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最佳建筑内容策划案
转眼间,已经到了和2021年说再见的时刻。
在最后一个月,我们已经看遍了各式各样的年度设计总结报告,传播形式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不想和大家聊设计,而是想聊一聊建筑界内容策划案。当建筑设计师完成了创作,也是为内容传播者提供了素材,除了摄影、撰写设计说明外,还可以有哪些二次呈现形式?不同的媒体、策展人和内容创作者会挖掘到设计的哪些隐藏价值?如何组织成功的奖项活动和展览?将其他看不见的工作如何呈现和表达?如何策划建筑内容?
ArchDaily 除了编辑团队产出的内容外,与美术馆、材料商、活动主办方等其他机构也进行了深度合作,包括采访和视频拍摄等多种形式。本文将一一盘点年度最佳展览、活动、产品、材料、采访、视频。
2022年,我们将会继续努力,与多方合作,产出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容。
01
海边的驿站·海口
展览策划:翁菱 + 海口旅游文化投资控股集团
x ArchDaily:16个海边驿站,建筑师和艺术家塑造的海岸线
“海口·海边的驿站”以“自然·共生·未来”的理念,邀请全球炙手可热的一线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参与,跨界携手,创意设计多个形态不一、 功能多元、风格迥异的艺文主题的服务性驿站,联动形成一组海边带状地标建筑群。其中包括藤本壮介,马岩松,刘家琨,Heatherwick,隈研吾+坂本龙一等艺术家的作品。十余个世界级公共艺术驿站将于年内陆续落成并与公众见面。
云洞图书馆 / MAD
天空之山 / 藤本壮介建筑事务所
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
展览策划:崔灿灿+北京山中天美术馆
x ArchDaily:他们是建筑师,他们也不是建筑师
独立策展人崔灿灿策划“做更好的人”,在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展出,召集了中国新一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对“新一代的工作方法-新工作、新身份、新方向、新生活”探讨。他们是建筑师,他们也不是建筑师。他们使用建筑学的方法,在做盖房子之外的事情。ArchDaily 对李涵、梁琛、王子耕进行采访,寻找每一件作品背后的“工作方法”,与策展人崔灿灿对谈,讨论建筑师的概念表达与参展的意义。
《京师全图》/ 绘造社 x 雪城大学© 王洪跃
空间催眠 / 梁琛 © 梁琛
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北京站·青春
展览策划:水谷孝明+马卫东+安藤忠雄事务所+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x ArchDaily:建筑师的五十年实践
跨越20世纪和21世纪、当今世界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80岁、被摘掉5颗内脏、向100岁努力前进的安藤忠雄,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启“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北京站·青春”展览。这是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生涯迄今最为全面的大型回顾展,分为“空间的原形”“城市的挑战”“景观的创造”“与历史对话”四个部分,探讨安藤忠雄以“斗士”的姿态,持续挑战大半生的建筑事业,及耄耋之年对生命之“青春”的回溯解读,呈现一代巨匠安藤忠雄的非凡成就和对未来的思考。
© Studio FF
威尼斯双年展
展览策划:2021年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
x ArchDaily:新冠来临后,设计如何回应社会议题?
