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代巨头腾邦进入退市整理期,疫情下的上市旅企“命悬一线”
作者:闻旅编辑部
曾经的商旅巨头,“票代第一股”腾邦国际终于等来了自己的退市结局。5月31日,据东方财富网显示,*ST腾邦(300178)名称变更为“腾邦退”,并进入退市整理期。
回想辉煌时刻,腾邦市值曾一度接近400亿元,位列民营企业500强,被看作是“杀入”文旅市场的一批黑马,高调的并购、快速的扩张都让人觉得腾邦会是未来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然而,后续的发展走向却伴随着国际航协“断供”、资金链断裂、连续破产申请等问题,从“希望之星”变成了2022年创业板第一只退市旅游股票。
业内人士分析,疫情三年,整个旅游业遭到重创,众多旅企难以为继,原本已经出现“裂缝”的腾邦没有遇到一个好时机来扭转颓势,反而加速了其自身问题的暴露。
与腾邦相似,疫情前就出现各种问题的旅企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也都相继遭遇困难,如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称:*ST东海A)也在5月30日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退市通知函。此外,凯撒旅业、雪松发展等也因为业绩与经营问题相继被“ST”。关于生存与破局的焦虑在旅游行业愈演愈烈。
腾邦退市
殃及股东数量3.24万人
时间回到5月24日,腾邦国际发布公告称,收到深交所《关于腾邦国际商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自5月31日起,腾邦国际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被宣布强制退市前,腾邦国际还向法院提交了破产重组的申请。5月19日,腾邦国际公告,公司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公司重整申请,公司未能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其中原因之一或许与腾邦目前的经营现状有关,根据其2022年一季度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腾邦主营收约6467万元,同比下降86.44%,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96.46%,已经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另一方面,2013起腾邦国际的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到2021年末,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11.49亿元,且2021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已严重资不抵债。
腾邦的债务危机可以追溯到2019年8月,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因欠付旗下200多家中小票务代理商共计5000万元资金,腾邦长时间遭多名票代“堵门讨债”,腾邦国际及其控股股东腾邦集团、原实控人钟百胜也面临多桩诉讼缠身、银行账户遭冻结、主营业务停摆的窘境。
从出现债务纠纷开始至2022年第一季度,腾邦的流动负债金额已经达到45.81亿人民币,其中短期借款金额为26.52亿元。
巨额的债务危机使得腾邦多次被债务方申请破产重组,但过程却坎坷不断几度“流产”,如2021年3月腾邦国际曾发布《申请重整的议案》,东方资产云南分公司有意参与,但到了12月,腾邦国际表示重整申请未被法院受理,控股股东腾邦集团被债权人申请重整也未被法院受理,原因在于当时的腾邦没有获得证监会出具的无异议函。反复无果的重组也使得有意介入的资本方对腾邦失去了兴趣与信心,重组自救这条路基本被堵死。
因为无法偿债,且无法重组,迎来退市结局的腾邦也会使得其债权人就此陷入债务泥潭。根据媒体此前曾披露,腾邦债委会由7家机构组成,其中6家为银行债权人,譬如广州农商行、中信银行等。其中,第一大银行系债权人债务敞口约27亿元;广州农商行是第二大债权人,债权规模约20亿元。
此外,牵扯进腾邦债务泥潭的机构还有:招商证券(也是腾邦债主承销商)、中航信托、华金证券、东莞信托、上海平安阖鼎投资、摩山保理等,牵扯进去的形式主要有债券交易、民间借款、股权质押等。
除了上述机构以外,受此次退市风波影响最深的当属投资股民,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期末,ST腾邦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2421人。这也意味着,此次退市风波将殃及三万余股民的口袋。
并购埋雷
子公司失控成退市重要导火索
作为国内知名的商旅企业,腾邦国际业务涵盖了机票酒店、会展旅游、差旅管理、金融服务四大板块。
12年前,腾邦国际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十万家机票代理商中唯一上市的企业。开始加速布局旅游业务后,出现战略上的问题,特别是频频的并购,业务消化“不良”,不仅没能成为助力腾邦深耕旅游市场的抓手,还成为其“埋雷”的隐患。
从2014年开始,腾邦国际开始进行旅游业务的相关并购动作,先后并购了北京捷达国旅、兰州腾邦旅游等多个企业,虽然并购让企业的利润和商誉均同步出现大幅增长。然而对外投资过程中大量低效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吞蚀公司现金流,让公司抵御风险能力下滑。
在众多并购项目中,不得不提腾邦对深圳喜游国旅的收购,这为其后面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雷。
喜游国旅是一家出境旅游综合服务商,提供出境游产品组团、批发以及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等业务。2015年11月16日,腾邦国际发布公告表示,拟通过发行股份+现金的方式收购喜游国旅55%的股权。
不过,2016年5月12日,腾邦终止了对于喜游国旅的重大资产重组,在此后两年间,通过分次收购、增资持股的方式持续渗透并于2018年成为喜游国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78.99%。
关于腾邦并购喜游的交易,一直存在诸多疑云,一方面是关于估值的合理性,第二次发起并购时腾邦对喜游的估值缩水近一半,由16.06亿元将至8.8亿元;另一方面就是喜游的创始人史进,随着喜游国旅被纳入腾邦体系,史进也成为腾邦重要的管理者,不仅成为腾邦国际控股子公司腾邦旅游的董事,频频代表腾邦对外亮相,还一度成为腾邦国际实际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喜游国旅被纳入上市公司体系,2019年6月,腾邦国际母公司腾邦集团和实控人钟百胜将合计持有的腾邦国际1.7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30%)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史进刚设立的大晋投资行使,大晋投资成为腾邦国际单一拥有表决权份额最大的股东。
