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 公共艺术板块

ADCNews 建日筑闻 2021-05-27


9月28日,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正式开幕本届艺术季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继续以上海的城市更新发展阶段为背景,探讨城市空间话题。今年空间艺术季由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发起人与艺术总监北川富朗先生担任总策展人。由东京大学副教授、建筑师川添善行先生担任空间艺术版块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创建院长、博士生导师阮昕教授担任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导章明担任空间艺术季总建筑师



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相遇”为主题,分别从“空间艺术”和“规划建筑”两大版块展开。总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说:“上海,是中国与世界文化相遇的地方。本次参展的均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各国的代表性艺术都在这里相遇。同时上海作为港口,在不同的时代都与其他国家有许多交流,过去和现在,或者说东方和西方,所有的事物精彩地在这里相遇。“相遇”这个主题,是对上海的既往,还有它的成长过程的一种思考,因为对各种各样新的相遇怀有期待。


本届空间艺术季以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为主展场,原上海船厂旧址地区(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作为主展馆片区。从9月29日起向市民免费开放至11月30日。随着展览开幕,杨浦大桥东侧2.7公里与西侧2.8公里实现贯通,并首次向市民亮相。于此同时,原上海船厂遗存的船坞和毛麻仓库,也将在接下来为期2个月的时间里作为主展馆片区,呈现以艺术之势对城市形态与生活空间进行关注的主题展览。



主展场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南段2.7首次对公众开放,百年工业遗迹全面开通。2.7公里段进一步提升“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的“三带”融合,将呈现国际一流滨水空间,努力打造成“世界的会客厅”。7处,12栋,7万平方米历史建筑,数百件的工业遗存,电站辅机厂、新一棉、制皂厂、杨树浦煤气厂、杨树浦发电厂等百年工业遗迹将首次揭开。


© 田方方© 田方方© 田方方


总建筑师章明对此提出了以工业围合打造生态型生活化和智慧型的滨水公共空间这一核心理念。他指出:“在滨江实践中,我们也始终延续着‘向史而新’的建筑史观,即将历史看作一个‘流程’,一个连续且不断叠加的过程。我们既要尊重过去的历史,尊重曾经发生的故事、曾经存有的机理以及它的场所精神。更加重要的是符合当下在功能上的需要。我们要眷顾过去,更要指向未来。


杨树浦电厂 © 田方方

绿之丘 (原烟草仓库) © 田方方

绿之丘 (原烟草仓库) © 田方方


主展场中北川先生邀请艺术家选择合适的场所或建构筑物进行艺术创作。包括刘建华、沈烈毅、徐震、向阳、韩家英、浅井裕介、川添善行、高桥启祐、菲利斯•瓦里尼(Felice Varini)、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埃斯特•斯托克(Esther Stocker)、大岩•奧斯卡尔(Oscar Oiwa)等数十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结合公共空间的场所特征,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并将永久保留于滨江岸线,成为见证当代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共生的城市文化景观。下面为作品详情:


1.天外之物 

艺术家:刘建华 

作品《天外之物》选择了从天而降的雨滴造型,造型抽象、安静、纯粹,从自然的形态中抽离出来,同时与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迹象》及个人艺术语言柤关。单纯抽象的雨滴形态,会让人感受到自然与生活及艺术的密切关联。作品的颜色采用荧光材料,晚上长长的激光射线让人感受到雨滴造型似从天而降。

 

© 田方方

© 田方方


2.自由方块 - 方块花园 

艺术家:埃斯特·斯托克(Esther Stocker)

作品让观赏者在穿越拱廊结构时,进入一个方形几何宇宙。不同大小的黑色方块的组成方式创造了失序与秩序,而拱廊现有构造与浮动正方形间的张力和关系,代表了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转换和相遇。观赏者潜入艺术作品并参与其中,移动时改变视角的同时,也让人在心中对现实、生活有了不同的看法。 


© 田方方

© 田方方


3.城市的野生 

艺术家:浅井裕介 

人、自然、物、历史、过去现在未来、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这里相遇,存在着无比的生命力。作品将此生命力可视化,将刺青般的画刻在场所中。作品使用斑马线白线材料,制作象征植物的花朵,象征移动生物的鸟类,透过它们来探讨在城市中自然的存在方式。艺术家的制作手法采用与市民及助手们一同工作的方式,来开拓这片土地上的可能性,为这片场地注入更多的生命力而诞生这幅新的绘画。 