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2021年11月落下帷幕,尽管举办时间推迟了一年,并且面临着严苛的防疫规定,今年的参观人数已经超过30万,远超过之前的展览。2021年的展览以“我们如何共同生活”为主题,由Hashim Sarkis担任总策展人,包含五个单元,共有112名参与者和来自46个国家的60个国家展馆。ArchDaily 以一百余篇文章报道,全程跟踪并记录了这一盛会的全貌。
西班牙展馆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
展览策划:崔灿灿+刘晓都+坪山美术馆
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是一次跨界行动,是中国从未有过的展览方向和形式。它邀请了9位/组艺术家提供作品,作为展览的基础素材,同时邀请9位建筑师,9位设计师,组成九个临时团队。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三方联名合作,没有“主次”和“中心”,只是分工与协作,最终形成9个全新类型的展览。九位建筑师包括徐甜甜、何健翔、马岩松、张永和、吴林寿、王辉、李涵和王子耕。
“团结就是力量”政纯办个展
“陈列与重现”
湖岸2公里:西南独立建筑师2021麓湖跨界联展
展览策划:成都麓湖A8设计中心
x ArchDaily:一场与成都独立建筑师的火锅局
该展览邀请了31位独立建筑师沿麓湖水岸,在3万预算内,带着对自身的审视,和对公共性的理解,搭建具有实验性,互动性,体验感的微型空间,呈现31个看世界的角度。展览通过建筑师之间的交流,建筑师与公众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公众对设计的参与积极性。参观结束后,ArchDaily与成都独立建筑进行了人一场桥下火锅局,有了这场对话,我们更想了解新一代的、非一线城市独立事务所在做哪些事情,如何成长,在思考什么。
Pavilion Tokyo 2021
展览策划:Pavilion Tokyo 2021 + 东京奥运会
x ArchDaily:日本建筑师所理解的“新城市景观”
“Pavilion Tokyo 2021” 是日本为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所开展的一系列文化相关活动之一。展览项目散布在以新国立竞技场为中心的区域。此次提出自由的新城市景观理念可将观众的参展体验转变为对未来城市的一次探索,人们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设计师们对未来的愿景。参展人员包括国际知名的六位日本建筑师藤森照信,妹岛和世,藤本壮介,平田晃久,石上纯也,藤原徹平,两位日本艺术家会田诚与草间弥生,以及特别参展的真锅大度及其团队Rhizomatiks。
迪拜世博会
展览策划:世博会+迪拜政府
x ArchDaily:各个国家建筑设计力汇聚,迪拜世博会云导览
2020迪拜世博会于2021年10月1日正式拉开帷幕,并在之后的六个月面向全球观众开放,在这个全球疫情笼罩的特殊时刻,迪拜世博会是人们心中难得的一点共融互通的慰藉。2020迪拜世博会的主题是 "连接思想,创造未来"。本届世博会也是在世博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参展的191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独立展馆。游客可以在此探索塑造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力量,沉浸在独特的建筑、文化和鼓舞人心的创新中,了解每个国家的独特之处。ArchDaily介绍了五个园区中近三十个优秀展馆,对迪拜世博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云游览。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15分钟社区·元空间”
展览策划:自然资源部+上海市人民政府
x ArchDaily:15分钟社区,可以有多少内容?
主题演绎展选址为新华街道的上生新所,围绕社区生活圈主题,分为“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 人民城市”“社区 • 元空间”“细胞计划 • 亚关系”三大板块。ArchDaily 对社区元空间进行建筑报道,社区元空间由同济大学袁烽教授作为总建筑师,上海一造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智能建造团队,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数字布展团队,在20天的极短施工周期内,打造了“共Communicate”“融Connect”“动Cycling”“享Comfort”“艺Culture”“云Cloud” 六种社区元空间,建构出多种可快速、灵活部署的城市公共活动载体范本。
2021 米兰设计周
内容策划:米兰设计周
x ArchDaily:装置如何干预城市活动
2021年九月的第一周,米兰设计周向世界各地超过60,000名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和匠人敞开大门,探索设计领域的创新,交流关于室内设计、家具与灯光的想法。由世界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干预装置被置于城市各处,作为 Fuorisalone 米兰设计周会外展的一部分,与在 Rho Fiera 举办的家具展同期进行。隈研吾, 马岩松等建筑师参与了这次装置设计。
02
装置策划
‘包裹’巴黎凯旋门
装置设计:克里斯托
x ArchDaily:创意跨越半个世纪,艺术家克里斯托遗作终揭幕
