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大财经新闻 | 4个月复习,初试411,其实我只是做对了这几点…

财新考研 财经新闻考研 2022-08-15



初试成绩:政治72、英二82、专业课130、127,名次第8。

其实现在让我去回忆整个考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已经很模糊了。感觉自己在这段经历当中也没有付出200%的劲头,能上岸也有运气的成分吧。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啊!

——Nicole


关于择校

很多人问我作为一个南京人为什么会选择一所广州的学校,还能为什么,因为热爱啊。我的大学阶段在南京广播电台、现代快报经济部和腾讯财经频道进行过实习。实习期间慢慢对财经新闻这个领域感到无比惊喜。所以在决定考研时,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这个方向。


城市是我第一考虑的因素。因为北上广三个大城市,北京和上海我都有过了常驻经历,所以这次我想攻占广州。中山大学于是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中大财经新闻近几年大概报考人数在50+左右,录取人数10+,竞争压力比起其他学校算很温柔了。当然今年报考量激增到180+,复试比例近乎1:3也是我没想到的。


中大的考研信息是很透明的:近三年的真题、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历年院线校线、复试流程、名单、成绩都可以在官网上找到。在进行初试分数查询时,还会在成绩查询页给出初试名次,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


关于复习

4月-8月 前期基础阶段

其实这时候就是前期不断把书看厚的过程。特别是暑假可以算得上备考黄金期了。前一阶段做一份笔记是多么的重要啊,你可以在掌握重点的时候顺带笔尖记忆,并且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你就在进行思路梳理了。到后期你很难会在要遇到某个知识点模糊时再去翻厚厚的书本,肯定都是依靠前期的笔记。


因为中大财经新闻近几年考题都是比较侧重于财经,对传播学部分考题上涉及的比例较少,所以前期基础阶段我会把重心放在新传部分打基础,像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传播这几部分的梳理和记忆是我前期主要做的工作。我的复习开始的比较晚,这一阶段看财经的内容比较少,就平时浏览浏览新闻之类。


8-12月 中期热火朝天阶段

这一阶段3个月时间就是耐力赛了。


啃财经类的书籍、财经热点专题整理、实务练习、学界热点事件。


财经书籍其实不多,可以直接看龚老师的《财经新闻知与行》,上面的很多财经名词解释都可以直接做名解的笔记。《经济学原理》看个人兴趣要不要读吧,太厚了,你可以在前期复习比较轻松的时候看。《一本书读懂财报》这本书强推,真的挺易懂的,书里面很多案例分析。


财经热点专题的整理有很多参照。财经周刊的封面报道和社论;棱镜、21世纪经济报道、FT中文网、金融八卦女频道、三折人生、比较、财经连环话、泽平宏观、AI财经社、财经要参这些公众号都可以关注起来。


其实这些公众号在遇到财经热点事件时都会进行报道,你要做的就是按照逻辑顺序去进行整理、补充。特别是遇到大报的社论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会从当年的复试结束(3月)开始整理一直到考前。事件类型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整理。宏观层面包括GDP、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微观领域则涉及产业、金融、公司新闻。基于这个大的分类框架,然后再按照具体事件。


中大还有一个比较特殊之处在于,它和财新传媒的关系相对较为紧密。很多时候初试的材料都会选自财新的报道,所以《财新周刊》每期的封面报道和社论都要认真对待。


专题整理思路

任何一个事件,都可以按照具体内容-原因-影响- 措施/未来展望的顺序进行梳理。


逆向工程的梳理方式。这是来自财新学长姐的可传之秘。就是对报道进行拆解,总结报道类型、报道结构、采访对象和问题、文章特色亮点等等。在进行报道策划或者采访提纲写作的时候都很重要,可以让你对财经新闻的组成要素有更深的了解。


实务部分

中大的实务考察可能真的是看出题老师的心情而定,19年舍弃了评论时隔多年又考了一次消息改写着实让很多小伙伴措手不及。因此对于消息改写、评论、采访提纲和深度报道四个部分都不能厚此薄彼。


至于具体的操作流程,建议有条件的小伙伴还是选择一个实务班,毕竟实务重在练习,自己看自己写出来的内容肯定都是完美的,而研友们之间进行准确批改和意见指导的操作难度还是有点大的。


评论练习真的很重要,就算最后话题不是以评论的形式出现。个人建议在对一个热点话题事件进行实务练习的时候,可以顺便整理出该话题相关的论述题知识点。譬如说最近的宜宾地震事件,事件中所涉及到的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灾难性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重大事件中的报道方向异同等等。都可以做成一个专题。


学界热点事件

资料来源:中大老师(特别是财经新闻方向)论文、小王子、一本正经


可以按照话题进行整理,譬如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新媒体;此外,媒体融合也是一个大重点。学界热点一般来说和前一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平时多关注公众号的推送就能够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啦。