© 田方方

© 田方方

© 田方方


4.黄浦货舱 

艺术家: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

这件作品是关于从过去的河流中提取一个重要的工业物体,这些河流被丢弃,成为一个碍眼的东西。这一重要的物件已得到更新、改造并再次赋予生命,以提醒人们记住这条河流的强大历史。 


© 田方方

© 田方方


5.起重机的对角线 

艺术家:费利斯·瓦里尼 

 “我创作的场所可以是建筑空间,也可以是构成类似空间的任何物体。这些空间一直是我绘画的原始媒介。我每次都在一个不同的空间“现场”创作,而我的作品则由我所遇到的空间生长出来。” 


© 田方方

© 田方方

© 严帅帅



6.灰仓 : 一个世界 

艺术家:高桥启祐

成百上千的人们穿过屏幕,这些无数的人形会在最终变成世界地图。我们迷失了方向,四处游荡,不和、摩擦和冲突。这部作品描述了現今不沟通的模式,以及对价值观的一种希望,这价值观是反覆無常的,无可计数的,但可能是相互联系的。 


© 田方方

© 田方方


7.山

艺术家:徐震 

索福克勒斯、赫拉克勒斯、苏格拉底、荷马取自古哲学家头像的局部,雕塑胡子部分被放大并倒立放置在空间内。作品的缺失部分引发了观众对它究竟是何物的无尽想象。


© susas执行团队

© susas执行团队


8.时间之载 

艺术家:大岩·奧斯卡尔 

制作一个透明的容器,放入上海的土壤,呈现出地层的结构。经过数年,这里会长出花草,或许有一天还会长出树木。100年后的上海或许很难想象,但通过这个构想,可以将上海的过去赠送给未来的人们。 


9.灰仓 : 灰仓的再现 - 钢之迷宫与灰之迷宫 (未建成)

艺术家:章明 

钢之迷宫:迷宫侧壁的材料选取废弃的钢板,赋予其原先筒仓外壁的黄色和灰色两种色彩,弧形的钢板侧壁勾勒出男与女相异的探寻路径。人们在路径穿梭中与筒仓的历史与现状相遇,人与人之间也在迷宫中相遇相离。 

灰之迷宫:路径与下层的钢之迷宫相对应,顶部用造雾机和光线营造出光线在空间中弥漫的迷幻意境,恰如筒仓内部原本灰雾蒸腾的意向,限定路径的迷宫侧壁从实体的钢板变为在水雾中虚化显形的镭射光线,随着气流的变化光线也在不断流淌变幻。 

在灰仓两个迷宫中,虚与实相遇,过去与未来相遇,人的路径相隔相遇,物理秩序与精神秩序相遇。 


10.灰仓:形/色 相遇 (未建成)

艺术家:韩家英 

作品以“形 / 色相遇”概念衍生形象创意,通过方、圆、三角等不同形状组成的12个艺术装置,由镜面、石材、木、金属等材质来演绎,让观者沉浸“形/色”交融之间,形成艺术投射式观展体验,象征人、艺术与世界的多元相遇。 


11. 1 年 / 1 万年 (未建成)

艺术家:川添善行 

艺术家利用“肥皂”和“食盐”两种纯白的物质,设计出像钟乳洞一样的空间。意图在空间中加入能让人感受到场地历史的装置。他以石笋为空间主题,利用肥皂与盐的化学反应,试图在此地呈现出钟乳石的成长过程。 


12.轻舟过隙 (未建成)

艺术家:向阳 

《轻舟过隙》是一件“漂浮”在半空中的舟形建筑雕塑,与往来船只繁忙的黄浦江面形成一种动静、虚实空间的对比。作品上半部份的“船屋”,呈现一座当代建筑结构的空间,希望观众能借此回味和想象过去在江岸边的建筑。作品的中间贯穿着“时间之箭”,以黄浦江蜿蜒的形态为蓝本,象征着一段抽象的时间轴,连接和叙述着过去、此刻以及未来。 


13.徊 (未建成)

艺术家:沈烈毅 

空缺的椅子,如同逝去的记忆与月光同来,在如镜般的江面留下痕迹;倘若有人在此相对而坐,他不仅是与文化经验的一部分相遇,也是在与自身、他人相遇,而河流,将裹挟这一切永久地流淌。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相遇展览范围:包括主展馆以及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主展馆地址:上海市杨树浦路468号(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主展馆开放时间:2019年9月29日~11月30日;二至周五:14:00~20:00;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10:00~20:00;周一闭馆维护票价:免费(需预约) 
预约方式: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官方微信预约取票、现场取票主展馆片区图



编辑:韩爽,莫因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