已故的克里斯托·弗拉基米罗夫·贾瓦契夫(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为凯旋门设计的未完成装置艺术项目终于于今年落成。凯旋门外包裹着约25000平方米的银蓝色可回收聚丙烯织物和3000米的红色绳索。这件名为“被包裹的凯旋门”的作品仅在2021年9月18日至10月3日期间展出了16天。
© Jad Sylla
‘漂浮装置’:大地之灯
装置设计:马岩松
马岩松受邀参加了第一届“艺术在浮梁2021--地方·发现”艺术节,并呈现装置作品《大地之灯》。装置作品位于寒溪村史子园地区。作品试图以最简单的方式回应连绵起伏的茶田,将山地原本的自然曲线提取为装置的形态,使得被忽视的地景以一种新的方式漂浮于空中,成为显著的影像。在夜晚灯光亮起后,装置如灯塔般被茶山高高托起,从大地汲取能量,在最高点释放。
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前,粉色水池
装置设计:Taylor Knights + James Carey
“粉池”作为一个充满活力艺术装置,在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GV)国际主办的的Grollo Equiset Garden花园2021年建筑竞赛中拔得头筹后,跻身于庭院之中,打造了一个让人联想起澳大利亚内陆盐湖的粉色泳池。这个名为“水池[人](pond[er])”的艺术装置作品由墨尔本团队Taylor Knights 与艺术家 James Carey 合作设计,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在夏季消暑,并同时思考人们与环境关系的空间。
© Tom Ross
Brunnsparken 广场的装置展览
装置设计:Bornstein Lyckefors
x ArchDaily:固化临时空间,模具空间
Brunnsparken 广场的装置展览位于瑞典 Röhsska 设计与工艺博物,提出了对派对空间的新理解。展览呼吁了公共派对的实体物质宣言。项目包含派对大厅、密室、以及派对档案管理室,以更好地保留派对活动稍纵即逝的状态。项目的建筑形态以凉亭、临时帐篷和装饰空地为灵感。正如派对物件的特性那般,物理形态并非永恒,而是暂时存留的。塑料派对帽、装饰闪片以及烟雾枪最终都将幻化为大洋中不可辨识的旋涡。
© MONOLOT STUDIO
2021年蛇形画廊展
装置设计:Counterspace
x ArchDaily:寻找伦敦的类型学空间
由南非约翰内斯堡 Counterspace 工作室设计的第20个蛇形画廊展亭于2021年6月11日正式开放。该工作室的三位主创设计师均为女性,名为Amina Kaskar, Sumayya Vally与Sarah de Villiers。今年展亭的核心主题试图表达蛇形画廊展亭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观点提供融合碰撞的平台。这样一来,来访者就可以通过今年的展亭设计,去探讨建筑是如何在当下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创造机会与空间的?以及建筑是如何去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的?甚至去探索一个空间结构是否可以和其所处的环境一同发展、进化与调整?
© Mark Hazeldine Photography
纸鸢亭
装置设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x ArchDaily:上海滨江迎风起飞的‘风筝’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在此策划了“西岸-同济建造节”的活动,纸鸢亭是三个构筑物中的一个。“纸鸢亭”位于上海徐汇滨江的西岸穹顶艺术中心广场。随着穹顶艺术中心的各类活动不断更替发生,广场上会有潮汐一般人群在此游玩休憩,在上海高密度城市中形成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滨江公共空间,给人以开阔、自由的场所感。100平方米体量限制的供人休憩的小亭子如何在大而旷的场地中被识别,且人的身体介入后有丰富的空间感知,是设计最重要的命题。
© 王梓童
圣茂礼主教座堂“复刻”拱门
装置设计:隈研吾
x ArchDaily:置于中世纪建造者思维中
近期,隈研吾建筑事务所被委任通过加建设计,保护法国昂热(Angers)的圣茂礼主教座堂(Cathédrale Saint-Maurice)西入口,并以此保护这个历史建筑内所展示的12世纪至17世纪的多色雕塑。隈研吾建筑事务所的设计提案通过精妙的当代拱形架构实现了新与旧间的一场“和谐对话”,同时也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建筑遗产,以此向这个历史建筑当年的建筑师所采用的设计框架和统一比例致敬。目前,这个全新设计的拱门的建设工程已经开始,并预计于2024年完工。
© 隈研吾建筑事务所
奇维特拉城堡大地艺术装置
装置设计:Alejandro Haiek + WOJR
麦垛的‘工业延展’,意大利奇维特拉城堡大地艺术装置
建筑事务所WOJR 与艺术家Alejandro Haiek 共同合作,完成了艺术叙事装置“自然工业” (Industries of Nature),探索了意大利奇维特拉城堡的背景和环境,并观察了自然与工业如何协同工作以形成传统的翁布里亚景观。该干预不是作为艺术品呈现,而是作为叙事、地形和共享资源之间动态交流的记录,将奇维特拉· 拉涅利艺术家社区与当地农民、汽车机器人技术人员、工程师和生产商重叠起来。
© Alejandro Haiek
虚拟装置美杜莎
装置设计: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在今年的伦敦设计节期间,V&A博物馆在一个巨大的画廊房间布置了建筑师藤本壮介和混合现实工作室Tin Drum共同设计的虚拟装置美杜莎(Medusa)。参加设计节的人可以戴上一副混合现实全息眼镜,在虚拟的蓝色结构中行走,结构能够随着游客的动作而改变形状。该装置旨在鼓励游客探索操纵感知环境的潜力。
