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三届干细胞心脏修复东方论坛 暨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 2019 年会概要

医学参考报 干就有未来
2024-10-11


  小编个人微信号:15121021817 欢迎添加

(报纸投稿可以直接联系我哟~)

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关注干就有未来



2019 年 6 月 1 日,第三届干细胞心脏修复东方论坛(ESSCCR)暨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 2019 年会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本部 25 楼学术报告厅成功召开。此次大会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裴钢院士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院长与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杨黄恬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本次大会以“心脏修复领域干细胞转化研究——创新与合作”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国外的10位著名业内专家教授以及来自国内的刘中民、杨黄恬、王建安、谢欣、周斌等10余位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干细胞与心脏修复”“无细胞介导的心脏修复新发现”“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治疗的新策略”等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就该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吸引了近300位国内外干细胞与心脏修复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 

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干细胞心脏修复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陆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基于干细胞的细胞疗法业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心脏修复方法。此次大会通过与国际同道的深入交流,为未来干细胞在心脏修复领域的研究及转化应用设立了引领性目标,不仅有助于我国干细胞研究水平的提升,对于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推进建设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精彩汇报摘要:
1. 皮质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研究

坦普尔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 Steven  R.Houser教授团队在骨基质中发现了一种MSCs(皮质骨干细胞),将其直接打到小鼠心肌中可以缓解心肌梗死,然而目前机制不明。Steven团队还通过大动物(小型猪)实验进行验证。目前大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注射皮质骨干细胞并不能在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保护心脏(注射后的3天内,梗死区域疤痕没有变小,心肌功能没有得到改善),但注射3个月后,注射皮质骨干细胞的实验组心脏扩张明显得到改善、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得到延缓且瘢痕也相对较小,只是目前还无法确认皮质骨干细胞是否会分化成心肌细胞以及是否具有延缓心肌细胞凋亡的能力。

2. HLA匹配的iPSC细胞在治疗严重充血性心衰中的临床使用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院心内科主任Keichi Fukuda教授团队发明了一项快速获得HLA高匹配iPSC技术,使用这项技术获得的iPSC纯度高达99%,并且可以大大缩短细胞的培养周期。常规从血液中分离培养得到iPSC需要2~3个月,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将周期缩短到25天。另外他们还找到了可以替代Noggin、G-CSF等细胞因子的化合物,从而降低了诱导分化的成本。此外,为了避免细胞不纯导致畸胎瘤或其他肿瘤形成,他们花了10年时间探索分化而成的心肌细胞的纯化方案,并研发专用的培养基。将纯化后的心肌细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细胞可以长期存活且表现出增殖能力,移植后4个月内,移植区域没有瘢痕组织形成,这个实验也在猴子体内得到证实,未来将尝试人体试验。
3. 干细胞用于心衰治疗的临床研究和经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刘中民教授概括了目前干细胞用于心衰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并交流了他们团队目前的研究进展。刘中民认为目前大部分的干细胞研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干细胞作为一种制剂或者治疗手段推广,目前有两个最大的瓶颈:其一,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干细胞生产制备标准;其二,缺乏公认的干细胞临床治疗方案。此外,刘中民还展示了团队在干细胞用于心衰治疗的一些成果。团队通过移植MSCs和心肌源性细胞,观察到猪的心肌梗死面积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小,并在6周后观察到心肌重构。在临床研究方面,团队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搭桥后进行梗塞区周围的干细胞注射,术后随访数据表明病人射血分数增加了20~25%,血液钠尿肽指标明显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增加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基本都能恢复正常的运动和生活。
4. 细胞治疗在局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探索应用


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医学院Buddhadeb Dawn教授谈到从1992年就已经在动物模型上尝试进行细胞治疗,但20年来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可能是无法阐明细胞治疗的作用机制,因此难以确定从哪个方面去改进临床治疗方案。Buddhadeb教授的团队也尝试过多种细胞治疗手段治疗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包括注射细胞外囊泡、干细胞等。与直接注射iPSC相比,iPSC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和抗心肌细胞凋亡能力。此外,他们还发现CD105阴性的MSCs与对照组MSCs以及CD105阳性的MSCs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具体的治疗机制目前还在探索中。
5. 干细胞用于心衰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王建安教授致力于干细胞治疗心衰的研究已有8年之久,期间也遇到很多难题。他们发现干细胞在心脏内存留时间很短,几乎3天内就完全消失。为此他们尝试对干细胞培养体系进行优化,通过低氧的预处理方式,干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所增强和存活时间也得到延长。在灵长类动物中注射此类细胞,尽管没有表现出增殖能力,但是心梗动物的射血分数和梗死面积均有所改善。王建安团队还入组了36位患者,初步结果表明,移植低氧预处理干细胞组的患者临床效果相对更好些。王建安的研究涉及啮齿类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临床试验,证实了低氧预处理干细胞疗法用于心肌梗死主要通过旁分泌发挥作用,移植的细胞并没有分化为心肌细胞。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郑天慧 陈圆圆报道)


(本文来源于《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2019-03期第8版文章,ID: yxckbsc2019030801。)


《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承办
感谢大家的支持!


扫码关注

征稿链接


《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 征稿启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干就有未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