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一国际劳动节 | 加强劳动教育,彰显劳动魅力

工程学院新媒体 江西工商职院工程之声 2023-02-23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
习总书记强调:
“好日子都是靠奋斗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为新时代青年
更应注重劳动教育
深刻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教育部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快和小编一起来学学吧~

01

劳动教育是什么——

  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当前,社会上对什么是劳动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指出,忽视劳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轻视体力劳动,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指导纲要》重申《意见》提出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要求,并进一步阐明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

  该负责人介绍,劳动教育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根据《指导纲要》,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指导纲要》提出,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价值。要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同时,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滚动了解更多哦~)

02

劳动教育教什么——

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劳动教育清单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依据《意见》,《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做了细化和具体化:一是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四个方面;二是明确三类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定位;三是明确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三类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

  “各地和学校可以依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更为具体的劳动教育清单,切实解决劳动教育教什么的问题。”该负责人说。

  “与职业院校、高等学校相比,中小学有自己的特点。”该负责人介绍,《指导纲要》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面着重强调了要打好基础、安全适度、开齐课程、讲究方法、家校合作。比如,要注重日常生活劳动习惯的养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序安排劳动教育内容要求,上好每周一节劳动教育必修课,同时安排必要的课外劳动时间和劳动周活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等。

  在职业教育方面,《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结合专业特点,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规定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同时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还要求职业院校主动开放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为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结合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指导纲要》强调,一是要明确重点,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二是规定载体,要求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其中本科阶段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明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组织开展劳动周或劳动月;三是强化服务,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

(滚动了解更多哦~)

03

劳动教育怎么教——

  开设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当前学校中,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问题同时存在。”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水平,必须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有教育无劳动问题,《指导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途径,包括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个方面。“特别是对劳动教育必修课、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每学年一次的劳动周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该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让学生扫地、做家务。”该负责人介绍,《指导纲要》围绕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示范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指导,要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切实解决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

  在评价改革方面,《指导纲要》提出,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地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这里突出强调要依据劳动教育目标,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的测评分析。要将平时表现评价、学段综合评价和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区别开来,分别提出相应要求,同时要改进评价方式手段。”该负责人说。

  “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各地和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切实予以加强。”该负责人强调,各地和学校要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加强支持保障,对劳动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等,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必要条件。加强专业研究和指导,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滚动了解更多哦~)

劳动教育
植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的理念
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的意义重大


工商人深刻领悟
贯彻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将“劳动最光荣”铭记在心
光荣属于劳动者在工商有着这么一群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们

他们在危难时挺身在需要时坚守守护着平安的校园

他们穿梭在一个个学生宿舍之间用亲切热情的声音呼唤用心温暖这每一位个工程学子

他们用一支粉笔写春秋在三尺讲台育桃李潜心研究 恪尽职守用匠心守护着学子们的梦......




在工商的角落都不乏他们的身影日夜如此 不辞辛劳最可贵的是坚守致敬每一个坚守的你!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古有
文人墨客用诗词感悟劳动之美今有时代青年用心领悟劳动教育理念关于劳动教育他们有话说👇


刘勇
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国人民高度重视的一大重要节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劳动所获、劳动所得、勤劳致富,延传千年,亘古不变。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对于劳动教育的学习应贯彻到底,无论是在班集体中还是寝室里,都应有着强烈的集体意识,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公益志愿活动,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与带领下,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自主劳动的习惯,积极投入到公益劳动活动中去。品味劳动的快乐,更能使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保持乐观开朗的良好心态。

工程学院学工秘书华教铮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和习惯,掌握简单必要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今后的大学生活里,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多元化形式的劳动活动,拓展自己的认识、提升自身的能力。

任泰民工程学院辅导员
在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时刻将劳动理念牢记在心。劳动无小事,只要肯作为。不论是教室寝室的日常打扫还是校园志愿服务清扫活动,劳动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在劳动节到来之际,我打算实实在在地劳动起来,组织大家对寝室进行大扫除,将前半个学期寝室中的阴郁扫净,迎来下半个学期的努力奋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真正的美好生活
只有靠劳动去创造
将劳动教育理念植根在心
品传统文化 扬民族精神
树劳动教育 铸时代新人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工程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总策划/刘勇

统筹/华教铮
监制/龚世玄
责任编辑/吴雄华

校对/任泰鸣

来源/工程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