© 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亚历山大麦昆2022年春夏季装置
装置设计:Smiljan Radić
智利建筑师Smiljan Radić为亚历山大麦昆的2022年春夏时装秀在伦敦东部Tobacco Dock的停车场上搭建了一个充气的气泡状结构。一个镶板的薄膜由钢拉索网支撑,形成一个透明的圆顶,可以看到周围的天空。地板上的一系列通风口将空气抽入穹顶,以保持装置在秀场上保持其充盈的外观。
© Alexander McQueen
希望的召唤
装置设计:Superflux
今年,许多设计师利用树木来强调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而设计工作室Superflux选择将415棵枯死的黑松树从奥地利的诺因基兴镇运输到奥地利首都。之后,活的植物被安置在这些枯树和一个反光的池子周围,在应用艺术博物馆的中间创造了一个宁静的绿洲。设计师希望这个装置能体现出“一个另人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后人类时代景观”。
© Stephan Lux
03
视频内容策划
出走记:嘉兴火车站
内容策划:韩爽
x ArchDaily:与马工一起,穿梭在‘嘉兴火车站’
ArchDaily与马岩松同游MAD新建成的作品嘉兴火车站,拍摄采访vlog,了解在方案设计背后,建筑师是怎样思索的。由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的嘉兴火车站于2021年6月25日启用。MAD的方案设想是多重维度并置的“森林中的火车站”,是日常、开放、绿色、人文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将人民公园的绿色自然延展至更开阔的站前广场,将自然还给市民和旅客;遵循历史资料对老站房进行复建;设计建造引入自然光、明亮高效、尺度宜人舒适、突破国内交通枢纽固有形态,同时也是中国首个全下沉式火车站。
© Aogvision
出走记:众建筑
内容策划:韩爽
x ArchDaily:“以预制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ArchDaily造访了众建筑位于胡同里的建筑事务所,并对联合创始人何哲和臧峰进行了专访。众建筑以预制的技术性方法介入到城市和居住场所,通过“众行顶”、“插件家”等“众产品”,以一种品牌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探索标准建筑“产品化”的可行性。面对老城更新,在不影响老城的已经存在的系统下的快速改造,众建筑的方式更加像“介入”的状态,动作比较轻,对根基没有破坏性,同时装配式和预制化反而会获得更多灵活性。众建筑的设计态度是,面对现实,不把自己投入到某种历史中、特定的场所和情绪中,而是针对当下的“现实”提出解决方案。
内盒院
04
on-site:项目内容策划
亚洲金融大厦
受访设计团队:gmp+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
x ArchDaily:九个庭院,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援引而非复制
2019年9月,亚洲金融大厦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永久办公场所项目于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由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一座秉承绿色、生态、可持续理念的高品质办公建筑。设计通过融合中国特色表达了对于场所的尊重,在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建筑细部与园林设计诸多方面都包含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援引,并使用了院落式布局。ArchDaily 分别采访了项目设计方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看看项目背后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
北京儿童成长中心,The Playscape
受访设计团队:waa未觉建筑专访
x ArchDaily:北京的‘快乐星球’
在北京朗园(原纺织厂区)中,五座旧建筑体被 waa未觉建筑新建和修复为一座新的儿童成长中心。不同尺度和高度的白色管道将红砖建筑的屋顶及室内外连接在一起,同时起伏的山丘充满着建筑内院,新奇且丰富的设计,创造了收放自如的空间,让儿童和成人都找到了自由玩耍的感觉,‘The Playscape儿童成长中心成为了北京的‘快乐星球’,项目的中心词是“PLAY”,一个以儿童为设计的思考中心的场所,玩耍自由以及自主,是设计探讨的核心。
雅莹时尚艺术中心
受访设计者:张永和
x ArchDaily:“三位一体的建筑思考方式”
历时5年建设,雅莹时尚艺术中心竣工。建筑结合品牌风格,以弧形大屋顶的合院形式介入到场地中,环绕内院形成双挑檐形式,形成多层次的室内外过渡空间,以全新的方式走进建筑中,构建‘仪式空间’。面对场地内已建成的地基,以及后续建造中的15.4米的超长大悬挑,30厘米宽的混凝土柱墙,竹、木和混凝土的多种材料组合使用等众多挑战,非常建筑交出了一份协调场地、空间、结构、材料的设计答卷。ArchDaily 与非常建筑主创设计师张永和,探讨合院形式与传统氛围营造、裸露结构和积极空间、材料与建构之间的关系。
© 田方方
新国家美术馆项目翻新
受访设计者:大卫•奇普菲尔德
x ArchDaily: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像一个加油站?
