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像一个加油站?David Chipperfield 回应争议

ADCNews 建日筑闻 2022-11-08

© Gili Merin

大卫•奇普菲尔德(DavidChipperfield)在结束密斯·凡德罗建造于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项目翻新时,曾被人询问参观者期待看到的事物是什么,他说,“试想一台1965年的梅赛德斯奔驰,尽管外在精美无比,但内在却破败不堪。而我们想要把它卖出去,所以要把奔驰拆开来,再装回去,让客户在打开开关时,引擎就会运作起来。我们决定要将这座建筑恢复得仿若不是1960年建造的那般,而更像是具有考古学意义的建筑作品。”奇普菲尔德说。尽管现代主义建筑对是否替换弃置部分方面更为审慎,但对密斯的杰作而言,并无捷径可走。


© Gili Merin© Gili Merin

这考虑到的并不单只是该建筑与现代建筑史交织的历史,还有其之于柏林市民的重要性。“虽然做减法比加法容易,但我们还是保留了一切。35000块金属和石头都被一一清理出来,逐块打磨,再安装回去,这并不是我们会对其他的建于1968年的建筑所做的事情。”


大多数人认为它很难看,像一个加油站。而从展览和博物馆的角度看来,它也像是个梦魇。但它还是留存了下来,成为了西柏林的一部分。

——大卫•奇普菲尔德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自远处眺望,翻新的整体成果令人着迷:玻璃窗都已依照密斯的设想重新替换——换成全透明的。建筑内部,大理石柱、反光地板、木制隔板和标志性的巴塞罗那椅子再次展现出原有的华贵。可惜的是,建筑的精细部分——如大厅中漂亮金黄的刻字——由于无序摆放的疫情管控标志和资料架而近乎隐没不见。朝下看去,展廊仍保有原来的职能,尽管在下沉式庭院里,也许是因为几十年前种下的老树影响到原有的路面铺装,它们被连根拔起并栽上了更年轻的树。总体而言,建筑师在翻新时似乎对该建筑和它的历史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和大量的资金)。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奇普菲尔德提到,在密斯的建筑竣工时,它曾受到众多质疑。尽管无法在古巴和中国建成该建筑,它终于于1968年时在柏林落地,距离柏林墙仅为100米。“大多数人认为它很难看,像一个加油站”奇普菲尔德说,即便从展览和博物馆的角度看来,它也像是个梦魇。但它还是经久不衰,与同在柏林文化广场上的国家图书馆和Hans Scharoun设计的柏林爱乐乐团一道,成为西柏林的市民象征的一部分。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在柏林自创的背景之下,“建筑师在那时遭受着很大的压力,建筑也是。”奇普菲尔德说。但今天的压力难道就有减轻丝毫了吗?翻新这样一座标志性建筑,奇普菲尔德说“我曾被询问为何承揽该项目的翻新,因为我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也不过是做错罢了。但我们的理念正希望如此:当我们离去时,它依旧是密斯的杰作。”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自2014年该建筑因翻修而关闭后,隔壁的场地就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的 "20世纪博物馆 "所占据。进一步打破了密斯建筑与周边城市曾经清晰的视线联系。毫无疑问的是,柏林已经今非昔比:柏林墙已经被推倒,统一后的柏林也已成为欧洲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翻新项目价格如此高昂(而骇人的柏林宫在东边不远处),我们应当质疑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在当今城市共同回忆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论如何,从照片上看,它还是和以前一样好)。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 Gili Merin© Gili Merin


责编:韩双羽;编辑:邵珠琦;译者:顾嘉辉、嵇瑞雪

*本文作者 Gili Merin

翻译、标题及版式由ArchDaily整理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请联系ArchDaily

点亮“在看”和“点赞”,

将创意灵感放在第一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