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艳涛,刘金华 |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道路的开创性贡献

张艳涛,刘金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02-0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

中国道路的开创性贡献


作者简介

张艳涛,黑龙江庆安人,现为厦门大学党委党校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能力理论、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和力量转移理论。兼任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有30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省部级课题17项。研究成果五次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入选“宝钢优秀教师奖”(2020)。


刘金华,福建三明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开创性贡献,集中体现为成功改写了人类现代化的“整体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质与核心是“走自己的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通过建构现代文明秩序,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历史首创精神,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使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标示出“人类文明”的新高度。阐明“中国样本”的世界意义,是当代中国学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创性贡献;中国样本


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由此开创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性事件,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开创性贡献有待于从人类文明和大历史观的高度来阐明。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些重要讲话“鲜明地从文明的高度来总结我们党的历史,阐释中国道路”。2022年7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要标识的中国道路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理论生长点。随着学界对中国道路的研究与阐释逐步深化,越来越需要深刻阐明中国道路的开创性贡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阐明中国道路的开创性贡献,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解答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而且有助于进一步解答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结论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底色。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刻的觉醒与自觉意蕴。从学术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现代化理论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就此而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是一种“道路自觉”和“历史自觉”,更是一种“理论自觉”和“文明自觉”,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我们之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现代化作出开创性贡献,原因在于这条道路既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又同世界和平、人类命运、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彻底打破了西方在道路和话语上对“现代化”和“文明”的垄断。从世界历史高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路,并以此“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进而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就在于它成功开辟了人类现代化新道路。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广阔前景,已成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现代化是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关键词。实现现代化既是近代以来的世界潮流,也是国家建设的主要目标。历史地看,西方国家率先走上了现代化道路,由此西方现代化曾长期被标榜为人类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西方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经典样板,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现代化模式,其实质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征服和利用上。在资本家看来,近代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征服自然、占有自然、控制自然。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现代社会为之旋转的“轴心”。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无限制追求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应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走生态文明之路。现代化作为现代社会“量的规定”,其核心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此而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绝不能脱离国情抽象地讨论优劣、决定取舍。各国现代化可以“殊途”而“同归”。实际上,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都应依据自身历史和文化特点,选择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当前,就现代化整体图景而言,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大多是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的。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苏联率先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这种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其实,“现代化至少应从社会的整体变革、全球性的社会变迁和新的文明出现这样三个基本层次去理解和把握”。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我们不仅要懂得世界现代化以来的经验教训和一般规律,更要懂得如何把这些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神话”和对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垄断”,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整体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一个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式现化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由此,解码“中国样本”的奥秘,阐明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逻辑”,挖掘“中国奇迹”背后的深层动因,均绕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自然发展”和“自发发展”,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觉发展”,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就是“自觉发展”的具体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既承继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又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而创造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绝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文明力量,意味着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所谓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就是要有“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压倒”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与核心是“走自己的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世界历史力量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重大世界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极大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是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走向世界的标识性符号。其实,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低层次是经济竞争,中层次是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竞争,高层次则是制度竞争和文明形态竞争。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的“内在结构”,具体表现为党的领导—市场配置—人民主体的动力结构、国家—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平衡结构和驾驭资本—解放劳动—规范权力的治理结构。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在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和开创方面,没有教科书,更没有教师爷,只能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资本是理解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关键词,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然而,要真正理解并驾驭资本、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驾驭资本逻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唯物史观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提供了合理的坐标系和科学的方法论。从唯物史观看资本逻辑,近代以降,中国人对资本的态度大体走过了从“谈资色变”到“借助资本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个过程。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资本和资本市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资本、治理资本、发挥资本积极作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要区分,在定位上要明确,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规范资本活动和资本市场活动的重大原则和基本准则,深刻阐明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规范资本活动”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资本活动和资本市场活动的重要指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拓展。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合理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全面提升资本治理能力和水平。当前,只有正确认识和精准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有效遏制其消极作用,确保经济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意味着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的问世,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进步性、实践合理性和巨大优越性,给那些正处于追求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和人民提供了重要启迪。”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还彰显了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现代性的一个标志性成就即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当前,人类走到文明形态转换的“十字路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西方并不是“世界的全部”,也绝非“世界未来”理所当然的样本。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中国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且还在于,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创造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就是探寻和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程。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握历史大势,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境遇,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特征与创新贡献:改写了人类现代化的整体图景