在翻修后重新开放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ArchDaily对大卫•奇普菲尔德进行了采访,他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个经典建筑,并且分享了更新改造思路。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在结束密斯·凡德罗建造于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项目翻新后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将建筑修复成为具有考古学意义的建筑作品。尽管现代主义建筑对是否替换弃置部分方面更为审慎,但对密斯的杰作而言,原样恢复是最好的方案,并无捷径可走。35000块金属和石头都被一一清理出来,逐块打磨,再安装回去。
05
深耕辑:建筑创作者策划
SOM 建筑事务所
x ArchDaily:频频中标 TOD,SOM有哪些设计研究和方法?
SOM 参与中国多个TOD项目,包含广州中轴线南门户、广州南沙珍珠湾、北京雄安区规划、北京丽泽CBD、天津于家堡金融区、天津滨海核心区等,ArchDaily 采访了 TOD实践经验丰富的 SOM,谈及 TOD 的设计研究、在国内的设计项目及 TOD更新和未来等内容。
成执设计
x ArchDaily:突破地产标签的设计逻辑,成执设计的‘研’与‘构’
成执设计是一家深耕于地产设计领域的创新型建筑事务所,立足“设计本源”,坚持持续研发与独特创新,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这其中也包括了加拿大Wood WORKS木材设计大奖。在高周转的地产项目中做木构研究,并成立木结构设计与建造的隽执科技研究中心,是非常规型设计公司。
奥地利建筑师 Carl Pruscha
x ArchDaily:“回归民间风格建筑”,深耕尼泊尔的建筑师 Carl Pruscha
卡尔·普施(Carl Pruscha)是一位奥地利建筑师,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东方世界的地区建筑。曾经当建筑领域的现代运动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东方世界则一直被忽视。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ArchDaily 将重点讲述他在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有代表意义的项目,进而帮助读者理解普施是如何将他对建筑和城市的独特愿景,投射在这些已建的项目中的。
乌拉圭工程师 Eladio Dieste
x ArchDaily:乌拉圭工程师 Eladio Dieste,创造的双曲拱形建筑世界
埃拉迪奥·迪斯特(Eladio Dieste),作为“强化陶瓷材料(reinforced ceramic)”和双曲拱形结构背后的工程师,他不仅仅享誉乌拉圭建筑界,也在整个拉丁美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建筑行业都有着一席之地。ArchDaily 展示了这位工程师的部分作品,从他广为人知的教堂作品“圣佩德罗教堂(Church of San Pedro)”和“阿特兰蒂达基督工人教堂(the Christ the Worker Church in Atlántida)”,到他所设计的工厂、筒仓和体育馆等一系列作品。
Eladio Dieste 作品
规划设计团队 LLA
x ArchDaily:拒绝公式化,LLA的‘城市商业空间营造’
Laguarda.Low Architects 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并在东京、北京设有办公室,成立了20年的事务所,他们把‘每一个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都建立在对其在城市设计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和发展之上’的设计哲学,实践在全球各个城市的建筑中。ArchDaily 就商业建筑和综合体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相关内容采访了 LLA 并展示了其二十多年的设计成果。
砖砌专家 Koen Mulder
x ArchDaily:“二维连接,三维向上”,砌砖的重复哲学
Koen Mulder 的《鲜活的表面——作为构成工具和图案艺术的砌体》,这本160页的德语手册,配有严谨精美的插图,展示了当你开始设计时,可以创建出的各种砖砌体可能的模式变化。ArchDaily 采访了 Koen,以找出是什么启发他探讨这个话题、他如何设法收集书籍中的信息,以及这一研究可以对建筑学生和建筑师产生怎样的影响。
博埃里事务所
x ArchDaily:公租房+垂直森林,“为树木设计房子”的博埃里事务所
Archdaily 在埃因霍温的 Trudo 塔(博埃里的第一个社会住房项目,与搭档 Francesca Cesa Bianchi,植物学家和种植顾问 Laura Gatti,以及项目负责人Paolo Russo合作完成)的落成典礼上,对这位建筑师进行了采访。讨论了博埃里对待自然的方法,环境质量,以及他在世界各地输出的观点,对话也提到了他的四个正在西欧进行的垂直森林项目。
法国 VP建筑事务所
x ArchDaily:超大尺度会展建筑的解决者:法国 VP建筑事务所
