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计算机如何为“去中心化”应用打开Web3.0的大门

D Plus D Plus Community 2022-05-09

文章来自于|D Plus

投稿、转载请联系|D Plus小助手

据悉,在DappRader出品的一份的年度行业报告中,去中心化应用程度(简称Dapp)在2021年迈出了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步,同比增长了765%,每天约有270万个活跃钱包在使用Dapp服务。但这些被认为的去中心化应用是真的“去中心化”吗?还是说只是一个披着Web3.0外衣的Web2.0。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一些去中心化应用,因区块链技术架构上的一些天然限制,导致不得不将应用主体托管在中心化基础设施上,仅能够将关键数据存放在区块链上,链上的高昂存储成本、有限的TPS、和最终确认性(网络响应时间)等因素也为“去中心化”应用的业务范围定下了边界。

 

另外一个潜在问题是来自多数L1区块链基础设施层的垄断化,据Decrypt的一篇新闻报道表明,2020年,将近有70%的以太坊节点运行在中心化服务器上,这使得以太坊整体的网络模型变得非常脆落。

 

无论将应用主体托管到中心化基础上,还是网络基础设施层的垄断化都使“去中心化”应用变的不那么去中心化,那真正具有的去中心化意义的Dapp应该是什么样的,IC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传统区块链不能承载大型应用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 链上的高昂存储成本;

  • 网络性能和容量不足问题;

 

链上数据存储的高昂成本让对于拥有存储海量数据的业务需求的应用望而却步,早在去年以太坊存储1GB数据的成本就高达了2.01亿美元;Solana约为100万美元,相较于这些公链的天价存储成本,IC托管1GB数据1年的费用仅为5美元,这种链上数据托管的超强性价比首次为去中心化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使得去中心化应用的业务需求不再受限于Gas成本,让Dapp不再只有DeFi,而是拥有更加广阔舞台的Social、Video等泛行业平台。


 

抛开可拓展性,决定L1区块链性能的两个指标TPS和最终确认性,根据去年的一份性能评估报告表明,IC在4分钟内持续达到了11500 TPS的峰值,这比公认最快区块链Sol的TPS高出了10倍之余,在最终确认性上也是不输任何公链的存在,IC网络的最终确认时间的延迟仅为2秒,这也是IC能够承载即时聊天社交平台的地基所在。

 

 

IC的可拓展性方面与其网络架构息息相关,它没有走传统区块链的老路,而是重新打造一套快速运行,且可以承载无限计算和存储的网络架构,以实现在区块链上托管任何泛行业平台,包括社交、企业系统、大型应用等。通俗的来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IC提供了一套可以类比传统云服务平台性能的去中心化计算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承载任何体量的应用程序,而无需依赖中心化基础设施。

 

网络架构一共分为4层,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层,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独立数据中心(IDC机房),数据中心上托管着不同的硬件节点,这些硬件节点组成了整个IC网络中的多个分片链,每个独立的链被为“子网”,子网和子网之间相互通信。与许多分片链技术不同的是,IC的分片子网之间不仅分配状态,还分配了计算,这么设计好处是在于网络不需要依赖一个主链去完成计算,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更高效和更快速的方式处理尽可能多的计算。在子网之上托管的是组成Dapp的智能合约Canister,Canister可以作为去中心化应用的前端,也可以作为应用的后端,甚至是应用程序中功能的一部分,当然它们是可以互相协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这也是IC可组合性优势。

 

当网络性能有需求时,IC有一个特殊的DAO/NNS负责网络的治理,NNS可以引入新的节点到子网中,或创建新的子网增加网络的计算力和存储容量,从而实现上述我们说到的网络无限计算、容量。该治理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作用让网络中的硬件资源最大化利用不被浪费,举例,当一个子网A上的托管的Canister不多,很多硬件资源被浪费,但另外一个子网B上托管的Canister很多,消耗的所需资源非常多,NNS可以通过提案形式将子网A中的部分节点划分到子网B,来保持网络性能的均衡负载。


 

IC的另外两个关键杀手锏是可以直接提供去中心化的交互式Web前端和反向Gas模型👇

 

传统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己无法提供Web交互前端,需要依赖于中心化基础设施实现,这在本质上导致了Dapp的割裂和半去中心化。IC的解决方案直接为Dapp提供支持接收和响应HTTP请求的去中心化Web前端,来打破“去中心化”应用交互前端必须依赖中心化基础设施实现的固有魔咒。


“反向Gas模型”,顾名思义与传统区块链Gas模型机制相反,它的设计初衷是消除Web3.0服务的使用门槛,在这套模型下,作为用户的我们使用Dapp服务的时,我们无需支付任何的Gas费用,由开发商提前在智能合约/Canister中预付交互Gas,有点类同于传统互联网生态应用,由开发商承担应用平台的运维维护和托管成本。

 

当然,开发者所承担的成本是可以接受且稳定的,传统区块链的Gas成本通常会受Gas通证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影响,而IC的Gas通证的价值始终锚定一揽子货币,来保障开发者预付的Gas成本保持稳定。


不管是从区块链架构上范式转变,还是与传统公链反其道而行的机制,我们都不难看出在贯彻Web3.0使命上,DFINITY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条道路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一些特殊的机会。


马上也是IC的一周年生日了,在这里也提前祝IC一周年生日快乐,在接下来也望看到更加蓬勃发展的IC。



每周必看



历史AMA



联系我们

 电报 

       t.me/DFINITY_ZH

 英文推特 

       twitter.com/D_PlusCommunity

 中文推特 

       twitter.com/D_Plus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