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美术馆“九层塔 ”展览,团结就是力量+陈列与重现
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坪山美术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公立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的资源融通,汇聚各方能量,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是一次跨界行动,是中国从未有过的展览方向和形式。它将邀请9位/组艺术家提供作品,作为展览的基础素材,同时邀请9位建筑师,9位设计师,组成九个临时团队。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三方联名合作,没有“主次”和“中心”,只是分工与协作,最终形成9个全新类型的展览。
空间和设计是决定展览的核心元素,也是对展览和作品的再创作和再生产,它决定了观众看到什么,怎么看,看的次序和节奏。空间和设计,在这里不再是为展览服务,而是独立自主的体验,给予展览无数的变量和可能。
一直以来,我们缺乏一种高质量的跨界,它们不是流俗于明星和网红效应,迎合一种快餐式的出圈,就是自说自话,拘泥于专业壁垒。“九层塔”倡导的跨界方式,创造了一个艺术、建筑和设计的连接点,一个全新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三个专业间的实际需求,有益协作,又保留了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分工得当。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塔”有着一种特殊的结构,它的每一层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和空间、设计,紧密围绕成一个彼此叠加的整体,成为展览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内核。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由策展人崔灿灿和建筑师刘晓都共同在2020年发起,它是一个混合了思想、方法、工具的实践项目,也是对跨领域工作的兴趣班,拓展彼此方向的攻关小组。“九层塔”的出现,饱含着创造一个全新领域和事业的雄心,旨在发明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和展览观念,重塑这个时代的感知体验。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①
“团结就是力量”政纯办个展
空间呈现:王子耕
平面设计:刘治治
策展人:崔灿灿
出品人:刘晓都
展期:2020年10月24日-11月29日
地点:坪山美术馆 三层空间
主办: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展览前言
作为“九层塔”的第一个项目,“团结就是力量”成为一个开篇,象征9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合作的价值,开放的状态。展览以艺术小组“政纯办”的作品为基础,邀请建筑师王子耕进行空间呈现的创作,平面设计师刘治治进行海报等视觉系统的创作。
政纯办是由洪浩、萧昱、宋冬、刘建华、冷林组成的艺术小组,从2005年开始以集体创作的方式进行工作。政纯办面向世界,聚焦精神世界的建设,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纯形式化,模糊界限,将思考、讨论、足迹、享乐和思想变成形式。
选择“政纯办”是因为他们的概念和属性,他们是中国仍然活跃的存续时间最长的艺术小组之一,不断磨合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现叠加和共生的价值。选择政纯办,是选择一种组织和创作模式,一种“团结就是力量”的形式与观念。
如果说政纯办是针对集体主义的思考,那么在建筑和平面设计中,这种思考也极为普遍。建筑师王子耕为展览创作的全新空间,与政纯办合成的《政先生》异曲同工。“筒子楼”式的展厅结构,水房、食堂、放映厅、理发店、澡堂,五种集体主义的空间形式在走廊上混合。抽象的空间、器物与生活记忆在这里交汇,现实与遥远的历史,梦境般的结合。人们必须穿过“似曾相识”,却又“素昧平生”的蓝色空间才能抵达,抵达展览的全新语境。
亦如政纯办和许多人走过的足迹,经历的历史,集体主义在工厂、农村和名胜中,在折页、海报、颜色、字体和极简风中,在不同的术语、门类和学科中,形成一个个彼此折叠的几度空间。
文/策展人:崔灿灿
空间效果图和概念介绍
平面设计(海报及折页)
作品预览
PSFO 政纯办-5 2007-2020 油画、木盒 154x200cm
PSFO 政纯办-6 2007-2020 油画、木盒 169x200cm
PSFO 政纯办-11 2007-2020 油画、木盒 147x200cm
PSFO 政纯办-13 2007-2020 油画、木盒 150x200cm
PSFO 政纯办-18 2007-2020 油画、木盒 157x200cm
图书馆 2008 装置 200x95x25cm x 5
做同一件好事 2014 单频影像 8′00
政先生 2007 摄影 120 x 155.7cm
*作品版权归BANK/MABSOCIETY和艺术家所有
九层塔:空间与视觉的魔术②
“陈列与重现”李青个展
空间呈现:李涵
平面设计:梅数植
策展人:崔灿灿
出品人:刘晓都
展期:2020年10月24日-11月29日
地点:坪山美术馆 四层空间
主办: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展览前言
作为“九层塔”的第二个项目,“陈列与重现”表明了艺术、建筑、设计的共同工作,也是整个展览追求的核心,如何陈列文本与视觉?如何重现思想和感知?展览以艺术家李青的作品为基础,邀请建筑师李涵进行空间呈现的创作,平面设计师梅数植进行海报等视觉系统的创作。
2019年,李青在上海荣宅的展览中,作品“窗户”和旧时宅邸有着别样的对话。重现的故事,似乎回到了往昔的昭华中,而《杭州房子》的陈设,却将殖民地的靡靡之音,片刻的温情记忆推回现实,一切荒诞、冲突。事实总是既不是这样,又不是那般的纯粹与戏仿,真实与复制。三年前,在香港,李青的“灯光字”与窗外的中环、六国饭店、东方大班,对面的九龙,有另一种奇妙的关系。电影里衡量香港房子的好坏,总看有没有窗,再往上是能不能看到远处,看到海。“窗”在不同时空中陈列,有截然不同的状态和命运,它有时承载故事,重现希望,有时只是为了区隔距离。