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西方文明难以破解当今世界困局,人类文明新形态应运而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道路遵循“整体性文明”,超越“文明单一论”,遵循“竞合性文明”,超越“文明竞争论”,遵循“全面性文明”,超越“文明优越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征有很多,总的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至少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并通过这“五个基本特征”为人类作出创新贡献,成功改写了人类现代化的整体图景、改写了西方定义现代化的现实,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此巨大的人口体量进入现代化,世所罕见、史所罕见。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时,其本土人口只有1000万人;法国19世纪工业革命时,人口也只有2000多万;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中国拉开大幕。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一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集中体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国成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制度文明优势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其世界历史意义。21世纪,我们应当从文明论高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其意义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谬论,打破了对现代化模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迷思,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历史首创精神。“‘中国道路’所表现出的正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首创精神。”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答案,从而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摒弃“两极分化”的现代化


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题中应有之义。所有人共富还是少数人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看,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就是共同富裕,这是最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方面。改革开放后,通过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于是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从而引领和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从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看,“民富”然后“国富”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看待共同富裕问题不能囿于经济视角,而要从政治上尤其是从党的执政基础上看待共同富裕问题。社会主义既要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力,又要摒弃“贫富差距过大”的现代化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能否引领21世纪的人类文明,关键看能否树立并践行共同富裕文明观,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给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中国答案,从而实现了民富与国强的统一。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摒弃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生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需要。与此相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就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主要关系之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题中应有之义。物化时代更应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当代中国人不仅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表明,没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就会发生突变和飞跃,特别是在道德教育方面,如同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有收获”。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样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从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可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给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中国答案”,有力推进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共进。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和污染物外移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题中应有之义。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要继续繁荣,必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就此而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本方略之一;绿色发展是“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污染防治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建设“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污染物外移的西方现代化老路,而要坚定地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给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答案”,从而实现了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比翼齐飞。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摒弃“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题中应有之义。仔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中之一就是“新”在和平崛起对霸权主义的“文明超越”。近代以降,中华民族的悲惨遭遇,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记忆,使得中国人民比任何国家的人民都更加懂得和平的弥足珍贵。这样的特殊历史境遇与民族情结,决定了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能给世界带来灾难。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没有“对外扩张掠夺”的基因,更没有“称王称霸”的传统,而是具有天下情怀。面对世界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顺应和适应世界主导力量转移的大趋势,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大国”迈向“强国”的新道路,破除了“国强必霸”的“大国”迈向“强国”模式,树立起国家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典范。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中国始终站在世界和平的一边,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不仅是基于我国自身发展的道路选择,更是对世界各国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由此而赋予现代化以新的文明内涵。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守护和平”和“胸怀天下”的表现。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发展已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答案,从而实现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相得益彰。

