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圆桌 | 流光如奔霆,长路漫浩浩
编者按
我们共享同一种时代处境,个人的虚浮,行业的萎缩,公共生活的崩解,我们面对的甚至不再是话语的分裂,而是大量话语的消灭。越来越快的加速里,人与人之间并非是技术上无法沟通,而是止步于荧幕的虚拟交流,心灵上难以彼此靠近,停止互相了解,遑论直面自身。 所有好的作品,都是一种对话和“共振”,而好的作者做到的或许是,他们更无惧于拥抱异质、边缘的经验,对自己的背叛会更少一点——“走在地狱的屋顶/凝望着花朵”。 也许从来就没有什么写作的黄金时代,作者在任何时候都与自身时代疏离。 我们的作者们,幸又不幸地曾身处我们无法抵达的地方,关心的是类似的一群人对一些问题共同的困扰。如果非要找什么共性,似乎仅剩下一条“无法归类的宿命”。他们的作品既非现有等级可以安排,也没有因为另辟蹊径而让自己变成未来的类型,而是始终扎根于变化中的当代生活,如何取舍与平衡,每一个具体的选择都在考验他们。 布罗茨基说,人的大部分生命都是在学习不要屈服,而余下的生命则是使用这门学问。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听起来浪漫,真实现起来却举步维艰: 苟同——你便正常反对——你马上构成威胁——被套上枷锁—— 好的创作当然不仅关乎自身,直接与广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相撞,联系着我们的理想,它们的力量正在于打开我们所关切的读者/观众,及其面临的世界。是这些对现实的长久凝望,让被遗忘和被抹灭的得以记载,使我们的公共生活鲜活、富于人性,也使我们拥有真正的爱和友谊。 关心今天的写作者,关注自己国家的写作者的处境,似乎是一件不言而喻的事。他们是我们的感官在此刻的延伸,也是我们想要看向远方、看向深处的目光之捷径。 我们想向你发出的是一种邀请,不是一种宣扬。 希望通过几位成熟写作者的分享与探讨,借一剪他们的目光,来访的朋友能更好地感受目前中文写作者的不同状态,更多是也能感受写作本身的魅力。 也许追问一些大问题,譬如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写作者们还在追求怎样有现实感的自我表达和问题意识,写作本身承载的政治和道德责任,他们如何在社会中生活,如何与时代相处。 也许关心一些小个体,一场严重的公共危机会让人看清,世上哪有真正的孤独。现代人为了掩饰自己崩溃的个人生活找了太多借口。非要在这人人坠入孤岛的时刻,重新发现团结的可能。 “道出所有的真相,但斜斜地说。”
活动流程
单独分享
过去写过什么?现在在写什么?未来想写什么?
关于写作我最想谈什么?最不想谈什么?
我最想问其他(/某位)老师的一个问题?
圆桌讨论
1、创作的问题意识
莱辛说,作家的工作就是要提出问题,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去思考,这是作家的责任和功用。威廉·斯泰伦也说:“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都是个人精神忧郁的产品,如果所有的作家都是一群开心的傻瓜,我们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不知该有多么枯燥乏味。”
写什么?什么东西值得写?什么东西更值得写?有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帮你下笔?(旅行谈话聆听观察/历史文献博物馆互联网说明书...-写作素材和工具)
2、创作与社会现实的碰撞
创作与我们独特的历史和传统的关系如何?创作和当下(当下也在不断成为历史叙述的一部分)的关系如何?(能紧扣当下吗?紧扣当下的作品要如何反映和呈现呢?-如何去把握这种当下?)
自由与不自由,怎么找到创作的新空间,想象一种自由的创作形态:如果没有审查,我们会创作什么?/正是因为有审查,我们才必须创作什么?创作对于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3、创作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创作进入倦怠期/创作进入持久的复杂性哀伤心境,还想要从中获得什么新东西吗?
您憎恶生活吗?写作是否能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表达或梳理与世界的关系?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伟大命题: 一个人应当怎样生活?
4、创作与自我意识/认同
米沃什说,因为与周围环境失去和谐的联系,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家的感觉,因此,一个侨民、难民或移民——不管如何称呼他,假如他是一名艺术家,要他所置身的社会完全理解他,这是非常矛盾的。不仅如此,如果他要想表达现代人生存的处境,他必生活于某种流放状态之中。是否会有这种疏离感?如何“成为主人”?
你为什么写作,为了谁而写作?你和你的读者/受众是什么样的关系/建立怎样的连接是否有预期?
嘉宾介绍
· 陈楚汉
独立写作者
· 郑子宁
语言科普类写作者
出版作品:《东言西语: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南腔北调》、《中国话》
“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绝学”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 来福
记者/时评/随笔
· 王昊然
戏剧编剧、导演、教师
独立编剧、导演,作品《爆·蛹》(2013)和《森林海中的红楼》(14)亮相香港艺术节。曾於香港演艺学院修毕戏剧艺术硕士 。《骄傲》于2019由香港话剧团制作,并凭此获得「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年度编剧奖。编导作品《游戏男孩》获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和皇家宫廷剧院共同培育,并受邀参演2021乌镇国际戏剧节「特邀单元」。昊然同时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客座讲师,教授课程有《表导演基础》等课程。
《遊戲男孩》劇照
报名信息
地点:深圳市宝安区渔业旧村二巷8号(附近书吧)
报名方式:加马小软微信报名 (ID:FujinCloser)
活动时间:2022年4月9日(周六)晚19:30开始
参与人数:20人
参与费用:40元/人(嘉宾感谢费及场地费用)
欢迎关注城中村的小书吧
与社区为伴,定期邀请大家一起读诗/书、观影听音
街头巷尾,东张西望
于窥察中 — 发现有趣人类行为