然而,就在两个月后,8月26日晚间,腾邦国际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腾邦集团、钟百胜已单方面解除与深圳市大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史进签订的有关表决权委托协议,并与中科建业签订了新的《表决权委托协议》。实施后,中科建业的实控人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成为腾邦国际实控人。
对此,史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这属于违法行为,腾邦集团及钟百胜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也是基于此,腾邦与喜游两方彻底撕破脸,上演了一幕幕令外界嗔目结舌的“闹剧”。比如腾邦国际公告对喜游国旅失去控制、以史进为核心的喜游方面则表示腾邦国际存在金融业务“造假”情况,是自己出现了问题被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无法完成审计,腾邦国际只是想利用喜游国旅变成失控企业这件事,在里面“撇账”。
喜游提到的金融业务,则是导致腾邦国际负债累累并最终退市的另一大诱因。曾有知情人士称,据公司相关融资贷款信息资料显示,钟百胜控制上市公司以业务为由获得银行及非银机构的信用贷款后,通过子公司将资金转走并据为己有,即便是在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资金危机愈演愈烈之时,钟百胜仍未停止对于上市公司的资金挪用。
当管理层沉浸于“内斗”,公司陷入诸多负面舆论之后,业务难以避免的要开始走下坡路,疫情前的2019年,腾邦国际就已经录得了上市后的首次亏损,金额高达15.76亿元。疫情之后,这家老牌票代公司更是深受打击,难以扭亏,甚至出现了继喜游之后,另一家并购企业北京捷达国旅也无法配合审计工作的情况,彼时北京捷达国旅给出的说法是,“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捷达国旅员工未能复工,不能配合审计工作。”
按照创业板退市新规,出现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者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情况,以及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况等,将被终止上市。
腾邦国际踩到了红线,无疑是难逃退市结局,这样的谢幕不免让一直关注腾邦国际的业者以及股民们唏嘘,不过也有人表示,就像等待一直悬空的“靴子”,如今真的落地,反而也没有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接下来就该好好考虑,自己究竟该如何止损。
曾经的巨头轰然倒下
旅游行业早已不平静
腾邦国际的退市无疑让早已在生存边缘喘息的众多旅企心有戚戚。
疫情三年,国内旅游业损失有目共睹,在大环境外与自身的经营困境的叠加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上市旅企因为各种原因被戴帽ST,这意味着,面临退市风险的旅企不止一家。
就在腾邦国际宣布进入退市整理期不久后,*ST东海A也发布公告表示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于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
其中重要原因是因为其低迷的经营业绩,根据*ST东海A发布的2020年报信息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51.2万元,净利润为-1156.79万元,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使得*ST东海A站上了退市的边缘,后续2021年,*ST东海A业绩依然没能有起色,其当年营业收入为3023.45万元,净利润为-201.1万元,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也意味着,*ST东海A踩上红线,不得不退市,将于6月8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
旅行社上市企业更是被相关机构关注的重点“对象”,先是众信旅游被深交所发函质疑其营收业绩连续下滑的原因、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现金流吃紧等问题;后有凯撒旅业被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也被“ST”。
此外,IPO长跑16年的西域旅游在上市不满一年之时也因经营业绩触发退市新规而“披星戴帽”,彼时西域旅游给出的说法是因为疫情的暴发以及2020年后半年新疆地区疫情的多次反复叠加影响使得业绩大幅下滑,随着疫情稳定,旅游行业得到正常恢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
最新消息显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西域旅游业务逐步恢复正常,在2021年其实现营收1.49亿元,净利润达2695万元,证明了自己的经营没有问题,终于在5月27日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给自己摘掉了帽子。
旅游上市企业是最能直观显示旅游企业艰难生存现状的镜子,但也是比更多中小旅游企业更能坚持和“熬”下去的企业。因为疫情影响,悄无声息、就此消失的旅游创业者更是难以统计。
特别是涉及出入境业务,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文章曾发布过这样一组数据,经营出入境旅游的企业2020年消亡了14906家,2021年上半年又再度消失6324家,市场存量目前仅为97336家。
好消息是,随着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疫情逐步好转,重新解封恢复生活,旅游市场也再次看到了复苏的希望。特别是文旅部近日提出的新政策,发布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熔断”机制的通知,将管控更加细化到县一级,增加了跨省游活动的灵活性,使得业者们重拾加速恢复业务的信心。
不过,这样的向好政策依然无法解决如腾邦国际这样企业的经营难题,也难以扭转其复杂的债务危机,退市后的腾邦并没有就此走向自己经营的终点,未来命运会如何,谁又会成为其最终的“救世主”,需要等待时间给出答案。也希望那些能顺利熬过疫情“寒冬”的旅游创业者们坚信,好好搞业务,做服务,才是疫情后可以“翻身”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闻旅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入群】微信:wenlv-pai
【商务合作】微信:jhyyx666
【爆料或寻求报道】微信:13811224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