Archdaily 就超大尺度的会展建筑的设计流程采访了全球最大单体建筑之一的深圳国际会展的主创建筑设计师——Valode & Pistre(简称VP)团队,他们还设计了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海口国际免税城、杭州大会展中心、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国际会展中心。
广州海珠创新湾沥滘核心区设计国际竞赛方案评审
x ArchDaily:广州中轴线南门户,SOM, Gensler, 扎哈事务所方案公布
在广州海珠创新湾沥滘核心区城市设计以及建筑群概念方案设计国际竞赛方案评审中,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常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孔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倪阳(华南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院长)、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潘忠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以及业主代表刘捷先生(珠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七位专家解读了竞赛题目并对来自国内外5家设计机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06
多维度内容策划
结构专家奥雅纳
x ArchDaily:最前沿的数字化与制造技术,解决问题
在纽约55号码头“小岛”公园项目中,如何在桩上设计出这一复杂建筑,Arup 奥雅纳从一开始就参与到项目中来,同其他合作方一起解决了许多结构与施工难题。纽约54号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这个城市的第一代居住者。但在2012年,它遭受飓风桑迪的严重破坏。巴里·迪勒(Barry Diller)与哈德逊河公园信托机构(Hudson River Park Trust)计划对其进行修复,将空间还给公众。
© Timothy Schenck
结构专家 Eckersley O’Callaghan
x ArchDaily:扎哈, 福斯特, Heatherwick 的超复杂玻璃幕墙,是如何解决结构问题?
Eckersley O’Callaghan 是一家专注于结构工程和外墙工程的结构设计事务所,与全球诸多著名建筑师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尝试,与福斯特建筑事务所长期联手,创造全球多家经典“纯净玻璃墙”苹果店,与扎哈哈迪德事务所、SOM、Gensler、KPF、Snøhetta、Heatherwick 等事务所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Eckersley O’Callaghan 在玻璃制造技术和结构设计上完成了许多创新与重大突破,具有全球领先的结构创新与实现能力。
灯光设计专家 L'Observatoire
x ArchDaily:霍尔, 盖里, 努维尔的设计‘点灯者’:L'Observatoire
世界顶级照明设计专家 L'Observatoire International 事务所由 Hervé Descotes 于 1993 年在纽约市创立,与一众著名建筑师合作:DS+R、斯蒂文· 霍尔、弗兰克·盖里、让·努维尔和 OMA等,作品中包含诸多经典甚至地标建筑,纽约高线公园,Vessel 的梦幻夜景等。
07
产品内容策划
D5渲染器
x ArchDaily:全新建筑实时渲染工作流,无障碍表达创意
「实时渲染」这个概念在近几年逐渐热门。D5渲染具有七大优势:真实光影场景、真实材质肌理、中国植物大全、效率高速度快、兼容性强、迭代速度块和上手快。正由于这些优势,建筑师可以把重要的精力放在创意本身,把软件节约的时间用在真正应该去努力的地方,这也是传统的工作流和D5工作流之间的差异。
德国锌板·莱茵辛克
x ArchDaily:与自然景观场景契合
自1966年成立以来,RHEINZINK 一直是世界上领先的“德国制造”的钛锌生产商。RHEINZINK 总部位于德国鲁尔区中心,在过去的50多年里,RHEINZINK生产最高质量的钛锌并向全球各地出口。RHEINZINK 的产品范围很广泛,包括从排水沟到外墙包层、雨棚或屋顶。
安美特阳极氧化铝板
x ArchDaily:‘霸占’2021年中国地标建筑的材料
阳极氧化铝板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在众多中国建筑的室内和室外实践进行应用。安美特是全球预表面处理铝材专家,推出多款新颖的阳极氧化铝室内外幕墙及装饰产品,其无与伦比的金属质感、丰富的色彩、良好的加工性能赋予室内外建筑全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形态,让每一个建筑物都将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让·努维尔、汤姆·梅恩、MAD、UNStudio 等多位建筑师的选择。
金属丝网幕墙
x ArchDaily:边界模糊的材料
无论是用于美轮美奂的新建停车场还是经过修缮的现存建筑,金属丝网都是在功能性和耐用性方面有着不俗表现的独特选材。丝网,也称“丝布”,是一种多用途金属产品,其应用广泛,效果良好。金属丝网隔断、丝网建筑幕墙、PVC机械保护丝网等都是常见用例。无论是工业还是商业用途,丝网都有着无限的潜力。
Rodeca 聚碳酸酯板
x ArchDaily:朦胧表皮,如何使用聚碳酸酯板?