新闻业界热点事件

资料来源:各大媒体的报道,推荐几个好评公众号:新京报、刺猬公社、知著网、新京报、AI蓝媒汇、全媒派、新闻实验室。


在对热点事件进行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格外重视能从财经视角切入的事件,譬如去年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这些可能会在评论题当众出现,平时多思考哦~


新传类名词解释各个考研公众号都会有整理,要做的就是常背诵,财经类名词解释多留心平时财经报道里的新词汇和龚老师书里所提到的老牌经典名词。简答论述的练习如果有小伙伴觉得摸不着套路的话可以报一个答题班哦。


12月-考前 后期冲刺阶段

最后阶段的话就是对于整个前面阶段的回顾,以及疯狂的背诵啦。可以制定比较周密的背诵计划,把你所有的资料过2-3遍。同时拿起真题和计时器,开始模拟考场环境做题,大概1-2次即可。


关于报班:

上岸之后有很多学弟学妹小可爱们来咨询我一些问题,本着热情学姐的灵魂我都有给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部分。


好多小可爱都问我要不要报班。因为我自己是在备考时有报班的,所以我会比较倾向于建议大家有余力的话可以加入一个辅导班。如果有你报考的学校的学长姐直接带课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去年接受中大学姐的课程辅导,说实话给我的帮助很大。因为中大财经新闻的出题内容更侧重于财经部分,对于热点财经事件的关注度很高。在备考阶段需要大量的搜集这方面的相关新闻进行整理、学习。


我之前虽然有在财经类媒体实习过,但讲真像科创板、供给侧改革这样的内容如果让我去大段分析我还是很虚的。学姐的财经知识解读课可以说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她后期也有根据上课老师的重点给我们做了一些重点分析。


关于经验和教训

1、拖延症是摧毁一切的根源

如果说给21世纪让人闻风丧胆的各项疾病做一个排名的话,拖延症应该能荣登榜首吧。譬如说我写到这里又拿起了手机开始刷微博和B站,再码字的时候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


因为我自己有做计划的习惯,但计划要执行了才算得上有用的计划。因此,建议小伙伴们可以去某宝买一本计划本,也就十几块。列出当天要完成的具体事件,相信我,每完成一项在本子上划去的时候真的超爽的!


2、不要一味的拼复习时长,效率是王道

11月的时候我们有个考研小组的小伙伴跟中邪了一样,开始进行早起比赛。从6点半起床,到6点、5点半,一个赛一个早。本着友好竞争的心态,我开始也和大家一样每天早期打卡。因为我是在家复习的,我妈都很纳闷我怎么突然奋发了起那么早。


前几天还能坚持一下,大概保持6点左右起床,6:30就能坐定开始学习。但是!学习之心照耀大地,奈何生物钟不可逆!!!我很想好好看书刷题,但是太困了。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客观性的名词解释咋背来着?拉斯韦尔还是麦斯威尔???维持专注的假象……


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在备考过程中会用番茄Todo这个app,我自己也用过一段时间。每天晚上看着当天10多个小时的复习时间表感觉人生充满了成就感。但细想并没有什么意义,老师不会因为你每天坚持复习10小时就给你打高分。重点是你的复习效率啊!!!


切忌:把知识点块状化、而不是把时间块状化。


3、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整个备考过程中心态崩掉的次数真的太多了。因为是在家里备考的,在半封闭的环境下人真的很容易发疯。经常会很想出去吃点好吃的、看一场电影,但又觉得不行这样太罪恶了,内心diss自己,最后陷入无尽的自我折磨。


如果有小伙伴也出现这样的状态,就别想那么多出去大吃一顿或者跑去看一场电影,之后心情会得到很大舒畅,复习起来效率也会变高!!



写在最后


初试结束之后我的心情可以说是一落千丈,考完回家的地铁上很想找个地方抱头痛哭。公共课的难度给了我不小的打击,专业课完美避开我之前复习的重点差点让我弃考。


复试时60多个面试人员我抽签抽到最后一个面试,时间安排在第二天下午。等待的过程太煎熬了,我不停的和认识的小伙伴打探,然后陷入自我怀疑,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深深地沉浸在自怨自艾之中。


考研这条路很长,可能你需要独自一个人走,同时接受身边人的冷嘲热讽、不理解或打击。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和你考同一个院校或者志同道合的研友,砥砺前行会比一个人要温暖的多。



如有任何问题,可咨询财新小助手哦

小助手小蓝

小助手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上海财经大学考研经验帖 | 三跨一战上岸 再坚持下人生就有更多可能

央财新传经验帖|二本生三个月如何逆袭中央财经大学?

央财传媒经济学经验帖|普本三跨生一战391上岸秘籍

中大财经新闻 | 跨考初试409,“我很享受备考过程...”



点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