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打渔为生到守护湿地 我的幸福指数无人可比
点击标题下「河北生态环境发布」可快速关注
我叫李国忠,今年54岁,是地地道道的衡水湖人,从小生活在衡水湖畔,靠打渔为生。
曾经,我也和乡亲们一样,认为“靠水吃水,多打渔就能多挣钱”。最疯狂的时候,网兜、电打、围网养殖一拥而上,湖面敲着锣赶鱼的渔船常常有上百艘。乡亲们的钱包倒是鼓了,可衡水湖却被折腾得不轻。水浑了,鱼少了,鸟也不来了。
为了守护好这块“京津冀最美湿地”,近年来,衡水市加大了对衡水湖湿地保护力度。搬迁了周边企业和沿湖各类建筑,封堵所有的入湖排污口,彻底清除围堤围埝养殖,休渔期也从7个月延长到9个月。
坚决彻底的治理,带来了显著变化。现在,衡水湖的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水清了、鱼虾多了,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衡水湖安家,完成了从“旅客”到“居民”的身份转变。
今年年初,成千上万只候鸟齐聚衡水湖,在湖面自由翱翔,形成了壮观的“鸟浪”景观,让有幸目睹这一幕的游人无不为之感叹。
如今的我,还是生活在衡水湖畔,但是角色却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成为一名巡护员已经有了五年的光景。我的工作,是24小时值守,巡湖的隔堤有7公里长,由东向西南从湖中穿过,每日我最少要巡两个来回。
我的巡护工作主要是观察有没有需要救助的鸟类,有没有偷猎的人,有没有人干捡鸟蛋这类破坏环境的事儿。最开心的是,每当专家来的时候我还能给他们当向导。
现在的衡水湖已成为衡水人的“幸福湖”。每天早上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巡护的路上,听着叽叽喳喳的百鸟欢歌,我感觉我的幸福指数,无人能比。
来源:冀时客户端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2年9月下旬全省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把景区建在钢铁企业厂区 背后的自信来自……
从一片荒沙到一片绿 塞罕坝谱写“绿色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