总之,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建设的是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其结果是从文明论的高度为人类贡献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探索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为重要的是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大历史观’为出发点,从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境遇和奋斗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现实基础看中国式现代化,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和理论创造看中国式现代化,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和人类未来看中国式现代化。” 一句话,我们要建设的是“五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样本”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贡献,集中体现在引领中国和中华民族不可逆转地走出了近代以来百余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时空压缩”的形式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正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这表明,中国既在创造自己的“民族历史”,也在创造新的“世界历史”。在21世纪,我们要深刻阐明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阐明“中国样本”的世界意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21 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故事应当在中国,‘中国’理所当然成为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分析的基础样本。绕开中国样本,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只能游走于世界学术的边缘地带。”从大历史观的高度看,“走自己的路”是成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关键所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向世界呈现的现代文明叙述的新样本,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能否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能否牢牢掌握自身发展进步的命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成熟自信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的历史进程。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如何书写现代性建构的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中国道路是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中国道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需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角度提炼它的内在规定性,要深入挖掘中国道路的文明意蕴,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代表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出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现代化的“中国奇迹”,也为人类现代化作出开创性贡献。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高领导力量,“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之所以说是新版,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自己的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出了中国人的志气。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中的“中国样本”其实有很多,我们列举三例稍加阐释。第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样本”的世界意义。新中国成立73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第二,贫困治理的“中国样本”的世界意义。全球治理绕不开贫困问题,摆脱贫困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的突出难题。中国以自身实践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第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样本”的世界意义。生态文明是中国最早提出来的,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者。生态文明是中国艰辛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和实践的结晶,中国在5000年深厚文化基础上优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吸纳工业文明的优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动的“中国样本”,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致力于推动实现自身的现代性,为执政党自身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样本”,贡献中国智慧。“14亿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改变中国面貌,而且影响世界格局,为世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选择,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中国发展绝不仅仅是国力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最根本的乃是14亿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权利、福利、利益和能力等均能够得到更大的增进,以及国内建立起令人羡慕的和谐的国民关系,国外成为令人尊敬和令人向往的现代文明国家。一句话,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绝不限于国强民富,而应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引领人类文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出了中国人的底气。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正确思想指引。如今,中国已经不可逆地走上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发展道路,不可逆地走上了“以人对物的依赖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二大社会形态,不可逆地走上了由“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阶段,不可逆地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需要哲学分析与哲学解答,此时的哲学研究更需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力量。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转化为推进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见证了“走自己的路”的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引领着中国走向富强,引领着全体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中国人要牢牢掌握阐明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奇迹、提升中国样本的话语权。从全球话语视角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样本”和构建“中国话语”的典范。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了21世纪带有总体性、时代性、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大“基石”,“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样本’,从实践、理论和历史三个层面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解释当今世界与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了科学理论体系”。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而言,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实践创新,因而具有原创性贡献;就人类文明新形态而言,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理论创新,因而具有原创性贡献;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历史创新,因而具有原创性贡献。当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理解和把握,要基于“世界历史”“中国样本”和“世界意义”这三个基本条件,既要科学阐明“中国道路”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又要充分认识“中国样本”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重要意义,还要牢牢把握原创性“中国话语”对于世界秩序重构的重要意义,使“中国样本”在国际舞台真正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是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也理应是中国话语复兴的世纪。然而,中国话语复兴的世纪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而是需要思想的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话语复兴的思想引领。这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之问”和“人民之问”,而且有助于解决“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一句话,“中国话语”正是在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其主要标志是中国不仅是全球规则与规范的追随者、使用者和遵守者,而且要成为全球规则与规范的制定者、倡导者和主导者。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意味着,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另外的路径通达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优势,最关键的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蕴,阐明“中国道路”不能囿于“富强逻辑”等表层,而要提升到“文明逻辑”高度。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合理借鉴了人类文明成果,又丰富和拓展了世界文明。中华民族拥有辉煌悠久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具有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不当任何大国的附庸。傲慢自负的西方告诉世人,要想发展,只能走西方的路;自信自强的中国告诉世人,坚持走自己的路,所有国家都可以发展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唯一的神话,昭示人类通达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对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注入了中国原创性内涵。实践证明,坚持走自己的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赢得发展的主动。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掌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中国和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刊发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专栏,第1—9页。因篇幅问题,注释删略。


相关文章:


欢迎关注“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

投稿平台

https://xdxbs.xm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张艳涛,刘金华 |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道路的开创性贡献

张艳涛,刘金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