三间民宿及一间公共客厅,院内的草棚和门头是当地民居局部空间形态的演变,代替围墙限定了院落,带来更有乡土风味的民宿体验。民宿单体顺应场地南低北高的趋势,以自然肌理散落在场地中,与公区之间通过一条草棚廊道联系。廊道在场地开阔的区域打开,和景观广场相连,在贴近建筑的一侧通过石砌半墙隔离,隔绝干扰,顺着地势和建筑曲里拐弯,提供野趣十足的穿行体验。


民宿区在建 ©沈钺

4. 设计探索

生长在干燥的空气和旷阔的土地上的北方乡村有着自己特有的肌理与风貌,自然生出的粗犷和直接正如当地人直爽的性格。在柿子岭田园综合体项目中,设计在挖掘乡村生活新内涵的同时,同样注重在地性的探索。设计本身遵循乡村的尺度、肌理,对乡土材料进行梳理、再利用,砖石、老瓦经过当地工匠的重新演绎,呈现出新的质感与纹理。将乡村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对项目进行整体策划,让当地文化以实体业态输出,当地乡民也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柿子岭田园综合体项目从空间到产业重新诠释了乡村生活,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思考。


项目图纸

双创中心一层平面图

双创中心东立面图

双创中心南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Free Studio

地址:沂南县,山东省

主持建筑师:沈钺

设计团队:王晔、李佳、陈佳园、高博、蒋加苗、邱桁

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编辑:韩爽、莫因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