选择李青,是因为这些作品和建筑、设计的关系,窗本是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城市中的风景。它们因为“艺术”被观看,被体验和观察。又像这个展览的模式,“空间”重现和陈列作品,“设计”概括和重建文本。故事总被另一个故事描述,描述总被另一种描述“目击”。
所有的窗户都有阶层,就像所有的设计都暗含一种立场。建筑师李涵和李青有着共同的契合点,对新旧建筑、城乡变迁、不同社会群体的关注。李涵将展场理解为一个即将拆光的建筑,在这片人为搭建的废墟中,新与旧,建筑群像和考古遗址记载着消失的历史。七彩的瓷砖,装饰的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说不清是在窗里看到城市,还是在这个城市看到你。
故事可以是各种故事。但无论是艺术家、建筑师还是设计师,都有差异之下的共性,一个同谋的工作重心:如何陈列和重现故事,如何观看事物的连接和转折?我们都深刻的理解“修辞”的意义。
文/策展人:崔灿灿
空间效果图和概念介绍
平面设计(海报及折页)
作品预览
杭州房子 摄影 60幅 2017-2020 48x72cm
《杭州房子》系列拍的是杭州近几年城市更新和扩张中待拆的独栋民宅,这些建筑从原来的社区建筑群中孤立出来,形成一种特殊而荒诞的形式感,摄影是对这些建筑最后的凝视。同时,这些民宅的图像也成为一个特殊的资料库,体现了中国民间在一个经济发展和消费主义时期对想象中富足生活的美学上的判断,杂糅而山寨的风格体现了一种在地的现代化建筑实践,其建筑风格受限于信息渠道而显现出社区化和人群化的特点,体现了全球化在中国的知识传播和信息分享的状态。
你可以带走的东西 160X240cm, 240X300cm, 360X240cm, 180X240cm 8mm 8毫米印花尼龙地毯 2019
地毯上的图案取自杭州城改造中旧房屋拆除遗留的地面。这些地毯生动再现了老房屋的内部空间,是仅存的过去层面的一个缩影,诠释了中国城市空间不断被更新与重建的过程。地砖上的图案是对过去家庭生活体验的一个生动再现;它们的重叠提醒着人们,在中国城市不断修复的历程中,不同时代与文化身份在不断延续,不同观念在共存与交融,过去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已开启。
有球形的风景 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丙烯、布料、印刷品、铝塑板 99X106X10.5cm 2019-2020
《窗》系列作品结合了搜集而来的老旧木窗框,基于对中国大型城市快速发展的研究,直接在窗格的背面作画,将两种现实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场景结合在一起以表达经济和身份的迥异,强调真正的事实与矛盾。最近的作品内容多关于城市更新过程中空间、风景和人的关系:资本、财富流动,空间、产权的重新划分,被废弃和去除的、被新建的、被保留并重新赋予价值的建筑等更新着城市的景观。作品呈现出城市更新被不同阶层之间的财富、权力所引导的方式,以及此过程在各式各样的网络和广告中的再现方式。作品也回应并继续探讨了约翰·伯格阐述的财产和艺术、广告和艺术之间的密切关联。旧窗材料提示了一个已经消失的空间,其主权已经被剥夺,对建筑和城市空间的使用和观看都是在使用一种权力,窗外虚拟的风景则是一种获取观看权力的欲望化表达。
迷窗·安培洋行 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马克笔、衣物、印刷品、铝塑板 212.5X106X10cm 2019
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李青将历史悠久的上海安培洋行大楼的景观相融。这栋建筑现为首家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国际拍卖行佳士得的大楼。英国建筑师于20世纪初建造了这栋古典主义风格的建造,反映出古代拍卖行的传统,亦兼容现代风格,一如兼收并蓄的城市。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增长最快的艺术品市场之一。
迷窗·K11 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马克笔、衣物、印刷品、铝塑板 212.5X106X10cm 2019
这件作品展示了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这栋建筑高达278米,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内设办公区和一个购物商场。某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办事处也在这里。
窗棂笔记·异域情调论 木、油彩、有机玻璃、油漆笔、铝塑板 150X104X10.5cm 2019
《窗棂笔记·异域情调论》中,李青在旧窗上摘抄了法国诗人维克多·谢阁兰《异域情调论》中的文字,这位在中国云游多年的西方人所提出的“多异”美学显示了东西方文化碰撞时的一种美学意识。
窗·海啸中的博物馆 木、金属、油彩、有机玻璃、漆、铝塑板 169X150X10cm 2017
一个自然而恒久的母题是如何在当代城市文化中被观看的? 李青的“海景”系列试图呈现一个由多重的并置图像构成的观看界面——它们来自博物馆橱窗、电影、广告、虚拟网络和社交媒体,闲逛者(wanderer)式的观看体验把“海”这样一个对象置于一种新的角色。对应于西方绘画中的海景主题, 彼时被渗透了戏剧性、宗教情感、神秘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海景, 在今天可能更强烈地作为暂离现实的出口、或出于文化差距和地缘政治的因素被考量,或者,依然是人们寄托于某种未知的途径与载体。
霓虹新闻2019 , 录像, 5LED屏幕 2019
闪烁着汉字的霓虹灯是都市夜晚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今天的人们被各种各样的屏幕包围,通过这些屏幕与世界联系。如果把城市看成一大块屏幕,那么街道上的霓虹灯就好比词语,在夜晚游历城市时所看到的霓虹文字可以组合成一个个生动故事,成为一种发现和阅读的特别方式。
*作品由艺术家李青和阿尔敏·莱希画廊提供
Courtesy of Almine Rech Gallery and the artist
本文转载自:坪山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