聚碳酸酯板是一种兼具独特美学特征和功能性能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将为建筑立面增添深度和色彩,并能够满足广泛的效能需求,诸如隔热、抗紫外线能力等等。聚碳酸酯板最吸引人一点在于其安装的便利性。这些面板无需复杂的工具就能固定,在任何尺度的项目中都能快速、干净、轻松地进行安装,并带来突出的视觉效果,成为周期短成本低的项目的最优选材。Rodeca 是当前处于领先地位的聚碳酸酯板制造商,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颜色、透明度水平、处理、型材、尺寸、连接系统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
CUPACLAD 板岩
x ArchDaily:可通风表皮
板岩是粘土在高温高压下转变形成的变质岩。非常均质且色彩暗淡,色调从深灰色到黑色不等,由于其耐用性和外观,它通常用于地板和屋顶。因为兼备天然石材的美感,热舒适性,以及便于安装通风层的特性,板岩也适用于外墙。为了满足市场对将板岩砖应用于外墙的需求,CUPA PIZARRAS 的工程师开发了CUPACLAD,这是一种通风外墙系统,可根据板岩固定类型及其在外墙上的布置提供不同的形式。
外挂复合板 STACBON
x ArchDaily:最直接改造立面外观及通风
通风立面是一种优良的立面系统,可以很好地整合在建筑立面改造的过程中。将通风面板安装在金属立柱上,使外层和建筑之间相隔一定距离,风可以穿过间隙,达到隔音和隔热的效果,并阻隔空气中的破坏性因子,夏季通风降温阻湿,冬季风管则起到了集热器的效果。
北欧家具 MENU
x ArchDaily:无棱角的桌子,北欧家具MENU x 室内设计师 Fred Rigby
北欧高端家具制造商 MENU 与Fred Rigby 合作,设计最新办公家具,作为对新冠时期居家办公需求的回应。引入他的作品中温暖,柔和,贴近自然的特质,以期安抚特殊时期大众焦灼的心。
Eclisse 40
x ArchDaily:40度的转动,极简主义门框
Eclisse 40系列的门框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革新,并且重新考虑了框架作为设计元素和装饰元素的美观性。倾斜的轮廓勾勒出体量,与光线嬉戏,创造出独特的舞台效果。一个看不见的纯粹的结构元素——框架成为设计的主角,使门在室内设计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存在,同时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丹麦纺织 Kvadrat
x ArchDaily:扎哈, 隈研吾, 如恩等3000个建筑项目的选择
Kvadrat 是一家于1968年在丹麦成立的著名纺织品牌,深深扎根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世界闻名的设计传统。Kvadrat,在丹麦语中是“方块”的意思。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1960年代时,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画草图时常用的画着小方格的草稿纸。公司拒绝被国际潮流所同化,保持其独特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作为设计创新的领导者, Kvadrat 不断探索在设计和制造中使用材料和技术的新思路,为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设计师和私人消费者生产高质量的当代纺织品和纺织品相关产品。
Fastmount
x ArchDaily:隐藏式面板系统,不规则天花板和墙壁首选材料
新西兰品牌 Fastmount 推出新内部系统 Stratlock,为设计者和施工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集成的系统,特别适用于在不规则的基材上建造天花板和墙壁结构。它可以精确地贴上内部面板,并且可以切割成任何所需的尺寸,以便建立用于附着面板的框架。
08
话题内容策划
三联人文城市奖
奖项策划:三联生活周刊
x ArchDaily:王澍:“生活文化的延续性”
2021年4月8日,由《三联生活周刊》发起主办,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在成都举办。它以“重建联结”为第一届主题,希望在疫情之后这个特殊时刻,通过评奖这样兼具专业性和传播性的方式,来推动一场关于中国城市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讨论。ArchDaily 对评审王澍进行了采访,以入围奖项为背景,探讨中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2021年普利兹克奖
奖项策划:普利兹克建筑奖
