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赵庆辉 蒋尔鹏 何斌 汤红明* 刘中民
编辑│郑天慧 陈圆圆
【据《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20年8月报道】题:加强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探讨(作者赵庆辉 蒋尔鹏 何斌 汤红明* 刘中民)。因具有修补、还原、替换和再生体内细胞的能力,对于一些常规治疗无能为力的疾病,干细胞疗法表现出独特优势,可为这些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当前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国际性前沿性战略性领域,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聚焦干细胞领域制定了相应政策和国家计划。国际上已获批上市的干细胞产品有13种,而我国目前尚无干细胞产品获批。近年来,虽然我国已在干细胞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临床转化仍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2018年国家统计局首次将干细胞行业列入产业统计分类,把干细胞临床应用纳入到现代医疗服务目录中,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干细胞产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的迫切性。因此,急需打通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进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的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包括但不限于干细胞相关产品及衍生产品、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临床研究规范等成果,形成规模化效应,尽快实现干细胞临床转化与应用。干细胞作为我国科技领域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对干细胞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布局,如《“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纲要,强调大力发展中国干细胞产业,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自2015年起,国家先后出台《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规范和支持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也为我国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中《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辟了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双备案制度,即机构备案和项目备案。以“干细胞”为关键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检索专利,截至2020年5月25日,检索到干细胞相关专利为20399项。在干细胞基础研发方面,我国部分方向处于“领跑”地位,尤其在细胞重编程、多能性建立及其调控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但在干细胞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尚存一定差距。1. 干细胞临床研究截至2020年5月25日,现有108家医疗机构已完成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不含军队医院),但仅有55家机构的86项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完成备案。因缺乏来源统一、标准统一、质量可控的临床级干细胞制剂以及相关临床研究方案或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导致了只有少数机构开展实质性研究,且进展非常缓慢。2. 干细胞临床试验2008年至2019年期间,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干细胞相关临床试验354项,其中大多数临床试验为单中心研究,且样本规模小,也存在重复研究现象。临床试验项目类型构成中,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占比最高,分别为51.41%和36.16%。截至2020年10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接收干细胞新药申报14项,11项获得默示许可。相较国际优势干细胞企业,国内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拥有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层面上,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存在跟风投机、创造力缺乏、较多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也面临着被并购、收购的风险。如何加强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结合笔者单位近10年在干细胞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主要从监管政策、资源典藏、临床研究、院企结合、项目孵化及风险防控6个方面进行探讨。自2015年起,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鼓励政策,强调干细胞研究要有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以推动技术转化应用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幅提高生物经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政策大多是战略指导性、概略式的,具体配套实施细则和规定尚未出台。因此,推动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当务之急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干细胞临床转化与应用监管体系。笔者曾多次向相关政府部门建议,建立集“干细胞研发、应用、产业化监管和审批”一体化试验区。一是建立干细胞产品快速审查通道,审查认可后的项目可边向国家备案、边在试验区内先行先试,取得一定进展后可向全国推广。二是建立科学的适用于干细胞研究特色的监管体系和实施细则,从国家监管政策层面实现干细胞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与临床应用。在资源典藏方面,建议依托国家级干细胞相关平台,制备标准统一、质量可控的临床级干细胞制剂,建立干细胞资源库三级库,即种子细胞库、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以解决干细胞来源不统一、质量不可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为国家应急服务。如当前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干细胞疗法表现出其独特优势。作为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承建单位,笔者单位重点打造了各类临床级干细胞资源以及覆盖60%中国人群的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高频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目前支撑4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和1项科技部“应对新冠肺炎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研究”应急项目。在干细胞临床研究及临床试验方面,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干细胞临床研究中心及分中心,这有助于大规模、多中心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或临床试验,短时间内获取干细胞治疗疾病的专家共识、规范、指南或标准。条件成熟时,可建立干细胞医院,以满足临床研究需求,支撑临床转化与应用。在干细胞新药研发方面,应充分发挥干细胞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市场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医疗机构与企业合作,同时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从单一创新向融合创新转变,从封闭式研发向开放式研发转变,从论文、专利等科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打通干细胞临床转化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干细胞研究特色,加强院企结合,一是要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合作开展干细胞相关研究;二是围绕人类重大难治性疾病,以临床诊疗为导向,加强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结合,企业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突破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在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建议推进在一定范围内经实践证明先进、成熟、适用的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规模化效应,尽早实现干细胞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加强成熟的干细胞项目孵化,一是可建设干细胞科技成果孵化器,并配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及相关政策,支撑干细胞成果转化;二是可设置干细胞成果交易平台,探索股权激励政策,充分发挥科学家的积极性,吸引干细胞研究者入驻;三是干细胞科技成果可实行项目化管理,根据需要可组建公司,经培育、转化、中试、规模化生产,最终实现转化与临床应用。在伦理管控方面,加强干细胞临床研究或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坚持风险最小化、知情同意等基本原则,应重视对临床研究或临床试验跟踪审查,真正降低风险,最大程度保护受试者和研究者;在应急预案方面,针对干细胞研究特点及临床研究或临床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订详细可行的应急预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保险机制方面,应在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设计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保险解决方案,建立干细胞移植风险医疗保险机制,降低干细胞研究风险。除了上述6个方面,干细胞基础研究和相关人才培养等方面也亟待加强。
*注:文章摘自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20年04期。
赵庆辉
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干细胞基地生物样本库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干细胞资源库(生物样本库)运行管理及标准化建设工作。参与完成科技部、上海市和校级生物样本库转化医学研究重大项目3项,发表论文13篇。作为第一完成人,撰写的《干细胞资源库五库理念与功能》入选上海浦东新区职工科技创新合理化建议,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转化医学杂志》发表的《干细胞资源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入选中国生物样本库年鉴。
— END —
征稿链接
《医学参考报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频道》 征稿启事
相关推荐
加强干细胞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探讨
干细胞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临床安全性探讨
关于干细胞产业及临床转化的进展与展望
干细胞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临床前研究阶段所面临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