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杨听证会遇上不靠谱的同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翻译?

黄老师 独到英语 2020-10-28


在国际体育仲裁院(CAS)的听证会开始之前,孙杨看上去胸有成竹,信心满满。



然而,孙杨不幸遇上了非常不靠谱的同传译员,不断出现错译、漏译的情况,导致他听不懂外方在说些什么。



参加听证会的各方都表示翻译质量太差,听证会无法正常进行,被迫将同传改成交传。



几年前,我曾经陪同代表团访问过国际体育仲裁院,在代表团和仲裁院负责人会谈时担任交传,对仲裁院的情况有所了解。


仲裁院作为国际组织,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仲裁工作涉及各国运动员和各种运动,除了会听到多种口音,还会涉及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所以为仲裁院做翻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要有专业的翻译能力,还要做大量的准备,了解和仲裁、体育相关的背景情况。


顺便说一下,媒体报道都将CAS译成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但正式译文是国际体育仲裁院。



在听了几分钟孙杨听证会的同传后,可以明显发现同传译员没有做过精心准备,将200多次药检,错译成抽了200毫升血。



这样的错误对听证会的顺利进行造成了极大影响。显然,如果译员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了解背景情况的话,即使没有听清发言人的每一句话,也不会犯这种错误。


不管是听外语还是母语,我们的耳朵是无法听清每一句话的。没有听清的内容,是靠背景知识去弥补的。


有一种现象叫做鸡尾酒会效应,即在嘈杂的酒会中,你听不清对面的人在说什么,但是,哪怕是很远的人提到了你的名字,你也会很清楚地听见。这是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名字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如果同传译员事先做了准备,熟悉孙杨听证会的背景情况,那么在听到200这个数字时,应该就能想到指的是200次药检,而不是200毫升。


在听证会中,孙杨在描述药检当天的情况时,语言是比较简单的口语,没有提到专业术语,语速也不快。



这对于合格的同传来说,翻译起来是很简单的。然而,现场同传的英文翻译听上去很不流畅,而且几乎每句话都有很多语法错误,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要听懂也是挺不容易的。


我的判断是,现场做同传的译员,可能根本没有学过同传,不然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一段话都翻不好。她的英语可能日常交流没问题,或许也能做简单的交传,但是同传肯定是不能胜任的。


以前在同传厢时,碰到过有人跑过来说,自己英语很好,也可以做同传。出于礼貌,我只能呵呵。自以为英语好,不等于英语真的好。就算英语真的好,和能做同传还是两码事。就像会骑马不等于能参加马术比赛,会游泳不等于能花样游泳。不信的话,可以试试用方言来同传电视里的普通话。


做同传时,要一边听,一边翻译,精力是分散的,需要科学地分配精力。英语好的人,自己说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就做同传,就做不到合理分配精力,导致说出来的话语无伦次。



在听证会上,虽然更换了几次翻译,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我的猜测是,大家觉得翻译水平不行,于是换上了其他会中英双语的人去试试,然而这并没有用。


媒体在报道同传时,往往喜欢用语出惊人的标题党,强调同传的时薪,以此来博人眼球。这吸引了很多会说一些英语的人想要做同传,其中大部分人的英语其实并不好,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培训。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像义和团一样,大无畏地走向了同传会场。


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合格的同传。其中,有不少是创作型同传。这种创作型同传,不管发言人讲什么,讲得快还是慢,他们都能滔滔不绝,毫不停顿地讲下去。



英语不好,听不懂原文的人,往往会被创作型同传给唬住,觉得怎么这么厉害,讲得这么溜!


但是,专业的同传一听就会发现,这些创作型同传的译文,和演讲人的原文往往关系不大。实力不够靠演技。听不懂的地方,他们就靠自己现场发挥,用创作来弥补。


大部分的听众,可能没有发现同传的问题,或者比较仁慈,很少会去投诉同传的质量。这也给了低质量同传滥竽充数的空间。


但是,孙杨的听证会可不是一般的你好我好,风平浪静的会议,而是你来我往,针锋相对,逻辑严密的辩论!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碰到难的会议,才知道谁是真同传,谁是假同传。


做同传时,最难翻的不是大段演讲,而是问答互动。在翻译演讲时,创作型同传可以靠演技,弥补没有听懂的内容。但是,在翻译对话互动时,尤其像听证会这样尖锐的互动时,再厉害的创作型同传,也很难天衣无缝地左右互搏,一人分饰两角,而又不被发现。真假同传,从互动就能看出来。



听证会上不靠谱的同传,让孙杨有理说不清。不知道在孙杨之前,又有多少人被不靠谱的翻译坑害过!


再优秀的演讲人,如果碰上不靠谱的翻译,也无法让听众听懂自己的讲话。我们需要选择高水平的翻译,他们的价格肯定会更高,但这样的消费升级绝对是值得的。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翻译的质量是瓶颈。翻译市场,也需要一次供给侧改革,淘汰低端产能,扩大高质量供给。只有这样,孙杨听证会的灾难才不会重演。




精彩回顾

你已经多少次,下定决心要学好英语,却又半途而废?

访华结束,《经济学人》发表独家采访:马克龙成欧洲老大?

55岁的他,46岁的她,美好灵魂的相遇,永远不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