x ArchDaily:2021年普利兹克奖得主:Anne Lacaton, Jean-Philippe Vassal
今年建筑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奖授予:法国拉卡顿-瓦萨尔建筑事务所(Lacaton & Vassal)合伙人安妮·拉卡顿(Anne Lacaton)和让-菲利普·瓦萨尔(Jean-Philippe Vassal)。他们曾通过一系列可持续性住宅项目的设计而为人所知,在过去30年的建筑实践中,拉卡顿-瓦萨尔建筑事务所以“丰富人类生活”为己任,在社会、生态和经济这三个维度上让建筑的使用者从中受益,并有助于城市的演进。ArchDaily 作为奖项首发媒体团队,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两人的后续相关报道。
黑川纪章胶囊塔
x ArchDaily:从建成到拆除,黑川纪章‘中银胶囊大楼’的时代
1972年,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世界上第一个胶囊建筑-中银胶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为工作日在东京银座区域上班的旅行商务人士提供模块化的房间。胶囊塔作为新陈代谢主义代表作品,尽管有着结构不稳定和欠维护的缺陷,但因其重要理论和历史价值,虽然黑川纪章建筑事务所与千代田区城市设计办公室决定对著名的中银胶囊大楼进行拆除,但其典型的“胶囊单元”得以以居住模块和博物馆装置的状态在全球范围内再生。ArchDaily 详细解读了胶囊建筑从建成到拆除并重获新生的过程及意义。
© Humberto Vidal | Shutterstock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x ArchDaily: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成长’,2007与2021对比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由王澍和陆文宇(业余建筑工作室)设计,负责从总体规划到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全部工作。2007年,摄影师 Iwan Baan 记录了竣工后的校园,2021年,摄影师赵赛使用原焦段镜头拍摄了同场景的校园照片,十几年的时间中,绿植覆盖和遮挡,建筑有了自己的生命。ArchDaily 展示了十多年间建筑的前后变化,以及建筑在时间变迁下的‘成长’痕迹。
适应性再利用
x ArchDaily:粗野主义建筑将何去何从?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越来越重视资源耗费与碳排放的问题,在建筑有关的演讲中,更新改造与适应性再利用的话题也屡见不鲜。然而,对遗存建筑,尤其是对于粗野主义建筑遗产的改造更新实践在业界仍然缺乏统一的意见。20世纪下半叶的混凝土建筑经常被忽视和随意地拆除,但在当代大环境的推动下,它们有望成为更新再利用的肥沃试验田。ArchDaily 搜集了多个粗野主义建筑的项目案例,并展示了其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纽约55号码头“小岛”公园
x ArchDaily:最全面公园建造日记
MNLA与Heatherwick Studio合作,为纽约55号码头打造出“小岛”公园。这个位于哈德逊河之上的公园项目占地约9710平方米,并以沉浸式体验的形式将艺术和自然带到这片“小岛”之上。“小岛”所创建的微环境通过其颜色、材质、光线和阴影逐步展示在了大众面前。项目采用3D和预制技术,包括687座圆形剧院,种植近400种植被。ArchDaily 介绍了这个精致而复杂的大型人造岛的布局、结构设计、浇筑过程以及运输安装等使建筑从纸面走向现实的建造细节。
© Timothy Schenck
高迪“圣家堂”
x ArchDaily:从高迪“圣家堂”,看百年间建造和材料的演变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安东尼·高迪举世闻名的建筑设计圣家堂工期已逾百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建造方式从高工艺的石材结构到最现代的3D打印技术及高强度混凝土,许多技术已经并将继续被纳入项目建设当中。ArchDaily 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建筑的结构思路,并详细讲述了圣家堂辗转三个不同阶段的建造历程,从石材和砂浆,到混凝土,直至使用新型材料和数字化施工的现代科技。
© ksl / Shutterstock
责编:韩双羽;编辑:嵇瑞雪、邵珠琦
内容,标题及版式由ArchDaily整理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请联系ArchDaily
点亮“在看”和“点赞”,
将创意灵感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